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政治信號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安若知道隆裕太後答應了自己的請求,連忙在一堆已經列好的議題裏麵,選了女子上學的這一個。很多事情在議事會上議完了之後,然後再推行是非常適合的。為此,梁安若跟景莊寫了不少,最起碼未來大半年都是議不完的
梁先生當天晚上看到這個議題的時候,笑了一句,“哎呀,人多的時候議的永遠都不是大事兒,人少的時候議的才叫大事。”他剛才看了一下,大部分都是關設這樣的事情,根本影響不到燕京城的基礎根基,而這些人覺得議了事了,覺得明麵上對燕京城發展有利了,一定的權利且得到人家的尊重,自然是心向往之。
至於燕京城以後怎麽走,如何發展這種事情,從來都沒有這種事情,應該就是梁先生說的大事,人少的時候才能拍板做決定的。“現在都是大事,都是大事!”被梁先生這麽一笑,梁安若先不願意了,怎麽能說不是大事呢?修一條路不是大事嗎?那可關乎著好多人的切身利益,隻不過這是明麵上的。
梁先生看著自家閨女氣鼓鼓的樣子,用手指了一下,笑著也不說話。
而隆裕太後作為現在有威望的女子之一,參與這樣的話題,非常安全且自然。
月娘也是頭一天晚上才知道她要跟著太太去議事,聽說議事的人有的會帶著年紀輕的晚輩,自然也有提攜的意思,順帶的各自把會議筆記給記一下。所以月娘除了欣喜之外,還有的就是擔憂,擔憂自己幹不好這種事情。
“太太,畢竟,畢竟那麽些男人,我…”說著話,月娘就低下了頭。在她記憶裏,這種事情都是男人做主的,她們能去嗎?隆裕太後慈愛的摸了摸月娘,“那裏不光有男人,也有女人。”她也知道那裏議事的女人少的可憐,但不是沒有的,怎麽女人就不能在男人堆裏麵說話了嗎?
她可是見到過老太後,是如何在男人堆裏麵拍板做決定的,的確,作為一國的太後,她做的並不是很好,有很多讓人詬病的地方。但是卻給了隆裕太後樹立了一個信念,就是女人也能主事。否則她也不會有魄力在滅清之戰中以一力保護了那麽多滿人,也不會有魄力代替皇帝太後,宣布滿清的統治結束。所以在她的印象中,女人主事根本不是什麽讓人擔驚受怕的事。
“明天換一身新衣裳,挺直腰板帶足東西跟我去!”說話的聲音雖然溫柔,但是語氣裏的堅定,不容讓人反駁。
第二天一早,太陽就升起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月娘就跟著隆裕太後,一路往那邊走,臨近到地方就看到有些帶著相機的記者。記者看到隆裕太後還有她旁邊的月娘,也是一愣,反應過來之後,立馬詢問可不可以照相。若是以往他們直接就照了,可是這人不一樣,代表的政治信號也是不同的,在這裏當記者沒有一個是傻子的。
隆裕太後點點頭,然後就帶著月娘找了一處地方,任由他們拍了兩張照片,然後才進去。拍了照片的記者們都是心滿意足的,他們頭一天就已經得到消息了,知道了今天會有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參加議事,他們要抓緊拍幾張照片,所以寧願在外麵等著,也不願意錯過。瞧瞧,這照片一拍,頭版頭條就出來了。
隆裕太後的到來,其實有些人是知道的,而在這其中蘊含的政治信號,可比今天要議事的,這件事情還要重要。對於這些人的探究目光還有議論之聲。隆裕太後並沒有太多的反應,而是挺直腰背堂堂正正的走進來,連帶著她旁邊的月娘也是如此。
剛一坐好就有人上來攀談,隆裕太後一一應答,半點沒有任何的不適。
而伴隨著這個消息還有照片,迅速地從燕京城往外麵傳遞。季太太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下午了,她的手輕輕摸著報紙上的照片,她這位表妹呀,好久沒見,看起來要比自己這個主動關在四方院子裏的太太,過得要自在得多。
“格格!”一位照顧她很多年的老嬤嬤,從外麵走進來。
季太太收了眼裏的情緒,順手將那一份報紙,放在旁處,抽出一封信來交給老嬤嬤,“讓你兒子去一趟盛京,速去速迴!”老嬤嬤一聽到這個地方,然後看到信上寫的名字,心肝一顫,顫著手連忙應下。突然又想到今兒傳出來的那位宮裏的太後出來議事了,忍不住咽了口口水,格格這是想做什麽?但是一想想大帥的身體,格格做什麽也是對的,他們這些人一身榮辱,可都係在格格身上。老嬤嬤走的時候迎麵碰上了另一個熟悉的人,兩人一抬眼,什麽話都不說,各自去做格格吩咐的事情。
正如梁安若遇到的那個樣子,隆裕太後的出山,不僅代表的是她這個人,而且還代表著是濃鬱的政治信號。所以說大清亡了,皇帝沒有了,但是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不會一時就消彌開來,他們就聽說一位當了一輩子官的老爺子,聽到隆裕太後參政,跟自家的老太太都打算換身衣服給太後請安。
當然,還有不少已經隱居於世的人開始陸續的傳信,想必過了年之後,有不少人會來到燕京城,梁安若跟景莊是一點都不嫌厲害的人來的多,倒是梁先生有些打怵,換而言之,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就你們兩個還能擺不開來。
“爹,你就放心吧,到什麽山頭唱什麽歌,鬼精了一輩子,願意再出來的人,肯定在心裏麵都算計好了。”景莊想表達的意思就是,燕京城的整體方向不會變,在此基礎上不願意的,那就哪來的迴哪去吧。
梁先生當天晚上看到這個議題的時候,笑了一句,“哎呀,人多的時候議的永遠都不是大事兒,人少的時候議的才叫大事。”他剛才看了一下,大部分都是關設這樣的事情,根本影響不到燕京城的基礎根基,而這些人覺得議了事了,覺得明麵上對燕京城發展有利了,一定的權利且得到人家的尊重,自然是心向往之。
至於燕京城以後怎麽走,如何發展這種事情,從來都沒有這種事情,應該就是梁先生說的大事,人少的時候才能拍板做決定的。“現在都是大事,都是大事!”被梁先生這麽一笑,梁安若先不願意了,怎麽能說不是大事呢?修一條路不是大事嗎?那可關乎著好多人的切身利益,隻不過這是明麵上的。
梁先生看著自家閨女氣鼓鼓的樣子,用手指了一下,笑著也不說話。
而隆裕太後作為現在有威望的女子之一,參與這樣的話題,非常安全且自然。
月娘也是頭一天晚上才知道她要跟著太太去議事,聽說議事的人有的會帶著年紀輕的晚輩,自然也有提攜的意思,順帶的各自把會議筆記給記一下。所以月娘除了欣喜之外,還有的就是擔憂,擔憂自己幹不好這種事情。
“太太,畢竟,畢竟那麽些男人,我…”說著話,月娘就低下了頭。在她記憶裏,這種事情都是男人做主的,她們能去嗎?隆裕太後慈愛的摸了摸月娘,“那裏不光有男人,也有女人。”她也知道那裏議事的女人少的可憐,但不是沒有的,怎麽女人就不能在男人堆裏麵說話了嗎?
她可是見到過老太後,是如何在男人堆裏麵拍板做決定的,的確,作為一國的太後,她做的並不是很好,有很多讓人詬病的地方。但是卻給了隆裕太後樹立了一個信念,就是女人也能主事。否則她也不會有魄力在滅清之戰中以一力保護了那麽多滿人,也不會有魄力代替皇帝太後,宣布滿清的統治結束。所以在她的印象中,女人主事根本不是什麽讓人擔驚受怕的事。
“明天換一身新衣裳,挺直腰板帶足東西跟我去!”說話的聲音雖然溫柔,但是語氣裏的堅定,不容讓人反駁。
第二天一早,太陽就升起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月娘就跟著隆裕太後,一路往那邊走,臨近到地方就看到有些帶著相機的記者。記者看到隆裕太後還有她旁邊的月娘,也是一愣,反應過來之後,立馬詢問可不可以照相。若是以往他們直接就照了,可是這人不一樣,代表的政治信號也是不同的,在這裏當記者沒有一個是傻子的。
隆裕太後點點頭,然後就帶著月娘找了一處地方,任由他們拍了兩張照片,然後才進去。拍了照片的記者們都是心滿意足的,他們頭一天就已經得到消息了,知道了今天會有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參加議事,他們要抓緊拍幾張照片,所以寧願在外麵等著,也不願意錯過。瞧瞧,這照片一拍,頭版頭條就出來了。
隆裕太後的到來,其實有些人是知道的,而在這其中蘊含的政治信號,可比今天要議事的,這件事情還要重要。對於這些人的探究目光還有議論之聲。隆裕太後並沒有太多的反應,而是挺直腰背堂堂正正的走進來,連帶著她旁邊的月娘也是如此。
剛一坐好就有人上來攀談,隆裕太後一一應答,半點沒有任何的不適。
而伴隨著這個消息還有照片,迅速地從燕京城往外麵傳遞。季太太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下午了,她的手輕輕摸著報紙上的照片,她這位表妹呀,好久沒見,看起來要比自己這個主動關在四方院子裏的太太,過得要自在得多。
“格格!”一位照顧她很多年的老嬤嬤,從外麵走進來。
季太太收了眼裏的情緒,順手將那一份報紙,放在旁處,抽出一封信來交給老嬤嬤,“讓你兒子去一趟盛京,速去速迴!”老嬤嬤一聽到這個地方,然後看到信上寫的名字,心肝一顫,顫著手連忙應下。突然又想到今兒傳出來的那位宮裏的太後出來議事了,忍不住咽了口口水,格格這是想做什麽?但是一想想大帥的身體,格格做什麽也是對的,他們這些人一身榮辱,可都係在格格身上。老嬤嬤走的時候迎麵碰上了另一個熟悉的人,兩人一抬眼,什麽話都不說,各自去做格格吩咐的事情。
正如梁安若遇到的那個樣子,隆裕太後的出山,不僅代表的是她這個人,而且還代表著是濃鬱的政治信號。所以說大清亡了,皇帝沒有了,但是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不會一時就消彌開來,他們就聽說一位當了一輩子官的老爺子,聽到隆裕太後參政,跟自家的老太太都打算換身衣服給太後請安。
當然,還有不少已經隱居於世的人開始陸續的傳信,想必過了年之後,有不少人會來到燕京城,梁安若跟景莊是一點都不嫌厲害的人來的多,倒是梁先生有些打怵,換而言之,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就你們兩個還能擺不開來。
“爹,你就放心吧,到什麽山頭唱什麽歌,鬼精了一輩子,願意再出來的人,肯定在心裏麵都算計好了。”景莊想表達的意思就是,燕京城的整體方向不會變,在此基礎上不願意的,那就哪來的迴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