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起初是皇城府衙發現皇城正湧入一批批難民,起初三五人,數量不大,隻當是家裏遭了難,或是落魄了。可難民越來越多,皇城百姓見了也是人心惶惶,常常有人報官,或是丟了雞鴨,或是沒了銀錢。起初府衙也沒當迴事,可日子一久,報官的人越來越多,這才仔細查起來。事情倒是很好查,一查便知是那些難民而為,可即便今日抓了犯事的難民,明日依舊有人報官,查下去還是難民而為。府衙這才報上去,天子腳下可比不得別處,非富即貴,案子接了處理不好,為官的頂多落個無能之名,可視而不見,等事情鬧到上麵,這可就是殺頭的大罪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諸位大臣紛紛上奏。
龍天瑾得知此事,太陽穴都要炸開了,地方官員好大的膽子,處處受旱情影響,百姓都逃難進了皇城,他竟然是最後一個知道的。“此事事關重大,百姓乃國之根本,眾位愛卿認為當如何處置?”大臣們都聽出來了,皇上這聲音分明是強壓著憤怒,看來,此事恐怕要牽連甚廣。“陛下,臣認為,此事既已發生,且皇城流入大量難民,可知事情極為嚴重,應妥善處理。”孫禮遇是個會看人臉色的,潘家自從返京後,同僚便對他愛答不理,這次,他一定要把握好機會,正在他暗自得意之時,耳邊傳來了皇上的叱責聲,“此事極為嚴重,朕還要你提醒?”見皇上竟對自己的迴答極為不滿,孫禮遇嚇得趕緊跪下請罪。可皇上這時正火燒眉毛呢,哪能顧得上他。“陛下息怒,臣認為陛下說得在理。百姓乃國之根本,現如今,百姓受苦,臣坐立難安。臣請願,俸祿減半。”這倒是個會做人的,隻可惜,遠水治不了近渴,皇上點點頭也沒說話,“臣附議。”見皇上臉色稍微好一些,一些同樣有眼力勁的大臣紛紛附議。皇上見狀心裏那股無名火又起來了,這根本不是一個好方法。
“陛下,臣弟以為,當務之急應當是安置難民。已經流入皇城的難民應妥善處置,開糧倉、設粥棚、建難民所,以便安撫好這些難民的情緒,使之不再犯上作亂,不再擾亂皇城百姓的生活。其次,各個地方也應開放糧倉,至少百姓能吃飽飯。如此,解決了百姓之需,百姓又對陛下感恩戴德。”辰王自逸親王離世後便開始入朝參政,但他隻是靜靜站立著,以至於被諸位大臣遺忘。其實辰王很早便收到了消息,可他不能提,因為這位皇上太過於猜忌,所以他隻能暗地裏等待事情發展態勢。皇上倒是被這個皇弟震驚了,沒想到,他竟然有些頭腦,可眼下他實在無法細細考量這位皇弟的用意。“陛下,辰王說得固然在理,可開放糧倉,實屬下策。正值時局動蕩,一旦開放糧倉,怕有人會趁機作亂,倒是怕會一發不可收拾。”皇上聽著潘大人的話,果真,將潘家調來皇城是正確的,眼前的潘大人,依舊是當年那個心懷天下而又臨危不亂的父母官。“陛下,潘大人的話在理,可眼下情況危急,臣認為,不能因噎廢食,可以派兵守護糧倉,將其多加看管,這樣,難民受到震懾,不敢作亂。”不愧是袁奇,他一手提拔出來的心腹,皇上看著眼前這個場景,諸位官員顯然已經開始出謀劃策了,他隻需最後敲定即可。“可畢竟兵力有限,還要鎮守各方。”“兵力不足,擠擠總是有的,非常時刻應當非常行事。”“這個事情,臣以為,很是可疑。諸多地方,總不能全部失職,可消息就是沒有傳到皇城,怕是有人從中作梗,隱瞞不報,粉飾太平。”“臣附議,此事必須嚴查。”“臣附議。”皇上看著下麵的百官,滿意地點點頭,很是欣慰。“諸位愛卿所言不錯,此事重大,朕卻沒有收到此類消息,怕是有官員心懷不軌,此事須得嚴查,方能給百姓一個交代,袁奇,此事你帶人去做,此事皆由你全權處理,相關人等皆聽你調度。”“臣領命。”“此外,開放糧倉,安撫百姓,此事也很重要,容不得一絲差錯,辰王、丞相,由你二人牽頭,需將此事盡快敲定好。”“臣遵旨。”“臣弟遵旨。”終究,這位皇兄還是信不過自己的,不過,辰王眼下所求不多。“此外,難民除了流入皇城,四處肯定也有流民,須得做好巡邏,以防有人趁機作亂,馮將軍、陳將軍,此事交由你二人牽頭,顧將軍和杜將軍輔佐,務必妥善處理。”這人員分配,看來皇上是有意培養兩位初出茅廬的將軍了。此事終於敲定下來了,最後,皇上表示要削減皇宮用度,諸位大臣很有眼力勁地表示,自己除了請願俸祿減半外,還會設粥棚,為皇上分憂。一陣陣附和,一陣陣歌頌,皇上非常滿意地下朝了。諸位大臣也趕快迴去處理公務了,獨留那跪在大殿上的孫禮遇渾身發冷,腿怕是已經僵住了。
龍天瑾得知此事,太陽穴都要炸開了,地方官員好大的膽子,處處受旱情影響,百姓都逃難進了皇城,他竟然是最後一個知道的。“此事事關重大,百姓乃國之根本,眾位愛卿認為當如何處置?”大臣們都聽出來了,皇上這聲音分明是強壓著憤怒,看來,此事恐怕要牽連甚廣。“陛下,臣認為,此事既已發生,且皇城流入大量難民,可知事情極為嚴重,應妥善處理。”孫禮遇是個會看人臉色的,潘家自從返京後,同僚便對他愛答不理,這次,他一定要把握好機會,正在他暗自得意之時,耳邊傳來了皇上的叱責聲,“此事極為嚴重,朕還要你提醒?”見皇上竟對自己的迴答極為不滿,孫禮遇嚇得趕緊跪下請罪。可皇上這時正火燒眉毛呢,哪能顧得上他。“陛下息怒,臣認為陛下說得在理。百姓乃國之根本,現如今,百姓受苦,臣坐立難安。臣請願,俸祿減半。”這倒是個會做人的,隻可惜,遠水治不了近渴,皇上點點頭也沒說話,“臣附議。”見皇上臉色稍微好一些,一些同樣有眼力勁的大臣紛紛附議。皇上見狀心裏那股無名火又起來了,這根本不是一個好方法。
“陛下,臣弟以為,當務之急應當是安置難民。已經流入皇城的難民應妥善處置,開糧倉、設粥棚、建難民所,以便安撫好這些難民的情緒,使之不再犯上作亂,不再擾亂皇城百姓的生活。其次,各個地方也應開放糧倉,至少百姓能吃飽飯。如此,解決了百姓之需,百姓又對陛下感恩戴德。”辰王自逸親王離世後便開始入朝參政,但他隻是靜靜站立著,以至於被諸位大臣遺忘。其實辰王很早便收到了消息,可他不能提,因為這位皇上太過於猜忌,所以他隻能暗地裏等待事情發展態勢。皇上倒是被這個皇弟震驚了,沒想到,他竟然有些頭腦,可眼下他實在無法細細考量這位皇弟的用意。“陛下,辰王說得固然在理,可開放糧倉,實屬下策。正值時局動蕩,一旦開放糧倉,怕有人會趁機作亂,倒是怕會一發不可收拾。”皇上聽著潘大人的話,果真,將潘家調來皇城是正確的,眼前的潘大人,依舊是當年那個心懷天下而又臨危不亂的父母官。“陛下,潘大人的話在理,可眼下情況危急,臣認為,不能因噎廢食,可以派兵守護糧倉,將其多加看管,這樣,難民受到震懾,不敢作亂。”不愧是袁奇,他一手提拔出來的心腹,皇上看著眼前這個場景,諸位官員顯然已經開始出謀劃策了,他隻需最後敲定即可。“可畢竟兵力有限,還要鎮守各方。”“兵力不足,擠擠總是有的,非常時刻應當非常行事。”“這個事情,臣以為,很是可疑。諸多地方,總不能全部失職,可消息就是沒有傳到皇城,怕是有人從中作梗,隱瞞不報,粉飾太平。”“臣附議,此事必須嚴查。”“臣附議。”皇上看著下麵的百官,滿意地點點頭,很是欣慰。“諸位愛卿所言不錯,此事重大,朕卻沒有收到此類消息,怕是有官員心懷不軌,此事須得嚴查,方能給百姓一個交代,袁奇,此事你帶人去做,此事皆由你全權處理,相關人等皆聽你調度。”“臣領命。”“此外,開放糧倉,安撫百姓,此事也很重要,容不得一絲差錯,辰王、丞相,由你二人牽頭,需將此事盡快敲定好。”“臣遵旨。”“臣弟遵旨。”終究,這位皇兄還是信不過自己的,不過,辰王眼下所求不多。“此外,難民除了流入皇城,四處肯定也有流民,須得做好巡邏,以防有人趁機作亂,馮將軍、陳將軍,此事交由你二人牽頭,顧將軍和杜將軍輔佐,務必妥善處理。”這人員分配,看來皇上是有意培養兩位初出茅廬的將軍了。此事終於敲定下來了,最後,皇上表示要削減皇宮用度,諸位大臣很有眼力勁地表示,自己除了請願俸祿減半外,還會設粥棚,為皇上分憂。一陣陣附和,一陣陣歌頌,皇上非常滿意地下朝了。諸位大臣也趕快迴去處理公務了,獨留那跪在大殿上的孫禮遇渾身發冷,腿怕是已經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