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都說咱家出情種,朕沒想到這輩會落在你身上
清穿太子妃:我有一個紅包群 作者:雪球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上,太子可是儲君,天子無小事、無己事,此事不僅僅是太子後院之事,更關乎朝堂,還請皇上,請太子三思而後行。”
康熙並未開口而是看向胤礽。
胤礽麵色很不好看,麵對咄咄逼人的朝臣,他腦海裏全是石姝瑤明明難受卻倔強的眼神。
那目光讓他喘不上氣來。
再看這一臉得意的朝臣,他終究忍受不住,怒喝一聲,“夠了。”
他轉頭看向還在慷慨陳詞的朝臣,“蘇和泰,你一口一個朝堂,孤且問你,孤重視嫡妻到底怎麽不顧朝堂了?還是說孤應該跟你一樣寵妾滅妻才是正統?”
不等蘇和泰迴答,他又道:“孤看你剛才說的頭頭是道,比孤這個太子都明白。不如這樣,反正在你心裏孤這個太子也不合格,不如孤退位讓賢,把這太子之位讓給你。你看如何?”
蘇和泰滿臉煞白,胤礽卻不給他反駁的機會,“你不願意啊,那也沒事兒。那就讓給你二子吧,子承父業也是一樣。”
十阿哥不解,他小聲問道:“九哥,這蘇和泰他長子夭折了麽,為何太子說要讓給他二子?”
蘇和泰不是小官小吏,他家庭如何有幾口人作為皇阿哥都有個模糊的印象。胤俄記得他長子應該還在才對啊。
胤禟看了這邊一眼,低頭給他解惑,“那倒沒有,瞧見沒,那邊站著的那個年輕人就是蘇和泰的長子。蘇和泰嫡妻所生。”
“至於二子……若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庶出吧。”寵妾生的。
他那個寵妾似乎姓李佳,跟輕車都尉府有那麽一絲兒關係。
九阿哥之所以如此清楚其中細節,因為這蘇和泰也是他拉攏的對象。想要拉攏人,那必定要把人調查清楚,投其所好。
之前他還覺得蘇和泰不錯,現在看來
胤禟搖搖頭,為了別人當麵頂撞太子,不是明智之舉。
太子的話跟聖旨差不到哪裏去,有他這句話,哪怕是玩笑的,對蘇和泰嫡長子也極為不利。於是又有人站出來,
“太子殿下,咱們滿人自古都是嫡子繼承製,蘇大人兒子乃是庶出,且嫡子由在,您這麽說不太合適吧。”
胤礽勾著嘴角給了個嘲諷的微笑:“有什麽不合適的,這不是他蘇和泰自己的意思?”
大臣們紛紛抬頭滿臉疑惑。
太子索性給他們解釋清楚,“孤問你們,孤娶太子妃為的是什麽?”
他也不用別人迴答,隻指著蘇和泰,“蘇和泰這個問題你來迴答吧。”
蘇和泰冷汗涔涔不知該如何迴答。此時的他已經有些後悔出這個頭。
他家又沒有適齡的姑娘,即便太子最後真的選了人,跟他又有什麽關係?
胤礽冷笑一聲,不說話就算完了,剛才不是挺能耐麽。
“怎麽,這個問題很難迴答?”
“如此簡單的問題都答不上來,孤很懷疑你這個官兒是怎麽升上來的,該不會是賄賂來的吧?”
他側身去看五阿哥,“五弟,迴頭你可得好好查查他們。大清官員是為了百姓謀福祉的,可不是為他們自己。若朝堂都是這種一問三不知的糊塗蟲,大清還有什麽可發展的?”
五阿哥胤祺大婚後被任命掌管吏部,而吏部便是管著官員升遷審核的。
在胤祺開口稱是後,胤礽又轉向舒爾德庫,“輕車都尉、舒大人不如你來說說吧?”
胤礽看他的目光又跟看蘇和泰不同,如果說看蘇和泰隻是憤怒,看他就冰冷很多,仿佛在看一個死人。
早在流言剛傳出來的時候,他就派人去查了,背後散布這一切的正是輕車都尉府。
李佳氏遭受無妄之災不能生育,皇家必定是要給他補償的。恰好輕車都尉府有個剛滿十三歲的姑娘,舒爾德庫就想把女兒送進毓慶宮代替她姐姐。
舒爾德庫想的很好,大女兒不能生,到時候等小女兒生了孩子直接抱給大女兒養,那他就是嫡子之下第一人。
在他心裏,自家不比石家差,等到將來也不是沒有與之一爭的可能。
若是以前他肯定不敢這般明目張膽,現在不是他女兒受了委屈麽。
女兒已經是側福晉,不可能在份位上予以補償,那就來點別的。
至於說傳出太子妃善妒的流言,他可不是胡說。
舒爾德庫已經知道了,自打太子妃嫁進來,太子根本就沒碰過她女兒。也就是說哪怕沒有秘藥一事,他女兒也不可能生孩子。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太子妃善妒,那什麽是?
被太子點名,舒爾德庫不得不站出來,他表麵還算鎮定,拱手道:“迴太子殿下,殿下娶太子妃自然是為了給皇室開枝散葉。太子妃乃未來國母,幫著殿下管理後院。”
胤礽點頭,他繼續問道:“那孤再問你,太子妃可有給孤開枝散葉,可有管好後院?”
舒爾德庫道:“自然。不過,”
胤礽擺擺手,沒有讓他繼續說下去。“那不就行了。既然太子妃做到了她應該做的,她也從不曾阻攔孤去往何處,為何你們口口聲聲指責她?”
“朝堂上那麽多事兒你們不操心,一雙眼睛專門盯著孤的後院,這就是你們的格局?”
“也難怪,也難怪,我泱泱大國一直被那些蠻夷瞧不起,整日對著我們虎視眈眈。就你們這群目光短淺之輩,哪日我大清被他們踏破山門怕是都不知吧。”
“胤礽。”康熙黑著臉唿和一聲。
這孩子真是口無遮攔什麽話都敢說。
他知道胤礽跟太子妃感情好,看到舒爾德庫這般詆毀太子妃,他心裏不舒服,但也不能說大清被人踏破山門啊。
哪有當朝皇太子咒自己國家的。
麵對康熙的冷眼,胤礽卻不準備再忍。他跪下道:“皇阿瑪,兒臣求您下旨立李佳氏為皇後吧。”
“混賬,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麽。”李佳氏那是他的妾,立為兒子的妾做皇後像什麽話。
如今的滿族早就不是從前,可沒有這一說了。
胤礽不為所動,他指著舒爾德庫道:“他不就是這個意思麽?太子妃那些傳言怎麽來的,真當兒臣不知道麽。”
“他女兒那事兒明明是”
他話還沒說完就被康熙打斷,“胤礽。”
胤礽悲慘一笑,“皇阿瑪,四弟就那麽得您的心?為了維護他,您甘願讓兒臣的太子妃背黑鍋?”
“罷了,罷了,既如此,兒臣這個太子也不做了,給四弟便是。”
康熙氣的直哆嗦,“混賬,胤礽你”
直郡王心裏也不舒服,他張嘴嚷嚷:“皇阿瑪,這迴兒臣站太子。咱們都知道這迴的事兒是四弟妹弄出來的,跟太子妃沒關係。輕車都尉府作為李佳側福晉的娘家能不知道?”
“可他們為什麽不去找老四的麻煩,偏偏逮著太子妃不放?”
十阿哥扯著嗓子喊:“還能為什麽,皇阿瑪偏心四哥唄。”
“你,你們,”一個一個的,莫不是都想氣死他。
康熙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猛地站起來喝道:“退朝。”
胤礽對著舒爾德庫冷笑:“孤長這麽大,哪怕是皇阿瑪都不敢逼迫孤做什麽,舒爾德庫你能耐啊。”
想要製造輿論給他壓力,逼迫他就範。
嗬。
胤礽轉動冷眸,把今日開口的幾個大臣都記在心裏。
梁九功腆著臉走了過來,“殿下,殿下,皇上請您過去。”
胤礽並沒有把怒火發泄在梁九功身上,他隻是點下頭便跟在梁九功後頭去了乾清宮。
此時康熙還在生氣,看到胤礽也沒有好臉色。梁九功識趣的退下並給父子倆關上門。
胤礽跪在康熙腳邊,“皇阿瑪,”
康熙不去看他,良久見他仍舊跪著也不說話,隻得冷哼道:“你還知道朕是你皇阿瑪。”
“皇阿瑪,看您說的,您是兒臣的阿瑪,到哪兒也不會變啊。”
康熙沒好氣道:“是嗎?朕看不見得吧。都說娶了媳婦忘了娘,朕看你也不遑多讓,為了個女人把朕跟大清國都忘的一幹二淨了。”
若說以前康熙對石姝瑤有多滿意,今日就有多後悔。
這份後悔跟石婉淑還不一樣。石婉淑那是自己做錯事,到了石姝瑤這,他後悔的是太子對她的態度。
都說他愛新覺羅家出情種,每一代必有一個癡情人,他原以為這一代會應驗在老八身上,卻沒想到居然會是太子。
太子啊,怕是愛上石氏(石姝瑤)了吧。
不然,剛才在朝堂他也不會說出那番話,對後院進人這麽抗拒。
男人嘛,誰不愛美人,除非心有所屬,非他不可。
康熙忽然想到自己的皇阿瑪。當年皇阿瑪對董鄂氏亦是寵愛有加,可皇阿瑪還是跟別的女人生了孩子。
到最後董鄂氏沒了,皇阿瑪也跟著去了。
胤礽……
胤礽這比皇阿瑪還嚴重啊。
想到這,他內心就無比糾結,痛苦。
胤礽跪的直挺挺,“皇阿瑪,兒臣承認兒臣是對太子妃不一樣,但兒臣從未忘記過自己的責任。您忘了江南鹽運之事,那姓胡的兒臣不也是說辦就辦?”
他說的是跟林家一起犯錯的那位胡姓官員。胡家本沒有多起眼,不過他女兒嫁給了石姝瑤的二叔。胡家便開始打著她的名號辦壞事。
康熙並未開口而是看向胤礽。
胤礽麵色很不好看,麵對咄咄逼人的朝臣,他腦海裏全是石姝瑤明明難受卻倔強的眼神。
那目光讓他喘不上氣來。
再看這一臉得意的朝臣,他終究忍受不住,怒喝一聲,“夠了。”
他轉頭看向還在慷慨陳詞的朝臣,“蘇和泰,你一口一個朝堂,孤且問你,孤重視嫡妻到底怎麽不顧朝堂了?還是說孤應該跟你一樣寵妾滅妻才是正統?”
不等蘇和泰迴答,他又道:“孤看你剛才說的頭頭是道,比孤這個太子都明白。不如這樣,反正在你心裏孤這個太子也不合格,不如孤退位讓賢,把這太子之位讓給你。你看如何?”
蘇和泰滿臉煞白,胤礽卻不給他反駁的機會,“你不願意啊,那也沒事兒。那就讓給你二子吧,子承父業也是一樣。”
十阿哥不解,他小聲問道:“九哥,這蘇和泰他長子夭折了麽,為何太子說要讓給他二子?”
蘇和泰不是小官小吏,他家庭如何有幾口人作為皇阿哥都有個模糊的印象。胤俄記得他長子應該還在才對啊。
胤禟看了這邊一眼,低頭給他解惑,“那倒沒有,瞧見沒,那邊站著的那個年輕人就是蘇和泰的長子。蘇和泰嫡妻所生。”
“至於二子……若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庶出吧。”寵妾生的。
他那個寵妾似乎姓李佳,跟輕車都尉府有那麽一絲兒關係。
九阿哥之所以如此清楚其中細節,因為這蘇和泰也是他拉攏的對象。想要拉攏人,那必定要把人調查清楚,投其所好。
之前他還覺得蘇和泰不錯,現在看來
胤禟搖搖頭,為了別人當麵頂撞太子,不是明智之舉。
太子的話跟聖旨差不到哪裏去,有他這句話,哪怕是玩笑的,對蘇和泰嫡長子也極為不利。於是又有人站出來,
“太子殿下,咱們滿人自古都是嫡子繼承製,蘇大人兒子乃是庶出,且嫡子由在,您這麽說不太合適吧。”
胤礽勾著嘴角給了個嘲諷的微笑:“有什麽不合適的,這不是他蘇和泰自己的意思?”
大臣們紛紛抬頭滿臉疑惑。
太子索性給他們解釋清楚,“孤問你們,孤娶太子妃為的是什麽?”
他也不用別人迴答,隻指著蘇和泰,“蘇和泰這個問題你來迴答吧。”
蘇和泰冷汗涔涔不知該如何迴答。此時的他已經有些後悔出這個頭。
他家又沒有適齡的姑娘,即便太子最後真的選了人,跟他又有什麽關係?
胤礽冷笑一聲,不說話就算完了,剛才不是挺能耐麽。
“怎麽,這個問題很難迴答?”
“如此簡單的問題都答不上來,孤很懷疑你這個官兒是怎麽升上來的,該不會是賄賂來的吧?”
他側身去看五阿哥,“五弟,迴頭你可得好好查查他們。大清官員是為了百姓謀福祉的,可不是為他們自己。若朝堂都是這種一問三不知的糊塗蟲,大清還有什麽可發展的?”
五阿哥胤祺大婚後被任命掌管吏部,而吏部便是管著官員升遷審核的。
在胤祺開口稱是後,胤礽又轉向舒爾德庫,“輕車都尉、舒大人不如你來說說吧?”
胤礽看他的目光又跟看蘇和泰不同,如果說看蘇和泰隻是憤怒,看他就冰冷很多,仿佛在看一個死人。
早在流言剛傳出來的時候,他就派人去查了,背後散布這一切的正是輕車都尉府。
李佳氏遭受無妄之災不能生育,皇家必定是要給他補償的。恰好輕車都尉府有個剛滿十三歲的姑娘,舒爾德庫就想把女兒送進毓慶宮代替她姐姐。
舒爾德庫想的很好,大女兒不能生,到時候等小女兒生了孩子直接抱給大女兒養,那他就是嫡子之下第一人。
在他心裏,自家不比石家差,等到將來也不是沒有與之一爭的可能。
若是以前他肯定不敢這般明目張膽,現在不是他女兒受了委屈麽。
女兒已經是側福晉,不可能在份位上予以補償,那就來點別的。
至於說傳出太子妃善妒的流言,他可不是胡說。
舒爾德庫已經知道了,自打太子妃嫁進來,太子根本就沒碰過她女兒。也就是說哪怕沒有秘藥一事,他女兒也不可能生孩子。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太子妃善妒,那什麽是?
被太子點名,舒爾德庫不得不站出來,他表麵還算鎮定,拱手道:“迴太子殿下,殿下娶太子妃自然是為了給皇室開枝散葉。太子妃乃未來國母,幫著殿下管理後院。”
胤礽點頭,他繼續問道:“那孤再問你,太子妃可有給孤開枝散葉,可有管好後院?”
舒爾德庫道:“自然。不過,”
胤礽擺擺手,沒有讓他繼續說下去。“那不就行了。既然太子妃做到了她應該做的,她也從不曾阻攔孤去往何處,為何你們口口聲聲指責她?”
“朝堂上那麽多事兒你們不操心,一雙眼睛專門盯著孤的後院,這就是你們的格局?”
“也難怪,也難怪,我泱泱大國一直被那些蠻夷瞧不起,整日對著我們虎視眈眈。就你們這群目光短淺之輩,哪日我大清被他們踏破山門怕是都不知吧。”
“胤礽。”康熙黑著臉唿和一聲。
這孩子真是口無遮攔什麽話都敢說。
他知道胤礽跟太子妃感情好,看到舒爾德庫這般詆毀太子妃,他心裏不舒服,但也不能說大清被人踏破山門啊。
哪有當朝皇太子咒自己國家的。
麵對康熙的冷眼,胤礽卻不準備再忍。他跪下道:“皇阿瑪,兒臣求您下旨立李佳氏為皇後吧。”
“混賬,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麽。”李佳氏那是他的妾,立為兒子的妾做皇後像什麽話。
如今的滿族早就不是從前,可沒有這一說了。
胤礽不為所動,他指著舒爾德庫道:“他不就是這個意思麽?太子妃那些傳言怎麽來的,真當兒臣不知道麽。”
“他女兒那事兒明明是”
他話還沒說完就被康熙打斷,“胤礽。”
胤礽悲慘一笑,“皇阿瑪,四弟就那麽得您的心?為了維護他,您甘願讓兒臣的太子妃背黑鍋?”
“罷了,罷了,既如此,兒臣這個太子也不做了,給四弟便是。”
康熙氣的直哆嗦,“混賬,胤礽你”
直郡王心裏也不舒服,他張嘴嚷嚷:“皇阿瑪,這迴兒臣站太子。咱們都知道這迴的事兒是四弟妹弄出來的,跟太子妃沒關係。輕車都尉府作為李佳側福晉的娘家能不知道?”
“可他們為什麽不去找老四的麻煩,偏偏逮著太子妃不放?”
十阿哥扯著嗓子喊:“還能為什麽,皇阿瑪偏心四哥唄。”
“你,你們,”一個一個的,莫不是都想氣死他。
康熙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猛地站起來喝道:“退朝。”
胤礽對著舒爾德庫冷笑:“孤長這麽大,哪怕是皇阿瑪都不敢逼迫孤做什麽,舒爾德庫你能耐啊。”
想要製造輿論給他壓力,逼迫他就範。
嗬。
胤礽轉動冷眸,把今日開口的幾個大臣都記在心裏。
梁九功腆著臉走了過來,“殿下,殿下,皇上請您過去。”
胤礽並沒有把怒火發泄在梁九功身上,他隻是點下頭便跟在梁九功後頭去了乾清宮。
此時康熙還在生氣,看到胤礽也沒有好臉色。梁九功識趣的退下並給父子倆關上門。
胤礽跪在康熙腳邊,“皇阿瑪,”
康熙不去看他,良久見他仍舊跪著也不說話,隻得冷哼道:“你還知道朕是你皇阿瑪。”
“皇阿瑪,看您說的,您是兒臣的阿瑪,到哪兒也不會變啊。”
康熙沒好氣道:“是嗎?朕看不見得吧。都說娶了媳婦忘了娘,朕看你也不遑多讓,為了個女人把朕跟大清國都忘的一幹二淨了。”
若說以前康熙對石姝瑤有多滿意,今日就有多後悔。
這份後悔跟石婉淑還不一樣。石婉淑那是自己做錯事,到了石姝瑤這,他後悔的是太子對她的態度。
都說他愛新覺羅家出情種,每一代必有一個癡情人,他原以為這一代會應驗在老八身上,卻沒想到居然會是太子。
太子啊,怕是愛上石氏(石姝瑤)了吧。
不然,剛才在朝堂他也不會說出那番話,對後院進人這麽抗拒。
男人嘛,誰不愛美人,除非心有所屬,非他不可。
康熙忽然想到自己的皇阿瑪。當年皇阿瑪對董鄂氏亦是寵愛有加,可皇阿瑪還是跟別的女人生了孩子。
到最後董鄂氏沒了,皇阿瑪也跟著去了。
胤礽……
胤礽這比皇阿瑪還嚴重啊。
想到這,他內心就無比糾結,痛苦。
胤礽跪的直挺挺,“皇阿瑪,兒臣承認兒臣是對太子妃不一樣,但兒臣從未忘記過自己的責任。您忘了江南鹽運之事,那姓胡的兒臣不也是說辦就辦?”
他說的是跟林家一起犯錯的那位胡姓官員。胡家本沒有多起眼,不過他女兒嫁給了石姝瑤的二叔。胡家便開始打著她的名號辦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