第180章 為愛努力說服皇上的太子
清穿太子妃:我有一個紅包群 作者:雪球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胤礽二話不說把胡家給辦了。
那胡家老太太還讓人寫信給石家二伯,想讓他幫忙說說情,還說什麽日後一定會‘孝敬’他。
他理都沒理。別說抬抬手,胤礽當眾把來說情的石家二伯給訓斥一頓。
後來還讓老五專門去調查石家二伯,看看他有沒有違法亂紀。
即便調查結果顯示對方安分,他還是罰了對方半年俸祿以儆效尤。
胤礽敢說,他從未因為太子妃對誰寬容過,不但如此,對石家和其姻親他還十分嚴厲。別人做錯事給以兩倍的懲罰,到了他們身上至少五倍、十倍。
感情是感情,責任是責任,太子分的清清楚楚。
康熙皺著眉頭,麵色平靜的讓人看不出心中所想,他伸手拉起胤礽,責備道:“你看你,朕還沒說什麽呢,你就劈裏啪啦說了一通。”
“她就那麽好,好到讓你跟皇阿瑪頂嘴了?”說到這裏康熙有些反酸。
他也說不好自己到底是因為愛新覺羅家的‘詛咒’多一些,還是兒子對兒媳婦比對他好更難受一些。
胤礽順勢起來,察覺皇阿瑪語氣比之前平靜,他也放軟了話語。
“兒臣也說不上來她好不好,隻是兒臣覺得跟她在一起很輕鬆。就感覺兒臣在她眼裏從來不是什麽皇阿哥、太子,隻是個普通人,是她的丈夫。”
“或許是見多了諂媚之人,她這樣到讓人覺得新鮮。大概就是新鮮著新鮮著,忽然就放不下了。”
“再說她可是給兒臣生了三個兒子的。”
在皇家是有生育之功的,比如榮妃、再比如德妃跟宜妃。
榮妃就是因為肚皮爭氣,給皇家生了六個子女,這才能一路高升坐到妃位。
還有德妃。誰人不知皇上對後妃吝嗇,後妃晉封都是一波一波,還得是老資曆。可德妃就是有本事讓皇上破例。
十七年生了胤禛,十八年就被晉封為德嬪。十九年生了胤祚,二十年又晉封德妃。
這裏頭可能有皇上對她的喜愛,但最多的還是她能生。
果然,當胤礽說出三個小阿哥,康熙更加沉默。
胤礽心說有門。他按耐住欣喜,繼續道:“兒臣想皇阿瑪當初給兒臣選了石氏,那肯定是看好她,也有準備讓她的兒子繼承兒子的一切。”
“她肚皮兒也確實爭氣,兩胎就給生了仨兒子。這仨小子您也看見了,個頂個的聰明,特別是弘曦,小小年紀就很有長兄風範,一舉一動皆透露著貴氣。”
“您自己不也說,對弘曦很滿意麽。”
“再則,石氏如今還不到二十歲,太醫也說她身體很好,想必也還能再生。”
“大哥家隻有一個弘昱,老三家現在連帶著庶出也才仨兒子,還有老四,倆個庶出。兒臣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那都完勝兄弟們。”
別的胤礽不敢說,論福晉跟兒子,他從沒怕過誰。在他心裏,這些兄弟所有的福晉、兒子加起來都不如他。
太子妃身體健康,他自己也一直有習武、養生,身體十分之好。現在他們就有三個兒子,他相信將來隻會更多。
康熙噗嗤笑了出聲,他虛點了胤礽的額頭一下,“你啊,還說不是在給石氏說好話。”
他剛開始是生氣的,後來順著胤礽的話一想,覺得他說的也對。
他選擇石氏做太子妃,確實也有想過將來讓石氏的兒子做太子。現在弘曦很好,誠如太子所說他也不會缺兒子,女人的多少也確實沒那麽重要。
不過,
“那些大臣呢,自古以來男人都是三妻四妾,我看他們不會罷休的。”
這算是他對胤礽的考驗,如果胤礽能說服那些大臣,他便不會在逼迫胤礽納妾,如果不能,那無需他多言,胤礽自己就知道該怎麽做。
隻聽胤礽冷笑,“皇阿瑪,他們不罷休為的是什麽?您覺得他們真的是為了大清著想?”不等康熙迴答,他自顧自道,“說白了,他們為的不還是他們自己。”
他不納妾,那些人怎麽把女兒送入他的後院。女兒不嫁入皇家,不能給太子生兒育女,他們怎麽好搏一搏做這個天子外家。
瞧瞧佟家就知道,早前默默無聞,直到今上登基,才開始嶄露頭角變得不可或缺。
有佟家的先例在,誰不眼熱?
“皇阿瑪您難道就沒發現,今兒個上折子的都是咱們滿人,反倒是那些蒙軍旗和漢軍無動於衷。”
蒙軍旗那邊是因為他們知道,宗室不會允許皇家在出現有蒙古血脈的皇帝,他們爭了也沒用。得罪太子跟太子妃不說,還給他人做嫁衣。
漢軍那頭是同樣的道理。大清到現在,好歹還有蒙古血統的阿哥做了皇帝,但漢人血統的,一個也沒有。
表麵上大家喊著滿漢一家,實際上在滿族人眼裏,漢人終究是低人一等的。漢人女子可以做後妃,她們生的孩子可以做王爺,唯獨不可能做皇帝。
有資格參加早朝的都是有權有勢身居高位的官員,一個親王位他們可看不上。
既然開了頭,胤礽索性把事情都攤開了講:“後院多一個女人不僅僅是多一張吃飯的嘴那麽簡單,還有她們背後的勢力,為了她們必定會明爭暗鬥。到時候皇家被他們弄得烏煙瘴氣,兄弟之間反目成仇。”
“反倒是同一個爹娘生的,即便是爭鬥也有顧忌,鮮少會出現你死我活的場麵。”
“再者說,都是一個爹娘生的,自小一起長大,兄弟之間的感情也好培養。”
胤礽說了很多,說的口幹舌燥。
說這麽多,他隻有一個意思,那便是娶一個比弄很多女人好處要大很多。
康熙擺擺手,長歎道:“罷了,朕說不過你。既然這是你的選擇,朝臣那邊你自己去搞定,朕不會過問。”
“不過有一點,若你不能搞定他們,那就按照規矩納人。”
到底是自己從小養大的兒子,康熙對他比對其他兒子多了容忍和感情。他皇阿瑪當年的情況還曆曆在目,康熙也怕把兒子逼急了,兒子做出不理智的想法。
他永遠都忘不了先皇剛過世那段時日,太皇太後強顏歡笑,身體肉眼可見的垮了下去。他清楚的看到太皇太後眼中的悔恨,她似乎在後悔當年對先帝逼迫太過,不應該阻攔他跟董鄂氏。
還有他皇祖父,也是在宸妃沒了之後,不久於人世。
康熙不敢賭,他已經失去了發妻,他還怕白發人送黑發人。
人心都是偏的,盡管康熙對其他兒子都不錯,但在他心裏,這些人加起來也比不過一個太子重要。
他,怕自己承受不住失去太子的痛楚。
胤礽恭恭敬敬給康熙磕了個頭,“兒臣多謝皇阿瑪。皇阿瑪,縱觀漢人的曆史,也不是沒有隻娶一個皇後的,他們都能把國家管理的井井有條。兒臣自認自己不比別人差,他們能做到,兒臣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胤礽這段時間可沒閑著,為了能說服皇上,他翻了不少書,查找了不少資料。
遠的不說,前朝明孝宗朱佑樘一輩子就娶了一個。關於明孝宗,即便是皇阿瑪也曾誇讚過的,說他是個好皇帝。
他們滿人不是看不起前朝人麽,明孝宗都能做好,他胤礽自然也能客服困難,拿到自己想要的。
有了康熙的許諾,胤礽這一日都處在興奮之中,好不容易熬到傍晚,他迫不及待迴毓慶宮去跟太子妃分享這個好消息。
太子在忙著跟康熙據理力爭,石姝瑤也沒閑著。
朝堂上發生的事兒早就由裴安年告知於她,石姝瑤當即就讓人把李佳氏喊了來。
對方剛進屋,石姝瑤便是一聲厲喝:“跪下。”
李佳氏不明所以,卻還是在石姝瑤淩冽的眼神中跪了下來。
石姝瑤道:“李佳氏你好大的膽子,居然敢給本宮潑髒水。你們李佳氏一族想要往毓慶宮送人,本宮無所謂,隻要你們能說通皇上跟太子,本宮歡歡喜喜的把人給你們迎進來。”
“你身體到底怎麽迴事,你我心知肚明,可你千不該萬不該,把這件事扣在本宮頭上。”
“本宮對你們寬容,是您在大家都是女子,都不容易。若你因此覺得本宮好欺負那就錯了。”
別看石姝瑤長得臉嫩,發起火來還是很有威嚴的。
李佳氏當即磕頭道:“太子妃息怒,臣妾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是,是臣妾的娘家誤會了。您也知道皇上親自下的封口令,這件事兒臣妾便沒有跟娘家細說,哪知她們……”
到了這個時候李佳氏還在狡辯,石姝瑤直接一盞熱茶砸了過去。
“照你的意思,這件事鬧到現在還得怪皇上嘍?”
“皇上是下了封口令不允許大家到處宣揚,可你輕車都尉府是真的不知情?”
當日皇上讓五阿哥跟七阿哥去查這件事,輕車都尉舒爾德庫可是從旁協助的。若說別人不知道真相,石姝瑤信。
李佳氏一族……
不想與她多做糾纏,石姝瑤直接道:“李佳側福晉以下犯上,冒犯本太子妃,抄寫宮規三遍,罰俸三年以儆效尤。”
“另外,收迴李佳側福晉的所有優待。”
都是女人,石姝瑤從未想過為難她們,但凡上頭送點什麽都會讓人給她們也送一些。這其中有很多並不在側福晉的份例之中。
既然李佳氏不知道珍惜,她又何必出力不討好呢。
就讓李佳氏看看,得罪了她,在毓慶宮會是什麽下場。
那胡家老太太還讓人寫信給石家二伯,想讓他幫忙說說情,還說什麽日後一定會‘孝敬’他。
他理都沒理。別說抬抬手,胤礽當眾把來說情的石家二伯給訓斥一頓。
後來還讓老五專門去調查石家二伯,看看他有沒有違法亂紀。
即便調查結果顯示對方安分,他還是罰了對方半年俸祿以儆效尤。
胤礽敢說,他從未因為太子妃對誰寬容過,不但如此,對石家和其姻親他還十分嚴厲。別人做錯事給以兩倍的懲罰,到了他們身上至少五倍、十倍。
感情是感情,責任是責任,太子分的清清楚楚。
康熙皺著眉頭,麵色平靜的讓人看不出心中所想,他伸手拉起胤礽,責備道:“你看你,朕還沒說什麽呢,你就劈裏啪啦說了一通。”
“她就那麽好,好到讓你跟皇阿瑪頂嘴了?”說到這裏康熙有些反酸。
他也說不好自己到底是因為愛新覺羅家的‘詛咒’多一些,還是兒子對兒媳婦比對他好更難受一些。
胤礽順勢起來,察覺皇阿瑪語氣比之前平靜,他也放軟了話語。
“兒臣也說不上來她好不好,隻是兒臣覺得跟她在一起很輕鬆。就感覺兒臣在她眼裏從來不是什麽皇阿哥、太子,隻是個普通人,是她的丈夫。”
“或許是見多了諂媚之人,她這樣到讓人覺得新鮮。大概就是新鮮著新鮮著,忽然就放不下了。”
“再說她可是給兒臣生了三個兒子的。”
在皇家是有生育之功的,比如榮妃、再比如德妃跟宜妃。
榮妃就是因為肚皮爭氣,給皇家生了六個子女,這才能一路高升坐到妃位。
還有德妃。誰人不知皇上對後妃吝嗇,後妃晉封都是一波一波,還得是老資曆。可德妃就是有本事讓皇上破例。
十七年生了胤禛,十八年就被晉封為德嬪。十九年生了胤祚,二十年又晉封德妃。
這裏頭可能有皇上對她的喜愛,但最多的還是她能生。
果然,當胤礽說出三個小阿哥,康熙更加沉默。
胤礽心說有門。他按耐住欣喜,繼續道:“兒臣想皇阿瑪當初給兒臣選了石氏,那肯定是看好她,也有準備讓她的兒子繼承兒子的一切。”
“她肚皮兒也確實爭氣,兩胎就給生了仨兒子。這仨小子您也看見了,個頂個的聰明,特別是弘曦,小小年紀就很有長兄風範,一舉一動皆透露著貴氣。”
“您自己不也說,對弘曦很滿意麽。”
“再則,石氏如今還不到二十歲,太醫也說她身體很好,想必也還能再生。”
“大哥家隻有一個弘昱,老三家現在連帶著庶出也才仨兒子,還有老四,倆個庶出。兒臣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那都完勝兄弟們。”
別的胤礽不敢說,論福晉跟兒子,他從沒怕過誰。在他心裏,這些兄弟所有的福晉、兒子加起來都不如他。
太子妃身體健康,他自己也一直有習武、養生,身體十分之好。現在他們就有三個兒子,他相信將來隻會更多。
康熙噗嗤笑了出聲,他虛點了胤礽的額頭一下,“你啊,還說不是在給石氏說好話。”
他剛開始是生氣的,後來順著胤礽的話一想,覺得他說的也對。
他選擇石氏做太子妃,確實也有想過將來讓石氏的兒子做太子。現在弘曦很好,誠如太子所說他也不會缺兒子,女人的多少也確實沒那麽重要。
不過,
“那些大臣呢,自古以來男人都是三妻四妾,我看他們不會罷休的。”
這算是他對胤礽的考驗,如果胤礽能說服那些大臣,他便不會在逼迫胤礽納妾,如果不能,那無需他多言,胤礽自己就知道該怎麽做。
隻聽胤礽冷笑,“皇阿瑪,他們不罷休為的是什麽?您覺得他們真的是為了大清著想?”不等康熙迴答,他自顧自道,“說白了,他們為的不還是他們自己。”
他不納妾,那些人怎麽把女兒送入他的後院。女兒不嫁入皇家,不能給太子生兒育女,他們怎麽好搏一搏做這個天子外家。
瞧瞧佟家就知道,早前默默無聞,直到今上登基,才開始嶄露頭角變得不可或缺。
有佟家的先例在,誰不眼熱?
“皇阿瑪您難道就沒發現,今兒個上折子的都是咱們滿人,反倒是那些蒙軍旗和漢軍無動於衷。”
蒙軍旗那邊是因為他們知道,宗室不會允許皇家在出現有蒙古血脈的皇帝,他們爭了也沒用。得罪太子跟太子妃不說,還給他人做嫁衣。
漢軍那頭是同樣的道理。大清到現在,好歹還有蒙古血統的阿哥做了皇帝,但漢人血統的,一個也沒有。
表麵上大家喊著滿漢一家,實際上在滿族人眼裏,漢人終究是低人一等的。漢人女子可以做後妃,她們生的孩子可以做王爺,唯獨不可能做皇帝。
有資格參加早朝的都是有權有勢身居高位的官員,一個親王位他們可看不上。
既然開了頭,胤礽索性把事情都攤開了講:“後院多一個女人不僅僅是多一張吃飯的嘴那麽簡單,還有她們背後的勢力,為了她們必定會明爭暗鬥。到時候皇家被他們弄得烏煙瘴氣,兄弟之間反目成仇。”
“反倒是同一個爹娘生的,即便是爭鬥也有顧忌,鮮少會出現你死我活的場麵。”
“再者說,都是一個爹娘生的,自小一起長大,兄弟之間的感情也好培養。”
胤礽說了很多,說的口幹舌燥。
說這麽多,他隻有一個意思,那便是娶一個比弄很多女人好處要大很多。
康熙擺擺手,長歎道:“罷了,朕說不過你。既然這是你的選擇,朝臣那邊你自己去搞定,朕不會過問。”
“不過有一點,若你不能搞定他們,那就按照規矩納人。”
到底是自己從小養大的兒子,康熙對他比對其他兒子多了容忍和感情。他皇阿瑪當年的情況還曆曆在目,康熙也怕把兒子逼急了,兒子做出不理智的想法。
他永遠都忘不了先皇剛過世那段時日,太皇太後強顏歡笑,身體肉眼可見的垮了下去。他清楚的看到太皇太後眼中的悔恨,她似乎在後悔當年對先帝逼迫太過,不應該阻攔他跟董鄂氏。
還有他皇祖父,也是在宸妃沒了之後,不久於人世。
康熙不敢賭,他已經失去了發妻,他還怕白發人送黑發人。
人心都是偏的,盡管康熙對其他兒子都不錯,但在他心裏,這些人加起來也比不過一個太子重要。
他,怕自己承受不住失去太子的痛楚。
胤礽恭恭敬敬給康熙磕了個頭,“兒臣多謝皇阿瑪。皇阿瑪,縱觀漢人的曆史,也不是沒有隻娶一個皇後的,他們都能把國家管理的井井有條。兒臣自認自己不比別人差,他們能做到,兒臣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胤礽這段時間可沒閑著,為了能說服皇上,他翻了不少書,查找了不少資料。
遠的不說,前朝明孝宗朱佑樘一輩子就娶了一個。關於明孝宗,即便是皇阿瑪也曾誇讚過的,說他是個好皇帝。
他們滿人不是看不起前朝人麽,明孝宗都能做好,他胤礽自然也能客服困難,拿到自己想要的。
有了康熙的許諾,胤礽這一日都處在興奮之中,好不容易熬到傍晚,他迫不及待迴毓慶宮去跟太子妃分享這個好消息。
太子在忙著跟康熙據理力爭,石姝瑤也沒閑著。
朝堂上發生的事兒早就由裴安年告知於她,石姝瑤當即就讓人把李佳氏喊了來。
對方剛進屋,石姝瑤便是一聲厲喝:“跪下。”
李佳氏不明所以,卻還是在石姝瑤淩冽的眼神中跪了下來。
石姝瑤道:“李佳氏你好大的膽子,居然敢給本宮潑髒水。你們李佳氏一族想要往毓慶宮送人,本宮無所謂,隻要你們能說通皇上跟太子,本宮歡歡喜喜的把人給你們迎進來。”
“你身體到底怎麽迴事,你我心知肚明,可你千不該萬不該,把這件事扣在本宮頭上。”
“本宮對你們寬容,是您在大家都是女子,都不容易。若你因此覺得本宮好欺負那就錯了。”
別看石姝瑤長得臉嫩,發起火來還是很有威嚴的。
李佳氏當即磕頭道:“太子妃息怒,臣妾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是,是臣妾的娘家誤會了。您也知道皇上親自下的封口令,這件事兒臣妾便沒有跟娘家細說,哪知她們……”
到了這個時候李佳氏還在狡辯,石姝瑤直接一盞熱茶砸了過去。
“照你的意思,這件事鬧到現在還得怪皇上嘍?”
“皇上是下了封口令不允許大家到處宣揚,可你輕車都尉府是真的不知情?”
當日皇上讓五阿哥跟七阿哥去查這件事,輕車都尉舒爾德庫可是從旁協助的。若說別人不知道真相,石姝瑤信。
李佳氏一族……
不想與她多做糾纏,石姝瑤直接道:“李佳側福晉以下犯上,冒犯本太子妃,抄寫宮規三遍,罰俸三年以儆效尤。”
“另外,收迴李佳側福晉的所有優待。”
都是女人,石姝瑤從未想過為難她們,但凡上頭送點什麽都會讓人給她們也送一些。這其中有很多並不在側福晉的份例之中。
既然李佳氏不知道珍惜,她又何必出力不討好呢。
就讓李佳氏看看,得罪了她,在毓慶宮會是什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