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輔默然,過了一會,才改口說道,“那位永昌皇帝怎麽說?”


    吳襄皺著眉頭說道,“他要我和陳名夏一起去勸降你二哥。”


    吳家此時一堆親戚在清軍那裏做官,包括吳襄長子,吳三桂的哥哥吳三鳳,吳三桂的老上司洪承疇,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等等。特別是祖大壽,祖大壽自降清之後就在清廷的要求下多次給吳三桂致信,勸說吳三桂降清。


    除了親戚的原因,吳襄打心裏不想投靠李自成的重要原因是他始終認為順軍就是一夥流寇,不可能是清軍的對手,成不了大事。


    原本吳家打的算盤是讓吳三桂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隻是他們沒有想到京城明軍崩得這麽快,這導致原本想慢悠悠行軍以求從崇禎帝那裏撈取更多好處的吳三桂一時傻住了。


    這時候吳家就不得不在李自成和多爾袞中選一個了。


    毫無疑問,吳家在大順和大清兩者之間更加看好大清,但由於之前明軍丟北京丟得太快導致現在吳家幾十口人都困在北京城中,吳襄不想當忠烈的話隻能想辦法拖住李自成。


    不過吳襄和兒子吳三輔還沒想好怎麽應付李自成的時候,急著做出功勞的陳名夏已經趕到了吳府。


    陳名夏見到吳襄之後帶著羨慕的口氣說道,“吳總兵,如今新皇登基,正是獲取功名之際,若是吳總兵能勸說關寧軍來降,吳家一門雙侯不在話下,要知道,劉宗敏,李過這些一開始就跟隨陛下的元勳現在也是侯爵。”


    吳襄聽了之後有些納悶,怎麽李自成不當麵把條件和自己說清楚?


    平心而論,如果陳名夏沒有說謊,李自成這個條件確實相當優厚了。


    但是吳襄總覺得李自成這個狡猾的流寇頭子在進行一場自己還沒悟到的陰謀。


    想了一陣沒想出所以然的吳襄隻得裝作一副驚喜的樣子,說道,“陛下果然大手筆,我這就寫一封書信,勸犬子帶兵來降。”


    陳名夏點點頭,李自成對他說過,隻要這事一成,他就提拔陳名夏進入禮部。


    此時禮部可是香餑餑,在陳名夏看來,新朝建立肯定會大開恩科,到時掌管科舉的禮部肯定大有可為。


    因此他急於把此事辦成,況且在陳名夏看來,吳三桂沒有理由不投靠新朝,除非吳三桂頭皮癢了想剃頭。


    吳襄看陳名夏一臉毫不掩飾的急切,有些無奈,隻得當即讓吳三輔拿來筆墨紙硯,立刻寫起勸降書,和曆史上一樣,吳襄怕吳三桂沒想明白,特意提了一嘴:


    【關寧軍與建奴血海深仇,決不可聽信建奴之花言巧語,切記】


    陳名夏沒有在意吳襄寫的勸降書的內容,吳襄是武舉出身,在陳名夏眼中屬於武夫一檔,在他看來,武夫寫出來的東西肯定不怎麽樣。


    在吳襄寫完之後,陳名夏對吳襄說道,“吳總兵,實不相瞞,陛下已經說了,我們前往招降之後,陛下會下詔給遼兵及其他戰死遼東的英烈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到時全京城的官員都會參加。”


    說著陳名夏感慨道,“陛下可是給足了關寧軍麵子了!”


    吳襄卻隱隱覺得似乎不太對勁,這樣的話,那麽將來吳三桂不說降清,就算僅僅與清軍聯盟的話會不會在他人看來是對關寧軍的背叛?


    想到這吳襄感覺自己似乎抓到了李自成的真實想法:


    如果李自成並不準備招降吳三桂,那麽一切就說得通了。


    想到這吳襄有些害怕,但他覺得李自成這個流寇頭子不應該有這麽毒辣的戰略眼光,精準看出了吳三桂不可能降順的真實意圖。


    懷著忐忑的心情,吳襄和陳名夏出了北京城,直奔永平而去:


    按照李自成的說法,順軍一部已經在永平發現了關寧軍,劉宗敏已經率軍先行出發前去接收永平等城池。


    出城之後,吳襄越想越覺得事情不對,如果李自成真想招降吳三桂,為什麽要派劉宗敏率軍出征,這究竟是要招降還是要突襲?


    等到吳襄趕到永平的時候,劉宗敏已經在永平城外搭建了營地,對於這位大順軍中的元勳,吳襄不敢裝大,點頭哈腰地向對方打了招唿。


    劉宗敏本想突襲吳三桂,但他趕到永平城外的時候發現永平城已經布置好了防禦,顯然吳三桂對於順軍的突襲是有防備的,無奈之下他隻得駐紮下來,準備以招降作為誘餌讓吳三桂放鬆警惕之後一舉殲滅吳三桂。


    但是吳三桂非常謹慎,劉宗敏一時沒有突襲的機會,加上李自成並沒有公開表示吳三桂的定性問題,劉宗敏隻得暫時在永平城外駐紮下來。


    就在劉宗敏猶豫要不要直接撕破臉皮強攻永平的時候,手下來報,陳名夏和吳襄到了。


    見到吳襄之後,劉宗敏勉強擠出一個笑容,對吳襄說道,


    “吳總兵,終於等到你了,麻煩你和關寧軍說一下,讓他們讓出永平城,現在大夥都是一家人了,沒必要這麽戒備,過了永平城,兄弟們還要繼續接收其他城池。”


    吳襄點點頭,說道,“陛下以誠相待,在下感激涕零,我這就進城,讓犬子率軍讓出永平城。”


    “進城就不必了。”劉宗敏說道,“你有寫相關的文書嗎?有的話讓陳名夏帶進去就可以了。”


    “這……”吳襄暗暗叫苦,他就知道事情不簡單,可在順軍營中,他又不敢和劉宗敏說“不”。


    於是陳名夏帶著吳襄的手書進了城,他倒是理解李自成對於關寧軍的不信任:


    在陳名夏看來,關寧軍每年消耗數百萬兩遼餉,將士心向大明也是極有可能的。


    當然,如果陳名夏顯然高估了關寧軍的節操……


    見到吳三桂之後,陳名夏先是給吳三桂講了李自成的條件:


    吳三桂和吳襄父子兩人都封侯,關寧軍仍然歸吳三桂指揮,原遼東都司的地盤都劃歸關寧軍所有,大順朝廷還會給關寧軍一大筆銀子作為獎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永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零陵上將邢道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零陵上將邢道榮並收藏明末永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