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自知之明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首先說的就是黃宗羲,就是因為說他是明朝遺民,但又稱康熙為聖天子,這是在吹捧康熙,同樣都是明朝的遺民,呂留良還因此而斥責黃宗羲“蛟龍變蝌蚪”。再就是說他抹黑明朝,《明夷待訪錄》中,“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廢丞相始也。”文章中沒有說廢丞相的事情,隻盯這三個字,“無善治”。1
是因為黃宗羲的父親為東林黨人那個時候備受魏忠賢這些閹黨所迫害,所以他才將個人情緒帶到了曆史評價中。而明朝的太監也不是全壞的,而投降滿清的也有東林黨人,就比如知道最多的錢謙益,他跟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結為夫婦。而他在順治二年,也就是還有南明小王朝的時候,就已經剃發歸清。
這些加在一起種種,就批判上一個人所說的話,最後結尾用了一句:滿口禮義廉恥,實則蛇鼠兩端。
的確,他是為了批判而批判,但是人家也沒有說別的,就是把這些你們所讚揚的曆史人物的汙點拿了出來。梁安民也說,在那些為了批判而批判的文章中,這個寫的極好,一是因為此人的文筆寫的好,二是因為從頭到尾沒有汙蔑。
為什麽會把這樣的文章壓了很多?就是因為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向去討論,大家的重點就已經偏了,為了反對跟自己不同意見的人,把人家的家事都拿出來,紛紛揚揚的批判了一番,這已經是偏離了重點了。別說還有一些人是在汙蔑。
景莊有點撓撓頭,這事情聽的實在是太刺激,像潑婦一樣當街罵娘的,他見過,但是這種場麵,說實話,他實在是沒有見過,在網上倒是有幾方起爭論的,就是沒見過這種從南罵到北從北罵到南,引經據典古今通知的。
“有意思吧,你們不要整天都埋在工廠裏麵!趕明也跟我出去見幾個人。”這小倆口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每天忙忙碌碌就知道掙錢和幹活。
“是挺有意思的。”景莊點了點頭,這種辯論隻能引起一時的感觸,不過他又將注意力放到了一開始的那一篇文章上麵,就指著上麵的就說,“此人就不怕引起民族紛亂?”自始至終,他們覺得華夏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你這個時候蹦出來批判滿清,那滿人的情緒就會達到很高。
梁安若卻指向文章結束的兩個字,說,“從一開始他們就不認為滿人或者是其他少數民族的人是自己人,他們還秉承著漢人治國的傳統思想。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會在乎滿人的情緒,甚至是覺得把他們放在對立麵,是對的,是反封建的。”而那兩個字,“韃虜”。
這兩個字,起初是漢人對北方少數民族如蒙古族、滿族等的蔑稱。有的人說這裏指的是滿清的貴族統治,但是整篇文章下來,他將滿清貴族跟普通的滿人混在一起談論,甚至又把元朝拿出來批判了一頓。
景莊跟梁安若對視了一眼,這兩個字,他們上學的時候學過,當時還是孫公所說,最早的時候的說法是“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後來,民國的建立又出現了另一種說法,叫做五族共和,華夏五大族群漢滿蒙迴藏和諧相處,共建共和國,中華民國以五色旗作為國旗,一個顏色代表一個民族。
但不管如何,現在還是將民族矛盾也提了上來。
隨即說到這裏,梁安民卻從旁邊拿出了一個小本子,記上了民族兩個字。一抬頭就看到兩雙充滿疑惑的眼睛,就解釋道,“有些事情一定要隨手記一下,以防忘記。誒,正好過兩天大家一起去工農會討論事情,你們就跟著我一起去好了。”
可沒想到,聽到這裏兩個人直搖腦袋,開玩笑,他們現在可是能理解了普通人跟優秀人還有天才之間的強烈差距。他們兩個能做到舉一反三,就要為對方狠狠的鼓掌了。可是這些人呢,弦歌知雅意,反應速度又極快,他們才不上去找虐呢。
還是老實的,隻幹自己適合幹的事情吧,呆在舒適區並不是一件壞事,而且在民國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們兩個就覺得,要老老實實低調做人。心中有再宏偉的想法,但是也要接受自己的普通,人啊,要有自知之明喲。
當然,他們兩個也是要麵子的,既然發現這些東西不擅長,那幹嘛還硬著頭皮往前衝。不是純純的找虐嗎?梁先生也問過他們兩個問題,保留麵子的說法就是對這些不感興趣。
梁先生卻別有意味的看了一眼,看破不說破嘛。
梁安民並不知道對麵二人的想法,隻能深表遺憾。景莊跟梁安若背地裏鬆了一口氣,誰能想到來民國之後,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啊。
過幾天報紙上,就有人針對民族問題發表言論,說有的人居心叵測。針對多民族問題,自古以來就是討論的重災區。好嘛,這又是劃出一條新的要討論的點。而有的人還在大肆批判過往的各項君主,景莊輕輕的數了一下,我去,黑心老四的罵聲是最多的,先不說罵什麽了,就憑這個數量,景莊偷偷的在心裏就罵了一聲,該,誰讓你用人用的這麽狠的。不過看具體的爭論,心裏卻有點不太好受,原因就是將閉關鎖國文字獄等等,這一係列的鍋全都安在雍正身上。
最後歎了一口氣,將那份報紙合上,小聲的說了一句,“不管如何,我認識到的不是那樣的人。”
人都是會有偏向的,在這一點上,因為自己不同的經曆,景莊偏向於雍正,因為在平行世界的那一番經曆,他不是一個壞人,他可以將國家治理的很好很好,他雖然用人用的特別狠,但是心腸卻又是軟的。
事後,梁安若看到了被特意剪下來的文章,歎了一口氣,找了兩人都不忙天氣卻特別好的一日,帶著景莊出去了。
而去的地點,就是被燒殺搶掠完的圓明園。
他們來這裏好久了,卻自始至終非常默契的沒有來到圓明園。因為裏麵夾雜著各種的情緒,實在是太多了,下了車之後看到殘垣斷壁,鼻子一酸,眼淚嘩嘩的直流。
是因為黃宗羲的父親為東林黨人那個時候備受魏忠賢這些閹黨所迫害,所以他才將個人情緒帶到了曆史評價中。而明朝的太監也不是全壞的,而投降滿清的也有東林黨人,就比如知道最多的錢謙益,他跟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結為夫婦。而他在順治二年,也就是還有南明小王朝的時候,就已經剃發歸清。
這些加在一起種種,就批判上一個人所說的話,最後結尾用了一句:滿口禮義廉恥,實則蛇鼠兩端。
的確,他是為了批判而批判,但是人家也沒有說別的,就是把這些你們所讚揚的曆史人物的汙點拿了出來。梁安民也說,在那些為了批判而批判的文章中,這個寫的極好,一是因為此人的文筆寫的好,二是因為從頭到尾沒有汙蔑。
為什麽會把這樣的文章壓了很多?就是因為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向去討論,大家的重點就已經偏了,為了反對跟自己不同意見的人,把人家的家事都拿出來,紛紛揚揚的批判了一番,這已經是偏離了重點了。別說還有一些人是在汙蔑。
景莊有點撓撓頭,這事情聽的實在是太刺激,像潑婦一樣當街罵娘的,他見過,但是這種場麵,說實話,他實在是沒有見過,在網上倒是有幾方起爭論的,就是沒見過這種從南罵到北從北罵到南,引經據典古今通知的。
“有意思吧,你們不要整天都埋在工廠裏麵!趕明也跟我出去見幾個人。”這小倆口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每天忙忙碌碌就知道掙錢和幹活。
“是挺有意思的。”景莊點了點頭,這種辯論隻能引起一時的感觸,不過他又將注意力放到了一開始的那一篇文章上麵,就指著上麵的就說,“此人就不怕引起民族紛亂?”自始至終,他們覺得華夏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你這個時候蹦出來批判滿清,那滿人的情緒就會達到很高。
梁安若卻指向文章結束的兩個字,說,“從一開始他們就不認為滿人或者是其他少數民族的人是自己人,他們還秉承著漢人治國的傳統思想。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會在乎滿人的情緒,甚至是覺得把他們放在對立麵,是對的,是反封建的。”而那兩個字,“韃虜”。
這兩個字,起初是漢人對北方少數民族如蒙古族、滿族等的蔑稱。有的人說這裏指的是滿清的貴族統治,但是整篇文章下來,他將滿清貴族跟普通的滿人混在一起談論,甚至又把元朝拿出來批判了一頓。
景莊跟梁安若對視了一眼,這兩個字,他們上學的時候學過,當時還是孫公所說,最早的時候的說法是“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後來,民國的建立又出現了另一種說法,叫做五族共和,華夏五大族群漢滿蒙迴藏和諧相處,共建共和國,中華民國以五色旗作為國旗,一個顏色代表一個民族。
但不管如何,現在還是將民族矛盾也提了上來。
隨即說到這裏,梁安民卻從旁邊拿出了一個小本子,記上了民族兩個字。一抬頭就看到兩雙充滿疑惑的眼睛,就解釋道,“有些事情一定要隨手記一下,以防忘記。誒,正好過兩天大家一起去工農會討論事情,你們就跟著我一起去好了。”
可沒想到,聽到這裏兩個人直搖腦袋,開玩笑,他們現在可是能理解了普通人跟優秀人還有天才之間的強烈差距。他們兩個能做到舉一反三,就要為對方狠狠的鼓掌了。可是這些人呢,弦歌知雅意,反應速度又極快,他們才不上去找虐呢。
還是老實的,隻幹自己適合幹的事情吧,呆在舒適區並不是一件壞事,而且在民國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們兩個就覺得,要老老實實低調做人。心中有再宏偉的想法,但是也要接受自己的普通,人啊,要有自知之明喲。
當然,他們兩個也是要麵子的,既然發現這些東西不擅長,那幹嘛還硬著頭皮往前衝。不是純純的找虐嗎?梁先生也問過他們兩個問題,保留麵子的說法就是對這些不感興趣。
梁先生卻別有意味的看了一眼,看破不說破嘛。
梁安民並不知道對麵二人的想法,隻能深表遺憾。景莊跟梁安若背地裏鬆了一口氣,誰能想到來民國之後,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啊。
過幾天報紙上,就有人針對民族問題發表言論,說有的人居心叵測。針對多民族問題,自古以來就是討論的重災區。好嘛,這又是劃出一條新的要討論的點。而有的人還在大肆批判過往的各項君主,景莊輕輕的數了一下,我去,黑心老四的罵聲是最多的,先不說罵什麽了,就憑這個數量,景莊偷偷的在心裏就罵了一聲,該,誰讓你用人用的這麽狠的。不過看具體的爭論,心裏卻有點不太好受,原因就是將閉關鎖國文字獄等等,這一係列的鍋全都安在雍正身上。
最後歎了一口氣,將那份報紙合上,小聲的說了一句,“不管如何,我認識到的不是那樣的人。”
人都是會有偏向的,在這一點上,因為自己不同的經曆,景莊偏向於雍正,因為在平行世界的那一番經曆,他不是一個壞人,他可以將國家治理的很好很好,他雖然用人用的特別狠,但是心腸卻又是軟的。
事後,梁安若看到了被特意剪下來的文章,歎了一口氣,找了兩人都不忙天氣卻特別好的一日,帶著景莊出去了。
而去的地點,就是被燒殺搶掠完的圓明園。
他們來這裏好久了,卻自始至終非常默契的沒有來到圓明園。因為裏麵夾雜著各種的情緒,實在是太多了,下了車之後看到殘垣斷壁,鼻子一酸,眼淚嘩嘩的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