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來自南方的奏章就送到了北京。


    在奏章中,大順海關總署設置在廣州和鬆江的官員聯名上書,告知大順朝廷一個壞消息:


    那就是根據福建商人反映,在大順補貼糧食貿易政策出台之後,安南為了保證自家的糧食安全,蓄意阻止大順商隊在南洋諸國的購糧活動,致使最近許多出發前往購糧的運糧船空倉而迴。


    本來這事對於大順朝廷來說也算不上什麽大事,雖然通過商人的購糧確實能緩解大順緊張的糧食供給,但是大順這麽多人,糧食的大頭不可能真的隻靠外貿,主要還是要靠國內農民生產而不是糧食進口。


    不過李自成倒是從中看出了一點貓膩:


    海關現在是鄭芝龍在管,而鄭芝龍剛提出糧食貿易補貼計劃安南就不再賣糧了?天下哪有這麽巧的事情?再者安南現在是南北朝的情況,那兩家軍閥真有那麽高的覺悟,為了所謂的安南糧食安全不要銀子?


    李自成思考著鄭家和福建商人搞這一出的原因,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幫人肯定是希望朝廷介入的,介入之後他們肯定不滿足於以往那樣的糧食貿易,他們肯定會要求更多,那麽他們可能的要求會是什麽?


    李自成想到一個可能性:


    曆史上鄭家多次偷偷組織福建百姓移民台灣,而福建官府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福建的人地關係相當緊張,在東部諸省之中是山區最多的省份,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所以福建那邊是想把人弄到中南半島去?


    想了一陣,李自成決定不想了,直接把鄭芝龍叫過來問一下就知道這幫家夥想幹什麽了。


    鄭芝龍見到李自成之後,也不繞彎子,直接對李自成說道,“陛下,自古萬事糧為先,與其通過收購糧食白白讓出白銀,何不直接購置田地?這樣不僅可以省下大筆糧款,還能安置國內過剩的人口,特別臣之家鄉福建,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多地少,雖然臣曾經多次組織福建百姓移民台灣,但是台灣畢竟乃蠻荒之地,瘴氣彌漫,因此實際效果不甚理想。”


    說到這鄭芝龍看了看李自成,見李自成點點頭,於是他繼續說道,


    “但是南洋諸國不同,以安南為例,安南國土土壤肥沃,一年三熟,以至於安南每年都能大量出售存糧,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去把安南國的良田買下來。”


    “你說的對,”李自成說道,“不過安南可能不會輕易同意的。”


    鄭芝龍說道,“陛下,話不能這麽說,安南不過區區一個外藩國而已,說起來安南到現在都沒有遣使進貢,這明顯是沒把大順當宗主國,臣覺得朝廷完全可以問罪安南。”


    李自成心裏考慮了一陣,現在大順還能動用的機動軍隊不多,就原劉澤清,許定國那幫人的河南集團軍還比較有空,因為這幫人戰鬥力最差,打不過由張獻忠和明廷合流的新明軍,所以一直沒有安排這些家夥去打仗。


    但轉念一想,李自成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時代的安南正在上演南北朝,如果順軍這個時候介入的話大概也是合適的?


    想了一陣之後李自成說道,“這樣吧,先禮後兵,朝廷先派出使者看看安南人的反應,不過南方艦隊也要做好準備,等朕知會一聲參謀部和五軍都督府…”


    李自成說到這自己都愣了一下,這兩個部門的軍官全是陸軍將領,海戰方麵他們怕是一無所知。


    拍拍腦袋,李自成說道,“算了,朕會直接找兵部下發命令,這次安南戰事之後朕會單獨設立一個海軍部來管海軍的事情。這次進軍安南你就先掛個臨時職位,統籌南方艦隊進軍安南之事。”


    鄭芝龍聞言心想,大順懂海軍的人不多,或許鄭家可以在仕途上再進一步?


    不過鄭芝龍想多了,海軍部李自成自然不會交給鄭家管,他打算交給席本禎和沈廷揚去管。


    “總之,南方艦隊做好準備,隨時進攻安南,不過打的時候也注意有個度,朝廷並不想吞並安南,朕於海事不如你們鄭家專業,這個度你們自己把握,”李自成說道,“當然,也不要束手束腳,安南人不自量力的話就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斤兩。”


    說來也巧,在李自成準備搞安南的時候,安南的使者也來到了北京。


    實際上鄭芝龍說安南不把大順放在眼裏是不對的,安南怎麽可能敢忽略中原王朝這個巨無霸?


    他們這幾年沒來朝貢是有原因的。


    首先就是觀望,看看誰能成為中原之主,其次安南也無法從陸地上前往北京朝貢:


    雖然廣西已經被大順所占據,但是雲南是在明軍手裏,麵對虎視眈眈的明軍,安南不敢大意。


    況且安南自己又在開片,而且這兩年開的片規模還是空前的“大片”。


    安南南北兩家勢力,鄭主和阮主在近幾年幾乎是各自掏出了能掏出的家底,在阮主修築的越南版長城,長壘上展開了一場超級大戰,雙方各自動用了大量火器和士兵,並配以壕溝,碉堡,展開了大戰,幾乎可以算是一場超級破產版的塹壕戰了。


    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讓雙方都死傷慘重,眼看不能快速消滅對手,鄭主終於想起了自己手中還有一個橡皮圖章:


    安南後黎朝國王黎維琪。


    於是鄭主派出使者走海路登陸廣州後一路長途跋涉前往北京,求封安南國國王,以取得大義上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明廷雖然對安南得而複失,但是明廷不再給予安南國王國王的封號,於是安南國王降級成了安南都統使…


    安南人多次請求明廷賜予安南王國王的封號,但明廷就是不給,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後黎朝國王淪為傀儡的重要原因,你都不是天朝賜封的國王憑什麽要別人認可?


    現在鄭主打聽到了中原大地換了主子,於是又打起了要迴國王封號的主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永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零陵上將邢道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零陵上將邢道榮並收藏明末永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