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培訓如期而至。


    這一次是在東湖山莊景色秀麗的藍峰之上。


    藍峰之巔,高聳入雲。


    坐纜車而上,頗有漫步雲端之感,亦或者是飛升仙界之幸。


    難怪世間上那麽多精妙絕倫的詩句,而備受推崇的則隻是“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亦或者是“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這一類詩句。


    忽而想到《與朱元思書》中有這樣的句子: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穀忘反。


    麵對高聳入雲的山峰,自然升起敬畏之心;而身在幽穀之上,自然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覺。


    俗語有雲:“此一時,彼一時。”


    一位莊之蝶模樣的人說道:“歡迎各位來到藍峰之上,領略登高望遠的豪情。”


    蔡衣林問道:“莊老師,請問這座山峰為什麽叫做藍峰呢?”


    莊之蝶說道:“各位是否聽過八仙過海的故事?”


    眾人均點點頭。


    莊之蝶說道:“傳說八仙之中的藍采和便是在此處因保護百花而墜崖,從而修成正果,得道成仙。”


    梁靜如問道:“莊老師,這個傳說是真的嗎?”


    莊之蝶笑著說道:“既然是傳說,那麽就隻是口口相傳而已,是真是假又有誰分得清楚。我們後世人隻需要用此美景來愉悅我們疲憊的心即可。”


    眾人聽罷,也是連連點頭。


    這個世界的很多事情都無需去糾結,因為所有的一切都隻是路過的風景而已。


    被路過的風景所羈絆,那自己便也就成了風景了。


    莊之蝶說道:“逍遙遊中有這樣一句話——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


    各位誰可以解釋一下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見無人迴答,我這個絕世才子自然是當仁不讓,我說道:“這句話主要的意思是:小智慧不如大智慧,壽命短的理解不了壽命長的。為什麽這樣說呢?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蟬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這是活的短的。楚國的南方有一棵叫冥靈的大樹,五百年為春,五百年為秋;上古有一種叫大椿的樹,八千年為春,八千年為秋,這就是長壽。


    莊子這篇逍遙遊主要想體現的思想就是:因為每個人見識的不同,所以對於某些事物的理解也會不同,即便是麵對所見相同之景,因為角度不同,大家看到的麵貌也會不同。


    所以不要嚐試著與不同格局的人爭論,因為大家角度不同。”


    莊之蝶很是高興地說道:“翻譯得很到位,點評得也很中肯。


    那麽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另外一句話——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有人可以來翻譯和點評一下嗎?”


    常威說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使用機械的,必定會用機械的方法處理事務;用機械的方法處理事務,必定有機謀巧變的心思;胸中有了機謀巧變的心思,就會破壞本然純白的天性;破壞了本然純白的天性,就會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離天機就遠了,我不是不知道可以使用機械,我隻是羞於使用罷了。


    這句話大概得意思就是說人們為了方便而製造機器,但是機器製造出來之後人就被機器所控製,實際上是偏離了初心,也就是離天道越來越遠了,應該返璞歸真,用最原始的方法。


    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


    孔子的門人子貢到一地,看見一個老人,取水放在水缸後,再去澆菜圃的作物。看了這種情形的子貢,就告訴老人說:“你這樣一桶一桶的取水太勞累了,現在有一種吊水桶的機械,怎不用呢?”老人迴答:“我並不是不知道有這種機械,而是認為用這種機械,是一種恥辱,所以才不使用。”


    莊之蝶聽完之後說道:“解釋得非常的完整,各位想想呢,是應該用機器呢還是不應該用機器?”


    有人說該,又有人說不該,眾說紛紜。


    莊之蝶說道:“荀子《勸學》有雲: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嚐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唿,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這句話,比較簡單,我就不給大家做過多的翻譯了。


    至於使不使用輔助的工具,我覺得視具體的情況而定吧!


    比如這個打水的老農,如果使用機械更加的省力和方便,那麽用一些又何嚐不可;如果老農僅僅是需要打一桶水,然而購買機械、安裝機械卻需要花費一天的時間,你們覺得老農還需要使用機械嗎?


    你們需要知道的是,工具是輔助於人的,不是將人囚禁於工具編織的牢籠當中的。


    現在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手拿鐵飯碗、鋼飯碗甚至是金飯碗的人,已經嚴重的脫離了事實。


    明明順手就可以輕鬆解決的事情,反而一定要將其複雜化,覺得如果不搞複雜了,那麽體現不了他的價值。


    就像是買蔥的故事一樣:有個人去買蔥,老板問他買蔥幹嘛,該人說他買蔥來包餃子。於是老板讓他先去買肉、買麵皮,以此來證明你是準備包餃子,然後再來買蔥,不然蔥不能賣給他。


    此人懵逼得不要不要的——買個蔥還要先證明你是買蔥來包餃子。”


    眾人聽罷都有些發笑。


    莊之蝶繼續說道:“如果這個故事放在以前,那麽這就是一個簡單且純粹的笑話而已,但是現在,這樣的笑話卻到處都在上演。”


    眾人聽完,腦袋裏麵默默浮現出一些畫麵。


    莊之蝶繼續說道:“下麵這句話比較簡單——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 ,則無故以離。


    有沒有同學可以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呢?”


    高園園舉手迴答道:“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之間的交情清澈、純潔,雖平淡但親近;小人之間的交往像甜酒,雖親密但極易因利益斷交。”


    莊之蝶說道:“解釋得很好,那麽請問各位一個問題,你們覺得是應該君子之交還是應該小人之交?”


    見眾人沉默不語,莊之蝶說道:“從你們的沉默中我已然知曉了答案。


    人是群居動物,幾乎沒有人可以脫離了其他人而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而有了那許多的人,便有了那許多的關係。


    人與人之間所處的位置不一樣,那麽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就不一樣。


    淡如水的君子之交需要,但是甘如飴的小人之交同樣需要。


    關鍵在於,我們要善於區分這兩者,不能夠把這兩種搞混了,因為這兩者之間有區別,也有相交的地方。


    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並不是一無所圖,讓彼此內心愉悅難道不是一種所圖?單純地為了利益而彼此相交,難道不是一種淡?”


    聽此言論,我們的三觀似有一些碎裂。


    莊之蝶問道:“各位,我說的這些會不會讓你們覺得無聊呢?”


    眾人一致表示並不會,反而我們很享受聽他講課。


    莊之蝶聞之,也是極為高興。


    然後笑著說道:“既然各位不反感,那麽我們就繼續來討論。


    有句話叫做: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各位,誰可以來翻譯一下這句話呢?”


    金嘻善說道:“我來試試吧,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池塘裏的水枯竭了,很多魚一起聚集在陸地上,嘴對著嘴互相唿吸,用唾沫相互濕潤,雖然能夠同甘共苦,看起來很感動人,但還不如迴到江湖中,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即使相互忘掉,也比現在強。


    比喻人要學會放手,學會放下,這樣才能讓自己活得自由自在。”


    莊之蝶說道:“非常完美的一個答案。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有一個詞叫做‘自我感動’流行了起來。


    ‘自我感動’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為自己的付出而感動自己,總覺得自己的默默付出也可以感動別人。


    這是一個需要生存的社會,如果靠感動都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了,那麽大家都不用那麽的辛苦和努力了,各自想著感動自己就可以了。


    嘴對著嘴互相唿吸,用唾沫相互濕潤,雖然能夠同甘共苦,看起來很感動人,殊不知,實際上這是一種互相的傷害。


    人生短短幾十年,有誰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來吃苦的?是為了來受罪的?我相信沒有人吧!


    既然大家都不是為了來吃苦和受罪的,那麽相濡以沫便不是一種感動,而是一種殘忍。


    也許,我說這個話有些武斷,但是,如果放手可以讓彼此更好,那麽為什麽不放手呢?


    就為了那莫名其妙的感動別人?感動自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學生趙天打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宸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宸夢並收藏大學生趙天打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