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秋後算賬
朱由榔:我不做亡國之君 作者:何其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批人,就是令所有人深惡痛絕的叛臣。
平定南京之後,洪興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好好收拾一下這些烏龜王八蛋。
從後世而來的洪興不是一個好殺之人。
要不然,像耿繼茂和尚可喜他們這些罪惡滔天之人,他早把他們都砍了。
但問題是砍了他們並不能解決問題。
在洪興看來,有些人哪怕把他千刀萬剮、五馬分屍、挫骨揚灰都百身莫贖。
這些人,把他殺了反而倒解脫了他。
讓他活著,不斷地榨取他的剩餘價值,讓他生不如死。
有些在北京貓著,比如洪承疇,上次讓他逃了,那就讓他再蹦躂幾年。
有些已經死了,人都死了總不能像順治一樣,把多爾袞挖出來鞭屍吧!
死了的,洪興命人統計出來,把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寫入史書,讓他遺臭萬年。
人死了我拿你沒辦法,活著的,就要好好疼愛一番了。
叛臣人太多,洪興皇帝看了看,挑兩個代表出來殺雞儆猴。
其餘的都交給下麵的人去審問、抄家、發配、打螺絲。
好巧不巧,名單裏有兩位曆史課上經常見的老熟人。
洪興打算親自見識一下這倆人,看看他們是不是長了三頭六臂。
他們是:錢謙益、劉良佐。
咱們一個一個地來。
首先入場的是我們明末非常有意思的一個人,他叫錢謙益。
他是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進士),正兒八經的學霸。
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一路勢如破竹,逼近南京。
南京城內一片惶恐,錢謙益此時是南明弘光政權(1644年—1645年)禮部尚書。
清軍兵臨南京城下時,柳如是(錢謙益夫人)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
錢謙益沉思無語,然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
他夫人柳如是長歎一聲,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硬托住了。
錢謙益也因為這句“水太冷,不能下”。
淪為千古笑柄。
更有意思的還在後麵。
五月十五日,錢謙益率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打開南京城向清軍統帥多鐸(duo)投降。
清軍在征服整個中國的過程中,所到之處,堅決要求剃發易服。
即使逼的那些人再度反抗也在所不惜。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清初的發型可跟你們看得那些清宮劇大不一樣。
剃發是要求把頂發剃掉,然後在腦後麵梳一縷鼠尾巴似的古怪辮子,稱“金錢鼠尾”。
這對漢人來說,那是天大的侮辱,頭可斷,發不可改。
因為他們明白,這絕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上的改變,這實際是為精神舉行的葬禮。
這種改變,意味著徹底放棄了人格獨立,徹底放棄了價值體係,把自己變成異類。
南京投降之後,多鐸下令全城剃發。
一時間,全城百姓議論紛紛。
我們的錢大人則一直穩定發揮。
錢謙益有一天突然來了一句:“最近頭皮癢的厲害!”
說完這句話他就出去了,家人都以為他去找篦子篦發。(注:篦子是用竹子製成的梳頭用具,中間有梁,兩側有密齒。齒要比梳子更密,篦子的梳頭功能主要是刮頭皮屑和藏在頭發裏的虱子。)
不一會兒,錢謙益迴來了,家人一看,差不多氣得吐血。
因為他已經剪了頭發,留著辮子進來了。
看來他說的頭皮癢,不是頭皮癢,而是要長辮子了。
他的夫人,柳如是,卻與錢謙益截然相反。
當時要跳水殉國被錢謙益給按住了。
後來,順治四年(1647年),錢謙益因黃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獄。
順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處奔走,賄賂眾人,才救出了錢謙益。
並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聯係。
錢謙益聽從夫人的話,暗中反清。
柳如是也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
錢謙益死後,鄉裏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如是為了保護錢謙益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
一代才女就這樣香消玉殞。
洪興皇帝念在錢謙益後來暗中抗清有功,沒有殺他。
當然,也沒給他任何官職,畢竟這老頭子此刻已經80歲了,這不是來當官的,是來領退休工資的。
曆史上,錢謙益活了82歲,他媽的,真能活!
洪興皇帝沒殺他但並不代表不抄他的家。
洪興此刻正是缺錢的時候,能抄一筆是一筆。
下一位選手劉良佐。
這一家人可真的稱得上“滿門忠烈”!
劉良佐有個哥哥,叫劉良臣。
不過你可別誤會了,這個叫劉良臣的哥們幹的事跟他的名字完全不沾邊。
他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批投降清朝的人。
早在明崇禎四年(1631年),大淩河之戰劉良臣兵敗後未守臣節,隨祖大壽叛明降清。
當然那時候還不叫清,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
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史稱清朝。
順治五年(1648年)劉良臣鎮壓山西迴民起義時被殺。
其實,論地位也好,對清朝的貢獻也罷,劉良臣在浩如煙海的叛臣裏,幾乎微乎其微。
那為何乾隆老頭子在後來修《貳臣傳》的時候,竟然讓劉良臣榮登《貳臣傳》第一的位置?
可能也是看中他的名字吧!
畢竟把一個“忠臣良將”擺在叛臣首位,那諷刺意味根本就不需要語言描述!
十四年後,清順治二年(1645),豫親王多鐸率軍下江南,劉良佐以兵十萬來降。
據說南明弘光帝也是被劉良佐俘虜了。
另外兩位隆武帝朱聿鍵和紹武帝朱聿鐭被李成棟幹掉了。(注:紹武帝為隆武帝之弟,在位僅40天)
投降清朝之後,劉良佐率數萬士兵包圍江陰縣城,屢攻不利。
最後,整整打了兩個月才攻下江陰城。
江陰典史閻應元寧死不降。
他作了一首絕命詩後,英勇就義。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
此後,清兵在江陰開始進行大屠殺。
百姓或力戰到底,或坦然就義,都以先死為幸。
婦女多貞烈,投河而死,七歲孩童毅然就義,無一人順從。
從此以後,整個江陰地區的人們都采取了對清廷不合作的態度:不當清朝的官,不應清朝的舉。
江陰,一座滿城英烈的城市。
行了,啥也不說,劉良佐直接抄家,拖出去砍了!
有人挨打,那自然也就有人受到獎賞。
洪興命人統計出那些英勇抗清之人,活著的大力嘉獎。
忠貞不屈,英勇就義的朝廷給他們追封,如果還有家屬,就給家屬發撫恤金。
平定南京之後,洪興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好好收拾一下這些烏龜王八蛋。
從後世而來的洪興不是一個好殺之人。
要不然,像耿繼茂和尚可喜他們這些罪惡滔天之人,他早把他們都砍了。
但問題是砍了他們並不能解決問題。
在洪興看來,有些人哪怕把他千刀萬剮、五馬分屍、挫骨揚灰都百身莫贖。
這些人,把他殺了反而倒解脫了他。
讓他活著,不斷地榨取他的剩餘價值,讓他生不如死。
有些在北京貓著,比如洪承疇,上次讓他逃了,那就讓他再蹦躂幾年。
有些已經死了,人都死了總不能像順治一樣,把多爾袞挖出來鞭屍吧!
死了的,洪興命人統計出來,把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寫入史書,讓他遺臭萬年。
人死了我拿你沒辦法,活著的,就要好好疼愛一番了。
叛臣人太多,洪興皇帝看了看,挑兩個代表出來殺雞儆猴。
其餘的都交給下麵的人去審問、抄家、發配、打螺絲。
好巧不巧,名單裏有兩位曆史課上經常見的老熟人。
洪興打算親自見識一下這倆人,看看他們是不是長了三頭六臂。
他們是:錢謙益、劉良佐。
咱們一個一個地來。
首先入場的是我們明末非常有意思的一個人,他叫錢謙益。
他是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進士),正兒八經的學霸。
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一路勢如破竹,逼近南京。
南京城內一片惶恐,錢謙益此時是南明弘光政權(1644年—1645年)禮部尚書。
清軍兵臨南京城下時,柳如是(錢謙益夫人)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
錢謙益沉思無語,然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
他夫人柳如是長歎一聲,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硬托住了。
錢謙益也因為這句“水太冷,不能下”。
淪為千古笑柄。
更有意思的還在後麵。
五月十五日,錢謙益率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打開南京城向清軍統帥多鐸(duo)投降。
清軍在征服整個中國的過程中,所到之處,堅決要求剃發易服。
即使逼的那些人再度反抗也在所不惜。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清初的發型可跟你們看得那些清宮劇大不一樣。
剃發是要求把頂發剃掉,然後在腦後麵梳一縷鼠尾巴似的古怪辮子,稱“金錢鼠尾”。
這對漢人來說,那是天大的侮辱,頭可斷,發不可改。
因為他們明白,這絕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上的改變,這實際是為精神舉行的葬禮。
這種改變,意味著徹底放棄了人格獨立,徹底放棄了價值體係,把自己變成異類。
南京投降之後,多鐸下令全城剃發。
一時間,全城百姓議論紛紛。
我們的錢大人則一直穩定發揮。
錢謙益有一天突然來了一句:“最近頭皮癢的厲害!”
說完這句話他就出去了,家人都以為他去找篦子篦發。(注:篦子是用竹子製成的梳頭用具,中間有梁,兩側有密齒。齒要比梳子更密,篦子的梳頭功能主要是刮頭皮屑和藏在頭發裏的虱子。)
不一會兒,錢謙益迴來了,家人一看,差不多氣得吐血。
因為他已經剪了頭發,留著辮子進來了。
看來他說的頭皮癢,不是頭皮癢,而是要長辮子了。
他的夫人,柳如是,卻與錢謙益截然相反。
當時要跳水殉國被錢謙益給按住了。
後來,順治四年(1647年),錢謙益因黃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獄。
順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處奔走,賄賂眾人,才救出了錢謙益。
並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聯係。
錢謙益聽從夫人的話,暗中反清。
柳如是也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
錢謙益死後,鄉裏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如是為了保護錢謙益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
一代才女就這樣香消玉殞。
洪興皇帝念在錢謙益後來暗中抗清有功,沒有殺他。
當然,也沒給他任何官職,畢竟這老頭子此刻已經80歲了,這不是來當官的,是來領退休工資的。
曆史上,錢謙益活了82歲,他媽的,真能活!
洪興皇帝沒殺他但並不代表不抄他的家。
洪興此刻正是缺錢的時候,能抄一筆是一筆。
下一位選手劉良佐。
這一家人可真的稱得上“滿門忠烈”!
劉良佐有個哥哥,叫劉良臣。
不過你可別誤會了,這個叫劉良臣的哥們幹的事跟他的名字完全不沾邊。
他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批投降清朝的人。
早在明崇禎四年(1631年),大淩河之戰劉良臣兵敗後未守臣節,隨祖大壽叛明降清。
當然那時候還不叫清,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
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史稱清朝。
順治五年(1648年)劉良臣鎮壓山西迴民起義時被殺。
其實,論地位也好,對清朝的貢獻也罷,劉良臣在浩如煙海的叛臣裏,幾乎微乎其微。
那為何乾隆老頭子在後來修《貳臣傳》的時候,竟然讓劉良臣榮登《貳臣傳》第一的位置?
可能也是看中他的名字吧!
畢竟把一個“忠臣良將”擺在叛臣首位,那諷刺意味根本就不需要語言描述!
十四年後,清順治二年(1645),豫親王多鐸率軍下江南,劉良佐以兵十萬來降。
據說南明弘光帝也是被劉良佐俘虜了。
另外兩位隆武帝朱聿鍵和紹武帝朱聿鐭被李成棟幹掉了。(注:紹武帝為隆武帝之弟,在位僅40天)
投降清朝之後,劉良佐率數萬士兵包圍江陰縣城,屢攻不利。
最後,整整打了兩個月才攻下江陰城。
江陰典史閻應元寧死不降。
他作了一首絕命詩後,英勇就義。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
此後,清兵在江陰開始進行大屠殺。
百姓或力戰到底,或坦然就義,都以先死為幸。
婦女多貞烈,投河而死,七歲孩童毅然就義,無一人順從。
從此以後,整個江陰地區的人們都采取了對清廷不合作的態度:不當清朝的官,不應清朝的舉。
江陰,一座滿城英烈的城市。
行了,啥也不說,劉良佐直接抄家,拖出去砍了!
有人挨打,那自然也就有人受到獎賞。
洪興命人統計出那些英勇抗清之人,活著的大力嘉獎。
忠貞不屈,英勇就義的朝廷給他們追封,如果還有家屬,就給家屬發撫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