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作者:榆錢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是,探子匯報是探子的工作。
他自己一五一十的寫折子,才是他的態度。
皇兄既然將這件事交給他,身為宗室的一員,他一定會認真負責的去做。
不過他很明白,該有的分寸,還是一點兒都不能少。
這次的事情如果辦好了,或許可以問皇兄討個扇子什麽的來玩一玩。
至於其他的一些什麽獎賞,他也不是很在乎。
畢竟這麽多年了,身為一個親王,真的沒什麽是他沒見過的。
恆親王伸了個懶腰,就朝自己的院子走去。
他乏了,先小憩一會兒再說。
弘曆那邊想通了之後,就一心撲在災民的休養生息上。
很快,他就發現了新的問題。
現在剛入秋,天氣還可以,大家住帳篷也沒什麽。
但是越往後會越冷,到冬天之後肯定時不時還會有雨雪天氣。
到時,再住帳篷,可是會凍死人的。
最好的辦法,無疑就是建房子。
可是,這需要錢,需要人,還需要地。
後麵的兩個問題都好解決,就是錢這裏,不好弄啊。
自從發現這個問題之後,他就有了新的目標,開始琢磨要怎麽解決。
期間,他也跟富察容音交流過這些問題。
她是他的妻子,就像她說的,夫妻本是一體。
上次容音幫他集資這件事,就做的很好。
而且他知道的,皇阿瑪有些時候也會跟額娘討論政事。
雖說後宮不得幹政,但是皇帝再獨也是人,情緒積累多了一樣也是需要發泄的。
而且他如今隻是一個親王,跟自己的妻子說一些心裏話還是無可厚非的。
容音最近一段時間跟玉隱走的很近,兩人經常約著一起出去吃吃喝喝。
她也是這時才發現,原來京城裏,還有這麽多有趣的事情。
原來普通人的快樂,幾個銅板就能滿足。
她從未像現在這般,清楚的感知到了自己在腳踏實地。
以往種種,好像都懸在半空中,一點都不真實。
兩人的交流也越來越順暢,從天文地理,到古今中外,從巍峨宮殿,到蒼山白雪,她們可以說是無話不談。
玉隱驚訝於富察容隱居然讀過這麽多的書,要知道,這個時候,書籍本就難得,女子讀書更是不易。
容音羨慕玉隱豐富的見識,怎麽說,她上輩子也是經曆過信息爆炸時代的人類,雖然沒有去過很多地方,但是在網上見過許多不同的世界。
雙方都從彼此身上學到了很多,兩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近了。
一次偶然的交談之間,玉隱便也知道了弘曆想給災民蓋房子這件事情。
當天晚上迴府,她就開始著手繪製房子的示意圖。
上輩子身為農業機械專業的學生,她畫圖的技術是很熟練的。
經過綜合考慮之後,她選擇的是集體宿舍樣式的聯排單間。
這樣一間一間挨著連起來,中間可以直接省掉一堵牆。
她有一瞬間想過建個兩層,但是想一想就覺得不符合實際需求。
一方麵是如今沒有樓板,另一方麵,兩層的工期比較長。
房子內部要大一些,可以仿照大通鋪的樣式砌一個長方形的火炕出來,這樣到了冬天也方便取暖。
有了火炕就得注意通風,窗戶要開大一些,這樣可能會增加熱量流失,但是能提高安全性,還是很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要把灶口留在外麵,還能在上麵湊著搭個灶台。
這樣,睡覺之前加些柴火,鍋裏添上水,第二天早上起來還有溫水可以用。
火炕後麵,跟外麵連接的地方還得預留一個煙囪,便於通氣。
大通鋪沒那麽多講究,但是屋內一定不能有明火,不能再生個炭盆什麽的。
因為二氧化碳中毒是會死人的,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考慮到如今已經是九月末了,時間緊迫,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在冬天之前有地方住,每一間屋子都要充分利用。
四麵牆有三麵可以利用,大通鋪可以整個貫通起來。
以長八米,寬四米來計算,粗略計算一下,一間屋子裏至少可以住二十五個人。
四百四十八個人就需要十八間,再加上食堂等配套設施,初步來說建個二十五間就可以了。
圖畫好之後,玉隱寫了一份說明書。
其中包括住房對有勞動能力的成年人並不是免費的,他們每個月都需要交一些租金。
當然,這個價格肯定是低於市場價的。
如果有人不願意住,自然也能去找更適合自己的地方。
隻是,這樣安全問題就得自己負責了。
也包括食堂,澡堂等設施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天出去玩的時候,她直接把這些拿給了容音。
這天弘曆上完早朝之後,又和恆親王一起被留了下來。
雍正看完了允祺遞上來的折子,覺得他做的不錯。
還讓蘇培盛拿給弘曆看了一下,說讓他好好學習一下。
弘曆看仔細看完之後發現,事情順利的超乎想象。
恆親王甚至都沒放出來關於以後其他地方水泥路的風聲,就讓他們接受了商鋪要為修路出錢一事。
甚至,最後還反手擺了他們一道。
他突然發現,自己這個恆王叔,認真起來貌似也是很厲害的。
隻是以前有皇阿瑪和怡王叔珠玉在前,完全掩蓋住了他的光芒。
而且,他似乎有意躲在後麵享清閑,完全是一副不想表現自己的樣子。
弘曆有些理解,也許就是因為懂得藏拙,才能讓皇阿瑪一直對他很放心,順順利利的活到現在吧。
果然,愛新覺羅家族裏,就沒有一個簡單的人。
不得不說,還是皇阿瑪看人準啊。
弘曆看完之後,計上心頭,覺得或許可以就著恆王叔最後的話搞些事情。
正好如今缺錢蓋房子,如果能從四大商會手中,摳出一些錢來,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反正他是不會有任何愧疚之心的,畢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嘛。
於是,他稍稍打了一個腹稿,就把自己剛剛想到的都說了出來。
這次是臨時起意,而且機會向來都是轉瞬即逝。
他自己一五一十的寫折子,才是他的態度。
皇兄既然將這件事交給他,身為宗室的一員,他一定會認真負責的去做。
不過他很明白,該有的分寸,還是一點兒都不能少。
這次的事情如果辦好了,或許可以問皇兄討個扇子什麽的來玩一玩。
至於其他的一些什麽獎賞,他也不是很在乎。
畢竟這麽多年了,身為一個親王,真的沒什麽是他沒見過的。
恆親王伸了個懶腰,就朝自己的院子走去。
他乏了,先小憩一會兒再說。
弘曆那邊想通了之後,就一心撲在災民的休養生息上。
很快,他就發現了新的問題。
現在剛入秋,天氣還可以,大家住帳篷也沒什麽。
但是越往後會越冷,到冬天之後肯定時不時還會有雨雪天氣。
到時,再住帳篷,可是會凍死人的。
最好的辦法,無疑就是建房子。
可是,這需要錢,需要人,還需要地。
後麵的兩個問題都好解決,就是錢這裏,不好弄啊。
自從發現這個問題之後,他就有了新的目標,開始琢磨要怎麽解決。
期間,他也跟富察容音交流過這些問題。
她是他的妻子,就像她說的,夫妻本是一體。
上次容音幫他集資這件事,就做的很好。
而且他知道的,皇阿瑪有些時候也會跟額娘討論政事。
雖說後宮不得幹政,但是皇帝再獨也是人,情緒積累多了一樣也是需要發泄的。
而且他如今隻是一個親王,跟自己的妻子說一些心裏話還是無可厚非的。
容音最近一段時間跟玉隱走的很近,兩人經常約著一起出去吃吃喝喝。
她也是這時才發現,原來京城裏,還有這麽多有趣的事情。
原來普通人的快樂,幾個銅板就能滿足。
她從未像現在這般,清楚的感知到了自己在腳踏實地。
以往種種,好像都懸在半空中,一點都不真實。
兩人的交流也越來越順暢,從天文地理,到古今中外,從巍峨宮殿,到蒼山白雪,她們可以說是無話不談。
玉隱驚訝於富察容隱居然讀過這麽多的書,要知道,這個時候,書籍本就難得,女子讀書更是不易。
容音羨慕玉隱豐富的見識,怎麽說,她上輩子也是經曆過信息爆炸時代的人類,雖然沒有去過很多地方,但是在網上見過許多不同的世界。
雙方都從彼此身上學到了很多,兩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近了。
一次偶然的交談之間,玉隱便也知道了弘曆想給災民蓋房子這件事情。
當天晚上迴府,她就開始著手繪製房子的示意圖。
上輩子身為農業機械專業的學生,她畫圖的技術是很熟練的。
經過綜合考慮之後,她選擇的是集體宿舍樣式的聯排單間。
這樣一間一間挨著連起來,中間可以直接省掉一堵牆。
她有一瞬間想過建個兩層,但是想一想就覺得不符合實際需求。
一方麵是如今沒有樓板,另一方麵,兩層的工期比較長。
房子內部要大一些,可以仿照大通鋪的樣式砌一個長方形的火炕出來,這樣到了冬天也方便取暖。
有了火炕就得注意通風,窗戶要開大一些,這樣可能會增加熱量流失,但是能提高安全性,還是很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要把灶口留在外麵,還能在上麵湊著搭個灶台。
這樣,睡覺之前加些柴火,鍋裏添上水,第二天早上起來還有溫水可以用。
火炕後麵,跟外麵連接的地方還得預留一個煙囪,便於通氣。
大通鋪沒那麽多講究,但是屋內一定不能有明火,不能再生個炭盆什麽的。
因為二氧化碳中毒是會死人的,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考慮到如今已經是九月末了,時間緊迫,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在冬天之前有地方住,每一間屋子都要充分利用。
四麵牆有三麵可以利用,大通鋪可以整個貫通起來。
以長八米,寬四米來計算,粗略計算一下,一間屋子裏至少可以住二十五個人。
四百四十八個人就需要十八間,再加上食堂等配套設施,初步來說建個二十五間就可以了。
圖畫好之後,玉隱寫了一份說明書。
其中包括住房對有勞動能力的成年人並不是免費的,他們每個月都需要交一些租金。
當然,這個價格肯定是低於市場價的。
如果有人不願意住,自然也能去找更適合自己的地方。
隻是,這樣安全問題就得自己負責了。
也包括食堂,澡堂等設施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天出去玩的時候,她直接把這些拿給了容音。
這天弘曆上完早朝之後,又和恆親王一起被留了下來。
雍正看完了允祺遞上來的折子,覺得他做的不錯。
還讓蘇培盛拿給弘曆看了一下,說讓他好好學習一下。
弘曆看仔細看完之後發現,事情順利的超乎想象。
恆親王甚至都沒放出來關於以後其他地方水泥路的風聲,就讓他們接受了商鋪要為修路出錢一事。
甚至,最後還反手擺了他們一道。
他突然發現,自己這個恆王叔,認真起來貌似也是很厲害的。
隻是以前有皇阿瑪和怡王叔珠玉在前,完全掩蓋住了他的光芒。
而且,他似乎有意躲在後麵享清閑,完全是一副不想表現自己的樣子。
弘曆有些理解,也許就是因為懂得藏拙,才能讓皇阿瑪一直對他很放心,順順利利的活到現在吧。
果然,愛新覺羅家族裏,就沒有一個簡單的人。
不得不說,還是皇阿瑪看人準啊。
弘曆看完之後,計上心頭,覺得或許可以就著恆王叔最後的話搞些事情。
正好如今缺錢蓋房子,如果能從四大商會手中,摳出一些錢來,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反正他是不會有任何愧疚之心的,畢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嘛。
於是,他稍稍打了一個腹稿,就把自己剛剛想到的都說了出來。
這次是臨時起意,而且機會向來都是轉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