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凡這一世,因為謝老秀才年老體弱,所以他從小就發奮考科舉,希望成為家中頂梁柱。這一點上,小謝凡與少年孫大人可謂同病相憐,甚至孫大人少年時期處境比小謝凡更為艱難。


    之後做庶吉士、做翰林,謝凡又多蒙孫大人照拂指點。而孫大人從不曾挾恩圖報,唯一一次向謝凡開口,就是為了女兒。


    所以對於恩師孫大人,謝凡正是由衷欽佩。在他看來,孫大人無論才華還是人品,皆是一流。


    孫大人年幼喪父,寡母養家,生計艱難。但卻能寒窗苦讀,考中進士。可見其才華。


    孫大人為官清廉,為人端方,多年無子也未曾納妾。可見其人品。


    孫大人對於女兒婚事,更視為頭等大事,甚至拉下麵子,親自開口請求謝凡。可見其慈父之心。


    謝凡願意向孫家提親,十之八九是看在恩師麵子上。


    “孫大人作為兒子、丈夫、父親,在現在這種社會環境裏麵,已經是無可挑剔了。怎麽這個孫小姐一點都不懂體諒父親。說話還這麽氣人。”


    謝凡兩世為人,加起來莫約四五十年。他內心也是個中年男子,所以對於孫大人情不自禁地狠狠共情起來。


    而謝凡向來情緒穩定,孫小姐能輕而易舉將他激怒,倒也有些難得。


    想著孫小姐方才言行舉止,雖然心中有些氣惱,但謝凡也不忘囑咐顧三郎不可將今日之事泄露出去,免得傷了兩家名聲。


    顧三郎自然一口答應。


    謝凡想著,今日幸好是顧三郎陪著自己,三郎向來嘴巴緊。要是和福順和自己一起,福順一直嘴碎,少不得要費心叮囑。


    迴家之後,謝凡也沒心思再寫作低俗小說。小睡片刻,他便翻開《史記》,開始用心準備起經筵。


    經筵是大臣為帝王講論經史而特設的禦前講席。


    正式經筵有春講和秋講,二至五月是春講,八至十月是秋講。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三日進行。


    經筵主講人為經筵講官,必得問學貫通,言行端正、老成重厚、識達大體者。現下經筵講官正是是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陶東陽大人。


    謝凡作為翰林院侍講,在經筵上乃是侍經筵官。說起來隻是陪同皇帝聽經筵,並無實際職責。


    正式經筵除了講經以外,更是一項大典禮。在文華殿前殿舉行,意義重大,參與人數眾多,而且流程複雜。


    但是經筵講經內容卻頗為簡單明了,隻是將四書五經等典籍中內容逐字逐句闡述明白。天子也隻是聆聽講解,往往不會提出什麽問題。


    套用謝凡前世一句形容,便是所謂“形式大於內容”。


    但是如今皇帝為彰顯自己勤政好學,在正式經筵之外,常常也有經筵日講。


    經筵日講相對正式經筵更為隨意。每視朝畢,天子便不時前往文華殿或便殿,召大臣或儒臣講讀經史。


    這幾日所講正是《史記》。皇帝聽到感興趣之處,也會向眾人提問。所以謝凡自知學問不精,往往提前預習。以防皇上提問,剛好問到自己不知道的地方。


    雖然目前謝凡還不曾被天子點名,但是他絲毫不敢怠慢。


    次日經筵日講剛好講到《商君列傳》,其中正有一句講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意思是,如果家裏有兩名成年男子,但是不分戶不分家,就要加倍征收賦稅。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


    謝凡這幾日都在讀《史記》,也想過稅賦一事。天子剛好在此處對著群臣發問。


    大明此時也是按照人口收稅。可是戶籍黃冊十年一修,民間多有瞞報漏報,隱瞞人口,或者流民逃戶。


    甚至連謝凡家中也曾將雙玉報做死人,顧三郎也是軍戶逃亡,投做謝家仆人。


    這一問題已經頗為普遍,朝臣也心中有數。


    於是除去應當嚴格管理戶籍之外,也有人提出:“合將十甲丁糧總於一裏,各裏丁糧總於一州一縣,各州縣丁糧總於一府,各府丁糧總於一布政司。而布政司通將一省丁糧均派一省徭役,內量除優免之數,每糧一石編銀若幹,每丁審銀若幹,斟酌繁簡,通融科派,造定冊籍。”*


    畢竟人口會有變動,難以統計。可是土地,尤其是耕地,數量相對穩定。地方魚鱗冊一旦編撰成功,便可以長期使用,作為收稅依據。


    同時按照耕地數量收稅,也可以保護自耕農,並且避免土地兼並所帶來的逃稅逃賦。


    隻是此法因為觸及地主鄉紳利益,所以推廣難度極大。清丈土地也十分耗時耗力,需要大量能幹官吏,才能完成清丈。


    而且以現銀折合成賦稅,對於南直隸、浙江、湖廣等富庶且白銀流通量較大的地區尚且可行。對於缺乏白銀的地方,確實頗有難度。


    於是天子發問之時,劉遠和大人便又將清丈土地,統一賦役,計畝征銀等等政策,舊事重提。在場朝臣中不少人紛紛附和。


    而陶東陽大人則認為不可著急,應當徐徐圖之。


    謝凡在家鄉早已知道逃戶流民和逃避賦稅十分普遍。而縣官往往鬥不過當地豪紳。


    甚至有些縣官知道自己身為流官,采取“打不過就加入”這一策略,和當地地主沆瀣一氣,朝廷賦稅往往無法全額收繳。


    因此輪到謝凡,在讚同清丈土地之餘,提出應該同時改革官員考核指標:如果完成土地清丈,可以累計政績。


    下一任縣官上任,也需複核前任土地數據。若是有偏差,便要追究前任縣官責任。


    此後每任官員,都可複核前任土地數據,鼓勵完善耕地數據。


    並且將不時由朝廷,指派胥吏,前往各地隨機清查土地。


    至於以現銀代替實物繳納賦稅,謝凡則認為目前各地白銀流通情況尚有差異。可以先在南直隸與江浙實行,再慢慢推廣到全國。


    注釋:


    *實際為嘉靖九年(1530年),戶部尚書梁材所提出一條鞭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家致富考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口吃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口吃完並收藏發家致富考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