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別扭的父子
穿越成浣碧,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作者:榆錢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恆親王好像明白了什麽,但是一時之間卻又不能確定。
他抬頭看向坐在上麵的雍正,試圖通過眼神確認些什麽。
“皇兄的意思是?”
就在剛剛,他已經感覺到旁邊的弘曆情緒有一瞬間的波動。
不過那孩子很快就平穩了下來,情緒管理做的真不錯。
雍正也看著殿中的兩人,沒有放過任何細節。
“你覺得呢?”
他並未直接挑明,而是反問允祺。
恆親王依舊不能確定,隻能賭一把,他一向不是一個精通察言觀色的人。
隻能憑借這麽多年對皇兄的了解,試圖得出一個答案。
考慮到皇兄隻將他和弘曆兩個人單獨留了下來,卻又說不能讓弘曆執行。
那不就剩下他了嗎?
二選一的選擇題,已經排除了一個答案,剩下的自然應該就是正確答案了吧。
他試探性的開口,“那,此事由臣弟負責?”
雍正倒像是早就在等他這句話,很痛快的立刻就應了。
“準了。”
“臣弟遵旨。”
恆親王心中有些苦澀,他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好差事。
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沒得選擇。
而且,皇兄這麽一搞,他和弘曆之間以後還咋相處啊?
做叔叔的,為老不尊,不要臉搶自己侄兒的功勞。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他是弘曆,此時說不定心裏已經在暗搓搓的往自己這個皇叔身上紮小刀了。
真是讓人頭疼啊!
事情一定下來,雍正不再多言,直接就示意兩人退下了。
恆親王和寶親王一同走出勤政殿,兩個人心中都不是滋味兒。
從轉身的那一刻起,弘曆就在心裏告誡自己,你得大方些,不能因為這件小事就跟恆親王過不去。
況且之前你們兩個就商量過這件事,還一同修改過細節。
交給他而不是別的什麽人,更能讓你放心,不是嗎?
他硬撐著率先開口,“恆皇叔若有需要的地方,請盡管開口,侄兒一定盡力協助。”
恆親王看著身姿挺拔,倔強站著的少年,心中無奈的歎了一口氣。
也不知道皇兄到底在矜持些什麽,這可是你的親兒子,有必要做到這個份上嗎?
看這小心髒給人家虐的,你是真不心疼啊?
老十三不在,連他這個一向清閑的老五都拉出來當擋箭牌,也是服了。
明明是為兒子考慮,卻偏不直說,整的像是看不上人家似的。
這孩子要是真的轉不過彎兒來,或是心眼小一點走進了死胡同,以後有你哭的時候。
再說了,你是他親爹,他不會恨你。
我隻是一個叔叔,人家未必不會恨我啊!
做皇上的兄弟,我可太難了。
既然皇兄你不仁,那就別怪弟弟我不義了。
怎麽說我也得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啊!
弟弟隻想好好活著,努力躺平當個親王罷了,可不想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啊!
“弘曆啊,你知道的,有些事情不能隻看表麵。
有時候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恆親王試圖傳遞一些不能直說的信息。
但是偏偏弘曆這會兒有些上頭,理解不到正點上。
他十分恭敬的行了一禮,“多謝恆皇叔指點,侄兒一定銘記於心。”
眼看著越跑越偏,沒能傳達出正確意思的恆親王有些急了。
他迴頭看了勤政殿一眼,然後咬咬牙,大著膽子又說了幾句。
“我就直說了,今天這事兒,跟誰想出來的沒關係,皇兄有他自己的考量。
此事牽扯麵廣,皇兄不會把它交給你們四人中的任何一個。
更重要的是,跟商人洽談,一旦傳揚出去······,總之,這並不是一件好差事。
此事,這天下誰都做得,隻有你們四個做不得。
我言盡於此,更多的,隻能靠你自己慢慢琢磨了。
相信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一定能想明白的。”
恆親王拍了拍弘曆的肩膀,然後就先走一步了。
弘曆愣在原地,他還在迴想剛才的這一段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什麽叫皇阿瑪有自己的考量?
不會交給四人中的任何一個又是什麽意思?
四人?哪四人?
難道,指的是四位阿哥?
還有最後一句,這天下誰都做得,隻有你們四個做不得。
怎麽聽起來,好像不讓自己做還是一件好事?
弘曆有些糊塗了,他開始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深唿吸一口氣,他也迴頭看了一眼勤政殿,然後轉身,開始一邊走一邊默背金剛經。
等到徹底冷靜下來之後,他才重新開始分析。
四人,指的應該就是四位阿哥。
四位阿哥都做不得,綜合來看,對此,弘曆隻能給出兩個解釋。
一是,皇阿瑪對所有的阿哥都抱有戒備之心,他並不信任哪一個兒子。
這也是皇阿瑪一貫的行事作風,生性多疑,天生的冷麵君王。
如果是這樣,那既然大家得到的都是一樣的待遇,他也就沒什麽好難受的了。
二是,皇阿瑪覺得此事跟商戶有關,傳揚出去有礙名聲。
而四位阿哥當中,將來肯定有一個會是下一任帝王。
他是在為未來天子的名聲著想。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旦做過這種事,將來肯定會受文官非議。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就迅速被弘曆按了下去,他不敢相信,但是這個念頭好像有自己的想法,一直在暗戳戳的冒頭。
相比於這一個,他覺得第一個解釋更容易接受一些。
一方麵,他說服不了自己,那個曾經心直手硬,不畏人言的“抄家”皇帝居然也開始為兒子考慮起名聲這一迴事了嗎?
他真的不敢相信。
另一方麵,他心底又很希望事情的真相是第二種,這麽多年以來,這是皇阿瑪少有的溫情流露,簡直是可遇不可求啊!
一直到他走出了圓明園,也沒能說服自己相信一還是二。
但是他忽然想開了,無論是一還是二,都不重要了。
所有的事情已成定局,發展方向雖有偏差,但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這樣,已經很好了。
恆親王和寶親王退下之後,蘇培盛服侍著皇上換了一身衣服。
他抬頭看向坐在上麵的雍正,試圖通過眼神確認些什麽。
“皇兄的意思是?”
就在剛剛,他已經感覺到旁邊的弘曆情緒有一瞬間的波動。
不過那孩子很快就平穩了下來,情緒管理做的真不錯。
雍正也看著殿中的兩人,沒有放過任何細節。
“你覺得呢?”
他並未直接挑明,而是反問允祺。
恆親王依舊不能確定,隻能賭一把,他一向不是一個精通察言觀色的人。
隻能憑借這麽多年對皇兄的了解,試圖得出一個答案。
考慮到皇兄隻將他和弘曆兩個人單獨留了下來,卻又說不能讓弘曆執行。
那不就剩下他了嗎?
二選一的選擇題,已經排除了一個答案,剩下的自然應該就是正確答案了吧。
他試探性的開口,“那,此事由臣弟負責?”
雍正倒像是早就在等他這句話,很痛快的立刻就應了。
“準了。”
“臣弟遵旨。”
恆親王心中有些苦澀,他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好差事。
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沒得選擇。
而且,皇兄這麽一搞,他和弘曆之間以後還咋相處啊?
做叔叔的,為老不尊,不要臉搶自己侄兒的功勞。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他是弘曆,此時說不定心裏已經在暗搓搓的往自己這個皇叔身上紮小刀了。
真是讓人頭疼啊!
事情一定下來,雍正不再多言,直接就示意兩人退下了。
恆親王和寶親王一同走出勤政殿,兩個人心中都不是滋味兒。
從轉身的那一刻起,弘曆就在心裏告誡自己,你得大方些,不能因為這件小事就跟恆親王過不去。
況且之前你們兩個就商量過這件事,還一同修改過細節。
交給他而不是別的什麽人,更能讓你放心,不是嗎?
他硬撐著率先開口,“恆皇叔若有需要的地方,請盡管開口,侄兒一定盡力協助。”
恆親王看著身姿挺拔,倔強站著的少年,心中無奈的歎了一口氣。
也不知道皇兄到底在矜持些什麽,這可是你的親兒子,有必要做到這個份上嗎?
看這小心髒給人家虐的,你是真不心疼啊?
老十三不在,連他這個一向清閑的老五都拉出來當擋箭牌,也是服了。
明明是為兒子考慮,卻偏不直說,整的像是看不上人家似的。
這孩子要是真的轉不過彎兒來,或是心眼小一點走進了死胡同,以後有你哭的時候。
再說了,你是他親爹,他不會恨你。
我隻是一個叔叔,人家未必不會恨我啊!
做皇上的兄弟,我可太難了。
既然皇兄你不仁,那就別怪弟弟我不義了。
怎麽說我也得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啊!
弟弟隻想好好活著,努力躺平當個親王罷了,可不想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啊!
“弘曆啊,你知道的,有些事情不能隻看表麵。
有時候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恆親王試圖傳遞一些不能直說的信息。
但是偏偏弘曆這會兒有些上頭,理解不到正點上。
他十分恭敬的行了一禮,“多謝恆皇叔指點,侄兒一定銘記於心。”
眼看著越跑越偏,沒能傳達出正確意思的恆親王有些急了。
他迴頭看了勤政殿一眼,然後咬咬牙,大著膽子又說了幾句。
“我就直說了,今天這事兒,跟誰想出來的沒關係,皇兄有他自己的考量。
此事牽扯麵廣,皇兄不會把它交給你們四人中的任何一個。
更重要的是,跟商人洽談,一旦傳揚出去······,總之,這並不是一件好差事。
此事,這天下誰都做得,隻有你們四個做不得。
我言盡於此,更多的,隻能靠你自己慢慢琢磨了。
相信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一定能想明白的。”
恆親王拍了拍弘曆的肩膀,然後就先走一步了。
弘曆愣在原地,他還在迴想剛才的這一段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什麽叫皇阿瑪有自己的考量?
不會交給四人中的任何一個又是什麽意思?
四人?哪四人?
難道,指的是四位阿哥?
還有最後一句,這天下誰都做得,隻有你們四個做不得。
怎麽聽起來,好像不讓自己做還是一件好事?
弘曆有些糊塗了,他開始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深唿吸一口氣,他也迴頭看了一眼勤政殿,然後轉身,開始一邊走一邊默背金剛經。
等到徹底冷靜下來之後,他才重新開始分析。
四人,指的應該就是四位阿哥。
四位阿哥都做不得,綜合來看,對此,弘曆隻能給出兩個解釋。
一是,皇阿瑪對所有的阿哥都抱有戒備之心,他並不信任哪一個兒子。
這也是皇阿瑪一貫的行事作風,生性多疑,天生的冷麵君王。
如果是這樣,那既然大家得到的都是一樣的待遇,他也就沒什麽好難受的了。
二是,皇阿瑪覺得此事跟商戶有關,傳揚出去有礙名聲。
而四位阿哥當中,將來肯定有一個會是下一任帝王。
他是在為未來天子的名聲著想。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旦做過這種事,將來肯定會受文官非議。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就迅速被弘曆按了下去,他不敢相信,但是這個念頭好像有自己的想法,一直在暗戳戳的冒頭。
相比於這一個,他覺得第一個解釋更容易接受一些。
一方麵,他說服不了自己,那個曾經心直手硬,不畏人言的“抄家”皇帝居然也開始為兒子考慮起名聲這一迴事了嗎?
他真的不敢相信。
另一方麵,他心底又很希望事情的真相是第二種,這麽多年以來,這是皇阿瑪少有的溫情流露,簡直是可遇不可求啊!
一直到他走出了圓明園,也沒能說服自己相信一還是二。
但是他忽然想開了,無論是一還是二,都不重要了。
所有的事情已成定局,發展方向雖有偏差,但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這樣,已經很好了。
恆親王和寶親王退下之後,蘇培盛服侍著皇上換了一身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