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端陽殿秘聞
星空世界:你管這叫簡單難度? 作者:段某到此一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出得幼掃居,與其相鄰是一排排新建的供善主們旅居的客房和一條蜿蜒向前的石板路。
沿著石板路一直前行,位於江夏左手邊的就是廟內用於供奉祖宗、祭器的端陽殿。
而再向前複行數十步,便可以看到比鄰峰巒而修的,以供廟內眾多門人、弟子久居的榮華閣。
此時大約是早上八九點鍾,在偌大榮華閣內除了兩位輪值進行掃除的小道外,便已經是空無一人。
這些修者們的居所內部,遠不如他們的人看起來那般幹淨利落。
得益於其曾設身處地的體驗過各式各樣的遊戲,偵查和反偵查能力近乎拉滿。
所以,直到江夏把他們這些三白信首的老巢給摸了個底兒掉,那兩位看起來尚且有些無精打采的年輕人都未曾能夠察覺到他們曾與之有過“數麵之緣”。
當江夏從榮華閣內出來,時間便已經是臨近正午了。
此時不乏三三兩兩的三白神廟門人、弟子開始從各處返程迴到榮華閣內進行休息。
雖然在榮華閣內並沒有什麽收獲,但江夏卻是在這一路上的風聞中,通過他們這些三白神廟門人弟子彼此之間的日常閑聊,察覺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線索。
根據這些外出歸來的門人弟子們所言,他們的廟祝善道真人之所以會決定舉辦應天醮典,其實是因為那被他們三白神廟的中興之祖敬靈祖師封印於掌門信物天君劍內的邪祟,在近些年來愈發難以抑製,因此才需要上稟三白聖神、下通黎民百姓,以借煌煌天威、盛世浩然氣,來超度惡靈。
而天君劍內的邪祟在近些年來愈發難以抑製的最佳證明,便是在最近的三五年間已經有不止一位負責在端陽殿內持鍾的門人弟子受到了莫名存在的驚擾。
須知這是在近百年間都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也隻有在前人所留下的古籍中曾略微有所提及。
其中無一例外都說此事乃是由於那被封印於天君劍內的惡靈所致,作為廟祝的善道真人自然不會不知。
而對於的這一坊間傳聞更有力的證明則是在近兩個月內負責輪值持鍾的師兄們已經不再需要在夜半時分留宿端陽殿內。
對此,這些往來榮華閣內外的門人弟子們無一不為自己能夠得見這千百年難得一遇的盛會而深感榮幸。
所以,這雖然是他們三白神廟不足為外人道的小秘密,但卻也是在他們彼此之間最為熱絡的話題,同樣大概率還是副本設計師為之他們這些闖關者們所留有的一條明線。
當然,這東西是不是明線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確實是有跡可循、有戶可訪,並不是空穴來風。
在進行應天醮典以前,按照江夏從三白神廟的這些門人弟子口中偷聽得來的消息,作為他們玉皇宮一脈鎮派之寶的天君劍都會被供奉於端陽殿內,白日裏由門人弟子負責看護,而在晚間則是由得授三白上法的高功們不定期巡守。
彼時在前往端陽殿所在區域的石板路上已經被豎起了“訪客止步”的金屬銘牌。
這也是在早前江夏並未貿然前往一探究竟的具體緣由。
不過看地圖,似乎在玉皇宮與端陽殿之間另有曲徑,所以趁著為時尚早,江夏打算繼續順著山道一路前行。
出了榮華閣,與之遙相唿應的便是三白神廟的山門。
正午時分,在三白神廟的山門前雖然並沒有旅客絡繹不絕的打卡拍照,但也絕對稱不上是門可羅雀,仍舊有不少遊人烏泱泱的在路碑的指引下向著位於山頂的玉皇宮進發。
跟隨著遊人們沿著神廟正殿的石梯拾級而上,大概一個多小時後,他們便來到了三白山的山頂,玉皇宮所在。
沿途中葬碑林、天君陵這些都是可供遊人們參觀、賞玩的景點,但考慮到這副本絕非一朝一夕便能夠速通,所以江夏也並沒有太過於急功近利的去“按圖索驥”,而是采取了比較隨緣的“圍點打援”。
整個玉皇宮區域建築宏偉、大殿繁多。
其中,玉皇宮作為整個三白神廟的正宮主殿,相傳它哪怕是比起古之帝王的朝殿也不遑多讓,高足足有九丈餘、占地麵積更是過千平。
而除了主要供奉有玉皇至尊的玉皇宮,在整個玉皇宮區域還分門別類的修有殿堂供奉有三白上神等林林總總上百位大小神仙。
這即體現出了三白神廟在過去上千年的多元化發展,也表明了其傳承於三白上神的曆史淵源,乃是此間三白神廟最為之外人所稱道的一點。
當江夏抵臨玉皇宮時,時間剛好臨近未時。
彼時日頭正足,人們紛紛湧進玉皇宮內躲避晚秋炎陽的毒火,江夏也隨波逐流的走進了這間據傳是修建於成百上千年前的殿堂當中。
望著那高達十餘米的玉皇至尊像,看著那浩渺如天穹的棚頂壁畫,不知是有感而發還是觸景生情,江夏不由得茫茫然歎道:
“千帆落盡人道絕,明明在這諸天之上還有著萬千人仙,又為何甘願落得如此境地?”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求神不如求己吧?”
一位看起來大概四十有餘、神滿氣足的中年道人不知何時站到了江夏的身邊,在旁人對這位神神叨叨的年輕人敬而遠之的時候,中年道人反倒是十分規整的向江夏行禮作揖,繼而訪言問之:
“在下三白山羅善道,敢問道友姓名?”
三白山羅善道……
在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江夏本能的想起了那位被其認定為是副本內諸多阻礙之一的善道真人。
麵對對方的不請自來,江夏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惶恐,反倒是相當泰然自若的迴禮,並且毫不猶豫的切割道:
“不敢當,不敢當。我隻是一介散修,又有何德何能敢與真人論道?在貴寶地妄言,這的確是我失禮了。還望真人能夠見諒。”
聽聞江夏的話語,善道真人的表情不由得變得嚴肅了許多。
或許是感受到了江夏話裏話外的不對付,所以善道真人的言語亦是變得淩然了幾分:
“見諒?善主隻是直抒胸臆,那又有何過錯?神佛坐堂本就是要接受世人評論,貧道隻是癡長幾歲卻也未敢斷言世事通明,又怎會因此而責備善主?如此倒是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江夏厘定明確了善道真人話裏話外的意味後,他反倒是有些懷疑著善道真人究竟是否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了。
故而,他裝出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模樣,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善道真人反駁道:
“倘若真人是這樣想,那在下可能就難免要與您討教一二了。”
沿著石板路一直前行,位於江夏左手邊的就是廟內用於供奉祖宗、祭器的端陽殿。
而再向前複行數十步,便可以看到比鄰峰巒而修的,以供廟內眾多門人、弟子久居的榮華閣。
此時大約是早上八九點鍾,在偌大榮華閣內除了兩位輪值進行掃除的小道外,便已經是空無一人。
這些修者們的居所內部,遠不如他們的人看起來那般幹淨利落。
得益於其曾設身處地的體驗過各式各樣的遊戲,偵查和反偵查能力近乎拉滿。
所以,直到江夏把他們這些三白信首的老巢給摸了個底兒掉,那兩位看起來尚且有些無精打采的年輕人都未曾能夠察覺到他們曾與之有過“數麵之緣”。
當江夏從榮華閣內出來,時間便已經是臨近正午了。
此時不乏三三兩兩的三白神廟門人、弟子開始從各處返程迴到榮華閣內進行休息。
雖然在榮華閣內並沒有什麽收獲,但江夏卻是在這一路上的風聞中,通過他們這些三白神廟門人弟子彼此之間的日常閑聊,察覺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線索。
根據這些外出歸來的門人弟子們所言,他們的廟祝善道真人之所以會決定舉辦應天醮典,其實是因為那被他們三白神廟的中興之祖敬靈祖師封印於掌門信物天君劍內的邪祟,在近些年來愈發難以抑製,因此才需要上稟三白聖神、下通黎民百姓,以借煌煌天威、盛世浩然氣,來超度惡靈。
而天君劍內的邪祟在近些年來愈發難以抑製的最佳證明,便是在最近的三五年間已經有不止一位負責在端陽殿內持鍾的門人弟子受到了莫名存在的驚擾。
須知這是在近百年間都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也隻有在前人所留下的古籍中曾略微有所提及。
其中無一例外都說此事乃是由於那被封印於天君劍內的惡靈所致,作為廟祝的善道真人自然不會不知。
而對於的這一坊間傳聞更有力的證明則是在近兩個月內負責輪值持鍾的師兄們已經不再需要在夜半時分留宿端陽殿內。
對此,這些往來榮華閣內外的門人弟子們無一不為自己能夠得見這千百年難得一遇的盛會而深感榮幸。
所以,這雖然是他們三白神廟不足為外人道的小秘密,但卻也是在他們彼此之間最為熱絡的話題,同樣大概率還是副本設計師為之他們這些闖關者們所留有的一條明線。
當然,這東西是不是明線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確實是有跡可循、有戶可訪,並不是空穴來風。
在進行應天醮典以前,按照江夏從三白神廟的這些門人弟子口中偷聽得來的消息,作為他們玉皇宮一脈鎮派之寶的天君劍都會被供奉於端陽殿內,白日裏由門人弟子負責看護,而在晚間則是由得授三白上法的高功們不定期巡守。
彼時在前往端陽殿所在區域的石板路上已經被豎起了“訪客止步”的金屬銘牌。
這也是在早前江夏並未貿然前往一探究竟的具體緣由。
不過看地圖,似乎在玉皇宮與端陽殿之間另有曲徑,所以趁著為時尚早,江夏打算繼續順著山道一路前行。
出了榮華閣,與之遙相唿應的便是三白神廟的山門。
正午時分,在三白神廟的山門前雖然並沒有旅客絡繹不絕的打卡拍照,但也絕對稱不上是門可羅雀,仍舊有不少遊人烏泱泱的在路碑的指引下向著位於山頂的玉皇宮進發。
跟隨著遊人們沿著神廟正殿的石梯拾級而上,大概一個多小時後,他們便來到了三白山的山頂,玉皇宮所在。
沿途中葬碑林、天君陵這些都是可供遊人們參觀、賞玩的景點,但考慮到這副本絕非一朝一夕便能夠速通,所以江夏也並沒有太過於急功近利的去“按圖索驥”,而是采取了比較隨緣的“圍點打援”。
整個玉皇宮區域建築宏偉、大殿繁多。
其中,玉皇宮作為整個三白神廟的正宮主殿,相傳它哪怕是比起古之帝王的朝殿也不遑多讓,高足足有九丈餘、占地麵積更是過千平。
而除了主要供奉有玉皇至尊的玉皇宮,在整個玉皇宮區域還分門別類的修有殿堂供奉有三白上神等林林總總上百位大小神仙。
這即體現出了三白神廟在過去上千年的多元化發展,也表明了其傳承於三白上神的曆史淵源,乃是此間三白神廟最為之外人所稱道的一點。
當江夏抵臨玉皇宮時,時間剛好臨近未時。
彼時日頭正足,人們紛紛湧進玉皇宮內躲避晚秋炎陽的毒火,江夏也隨波逐流的走進了這間據傳是修建於成百上千年前的殿堂當中。
望著那高達十餘米的玉皇至尊像,看著那浩渺如天穹的棚頂壁畫,不知是有感而發還是觸景生情,江夏不由得茫茫然歎道:
“千帆落盡人道絕,明明在這諸天之上還有著萬千人仙,又為何甘願落得如此境地?”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求神不如求己吧?”
一位看起來大概四十有餘、神滿氣足的中年道人不知何時站到了江夏的身邊,在旁人對這位神神叨叨的年輕人敬而遠之的時候,中年道人反倒是十分規整的向江夏行禮作揖,繼而訪言問之:
“在下三白山羅善道,敢問道友姓名?”
三白山羅善道……
在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江夏本能的想起了那位被其認定為是副本內諸多阻礙之一的善道真人。
麵對對方的不請自來,江夏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惶恐,反倒是相當泰然自若的迴禮,並且毫不猶豫的切割道:
“不敢當,不敢當。我隻是一介散修,又有何德何能敢與真人論道?在貴寶地妄言,這的確是我失禮了。還望真人能夠見諒。”
聽聞江夏的話語,善道真人的表情不由得變得嚴肅了許多。
或許是感受到了江夏話裏話外的不對付,所以善道真人的言語亦是變得淩然了幾分:
“見諒?善主隻是直抒胸臆,那又有何過錯?神佛坐堂本就是要接受世人評論,貧道隻是癡長幾歲卻也未敢斷言世事通明,又怎會因此而責備善主?如此倒是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江夏厘定明確了善道真人話裏話外的意味後,他反倒是有些懷疑著善道真人究竟是否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了。
故而,他裝出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模樣,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善道真人反駁道:
“倘若真人是這樣想,那在下可能就難免要與您討教一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