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熱鬧還沒結束的時候,終於有軍情文書從遼地加急送到了北京:
不用說,這正是前線順軍發來的捷報:
順軍成功攻取鐵嶺,開原,阿濟格,多爾袞均已身死,順軍已經收複遼東邊牆之內,原大明遼東都司的所有領地。
李自成看了這份捷報之後,心裏鬆了口氣,在耗費了這麽久的時間,投入了海量錢糧軍隊,他終於殲滅了八旗這個超級強敵。
沒有了清廷,從此東北大片土地不會再像曆史上一樣被一道柳條邊分割出去,大片良田土地也不會白白擱置上百年,更不會如曆史上那樣出現俄國人肆無忌憚地滲透進外東北的情況了。
曆史上的清廷,出於防漢大於一切的方針,對東北進行了封鎖,使得華夏對於東北的開發一擱置就是上百年,甚至等到道光年間的時候,清廷自己已經對於外東北完全一無所知。
所以沙俄獅子大開口的時候清廷答應的那麽幹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清廷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割了多少地。
現在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了,隨著遼地收複,關內大批遼民必然會重返遼地,事實上順軍收複遼南四衛的時候就有不少遼民開始返迴遼地了。
有了來自民眾的力量,東北就能成為華夏的一大重要糧倉,而不是像清廷那樣淪為荒野。
接下來李自成準備在遼地設立省份,取消遼東都司,並對大順現在的一眾外藩做梳理。
當然,在那之前,李自成還要辦一件事:
那就是他準備在遼陽修建一座忠烈祠,祭祀供奉那些在遼地死難的軍民。
在這個時代,清軍堪稱是一代人的夢魘了,他們不僅給遼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六次入寇範圍遍及山西,北直隸,山東甚至一度到了南直隸。
再加上在明廷的亂指揮使得明軍一波接一波的狂送人頭,成就了清軍的赫赫威名。
實際上從後來清軍的情況來看,如果明廷不亂搞,情況是不至於變得那麽嚴峻的。
不過這都是過去式了,現在清廷已經實際上覆滅,清軍殘部龜縮於邊牆之外,已經成不了氣候,順軍隻需要發布一兩次攻勢就能徹底瓦解清廷。
心情愉悅的李自成很快便把自己想要建立一座忠烈祠來供奉那些陣亡於遼地的軍民這個想法和禮部的官員們說了,一眾官員們自然沒有阻攔,這事沒什麽敏感點。
不過要說完全沒問題也不是,這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將來忠烈祠供奉對象的問題:
“陛下,供奉複遼的英烈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不過……”禮部尚書鞏焴猶豫了一下,說道,“前明的將士是否也要劃入供奉行列?他們中有些人是曾經與陛下作戰過的。”
鞏焴這番話李自成愣了一下,想了想這種情況還真是存在: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曹變蛟。
曹變蛟在鬆錦戰役大勢已去之時帶領家丁對清軍發起的決死衝鋒被稱為“大明對清軍的最後衝鋒”。
這次衝鋒殺崩了清軍最為精銳的“葛布什賢超哈”(皇太極的親衛隊),一度殺到皇太極帳前,可惜最終寡不敵眾,沒能完成最後的斬首行動。
但同樣的,曹變蛟也曾經跟隨洪承疇在陝西對農民軍大殺特殺,曹變蛟和曹文詔這大小曹堪稱是農民軍最害怕的明軍將領。
除了曹變蛟,還有很多最後陣亡於遼地的明軍將士也與農民軍有過交鋒,這是因為崇禎帝多次抽調遼兵入關剿寇,因此很多遼兵既是抗擊清軍的英雄,同樣也是農民軍所麵對的兇殘敵人。
不過這個問題李自成並沒有考慮太久,對這事無論是他還是闖營將士都不太敏感。
畢竟當年各為其主,這對於闖營和李自成來說都不是什麽過不去的坎。
想了一陣之後,李自成說道,“前明將士那些戰死遼東的英雄,自然也應受到供奉,一碼歸一碼,隻要是為了抵禦建奴而戰死的人,不論我軍亦或明軍,都是英雄,都應得到供奉,我軍和明軍之間的戰鬥,是兄弟鬩牆,和建奴的戰鬥,是華夏與蠻夷之間你死我活的死鬥,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鞏焴這些禮部官員不少都是在明朝當過官的,他們其實也不抗拒明軍將士進忠烈祠,現在皇帝這麽說了,禮部諸人自然也不會再多說什麽。
接下來李自成又和鞏焴商量了一些細節,最後做出了大致方案:
大順朝廷將在遼陽劃出一片區域建造一座宏大的紀念碑及忠烈祠,用以紀念,告慰那些在遼地死難的民眾和一切為複遼而陣亡於遼地的將士。
紀念碑的設置李自成都想好了,正麵就寫【浩氣長存】四字,北麵就讓水太涼去寫一篇像模像樣的雄文來作為碑文。
水太涼收到李自成的指令之後莫名有種激動的感覺:
皇帝終於給他指派了正常的任務,不再是什麽勞什子偽造古籍之類的了!真是可喜可賀。
錢謙益不愧是文學大家,很快就寫出了一篇草稿,送到了李自成的案上:
不過李自成看著錢謙益送上來的這篇充滿了之乎者也的酸臭碑文,相當無語,直接就扔了,自己提筆開始寫:
【夫天下有大勇者,智不能測,剛不能製,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誌甚遠,所懷甚大也。所懷者何?天下有饑者,如己之饑;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民族危急,別親離子而赴水火,直麵強敵而求大仁。風蕭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敗,或囚或歿,幸者留名,成英烈之士;悲者無名,化無名之鬼。
嗚唿!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來兮精魄,安兮英靈。長河為咽,青山為證;豈曰無聲?河山即名!
人有所忘,史有所輕。肅之嘉石,沐手勒銘。噫我子孫,代代永旌。】
這段是李自成穿越前西山無名烈士紀念碑的碑文,李自成印象深刻,於是直接抄了過來,稍微改動了一下便直接用作碑文。
不用說,這正是前線順軍發來的捷報:
順軍成功攻取鐵嶺,開原,阿濟格,多爾袞均已身死,順軍已經收複遼東邊牆之內,原大明遼東都司的所有領地。
李自成看了這份捷報之後,心裏鬆了口氣,在耗費了這麽久的時間,投入了海量錢糧軍隊,他終於殲滅了八旗這個超級強敵。
沒有了清廷,從此東北大片土地不會再像曆史上一樣被一道柳條邊分割出去,大片良田土地也不會白白擱置上百年,更不會如曆史上那樣出現俄國人肆無忌憚地滲透進外東北的情況了。
曆史上的清廷,出於防漢大於一切的方針,對東北進行了封鎖,使得華夏對於東北的開發一擱置就是上百年,甚至等到道光年間的時候,清廷自己已經對於外東北完全一無所知。
所以沙俄獅子大開口的時候清廷答應的那麽幹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清廷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割了多少地。
現在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了,隨著遼地收複,關內大批遼民必然會重返遼地,事實上順軍收複遼南四衛的時候就有不少遼民開始返迴遼地了。
有了來自民眾的力量,東北就能成為華夏的一大重要糧倉,而不是像清廷那樣淪為荒野。
接下來李自成準備在遼地設立省份,取消遼東都司,並對大順現在的一眾外藩做梳理。
當然,在那之前,李自成還要辦一件事:
那就是他準備在遼陽修建一座忠烈祠,祭祀供奉那些在遼地死難的軍民。
在這個時代,清軍堪稱是一代人的夢魘了,他們不僅給遼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六次入寇範圍遍及山西,北直隸,山東甚至一度到了南直隸。
再加上在明廷的亂指揮使得明軍一波接一波的狂送人頭,成就了清軍的赫赫威名。
實際上從後來清軍的情況來看,如果明廷不亂搞,情況是不至於變得那麽嚴峻的。
不過這都是過去式了,現在清廷已經實際上覆滅,清軍殘部龜縮於邊牆之外,已經成不了氣候,順軍隻需要發布一兩次攻勢就能徹底瓦解清廷。
心情愉悅的李自成很快便把自己想要建立一座忠烈祠來供奉那些陣亡於遼地的軍民這個想法和禮部的官員們說了,一眾官員們自然沒有阻攔,這事沒什麽敏感點。
不過要說完全沒問題也不是,這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將來忠烈祠供奉對象的問題:
“陛下,供奉複遼的英烈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不過……”禮部尚書鞏焴猶豫了一下,說道,“前明的將士是否也要劃入供奉行列?他們中有些人是曾經與陛下作戰過的。”
鞏焴這番話李自成愣了一下,想了想這種情況還真是存在: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曹變蛟。
曹變蛟在鬆錦戰役大勢已去之時帶領家丁對清軍發起的決死衝鋒被稱為“大明對清軍的最後衝鋒”。
這次衝鋒殺崩了清軍最為精銳的“葛布什賢超哈”(皇太極的親衛隊),一度殺到皇太極帳前,可惜最終寡不敵眾,沒能完成最後的斬首行動。
但同樣的,曹變蛟也曾經跟隨洪承疇在陝西對農民軍大殺特殺,曹變蛟和曹文詔這大小曹堪稱是農民軍最害怕的明軍將領。
除了曹變蛟,還有很多最後陣亡於遼地的明軍將士也與農民軍有過交鋒,這是因為崇禎帝多次抽調遼兵入關剿寇,因此很多遼兵既是抗擊清軍的英雄,同樣也是農民軍所麵對的兇殘敵人。
不過這個問題李自成並沒有考慮太久,對這事無論是他還是闖營將士都不太敏感。
畢竟當年各為其主,這對於闖營和李自成來說都不是什麽過不去的坎。
想了一陣之後,李自成說道,“前明將士那些戰死遼東的英雄,自然也應受到供奉,一碼歸一碼,隻要是為了抵禦建奴而戰死的人,不論我軍亦或明軍,都是英雄,都應得到供奉,我軍和明軍之間的戰鬥,是兄弟鬩牆,和建奴的戰鬥,是華夏與蠻夷之間你死我活的死鬥,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鞏焴這些禮部官員不少都是在明朝當過官的,他們其實也不抗拒明軍將士進忠烈祠,現在皇帝這麽說了,禮部諸人自然也不會再多說什麽。
接下來李自成又和鞏焴商量了一些細節,最後做出了大致方案:
大順朝廷將在遼陽劃出一片區域建造一座宏大的紀念碑及忠烈祠,用以紀念,告慰那些在遼地死難的民眾和一切為複遼而陣亡於遼地的將士。
紀念碑的設置李自成都想好了,正麵就寫【浩氣長存】四字,北麵就讓水太涼去寫一篇像模像樣的雄文來作為碑文。
水太涼收到李自成的指令之後莫名有種激動的感覺:
皇帝終於給他指派了正常的任務,不再是什麽勞什子偽造古籍之類的了!真是可喜可賀。
錢謙益不愧是文學大家,很快就寫出了一篇草稿,送到了李自成的案上:
不過李自成看著錢謙益送上來的這篇充滿了之乎者也的酸臭碑文,相當無語,直接就扔了,自己提筆開始寫:
【夫天下有大勇者,智不能測,剛不能製,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誌甚遠,所懷甚大也。所懷者何?天下有饑者,如己之饑;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民族危急,別親離子而赴水火,直麵強敵而求大仁。風蕭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敗,或囚或歿,幸者留名,成英烈之士;悲者無名,化無名之鬼。
嗚唿!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來兮精魄,安兮英靈。長河為咽,青山為證;豈曰無聲?河山即名!
人有所忘,史有所輕。肅之嘉石,沐手勒銘。噫我子孫,代代永旌。】
這段是李自成穿越前西山無名烈士紀念碑的碑文,李自成印象深刻,於是直接抄了過來,稍微改動了一下便直接用作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