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秋日記01
快穿:炮灰女配她靠撒嬌逆襲 作者:驚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一個發生在秋日裏的故事。』
八月初七,立秋。
大涼鄴京城依舊繁華無度,像是人間天堂。
燥熱的天氣沒有讓人退避,街上依舊是來來往往的人群。
在鄴京城西的一條巷子盡頭,有三輛格格不入的馬車停在此處,有人正上上下下搬運東西。
有耐不住好奇的探了個腦袋,悄聲問道:“這是哪裏來的貴人,怎麽打這邊住?”
城西都是些平民百姓、胡人商戶……總之,就是亂七八糟的人多。
這馬車一看就是有頭有臉的人才會有的。
另一個人搖搖頭,“不知啊。”
“咦。”有人眼尖,指著馬車叫道,“這不是成遠侯府的馬車嘛!”
巷子四通八達,有個十八九歲模樣的年輕人,背著個簍子,抱著一摞厚厚的書本,恰巧走過這裏,聽人說到成遠侯府,他迴頭瞧了瞧。
最後麵那輛馬車,下來一名極為漂亮的女子,此時恰逢抬頭,正好與少年對視。
少年慌忙移開視線,隻覺得臉燒的慌。
“呦,善哥兒迴來了,這是又去給你娘買藥了?”男人靠著門框,雙手互揣。
“嗯,王叔,我就先迴去了。”少年說完就朝巷子另一頭去,走了一半,他又迴頭看了一眼巷子盡頭。
隻見那名女子神情淡漠的站在門邊,漠視著搬東西的下人。
“成遠侯府……”
少年念了一遍,記在心裏。
大涼是北邊大國,疆土廣泛,突厥匈奴胡族卻鮮少敢來侵犯。
因為大涼有個戰神皇帝,武安帝在位六十餘年,每次有敵來犯,必定禦駕親征。打的周邊小國抱頭鼠竄,為大涼廣拓疆土。
可惜去年年末,突厥來襲,武安帝帶兵出征,死於賊人暗算。
大涼戰神倒了,那就跟天塌了一樣。
五十多歲的病秧子太子爺臨危受命,擔下大任。
郢朝皇帝與武安帝交好,為安定北方,派郢朝長公主以二十萬兵馬為嫁妝,和親大涼。
長公主前腳剛到大涼境內,後腳就有探子傳報,剛登基三日的新皇病薨,年幼的小太子因詔登基。
長公主帶領親兵與郢朝派來的援兵,同大涼鎮國大將軍陳渭,掃平叛亂,逼退突厥。
後,長公主以皇太後的名義入大涼皇宮。
一為遵從武安帝遺詔,二念及新皇年幼,皇太後需垂簾聽政十三載,待幼帝弱冠,方可讓其繼承大統。
此刻,大涼金鑾殿裏,鴉雀無聲。
坐在龍椅的上的小皇帝惶恐不安,但仍努力強裝鎮定。
可惜,他緊張的一句話都說不出。
底下,攝政王一身蟒袍,直直逼視小皇帝。
“陛下,這事該如何?”
小皇帝額頭冒出汗珠,手死死抓著龍椅,他努力試著開口,可張張合合的嘴就是發不出一絲聲音!
為什麽母後不幫他……
“嗬。”
攝政王冷笑一聲,他那陰鷙的眼睛並沒有從小皇帝身上移開,慢慢的反而有種越過他,看向小皇帝身後某個人的意味……
在這樣窒息的氣氛下,小皇帝表情越來越不受控製,似乎快要哭出來。
“攝政王既然對此案如此熟悉,倒不如親自查辦。”
龍椅之背、珠簾之後、鳳鑾之上的女子慢悠悠的睜開眼睛。她雖年輕,但聲音卻清澈有力,蘊含威嚴,讓人不得不注意。
女子毫不畏懼,透過珠簾,看向攝政王。
“攝政王意下如何?”
男人笑了笑,“太後有理,那就如此了。”他越過小皇帝說道。
“那退、退朝吧。”
有人撐腰,小皇帝終於出聲。
待大臣行禮退出之時,女聲又從珠簾後響起。
“魏泯大人留步,哀家有事商談。”
人群裏一名著官服的中年男人停下,行禮。
“臣遵旨。”
母後,她……
小皇帝迴頭,被旁邊的小太監扶下龍椅,來到珠簾後麵,乖乖行禮:“母後萬福金安。”
鳳鑾上的女子收迴視線,看向小皇帝。
小皇帝心裏咯噔一下。
他的這個母後,眼睛永遠都是這樣,看不到任何感情!
她就好像隻是一塊寶玉,尊貴卻不似人……
“何事迴說。”女子瞥了他一眼,淡淡開口。
“是。”小皇帝垂下腦袋。
“蘭依,去養心殿,皇帝還愣著作甚。”
“哦,是。”
養心殿,大涼這位史上最年輕、最有名的皇太後坐在一側,她用玉手輕輕刮著茶水。
小皇帝乖乖端坐正位。
魏泯不明所以。
“哀家記得,魏大人有個妹妹。”
魏泯雖不知趙太後的意思,但仍迴道:“太後所言極是,臣的確有一個小妹,早年嫁給了成遠侯。”
小皇帝神采奕奕的端坐在龍案後,認真的聽二人談話。
“女子嫁入夫家,不說這人心隔肚皮,也日久見人心。可別隻管新人進,不聞舊人哭啊。”趙太後不疾不徐的說道,她慢慢抿了一口茶,“魏大人,有空要記得多顧顧家人啊。”
小皇帝水汪汪的大眼睛認真的看著趙太後。
“太後所言,臣謹記於心。”
“哀家記得,成遠侯前兩年得了個小幺,年紀小,卻聰明伶俐,慣會哄人。”趙太後忽然笑了笑,隻是眼裏依舊沒有點人情,她淡淡看了一眼小皇帝,續道:“近來日子逐漸平穩,皇帝還年幼,不得缺陪讀,宮裏多些孩子也喜慶。”
魏泯一下明白過來太後的意思,連忙跪恩,退出。
小皇帝長相隨他皇祖父武安帝,雖然年幼,但仍是個好胚子。
眉清目秀,唇紅齒白,隱約可見,身為帝王與生俱來的傲氣。
“母後是要為兒臣尋陪讀?”他眼裏有繁星,沉沉的看著他這位年輕又貌美的母後。
小皇帝雖然撐不起大擔,但並非是愚蠢。
陪讀一般是男子,而那個什麽成遠侯的小幺分明是個女兒,這是什麽目的,他豈會不知?
說到底,小皇帝有點興師問罪了。
“這事還需早點提上日程。”
可惜,小皇帝滿眼期待,隻換來他這位母後的垂眼淡述。
“時辰尚早,皇帝還是多讀會書要好。”
“蘭依,迴立政殿。”
“兒臣送母後。”小皇帝急忙起身。
趙太後側目看了他一眼,小皇帝才到她大腿,雖是一身龍袍,為天下九五之尊,可終究還是個孩子,特別是在母親麵前。
念及沒有孩子的遺憾,趙太後點了點,算是默許。
小皇帝送到殿門外,就乖乖迴去讀書了。
“是不是我最近太浪了,所以才會給我點下馬威?”
坐在美人榻上,手持朱筆的趙太後,麵上雲淡風輕,內心波濤洶湧。
086係統不敢太實誠,委婉的說道:“這是讓主人多體驗一下書中世界的美好吧。”
沒錯,晏白這次的身份人物就是這位以二十萬兵馬為嫁妝和親大涼的郢朝長公主、垂簾聽政十三載的大涼趙太後。
這身份,晏白沒得挑,目標人物就是她眼皮子底下的那個小皇帝,這也沒話說。
大有問題是這任務——給小皇帝送溫暖,讓他真正治理好國家。
送溫暖這事,晏白做的多,就麻木了,也無所謂。
可後麵這個是關鍵——真正治理好國家。
什麽算“真正治理好”?評判標準是什麽?
國泰平安?大涼如今是。
《秋日記》原文裏的小皇帝可是一代明帝,有趙太後親自教導,根正苗紅著呢。
所以,就算晏白什麽都不做,隻需要維持趙妉寧的人設,努力活過十三年,小皇帝親自掌權,總會有一天,真正治理好國家。
“十三年……”
晏白不敢想,時間耗費太久,那不顯得她太沒用了。
所以,晏白便主動出擊,打算拉上男女主。
《秋日記》的女主是沒落侯門嫡女,男主是大將軍的外室之子,兩人第一次相遇,是在秋日。
嫡女一步步逃出枷鎖,私生子參軍自證。
多年後,二人再次相遇,因為信念相同,而走上一條路,斬破賊臣反派各種陰謀陽謀,忠心輔佐皇帝,為國為民,名垂青史。
《秋日記》其實是一本很溫情的古言小說,故事簡單,時間線漫長,但很容易打動人。
男女主第一次相遇,彼此都沒有想過二人的命運會就比糾纏一生。兩人分開的這些年,雙方都在成長,以至於最後走到一起。
而晏白的身份人物和男女主角沒什麽關係,因為趙妉寧在二人重逢前被反派暗算離世,也是為男女主開始輔佐皇帝騰位置。
《秋日記》裏最大的反派不是別人,就是大涼攝政王李軫,所以晏白在完成任務之前必須提防此人。
趙妉寧說到底還是郢朝的長公主,誰會信她沒有私心?
郢朝長公主盛名在外,出身尊貴,文韜武略,最得盛寵。
這番和親到大涼,還未舉行大禮,和親對象便離世,她年紀輕輕成寡婦,任誰不替她憋屈。
更何況人家本來可以好好在自己國家,不必遠嫁,親朋好友在身側,當朝太子還是她胞兄,還可以有自己的府邸養麵首,多好。
自古和親沒有好下場,即便是文可領群臣,武可震叛亂的趙太後,最後也是死於後宮暗算,香消玉殞,不得善終。
因此,大涼這邊的人當然有提防,小皇帝年幼,誰知道那長公主有什麽心思?
萬一都是郢朝的陰謀呢?
那到時候整個大涼他郢朝還不輕易收入囊中。
因此,大臣們聯名請鎮北王世子李軫迴京,任攝政王,與趙太後一起輔佐、教導小皇帝,用來提防趙妉寧有異心。
但趙妉寧地位卻一直穩固,一是她有武安帝、後武帝雙帝遺詔,教導輔佐小皇帝,這是名正。二是她有二十萬大軍陪嫁,不容小覷,讓人不得不忌憚。三自然是她的身份,郢朝長公主,這人要是出事,那位快要登基的寵妹狂魔郢朝太子,自然要瘋,說不定會直接攻打大涼。
說起趙妉寧和親這事,還是她自己提出的。
武安帝死後,郢朝自然坐立不安。北邊有個大涼,郢朝一直安穩,如果大涼倒下,郢朝就露出一個補都補不上的大口子。若突厥胡族趁機乘虛而入,郢朝定會危在旦夕。
長公主趙妉寧心思沒那麽多,她是為郢朝去和親,在大涼,也是一心教導小皇帝,不讓他被有心之人利用,認真輔佐他成為一代明帝。
因為她深知護住大涼就是護住郢朝,郢朝還沒有那本事吞並大涼,兩國百年和平相處,貿易往來頻繁,大涼武安帝與郢朝皇帝又有多年情誼,實在不值得大動兵戈。
但在有些人眼裏,趙妉寧始終是異族。
所以李軫的擁護者頗多。
晏白想要在“死”之前成功拉攏男女主。一是讓小皇帝早日成長,二是防範李軫。
想來想去,晏白認為幹掉李軫,是小皇帝真正可以治理好國家的標誌。一是李軫是大反派,二是從那以後,小皇帝真正獨立做到為生民立命。
修改驚小溺的書,晏白早就習慣利用主角壓製反派。
既然有效,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報答,那我就幫幫他們。”
晏白十分善解人意的說道。
魏泯的親妹妹便是女主的母親,成遠侯的夫人魏雨。
而女主,則是成遠侯府的嫡女穆秋。
晏白打算一個一個入手。
小皇帝?
他根正苗紅心正著呢。
雖然沒有養過孩子,但童童年紀也大不了小皇帝幾歲,再說,趙妉寧本身就是個性情淡漠的人,小皇帝又乖,所以晏白一點都不擔心與他相處。
小皇帝的官配皇後,就是女主穆秋的親妹妹,今年才三歲的穆小幺穆薑薑。
所以,晏白利用這點,引出女主。因為小皇帝與穆薑薑本就是官配,所以晏白這不算破壞劇情。
“男主嘛……”
晏白盯著麵前的奏折。
“鎮國大小將軍不日便到鄴京?”
她的貼身侍女蘭依跪在案邊,“迴太後的話,鎮國大小將軍這次隻用一個月就盡數抓獲叛逆餘黨。”
“京城裏的人,是越來越敬仰陳家軍了,依稀有武安帝早年之勢。”
蘭依與趙妉寧從一起小到大,趙妉寧沒把她當下人,反而視為朋友、家人。
在異國他鄉,兩個女子相互依偎在虎狼蛇蠍中。
“陳家軍。”晏白淡淡道,“陳渭大將軍確實是個難遇的將帥之才。”
“早年大小陳將軍來郢朝,父皇還專門向其引薦過我,我記得小陳將軍那時與我差不多大,我們二人還一起比武。”
“是啊。”蘭依笑道,“想當初,還是太後贏了呢。”
一說起趙妉寧昔日往事,她總是被勾起美好的記憶,而又緊著心疼自家公主。
在郢朝,有陛下娘娘護著,有太子殿下寵著,公主就像一隻自由的鳳凰,沒人舍得她委屈。
可自從來到大涼後,公主就變成一隻籠中金絲雀,沉穩內斂,雖被萬人敬仰,可卻失去了從前的靈動與生勁。
想要得到更多違背自己能力的東西,總會失去你本身的一些東西。
“可。”晏白目光深沉。
陳渭是李軫派……
八月初七,立秋。
大涼鄴京城依舊繁華無度,像是人間天堂。
燥熱的天氣沒有讓人退避,街上依舊是來來往往的人群。
在鄴京城西的一條巷子盡頭,有三輛格格不入的馬車停在此處,有人正上上下下搬運東西。
有耐不住好奇的探了個腦袋,悄聲問道:“這是哪裏來的貴人,怎麽打這邊住?”
城西都是些平民百姓、胡人商戶……總之,就是亂七八糟的人多。
這馬車一看就是有頭有臉的人才會有的。
另一個人搖搖頭,“不知啊。”
“咦。”有人眼尖,指著馬車叫道,“這不是成遠侯府的馬車嘛!”
巷子四通八達,有個十八九歲模樣的年輕人,背著個簍子,抱著一摞厚厚的書本,恰巧走過這裏,聽人說到成遠侯府,他迴頭瞧了瞧。
最後麵那輛馬車,下來一名極為漂亮的女子,此時恰逢抬頭,正好與少年對視。
少年慌忙移開視線,隻覺得臉燒的慌。
“呦,善哥兒迴來了,這是又去給你娘買藥了?”男人靠著門框,雙手互揣。
“嗯,王叔,我就先迴去了。”少年說完就朝巷子另一頭去,走了一半,他又迴頭看了一眼巷子盡頭。
隻見那名女子神情淡漠的站在門邊,漠視著搬東西的下人。
“成遠侯府……”
少年念了一遍,記在心裏。
大涼是北邊大國,疆土廣泛,突厥匈奴胡族卻鮮少敢來侵犯。
因為大涼有個戰神皇帝,武安帝在位六十餘年,每次有敵來犯,必定禦駕親征。打的周邊小國抱頭鼠竄,為大涼廣拓疆土。
可惜去年年末,突厥來襲,武安帝帶兵出征,死於賊人暗算。
大涼戰神倒了,那就跟天塌了一樣。
五十多歲的病秧子太子爺臨危受命,擔下大任。
郢朝皇帝與武安帝交好,為安定北方,派郢朝長公主以二十萬兵馬為嫁妝,和親大涼。
長公主前腳剛到大涼境內,後腳就有探子傳報,剛登基三日的新皇病薨,年幼的小太子因詔登基。
長公主帶領親兵與郢朝派來的援兵,同大涼鎮國大將軍陳渭,掃平叛亂,逼退突厥。
後,長公主以皇太後的名義入大涼皇宮。
一為遵從武安帝遺詔,二念及新皇年幼,皇太後需垂簾聽政十三載,待幼帝弱冠,方可讓其繼承大統。
此刻,大涼金鑾殿裏,鴉雀無聲。
坐在龍椅的上的小皇帝惶恐不安,但仍努力強裝鎮定。
可惜,他緊張的一句話都說不出。
底下,攝政王一身蟒袍,直直逼視小皇帝。
“陛下,這事該如何?”
小皇帝額頭冒出汗珠,手死死抓著龍椅,他努力試著開口,可張張合合的嘴就是發不出一絲聲音!
為什麽母後不幫他……
“嗬。”
攝政王冷笑一聲,他那陰鷙的眼睛並沒有從小皇帝身上移開,慢慢的反而有種越過他,看向小皇帝身後某個人的意味……
在這樣窒息的氣氛下,小皇帝表情越來越不受控製,似乎快要哭出來。
“攝政王既然對此案如此熟悉,倒不如親自查辦。”
龍椅之背、珠簾之後、鳳鑾之上的女子慢悠悠的睜開眼睛。她雖年輕,但聲音卻清澈有力,蘊含威嚴,讓人不得不注意。
女子毫不畏懼,透過珠簾,看向攝政王。
“攝政王意下如何?”
男人笑了笑,“太後有理,那就如此了。”他越過小皇帝說道。
“那退、退朝吧。”
有人撐腰,小皇帝終於出聲。
待大臣行禮退出之時,女聲又從珠簾後響起。
“魏泯大人留步,哀家有事商談。”
人群裏一名著官服的中年男人停下,行禮。
“臣遵旨。”
母後,她……
小皇帝迴頭,被旁邊的小太監扶下龍椅,來到珠簾後麵,乖乖行禮:“母後萬福金安。”
鳳鑾上的女子收迴視線,看向小皇帝。
小皇帝心裏咯噔一下。
他的這個母後,眼睛永遠都是這樣,看不到任何感情!
她就好像隻是一塊寶玉,尊貴卻不似人……
“何事迴說。”女子瞥了他一眼,淡淡開口。
“是。”小皇帝垂下腦袋。
“蘭依,去養心殿,皇帝還愣著作甚。”
“哦,是。”
養心殿,大涼這位史上最年輕、最有名的皇太後坐在一側,她用玉手輕輕刮著茶水。
小皇帝乖乖端坐正位。
魏泯不明所以。
“哀家記得,魏大人有個妹妹。”
魏泯雖不知趙太後的意思,但仍迴道:“太後所言極是,臣的確有一個小妹,早年嫁給了成遠侯。”
小皇帝神采奕奕的端坐在龍案後,認真的聽二人談話。
“女子嫁入夫家,不說這人心隔肚皮,也日久見人心。可別隻管新人進,不聞舊人哭啊。”趙太後不疾不徐的說道,她慢慢抿了一口茶,“魏大人,有空要記得多顧顧家人啊。”
小皇帝水汪汪的大眼睛認真的看著趙太後。
“太後所言,臣謹記於心。”
“哀家記得,成遠侯前兩年得了個小幺,年紀小,卻聰明伶俐,慣會哄人。”趙太後忽然笑了笑,隻是眼裏依舊沒有點人情,她淡淡看了一眼小皇帝,續道:“近來日子逐漸平穩,皇帝還年幼,不得缺陪讀,宮裏多些孩子也喜慶。”
魏泯一下明白過來太後的意思,連忙跪恩,退出。
小皇帝長相隨他皇祖父武安帝,雖然年幼,但仍是個好胚子。
眉清目秀,唇紅齒白,隱約可見,身為帝王與生俱來的傲氣。
“母後是要為兒臣尋陪讀?”他眼裏有繁星,沉沉的看著他這位年輕又貌美的母後。
小皇帝雖然撐不起大擔,但並非是愚蠢。
陪讀一般是男子,而那個什麽成遠侯的小幺分明是個女兒,這是什麽目的,他豈會不知?
說到底,小皇帝有點興師問罪了。
“這事還需早點提上日程。”
可惜,小皇帝滿眼期待,隻換來他這位母後的垂眼淡述。
“時辰尚早,皇帝還是多讀會書要好。”
“蘭依,迴立政殿。”
“兒臣送母後。”小皇帝急忙起身。
趙太後側目看了他一眼,小皇帝才到她大腿,雖是一身龍袍,為天下九五之尊,可終究還是個孩子,特別是在母親麵前。
念及沒有孩子的遺憾,趙太後點了點,算是默許。
小皇帝送到殿門外,就乖乖迴去讀書了。
“是不是我最近太浪了,所以才會給我點下馬威?”
坐在美人榻上,手持朱筆的趙太後,麵上雲淡風輕,內心波濤洶湧。
086係統不敢太實誠,委婉的說道:“這是讓主人多體驗一下書中世界的美好吧。”
沒錯,晏白這次的身份人物就是這位以二十萬兵馬為嫁妝和親大涼的郢朝長公主、垂簾聽政十三載的大涼趙太後。
這身份,晏白沒得挑,目標人物就是她眼皮子底下的那個小皇帝,這也沒話說。
大有問題是這任務——給小皇帝送溫暖,讓他真正治理好國家。
送溫暖這事,晏白做的多,就麻木了,也無所謂。
可後麵這個是關鍵——真正治理好國家。
什麽算“真正治理好”?評判標準是什麽?
國泰平安?大涼如今是。
《秋日記》原文裏的小皇帝可是一代明帝,有趙太後親自教導,根正苗紅著呢。
所以,就算晏白什麽都不做,隻需要維持趙妉寧的人設,努力活過十三年,小皇帝親自掌權,總會有一天,真正治理好國家。
“十三年……”
晏白不敢想,時間耗費太久,那不顯得她太沒用了。
所以,晏白便主動出擊,打算拉上男女主。
《秋日記》的女主是沒落侯門嫡女,男主是大將軍的外室之子,兩人第一次相遇,是在秋日。
嫡女一步步逃出枷鎖,私生子參軍自證。
多年後,二人再次相遇,因為信念相同,而走上一條路,斬破賊臣反派各種陰謀陽謀,忠心輔佐皇帝,為國為民,名垂青史。
《秋日記》其實是一本很溫情的古言小說,故事簡單,時間線漫長,但很容易打動人。
男女主第一次相遇,彼此都沒有想過二人的命運會就比糾纏一生。兩人分開的這些年,雙方都在成長,以至於最後走到一起。
而晏白的身份人物和男女主角沒什麽關係,因為趙妉寧在二人重逢前被反派暗算離世,也是為男女主開始輔佐皇帝騰位置。
《秋日記》裏最大的反派不是別人,就是大涼攝政王李軫,所以晏白在完成任務之前必須提防此人。
趙妉寧說到底還是郢朝的長公主,誰會信她沒有私心?
郢朝長公主盛名在外,出身尊貴,文韜武略,最得盛寵。
這番和親到大涼,還未舉行大禮,和親對象便離世,她年紀輕輕成寡婦,任誰不替她憋屈。
更何況人家本來可以好好在自己國家,不必遠嫁,親朋好友在身側,當朝太子還是她胞兄,還可以有自己的府邸養麵首,多好。
自古和親沒有好下場,即便是文可領群臣,武可震叛亂的趙太後,最後也是死於後宮暗算,香消玉殞,不得善終。
因此,大涼這邊的人當然有提防,小皇帝年幼,誰知道那長公主有什麽心思?
萬一都是郢朝的陰謀呢?
那到時候整個大涼他郢朝還不輕易收入囊中。
因此,大臣們聯名請鎮北王世子李軫迴京,任攝政王,與趙太後一起輔佐、教導小皇帝,用來提防趙妉寧有異心。
但趙妉寧地位卻一直穩固,一是她有武安帝、後武帝雙帝遺詔,教導輔佐小皇帝,這是名正。二是她有二十萬大軍陪嫁,不容小覷,讓人不得不忌憚。三自然是她的身份,郢朝長公主,這人要是出事,那位快要登基的寵妹狂魔郢朝太子,自然要瘋,說不定會直接攻打大涼。
說起趙妉寧和親這事,還是她自己提出的。
武安帝死後,郢朝自然坐立不安。北邊有個大涼,郢朝一直安穩,如果大涼倒下,郢朝就露出一個補都補不上的大口子。若突厥胡族趁機乘虛而入,郢朝定會危在旦夕。
長公主趙妉寧心思沒那麽多,她是為郢朝去和親,在大涼,也是一心教導小皇帝,不讓他被有心之人利用,認真輔佐他成為一代明帝。
因為她深知護住大涼就是護住郢朝,郢朝還沒有那本事吞並大涼,兩國百年和平相處,貿易往來頻繁,大涼武安帝與郢朝皇帝又有多年情誼,實在不值得大動兵戈。
但在有些人眼裏,趙妉寧始終是異族。
所以李軫的擁護者頗多。
晏白想要在“死”之前成功拉攏男女主。一是讓小皇帝早日成長,二是防範李軫。
想來想去,晏白認為幹掉李軫,是小皇帝真正可以治理好國家的標誌。一是李軫是大反派,二是從那以後,小皇帝真正獨立做到為生民立命。
修改驚小溺的書,晏白早就習慣利用主角壓製反派。
既然有效,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報答,那我就幫幫他們。”
晏白十分善解人意的說道。
魏泯的親妹妹便是女主的母親,成遠侯的夫人魏雨。
而女主,則是成遠侯府的嫡女穆秋。
晏白打算一個一個入手。
小皇帝?
他根正苗紅心正著呢。
雖然沒有養過孩子,但童童年紀也大不了小皇帝幾歲,再說,趙妉寧本身就是個性情淡漠的人,小皇帝又乖,所以晏白一點都不擔心與他相處。
小皇帝的官配皇後,就是女主穆秋的親妹妹,今年才三歲的穆小幺穆薑薑。
所以,晏白利用這點,引出女主。因為小皇帝與穆薑薑本就是官配,所以晏白這不算破壞劇情。
“男主嘛……”
晏白盯著麵前的奏折。
“鎮國大小將軍不日便到鄴京?”
她的貼身侍女蘭依跪在案邊,“迴太後的話,鎮國大小將軍這次隻用一個月就盡數抓獲叛逆餘黨。”
“京城裏的人,是越來越敬仰陳家軍了,依稀有武安帝早年之勢。”
蘭依與趙妉寧從一起小到大,趙妉寧沒把她當下人,反而視為朋友、家人。
在異國他鄉,兩個女子相互依偎在虎狼蛇蠍中。
“陳家軍。”晏白淡淡道,“陳渭大將軍確實是個難遇的將帥之才。”
“早年大小陳將軍來郢朝,父皇還專門向其引薦過我,我記得小陳將軍那時與我差不多大,我們二人還一起比武。”
“是啊。”蘭依笑道,“想當初,還是太後贏了呢。”
一說起趙妉寧昔日往事,她總是被勾起美好的記憶,而又緊著心疼自家公主。
在郢朝,有陛下娘娘護著,有太子殿下寵著,公主就像一隻自由的鳳凰,沒人舍得她委屈。
可自從來到大涼後,公主就變成一隻籠中金絲雀,沉穩內斂,雖被萬人敬仰,可卻失去了從前的靈動與生勁。
想要得到更多違背自己能力的東西,總會失去你本身的一些東西。
“可。”晏白目光深沉。
陳渭是李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