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聽了左良玉的話之後麵麵相覷了一會,金聲桓才問道,“那大帥的意思是?”
左良玉歎了口氣,說道,“得抱團!我老了,而且我和李自成糾葛太大,我打算退了,你們認左夢庚為首吧,歸順這事讓左夢庚去談。”
諸將思考了一陣,覺得誰出頭這事關係不大,便答應了左良玉的要求。
不久,隨著左夢庚出城和武昌城下的順軍總指揮李過磋商之後,李過同意了左夢庚的請求,並承諾左家的侯爵爵位在大順依然算數,其他左部諸將軍職皆不變,過往諸事一筆勾銷。
這個條件對於左部來說算是不錯了,於是,在左部諸將一致同意之後,左良玉與其子左夢庚並部將金聲桓,李國英,張勇等人率軍十多萬人向順軍投降。
很快順軍順利進占武昌,總督袁繼鹹等一眾大明官員倒黴地成了左部的投名狀,成了順軍的俘虜,順軍成功拿下武昌這個戰略地位相當重要的長江重鎮。
與此同時,順軍在南直隸也是捷報頻傳:
順軍在破淮安之後勢如破竹,一路連下寶應,高郵,並於六月底攻克揚州,揚州守將,路振飛逃至鎮江,高傑部將李成棟率領城內明軍投降大順。
至此,南直隸淮揚兩府已經被順軍完全占領,張鼐已經請求李自成允許其率領順軍揮師西進,收取南直隸在長江以北的其他州府。
總之用一句話來說,自從順軍南征開始之後,順軍可謂每天都在贏,簡直是贏麻了。
而隨著武昌被收入大順麾下,大批順軍將從武昌戰場解放出來,投入鳳陽,廬州戰場,加上在揚州的張鼐,順軍全取整個北方已經指日可待。
贏麻了的李自成心情大好,曆史上這個時候的順軍正處於輸麻了的情況,李自成不禁感慨果然一切的關鍵還是在山海關,自己那一手豪賭還是賭對了。
隨著武昌被順軍攻克,後世的湖北地區已經全部被納入大順朝廷麾下,李自成也順勢重新設立一個新的省份,名稱也很簡單,就叫湖北。
而借著設立新省份這個機會,李自成對官職進行了微調,明確省一級行政單位的官職,將巡撫定為正式的省級最高常駐官位。
說起來明代的巡撫理論上是都察院派出的臨時職位,其正式官銜都是掛靠在都察院的,但實際上,到明朝中後期,巡撫已經成了一省的最高長官,實際上的常駐職位。
這其實也是必然的,明代省一級機構是三司體製,即布政司(民事),按察司(司法)和都指揮司(軍事),這三司在相互製衡的同時又使得三司事權不一,決策效率極其低下,明廷最終不得不將巡撫這一職位由臨時官位變為常駐職位。
在巡撫已經成了事實上的常駐職位之後,李自成幹脆將巡撫這一職位以法律形式定為省級最高長官。
同時,李自成思考良久最終還是決定給順軍將士們休息一下,並對降順的大量明軍士兵進行整編。
畢竟順軍從正月自西安出征之後征戰良久,也是時候休整一下了。
這一年順軍的進展堪稱神速,僅僅不到八個月,大順地盤就實現了超級大擴張,範圍涵蓋了陝西,山西,北直隸,山東,河南,半個湖廣,半個南直隸,如今順軍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一統天下隻是時間問題。
伴隨著地盤的迅猛擴張,官吏的大量出缺也就成了一個問題,特別是在河南,河南在農民軍和明軍的長期拉鋸下,官方統治機構幾近癱瘓,官吏數量嚴重不足,所以李自成準備開始舉辦這個時代讀書人最關注的事情:
開科舉。
開科舉是件大事,為此李自成召見了牛金星,鞏焴,陳名夏還有龔鼎孳四人前來商量:
牛金星和鞏焴這兩個大順政權的老人力主進行科舉改革,具體的改革措施為取消八股文限製,並加大策論的比重。
鞏焴用了相當嚴重的措辭對李自成說道,“八股之害甚於焚書,禁錮人才遠超坑儒,不改不行!”
牛金星雖然很多事情和鞏焴意見不合,但關於科舉改革,他倆的意見卻是一致的:
科舉,不改不行。
陳名夏和龔鼎孳這兩人卻覺得科舉可以改,但不能這個時候改,額,實際上這兩人是不想改的,在陳名夏和龔鼎孳看來,牛金星和鞏焴簡直是在亂搞,但這兩人在大順的資曆不是自己能比的,因此隻能迂迴作戰了。
陳名夏對李自成說道,
“陛下,偽明未滅,天下讀書人仍以八股為盼,驟然更易,恐失天下人之心。”
龔鼎孳也說道,“陳學士言之有理,若要更易科舉,絕不能驟然更改,總得給士子們一點時間,讓他們有所準備。”
李自成聽了兩方的話之後思考起來,他當然知道八股製度存在問題,但八股文至少有一個好處,就是八股文是有標準的。
雖然八股文製度下文章好壞的評比仍受主考官喜好影響頗大,但至少有一個“評分標準”,這也是明初朱元璋搞八股文的原因:
深諳官僚尿性的朱元璋知道,沒有標準的話那幫官僚能玩出花來。
李自成也在考慮這個問題,科舉本質上是一種公務員選拔機製,而非“人才”選拔機製。
即使在是現代國家,也沒有從公務員考試發現“人才”的說法,像曆史上崇禎帝一樣指望依靠科舉發現人才本身就有點異想天開。
後世公務員考試其實就要求公務員有幾點基本素質:一是一定的文字處理能力,二是擁有基本常識和數學能力,三是具備邏輯思考能力,四是知道國家的大政方針。
放在這個時代的話,科舉的要求那就隻有一個:看能不能跟上朝廷的大政方針。
想到這李自成說道,“陳學士和龔禦史說得對,八股要改,但不是現在,驟然更易,對士子們來說確實不公平。”
左良玉歎了口氣,說道,“得抱團!我老了,而且我和李自成糾葛太大,我打算退了,你們認左夢庚為首吧,歸順這事讓左夢庚去談。”
諸將思考了一陣,覺得誰出頭這事關係不大,便答應了左良玉的要求。
不久,隨著左夢庚出城和武昌城下的順軍總指揮李過磋商之後,李過同意了左夢庚的請求,並承諾左家的侯爵爵位在大順依然算數,其他左部諸將軍職皆不變,過往諸事一筆勾銷。
這個條件對於左部來說算是不錯了,於是,在左部諸將一致同意之後,左良玉與其子左夢庚並部將金聲桓,李國英,張勇等人率軍十多萬人向順軍投降。
很快順軍順利進占武昌,總督袁繼鹹等一眾大明官員倒黴地成了左部的投名狀,成了順軍的俘虜,順軍成功拿下武昌這個戰略地位相當重要的長江重鎮。
與此同時,順軍在南直隸也是捷報頻傳:
順軍在破淮安之後勢如破竹,一路連下寶應,高郵,並於六月底攻克揚州,揚州守將,路振飛逃至鎮江,高傑部將李成棟率領城內明軍投降大順。
至此,南直隸淮揚兩府已經被順軍完全占領,張鼐已經請求李自成允許其率領順軍揮師西進,收取南直隸在長江以北的其他州府。
總之用一句話來說,自從順軍南征開始之後,順軍可謂每天都在贏,簡直是贏麻了。
而隨著武昌被收入大順麾下,大批順軍將從武昌戰場解放出來,投入鳳陽,廬州戰場,加上在揚州的張鼐,順軍全取整個北方已經指日可待。
贏麻了的李自成心情大好,曆史上這個時候的順軍正處於輸麻了的情況,李自成不禁感慨果然一切的關鍵還是在山海關,自己那一手豪賭還是賭對了。
隨著武昌被順軍攻克,後世的湖北地區已經全部被納入大順朝廷麾下,李自成也順勢重新設立一個新的省份,名稱也很簡單,就叫湖北。
而借著設立新省份這個機會,李自成對官職進行了微調,明確省一級行政單位的官職,將巡撫定為正式的省級最高常駐官位。
說起來明代的巡撫理論上是都察院派出的臨時職位,其正式官銜都是掛靠在都察院的,但實際上,到明朝中後期,巡撫已經成了一省的最高長官,實際上的常駐職位。
這其實也是必然的,明代省一級機構是三司體製,即布政司(民事),按察司(司法)和都指揮司(軍事),這三司在相互製衡的同時又使得三司事權不一,決策效率極其低下,明廷最終不得不將巡撫這一職位由臨時官位變為常駐職位。
在巡撫已經成了事實上的常駐職位之後,李自成幹脆將巡撫這一職位以法律形式定為省級最高長官。
同時,李自成思考良久最終還是決定給順軍將士們休息一下,並對降順的大量明軍士兵進行整編。
畢竟順軍從正月自西安出征之後征戰良久,也是時候休整一下了。
這一年順軍的進展堪稱神速,僅僅不到八個月,大順地盤就實現了超級大擴張,範圍涵蓋了陝西,山西,北直隸,山東,河南,半個湖廣,半個南直隸,如今順軍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一統天下隻是時間問題。
伴隨著地盤的迅猛擴張,官吏的大量出缺也就成了一個問題,特別是在河南,河南在農民軍和明軍的長期拉鋸下,官方統治機構幾近癱瘓,官吏數量嚴重不足,所以李自成準備開始舉辦這個時代讀書人最關注的事情:
開科舉。
開科舉是件大事,為此李自成召見了牛金星,鞏焴,陳名夏還有龔鼎孳四人前來商量:
牛金星和鞏焴這兩個大順政權的老人力主進行科舉改革,具體的改革措施為取消八股文限製,並加大策論的比重。
鞏焴用了相當嚴重的措辭對李自成說道,“八股之害甚於焚書,禁錮人才遠超坑儒,不改不行!”
牛金星雖然很多事情和鞏焴意見不合,但關於科舉改革,他倆的意見卻是一致的:
科舉,不改不行。
陳名夏和龔鼎孳這兩人卻覺得科舉可以改,但不能這個時候改,額,實際上這兩人是不想改的,在陳名夏和龔鼎孳看來,牛金星和鞏焴簡直是在亂搞,但這兩人在大順的資曆不是自己能比的,因此隻能迂迴作戰了。
陳名夏對李自成說道,
“陛下,偽明未滅,天下讀書人仍以八股為盼,驟然更易,恐失天下人之心。”
龔鼎孳也說道,“陳學士言之有理,若要更易科舉,絕不能驟然更改,總得給士子們一點時間,讓他們有所準備。”
李自成聽了兩方的話之後思考起來,他當然知道八股製度存在問題,但八股文至少有一個好處,就是八股文是有標準的。
雖然八股文製度下文章好壞的評比仍受主考官喜好影響頗大,但至少有一個“評分標準”,這也是明初朱元璋搞八股文的原因:
深諳官僚尿性的朱元璋知道,沒有標準的話那幫官僚能玩出花來。
李自成也在考慮這個問題,科舉本質上是一種公務員選拔機製,而非“人才”選拔機製。
即使在是現代國家,也沒有從公務員考試發現“人才”的說法,像曆史上崇禎帝一樣指望依靠科舉發現人才本身就有點異想天開。
後世公務員考試其實就要求公務員有幾點基本素質:一是一定的文字處理能力,二是擁有基本常識和數學能力,三是具備邏輯思考能力,四是知道國家的大政方針。
放在這個時代的話,科舉的要求那就隻有一個:看能不能跟上朝廷的大政方針。
想到這李自成說道,“陳學士和龔禦史說得對,八股要改,但不是現在,驟然更易,對士子們來說確實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