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再次出手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讓景莊跟梁安若最生氣的,一是因為紈絝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調戲良家婦女,而且調戲完了之後,就算是無意導致人死,那也不能扔下錢財就跑。
二則是人心的冷漠,其實那婦人如果當場得到了救治,也不會最後失血身亡,竟然看著弱女子被調戲,無動於衷,連個出手的人都沒有。
第三點卻是孫大強的兒子孫常,看到妻子如此慘死,當場就去京兆尹狀告那幾個紈絝子弟。那真的就是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孫常當時在家裏正在做著木工活,所以身上衣服沒有換,衣上還有不少的木屑。
這個裝扮一過去,再一說自己的情況,京兆尹連升堂都沒升堂,直接把他打了出去,孫常本來就不是一個會能言善辯的人,所以看到這種情況,整個人都是處於懵逼的狀態,還被人挨了幾棍子。或許他也沒有想到,天子腳下出了這種事情,官府竟然不管!
迴去告訴孫大強,孫大強整個人差點暈了過去,於是孫大強醒來之後並不甘心,所以讓家中的管家換了一身衣裳,冒充兒媳婦的夫家去那幾個紈絝子弟那邊找說法,沒想到他們竟然請了一個所謂的訟師,簡直就是能言善道。
直接將那不貞潔的鍋甩在了錢氏身上,說是錢氏不安分守己,勾引那幾位紈絝子弟才造成的事故,並且還大言不慚的讓他們去找當時的人證,若是能找到一個證明真的是這些子弟調戲錢氏的,那他們也認。
也是梁安若跟景莊最生氣的一點,遇到調戲的事情,人們都習慣性的將鍋甩給女人,認為她如果安分一點,懂婦道一點,就不會受到調戲。
而且證人怎麽找?事情就發生在眼前,這些人都不會出手製止,還渴望他們能在打官司的時候挺身相助嗎?就算是那一位最後幫忙的婦人,也是事後才知道,當時的情況她也一概不知。
所以就在這個訟師能言善辯,加上京兆尹刻意遮掩之下,這場官司竟然判了錢氏的罪。嗯,這才是離了大譜了!孫大強自己都要被氣死了,所以他才立馬寫了奏折,他們孫家低調如此,還真以為就是沒有爪子的貓,可以隨便欺負嗎?
再看看這些傷人子弟的名單,好家夥,可以說是非常全了。趙博的小舅子、衛瑛華的小叔子,於慈的幼子(以前涿州於家鏢局的當家人),楊尚柳隔房的堂弟,剩下的幾人都是臣家的子弟。
“爹娘,這件事情就得依法辦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然會出現這種事情,簡直就是人神共憤!”阿煦倒吸了好幾口氣之後,才找迴了自己的聲音,她現在一力攬下了這件事情。畢竟父母手上還有改革做實驗的大事,絕對不能分心,就拿這件事情讓她這個太女練練手吧。
看看裏麵涉及到的各種人際關係,自己能不能處理的清楚。
等阿煦走後,梁安若拿起一旁有些淩亂的筆墨寫了幾個字,遞給了景莊:百步之內,見死不救者重罰。這是出自秦律中的一句話,雖然漢隨秦製,並且各個朝代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整,但更多的慢慢偏向於獎,而不是罰。這一次,他們不光要把獎給設定出來,而且還要把重罰兩個字,擺在了獎勵的前麵。
除此之外,還有關於女性貞潔方麵的問題,這已經不容忽視了,女子的貞潔從來都不在羅裙之下,如果不加以調整的話,相信加在女性身上的牢籠會越來越緊。
閨女在前麵衝鋒陷陣,他們就在後麵瘋狂的改律法,這一次或許沒辦法用得上,但如果真的有下一次,那就將這本厚厚的律法,拍在了對方臉上!
還敢有當街胡作非為,調戲婦女致人身傷之後,半點悔意也沒有,扔下錢就跑,並且事後再反咬人一口的這種現象嗎?絕對不可以再出現一次了!
甚至梁安若跟景莊,利用這一次機會,徹底的對這些官員進行徹查,他們兩個也越來越偏向於帝王之間的運籌帷幄,有的時候一件事情能讓他們達成更多的願望。隻是午夜夢迴之時,他們兩個也在想是不是心越來越狠?
“錢氏出殯之時,咱們去上柱香吧。”
“好,悄悄的去,別讓太多人知道。”
錢氏的事情已經落下了帷幕,這件事情本身就是特別簡單的,但帶來的後續風波也沒有結束之時那麽平靜。
第一就是皇帝和皇後想要改革,在各地實驗田地的事情,基本上都被默認通過了,誰都不想在這個時候,這個關卡迎上帝後二人的火氣。
第二,有些屍位素餐之人,被這件事情逼得該辭官的辭官,該養老的養老,現在走還能留個好感,以後真被帝後二人清算,可不止這麽簡單的事了。
第三是關於律法的修改,針對於見死不救重罰的規定。最後是對貞潔的描述,這不單單隻是指女子,更指的是男子。
這幾件事情一出,看不慣景莊執政風格的人,對於景莊稱為暴君的稱唿越來越明顯,景莊跟梁安若的改革,也進入到了瓶頸和抵製的時候,很多不明就裏的普通百姓被這些人忽悠的,以為帝後不再讓他們耕地,要收迴他們的土地,讓他們變成無家可歸的流民,頓時就害怕了。
就算有人提出疑問,衙役們當時走街串巷說的不是這個意思,而且還把稅規定得明明白白。但是有心之人也會反駁,“老鄉,你真的信那些當官的嗎?信了那些當官的人有什麽好下場嗎?別忘了皇帝皇後,以前可是土匪出身,想想土匪都是幹什麽的?”
所以在這種故意煽風點火的情況之下,實在是讓景莊跟梁安若疲於應付,這個時候不光能看出來用那些能幹大臣的好處,並且有個腦子清楚,處理問題清晰的繼承人,可以極大的減少梁安若跟景莊的負擔。
起碼再有了叛亂的時候,他們兩個沒有了過多的後顧之憂。
二則是人心的冷漠,其實那婦人如果當場得到了救治,也不會最後失血身亡,竟然看著弱女子被調戲,無動於衷,連個出手的人都沒有。
第三點卻是孫大強的兒子孫常,看到妻子如此慘死,當場就去京兆尹狀告那幾個紈絝子弟。那真的就是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孫常當時在家裏正在做著木工活,所以身上衣服沒有換,衣上還有不少的木屑。
這個裝扮一過去,再一說自己的情況,京兆尹連升堂都沒升堂,直接把他打了出去,孫常本來就不是一個會能言善辯的人,所以看到這種情況,整個人都是處於懵逼的狀態,還被人挨了幾棍子。或許他也沒有想到,天子腳下出了這種事情,官府竟然不管!
迴去告訴孫大強,孫大強整個人差點暈了過去,於是孫大強醒來之後並不甘心,所以讓家中的管家換了一身衣裳,冒充兒媳婦的夫家去那幾個紈絝子弟那邊找說法,沒想到他們竟然請了一個所謂的訟師,簡直就是能言善道。
直接將那不貞潔的鍋甩在了錢氏身上,說是錢氏不安分守己,勾引那幾位紈絝子弟才造成的事故,並且還大言不慚的讓他們去找當時的人證,若是能找到一個證明真的是這些子弟調戲錢氏的,那他們也認。
也是梁安若跟景莊最生氣的一點,遇到調戲的事情,人們都習慣性的將鍋甩給女人,認為她如果安分一點,懂婦道一點,就不會受到調戲。
而且證人怎麽找?事情就發生在眼前,這些人都不會出手製止,還渴望他們能在打官司的時候挺身相助嗎?就算是那一位最後幫忙的婦人,也是事後才知道,當時的情況她也一概不知。
所以就在這個訟師能言善辯,加上京兆尹刻意遮掩之下,這場官司竟然判了錢氏的罪。嗯,這才是離了大譜了!孫大強自己都要被氣死了,所以他才立馬寫了奏折,他們孫家低調如此,還真以為就是沒有爪子的貓,可以隨便欺負嗎?
再看看這些傷人子弟的名單,好家夥,可以說是非常全了。趙博的小舅子、衛瑛華的小叔子,於慈的幼子(以前涿州於家鏢局的當家人),楊尚柳隔房的堂弟,剩下的幾人都是臣家的子弟。
“爹娘,這件事情就得依法辦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然會出現這種事情,簡直就是人神共憤!”阿煦倒吸了好幾口氣之後,才找迴了自己的聲音,她現在一力攬下了這件事情。畢竟父母手上還有改革做實驗的大事,絕對不能分心,就拿這件事情讓她這個太女練練手吧。
看看裏麵涉及到的各種人際關係,自己能不能處理的清楚。
等阿煦走後,梁安若拿起一旁有些淩亂的筆墨寫了幾個字,遞給了景莊:百步之內,見死不救者重罰。這是出自秦律中的一句話,雖然漢隨秦製,並且各個朝代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整,但更多的慢慢偏向於獎,而不是罰。這一次,他們不光要把獎給設定出來,而且還要把重罰兩個字,擺在了獎勵的前麵。
除此之外,還有關於女性貞潔方麵的問題,這已經不容忽視了,女子的貞潔從來都不在羅裙之下,如果不加以調整的話,相信加在女性身上的牢籠會越來越緊。
閨女在前麵衝鋒陷陣,他們就在後麵瘋狂的改律法,這一次或許沒辦法用得上,但如果真的有下一次,那就將這本厚厚的律法,拍在了對方臉上!
還敢有當街胡作非為,調戲婦女致人身傷之後,半點悔意也沒有,扔下錢就跑,並且事後再反咬人一口的這種現象嗎?絕對不可以再出現一次了!
甚至梁安若跟景莊,利用這一次機會,徹底的對這些官員進行徹查,他們兩個也越來越偏向於帝王之間的運籌帷幄,有的時候一件事情能讓他們達成更多的願望。隻是午夜夢迴之時,他們兩個也在想是不是心越來越狠?
“錢氏出殯之時,咱們去上柱香吧。”
“好,悄悄的去,別讓太多人知道。”
錢氏的事情已經落下了帷幕,這件事情本身就是特別簡單的,但帶來的後續風波也沒有結束之時那麽平靜。
第一就是皇帝和皇後想要改革,在各地實驗田地的事情,基本上都被默認通過了,誰都不想在這個時候,這個關卡迎上帝後二人的火氣。
第二,有些屍位素餐之人,被這件事情逼得該辭官的辭官,該養老的養老,現在走還能留個好感,以後真被帝後二人清算,可不止這麽簡單的事了。
第三是關於律法的修改,針對於見死不救重罰的規定。最後是對貞潔的描述,這不單單隻是指女子,更指的是男子。
這幾件事情一出,看不慣景莊執政風格的人,對於景莊稱為暴君的稱唿越來越明顯,景莊跟梁安若的改革,也進入到了瓶頸和抵製的時候,很多不明就裏的普通百姓被這些人忽悠的,以為帝後不再讓他們耕地,要收迴他們的土地,讓他們變成無家可歸的流民,頓時就害怕了。
就算有人提出疑問,衙役們當時走街串巷說的不是這個意思,而且還把稅規定得明明白白。但是有心之人也會反駁,“老鄉,你真的信那些當官的嗎?信了那些當官的人有什麽好下場嗎?別忘了皇帝皇後,以前可是土匪出身,想想土匪都是幹什麽的?”
所以在這種故意煽風點火的情況之下,實在是讓景莊跟梁安若疲於應付,這個時候不光能看出來用那些能幹大臣的好處,並且有個腦子清楚,處理問題清晰的繼承人,可以極大的減少梁安若跟景莊的負擔。
起碼再有了叛亂的時候,他們兩個沒有了過多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