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陳名夏的意料,吳三桂對於李自成的提出的價碼表現得相當平靜,他接過了陳名夏遞過來的吳襄手書,看了之後便把手書放下,說道,
“我自然是願意歸順大順的,隻是陛下似乎不信任關寧將士,不僅扣我家人於北京,又派劉宗敏在城外虎視眈眈,這如何讓將士們信服?”
吳三桂其實心裏是有些納悶的,劉宗敏的架勢看起來不像是來單純接收永平城的,他還以為李自成是準備動手,但現在李自成又派來陳名夏這個家夥來勸降,這操作讓吳三桂有些看不懂。
陳名夏笑了笑,對吳三桂說道,“吳將軍,話不能這麽說,陛下隻是派兵接收北直隸而已,至於扣押家人,京城貴胄多了去了,這談不上扣押吧?”
吳三桂當然知道這些,不過他還是想稍微嚐試一下,看能不能把吳襄撈出來,至於其他人,額,吳三桂表示無所謂了。
於是吳三桂對陳名夏說道,
“我與父親久未相見,能否讓我父子相見,共敘家常?”
這事陳名夏說了不算,於是他說道,“隻要吳將軍歸順朝廷,到時自然有的是時間與家人團聚,何必急於一時。”
吳三桂皺了皺眉,其實在他心裏,扔下吳襄也不是不可以,況且吳襄自己肯定也做了相應的準備,但是扔掉老爹總歸要背上不孝的罪名,不到萬不得已,吳三桂並不想這麽做。
見吳三桂沉默,陳名夏有種不好的預感,他心想吳三桂這家夥不會真想做大明忠臣吧?或者這家夥頭皮癢了?
過了良久,吳三桂才說道,
“這樣吧,陳先生,我是願意歸順朝廷的,倒是關寧軍中有不少人還是心向明廷,你容我整理一番,並轉告城外的劉將軍,明日關寧軍便會讓出永平城。”
終於得到了吳三桂的確定答複,陳名夏頗為興奮,當即說道,
“好,那吳將軍,不對,現在得叫您吳侯爺了,侯爺能做出如此明智之舉實在是大順之福,社稷之福,將來朝廷平定南方的時候肯定會用到侯爺,說不定到時候侯爺的爵位還能往上繼續走呢。”
吳三桂不置可否,陳名夏還以為吳三桂畢竟拿了大明那麽多年遼餉,心中有愧,所以興致不高,也就不再多說什麽,遂客套一番之後出城和劉宗敏報喜去了。
劉宗敏聽到陳名夏帶來的消息也很開心,他在腦中立馬設計了一套突然襲擊的方案,準備在永平幹掉吳三桂,完成李自成交給他的任務。
然而一直到了晚上,在城外等了快一天的順軍都沒有等來城中的關寧軍開門,這下子劉宗敏和陳名夏兩人都意識到了不對勁。
劉宗敏找到陳名夏,問道,“陳先生,你確定吳三桂明確和你說了願意歸順朝廷?”
陳名夏在心裏把吳三桂狠狠罵了一遍,他說道,“吳三桂確實說了,況且吳三桂的老爹還在我們這,這家夥總不至於爹都不要吧?”
劉宗敏不想再浪費時間了,他當即命令士兵開始強攻永平城。
進攻開始之後,劉宗敏發現永平城隻剩下少量步兵防守,大部分關寧軍已經隨吳三桂溜之大吉,這讓劉宗敏的臉色變得很難看。
拿下永平城之後,劉宗敏當即下令,派出順軍騎兵連夜進行追擊。
“陛下,吳三桂這個無恥之徒,明明和臣說好了,結果當夜突然撤出永平,退往山海關去了,劉將軍追之不及,隻得收兵屯住永平。”
劉宗敏最終還是沒追上吳三桂,陳名夏隻得硬著頭皮迴到北京向李自成通報了招降吳三桂失敗的壞消息。
收到消息之後,李自成歎了口氣,吳三桂這家夥果然狡猾,想要糊弄他還是挺困難的。
而且這事也讓李自成明白自己還是太想當然了,心中還是對吳三桂心存幻想,他就應該讓劉宗敏不顧一切幹掉吳三桂才對。
而且吳三桂敢跑迴山海關,說明高第這個山海關總兵和他手下的明軍肯定也準備剃頭了。
想到這,李自成說道,“既然吳三桂不知好歹,執意不要祖宗而要剃頭,朕隻得選擇消滅他!等各地兵馬集結之後朕將親率大軍出征,親自幹掉吳三桂這個漢奸!”
李自成已經給吳三桂定義為漢奸,並讓陳名夏擬文詔告天下:
吳三桂欲打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實在無恥之極,永昌皇帝李自成決定不日親率大軍前往山海關,幹掉這個無恥之徒。
做出決定之後不久,張鼐前來覲見李自成,並說道,“陛下,那吳家家眷您準備如何處置?”
李自成聞言古怪地看了自己這個義子一眼,這時空由於沒有進行追贓助餉,倒是沒有了劉宗敏霸占陳圓圓這種事情,額,實際上這事甚至沒在正史中出現過,發明【衝冠一怒為紅顏】這說法的是吳偉業。
不過李自成也沒想著把吳家屠戮幹淨,這樣不符合他標榜的仁義,他想的是另外的事情,於是問道,
“吳襄那個家夥呢?”
張鼐說道,“吳襄迴到吳府後閉門不出,不過四周都被我軍封鎖,他是逃不了的。”
李自成站起身子,說道,“準備一下,我想知道這家夥的真實想法。”
很快,在李自成帶兵到達吳府的時候,吳府自己打開了大門,李自成也不客氣,大踏步走了進去。
很快,包括吳襄在內,吳家三十多人都被順軍押到了大廳,李自成坐在大廳上首,對吳襄說道,“你先前和朕說吳三桂必然會降,如今他卻率軍直奔山海關,投奔清兵去了,你說,朕是不是該降罪於你們?”
吳襄盡管已經有所準備,但事到臨頭他還是惶恐不已,支吾了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吳家其他人也沒什麽亮眼的表現,不是害怕得顫抖以至於無法正常說話,便是卑躬屈膝隻曉得求饒。
麵對這樣一群毫無膽色的廢人,李自成不由想到:
看來這吳家確實不行,除了吳三桂,就沒有一個人能頂事的。難怪後來三藩之亂的時候,吳三桂一死,整個集團很快就崩了。
“我自然是願意歸順大順的,隻是陛下似乎不信任關寧將士,不僅扣我家人於北京,又派劉宗敏在城外虎視眈眈,這如何讓將士們信服?”
吳三桂其實心裏是有些納悶的,劉宗敏的架勢看起來不像是來單純接收永平城的,他還以為李自成是準備動手,但現在李自成又派來陳名夏這個家夥來勸降,這操作讓吳三桂有些看不懂。
陳名夏笑了笑,對吳三桂說道,“吳將軍,話不能這麽說,陛下隻是派兵接收北直隸而已,至於扣押家人,京城貴胄多了去了,這談不上扣押吧?”
吳三桂當然知道這些,不過他還是想稍微嚐試一下,看能不能把吳襄撈出來,至於其他人,額,吳三桂表示無所謂了。
於是吳三桂對陳名夏說道,
“我與父親久未相見,能否讓我父子相見,共敘家常?”
這事陳名夏說了不算,於是他說道,“隻要吳將軍歸順朝廷,到時自然有的是時間與家人團聚,何必急於一時。”
吳三桂皺了皺眉,其實在他心裏,扔下吳襄也不是不可以,況且吳襄自己肯定也做了相應的準備,但是扔掉老爹總歸要背上不孝的罪名,不到萬不得已,吳三桂並不想這麽做。
見吳三桂沉默,陳名夏有種不好的預感,他心想吳三桂這家夥不會真想做大明忠臣吧?或者這家夥頭皮癢了?
過了良久,吳三桂才說道,
“這樣吧,陳先生,我是願意歸順朝廷的,倒是關寧軍中有不少人還是心向明廷,你容我整理一番,並轉告城外的劉將軍,明日關寧軍便會讓出永平城。”
終於得到了吳三桂的確定答複,陳名夏頗為興奮,當即說道,
“好,那吳將軍,不對,現在得叫您吳侯爺了,侯爺能做出如此明智之舉實在是大順之福,社稷之福,將來朝廷平定南方的時候肯定會用到侯爺,說不定到時候侯爺的爵位還能往上繼續走呢。”
吳三桂不置可否,陳名夏還以為吳三桂畢竟拿了大明那麽多年遼餉,心中有愧,所以興致不高,也就不再多說什麽,遂客套一番之後出城和劉宗敏報喜去了。
劉宗敏聽到陳名夏帶來的消息也很開心,他在腦中立馬設計了一套突然襲擊的方案,準備在永平幹掉吳三桂,完成李自成交給他的任務。
然而一直到了晚上,在城外等了快一天的順軍都沒有等來城中的關寧軍開門,這下子劉宗敏和陳名夏兩人都意識到了不對勁。
劉宗敏找到陳名夏,問道,“陳先生,你確定吳三桂明確和你說了願意歸順朝廷?”
陳名夏在心裏把吳三桂狠狠罵了一遍,他說道,“吳三桂確實說了,況且吳三桂的老爹還在我們這,這家夥總不至於爹都不要吧?”
劉宗敏不想再浪費時間了,他當即命令士兵開始強攻永平城。
進攻開始之後,劉宗敏發現永平城隻剩下少量步兵防守,大部分關寧軍已經隨吳三桂溜之大吉,這讓劉宗敏的臉色變得很難看。
拿下永平城之後,劉宗敏當即下令,派出順軍騎兵連夜進行追擊。
“陛下,吳三桂這個無恥之徒,明明和臣說好了,結果當夜突然撤出永平,退往山海關去了,劉將軍追之不及,隻得收兵屯住永平。”
劉宗敏最終還是沒追上吳三桂,陳名夏隻得硬著頭皮迴到北京向李自成通報了招降吳三桂失敗的壞消息。
收到消息之後,李自成歎了口氣,吳三桂這家夥果然狡猾,想要糊弄他還是挺困難的。
而且這事也讓李自成明白自己還是太想當然了,心中還是對吳三桂心存幻想,他就應該讓劉宗敏不顧一切幹掉吳三桂才對。
而且吳三桂敢跑迴山海關,說明高第這個山海關總兵和他手下的明軍肯定也準備剃頭了。
想到這,李自成說道,“既然吳三桂不知好歹,執意不要祖宗而要剃頭,朕隻得選擇消滅他!等各地兵馬集結之後朕將親率大軍出征,親自幹掉吳三桂這個漢奸!”
李自成已經給吳三桂定義為漢奸,並讓陳名夏擬文詔告天下:
吳三桂欲打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實在無恥之極,永昌皇帝李自成決定不日親率大軍前往山海關,幹掉這個無恥之徒。
做出決定之後不久,張鼐前來覲見李自成,並說道,“陛下,那吳家家眷您準備如何處置?”
李自成聞言古怪地看了自己這個義子一眼,這時空由於沒有進行追贓助餉,倒是沒有了劉宗敏霸占陳圓圓這種事情,額,實際上這事甚至沒在正史中出現過,發明【衝冠一怒為紅顏】這說法的是吳偉業。
不過李自成也沒想著把吳家屠戮幹淨,這樣不符合他標榜的仁義,他想的是另外的事情,於是問道,
“吳襄那個家夥呢?”
張鼐說道,“吳襄迴到吳府後閉門不出,不過四周都被我軍封鎖,他是逃不了的。”
李自成站起身子,說道,“準備一下,我想知道這家夥的真實想法。”
很快,在李自成帶兵到達吳府的時候,吳府自己打開了大門,李自成也不客氣,大踏步走了進去。
很快,包括吳襄在內,吳家三十多人都被順軍押到了大廳,李自成坐在大廳上首,對吳襄說道,“你先前和朕說吳三桂必然會降,如今他卻率軍直奔山海關,投奔清兵去了,你說,朕是不是該降罪於你們?”
吳襄盡管已經有所準備,但事到臨頭他還是惶恐不已,支吾了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吳家其他人也沒什麽亮眼的表現,不是害怕得顫抖以至於無法正常說話,便是卑躬屈膝隻曉得求饒。
麵對這樣一群毫無膽色的廢人,李自成不由想到:
看來這吳家確實不行,除了吳三桂,就沒有一個人能頂事的。難怪後來三藩之亂的時候,吳三桂一死,整個集團很快就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