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找好後路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土肥圓再一次鬆了一口氣,他現在還要在東北繼續待著,看後麵的局勢如何變動。想了想,又給上官發了一封電報。
雖說這次刺殺行動,最終還是按照他們的想法完成了,但是華夏的亂局可不是隻有其中之一,貧富差距之大,起義不斷,讓這些軍閥跟他們底下的人繼續內耗,也不失為一個好法子,現在已經著手去操縱了。
哼,帝國的軍隊,現在雖然損傷,但也不能讓華夏因此崛起,也要將華夏重新拉入泥潭,這樣帝國才有興起的可能性。
而同樣在東北,大帥府正院的季太太,正看著手裏的傳信。故人來信,一晃之間都已經這麽多年過去了,若是再不來信,自己一個人困在這小小的宅院裏麵,都忘了自己姓甚名誰了,季太太雖然姓高,但是她的母親姓葉赫那拉沒錯,就是太後的娘家人。跟現在的隆裕太後其實是表姐妹。
年少的她是跟著母親去京城住的,那個時候的葉赫那拉氏簡直就是如日中天,有了一位太後,還有一位親王福晉。父親也知道是因為葉赫那拉的原因,自己在東北謀了個總兵的差事,同樣的道理,當時季大帥跟高家聯姻,也是看中了自己的身份。1
現在能看到這份偌大的家業,起初有一大半是因為滿人招牌好使的緣故,那個時候大清還沒有亡,也是在東北,滿人的龍興之地。季大帥的五個兒子,除了最後兩個娶的是漢人家的姑娘之外,都是從八旗子弟裏麵去選,其實是在用聯姻的方式鞏固季家在東北的威望,而最後兩個娶漢人家的姑娘主要是大清已經日落西山,可以換一種聯姻的方式,可就算是這樣,這兩個庶子,生他們的姨娘也是滿人。
這盤盤繞繞的關係,且不說丈夫死後,兒子們能不能順利的接手,就算接手過來,那肯定也是四分五裂的。畢竟,有的時候是打仗打服的,有的時候是用聯姻聯起來的。
季太太忍不住歎氣,這就是他們當時投機取巧引來的代價。
除了這件事情之外,還有一個讓季太太害怕的事情,也是眾人沒有想過的,那就是滿漢之間的矛盾。她不是不知道有滿人,跟那些倭寇私底下聯絡,當時並不在意,可萬萬沒想到,這群人瘋子似的,竟然拉著大帥一起去死。前有趙陽那個例子還不夠,讓人驚悚的嗎?
一提到這裏,季太太就感覺心肝亂顫,這個消息是被壓住了,沒被人傳出來,要是被人傳出來,那他們這些滿人會不會再次遭到滅清之戰的那種屠殺?2
為什麽滿人要改漢姓?為什麽要分散到各地?為什麽自從大清滅亡之後,自己就很少出門?不無外乎有這方麵的因素在。
後路,沒錯,就是後路,她要給兒孫找一條好的後路才行。
季太太再一次低頭看著手上的信,燕京會是一條好的後路嗎?
季太太手上的這封信,也是梁安若心裏一直忐忑的根源,她不知道季太太是怎麽選的,但是東北決不能再出任何岔子,否則那群蹦噠的老鼠就要卷土重來了。所以梁安若去找了隆裕太後,希望由她出麵給季太太寫這樣的一封信。隆裕太後在知道這次刺殺的過程中,有滿人給日本人做引導的時候,差點就暈了過去。
她現在都不想知道這些人為什麽這麽做,但是她知道這些人做法如果被人知道的話,滿人就會迎來下一波的謾罵和屠殺。完全不用梁安若多說,她照樣會將這封信寫好,並且送出去。
寫完信的隆裕太後,整個人都感覺滄桑了不少,但是她知道她現在還不能倒,底下的這些孩子們沒有長起來,滿人還不知道前路在何處的時候,如果真的倒了下去,這些人再做出什麽傻事來,滿人,可真的沒有翻身的餘地了。
“我上次就說過讓您去議事會,這話是一直管用的。”這是議事會成立之後,梁安若第二次對隆裕太後發出邀請,一個有威望的女子出現在那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滿漢民族之間的橋梁是需要一個中間人。您也得讓所有人看到,燕京城是一個民族團結的地方。”
梁安若的這個話,在隆裕太後心裏想了很久,她明白梁安若的意思,自己出現在眾人麵前,也是為遠在千裏之外的表姐撐一口氣,讓她知道選擇燕京就代表著滿人的安穩,這邊是為數不多認可滿人,給滿人安穩的勢力。
“太太,您在想什麽?該吃晚飯了!”天已經黑了,月娘端著飯食就進來了,隆裕太後不讓別人叫她太後或者娘娘,大家隻能稱唿太太。
隆裕太後看著嬌俏的月娘幫自己擺飯,點燃桌子上的煤油燈,忍不住問了一下,“今兒去看過你姐了,你姐還好嗎?”月娘的姐姐其實就是流落風塵的翠娘,現在已經搬離了那處地方。說到姐姐,月娘就忍不住的點頭,“好的呢,聽他們說正在排練什麽樣板戲,排好了給太太您看戲呢!”這其實也是梁安若給她們選擇的兩條路,可以光明正大的站在人前,也可以小心翼翼的生活在大家的庇佑之下,翠娘選擇了前一條。
月娘嘰嘰喳喳地繼續往下說,這話讓隆裕太後鼻子一酸,差點掉下淚來,這些孩子剛有了穩定好的生活,像翠娘那樣的孩子,剛從噩夢裏麵醒來,不能再這麽被那些糟亂的人給打破了。
雖說這次刺殺行動,最終還是按照他們的想法完成了,但是華夏的亂局可不是隻有其中之一,貧富差距之大,起義不斷,讓這些軍閥跟他們底下的人繼續內耗,也不失為一個好法子,現在已經著手去操縱了。
哼,帝國的軍隊,現在雖然損傷,但也不能讓華夏因此崛起,也要將華夏重新拉入泥潭,這樣帝國才有興起的可能性。
而同樣在東北,大帥府正院的季太太,正看著手裏的傳信。故人來信,一晃之間都已經這麽多年過去了,若是再不來信,自己一個人困在這小小的宅院裏麵,都忘了自己姓甚名誰了,季太太雖然姓高,但是她的母親姓葉赫那拉沒錯,就是太後的娘家人。跟現在的隆裕太後其實是表姐妹。
年少的她是跟著母親去京城住的,那個時候的葉赫那拉氏簡直就是如日中天,有了一位太後,還有一位親王福晉。父親也知道是因為葉赫那拉的原因,自己在東北謀了個總兵的差事,同樣的道理,當時季大帥跟高家聯姻,也是看中了自己的身份。1
現在能看到這份偌大的家業,起初有一大半是因為滿人招牌好使的緣故,那個時候大清還沒有亡,也是在東北,滿人的龍興之地。季大帥的五個兒子,除了最後兩個娶的是漢人家的姑娘之外,都是從八旗子弟裏麵去選,其實是在用聯姻的方式鞏固季家在東北的威望,而最後兩個娶漢人家的姑娘主要是大清已經日落西山,可以換一種聯姻的方式,可就算是這樣,這兩個庶子,生他們的姨娘也是滿人。
這盤盤繞繞的關係,且不說丈夫死後,兒子們能不能順利的接手,就算接手過來,那肯定也是四分五裂的。畢竟,有的時候是打仗打服的,有的時候是用聯姻聯起來的。
季太太忍不住歎氣,這就是他們當時投機取巧引來的代價。
除了這件事情之外,還有一個讓季太太害怕的事情,也是眾人沒有想過的,那就是滿漢之間的矛盾。她不是不知道有滿人,跟那些倭寇私底下聯絡,當時並不在意,可萬萬沒想到,這群人瘋子似的,竟然拉著大帥一起去死。前有趙陽那個例子還不夠,讓人驚悚的嗎?
一提到這裏,季太太就感覺心肝亂顫,這個消息是被壓住了,沒被人傳出來,要是被人傳出來,那他們這些滿人會不會再次遭到滅清之戰的那種屠殺?2
為什麽滿人要改漢姓?為什麽要分散到各地?為什麽自從大清滅亡之後,自己就很少出門?不無外乎有這方麵的因素在。
後路,沒錯,就是後路,她要給兒孫找一條好的後路才行。
季太太再一次低頭看著手上的信,燕京會是一條好的後路嗎?
季太太手上的這封信,也是梁安若心裏一直忐忑的根源,她不知道季太太是怎麽選的,但是東北決不能再出任何岔子,否則那群蹦噠的老鼠就要卷土重來了。所以梁安若去找了隆裕太後,希望由她出麵給季太太寫這樣的一封信。隆裕太後在知道這次刺殺的過程中,有滿人給日本人做引導的時候,差點就暈了過去。
她現在都不想知道這些人為什麽這麽做,但是她知道這些人做法如果被人知道的話,滿人就會迎來下一波的謾罵和屠殺。完全不用梁安若多說,她照樣會將這封信寫好,並且送出去。
寫完信的隆裕太後,整個人都感覺滄桑了不少,但是她知道她現在還不能倒,底下的這些孩子們沒有長起來,滿人還不知道前路在何處的時候,如果真的倒了下去,這些人再做出什麽傻事來,滿人,可真的沒有翻身的餘地了。
“我上次就說過讓您去議事會,這話是一直管用的。”這是議事會成立之後,梁安若第二次對隆裕太後發出邀請,一個有威望的女子出現在那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滿漢民族之間的橋梁是需要一個中間人。您也得讓所有人看到,燕京城是一個民族團結的地方。”
梁安若的這個話,在隆裕太後心裏想了很久,她明白梁安若的意思,自己出現在眾人麵前,也是為遠在千裏之外的表姐撐一口氣,讓她知道選擇燕京就代表著滿人的安穩,這邊是為數不多認可滿人,給滿人安穩的勢力。
“太太,您在想什麽?該吃晚飯了!”天已經黑了,月娘端著飯食就進來了,隆裕太後不讓別人叫她太後或者娘娘,大家隻能稱唿太太。
隆裕太後看著嬌俏的月娘幫自己擺飯,點燃桌子上的煤油燈,忍不住問了一下,“今兒去看過你姐了,你姐還好嗎?”月娘的姐姐其實就是流落風塵的翠娘,現在已經搬離了那處地方。說到姐姐,月娘就忍不住的點頭,“好的呢,聽他們說正在排練什麽樣板戲,排好了給太太您看戲呢!”這其實也是梁安若給她們選擇的兩條路,可以光明正大的站在人前,也可以小心翼翼的生活在大家的庇佑之下,翠娘選擇了前一條。
月娘嘰嘰喳喳地繼續往下說,這話讓隆裕太後鼻子一酸,差點掉下淚來,這些孩子剛有了穩定好的生活,像翠娘那樣的孩子,剛從噩夢裏麵醒來,不能再這麽被那些糟亂的人給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