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別人,正是兵部尚書張煌言。


    當然,他並不是為他自己鳴不平,而是替他的前任領導挺身而出。


    張煌言的前任領導,是魯王朱以海。


    明末天下大亂,諸侯紛紛擁兵自立,魯王朱以海也不甘寂寞,打算過一把皇帝癮。


    朱以海的祖先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封地在山東兗州。


    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入關劫掠,兗州被清軍攻破。


    朱以海的哥哥魯安王朱以派自縊而亡,他躲在死人堆裏才逃過清軍的屠殺。


    死裏逃生後的朱以海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承襲魯王之位。


    但僅一個月後,李自成攻占北京,並計劃向山東用兵,朱以海隻能南逃,寓居浙江台州。


    清順治二年(1645年),錢肅樂、張煌言等起兵浙東,擁朱以海監國於紹興。


    隆武政權破滅之後,名將張名振提了一個很牛逼的“隆中對”。


    這個政策如果能夠順利實施下來,現在估計就沒朱由榔啥事了。


    張名振向朱以海完整地闡述了先三分天下,建基立國,再收複江南和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


    具體步驟是先攻取清軍兵力薄弱的福建,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先立足)。


    這個跟朱由榔先攻取緬甸再往內地慢慢發展的方針不謀而合。


    再利用“監國”名義和聲望,招攬人才,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再造勢)。


    同時妥善處理好同海外邦國的關係,爭取朝鮮和日本出兵相助(找外援)。


    在西南桂王(朱由榔)稱帝上,不再采取針鋒相對的方針,讓桂王政權盡量拖住清軍。


    如此一來,就能形成三分天下(清廷、朱由榔和朱以海)之勢,待江南空虛之時,用精兵襲取南京,則明朝複興有望。


    你瞧瞧,你瞧瞧,真是一個完美的計劃。


    可惜啊,可惜!


    又是亡於內鬥。


    朱以海的第一步收複福建因為同室操戈,被迫胎死腹中。


    此後,便一蹶不振。


    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清朝總督陳錦等率兵攻舟山。


    朱以海又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


    鄭成功原為隆武政權的堅決支持者,不滿朱以海大敵當前還與隆武帝自相殘殺,削弱了抗清的力量。


    但念朱以海是明朝宗室,還是以禮相待,安排他居住於金門。


    後來,朱以海與鄭成功不和,朱以海便自去監國稱號,長居金門,一直到今天。


    洪興皇帝朱由榔重新定都南京之後,張煌言想起了他的前老板還在金門海島上吹海風,便上書洪興,想把他接迴來。


    張煌言很不湊巧,他的奏折才交上去,朱由榔便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削蕃。


    皇帝的這個舉動讓張煌言有點意外。


    但他想著皇上應該不是不講情麵的人,便很頭鐵地對洪興皇帝的削蕃舉動提了反對意見。


    但他這迴是踢到鋼板上了。


    洪興就是要趁著這些宗室凋敝之時,迅速瓦解他們,讓他們從群眾中來,再到群眾中去。


    洪興看著張煌言的奏折,火冒三丈。


    什麽宗室血脈,什麽骨肉親情,都是放屁。


    老子吃糠咽菜天天挨打的時候怎麽沒人跟我談骨肉血親,現在天下暫時平定了,你跟我談感情,去尼瑪的吧!


    二話沒說,洪興立即召見張煌言。


    “張尚書,近來身體可好?吃早飯了嗎?”


    洪興邊吃早餐邊問張煌言。


    “迴皇上,南京光複,是我大明之幸,老臣廉頗未老,今天早上還多吃了三碗飯!”


    張煌言此刻還不知道洪興要廢除“養朱製度”的決心。


    “哦,能吃是福,能吃是福!”


    永曆沒有看張煌言,隻是自顧自地剝著雞蛋。


    “不知道你要接迴來的魯王吃了沒有?”


    這時候的張煌言才反應過來,他此刻已經犯了大忌了。


    魯王曾經是做過監國的人,換句話說,魯王曾經是當過皇帝的人。


    現在自己是洪興一朝的兵部尚書,卻反而要把以前的皇帝接迴來,這安的什麽心。


    動機不純啊!


    張煌言瞬間冷汗直冒。


    他慌忙跪倒在地朝洪興哭喊道:“皇上,皇上,老臣並無二心,老臣隻是一時糊塗。”


    洪興起身踱步,並把剝好的雞蛋用手掰開,一點點塞進嘴裏。


    “張煌言,你還真是老糊塗了。”


    吃完雞蛋,洪興喝了一口水,緩緩道:“為官者,當以百姓為重,以社稷為重,你看看你,你想幹什麽?”


    張煌言不敢言語,隻是靜靜地跪著。


    “你要維護的那個製度,它日夜不停地在吸朕的血,在吸百姓的血,在吸國家的血!”


    不知道為什麽,洪興一生氣總要踢點或者摔點什麽東西。


    他話音未落,旁邊剛剛他喝水的杯子就被他狠狠地摔在了張煌言麵前。


    碎片和水濺到張煌言身上,他嚇得瑟瑟發抖。


    “你是忠臣,朕很欣賞你,但朕希望你那個聰明的腦袋多用在替朕排憂解難上來,而不是給朕製造麻煩!眼下國家未定,清廷還在北方虎視眈眈,賊心不死,你這時候搞這些,是覺得朕太閑了嗎?”


    張煌言急忙迴道:“皇上,老臣罪該萬死,請皇上責罰。”


    明人不用重說,響鼓不用重錘。


    洪興點到為止,他相信,以張煌言的聰明,肯定不會再在這件事上給他找麻煩了。


    洪興揮了揮手。


    “你下去吧!”


    張煌言起身恭敬退出。


    廢除“養朱政策”的詔書很快就發了下去。


    各州府迅速運轉起來,三個月後,明朝大大小小宗室的統計名單就報了上來。


    查一個老百姓不好查,查你一個王爺那就方便多了。


    好家夥,一下子就冒出好幾萬人。


    那些明朝諸侯得知當今皇上要統計他們,個個喜極而泣,以為苦日子熬到頭了。


    大夥興高采烈地把名字報了上去,有的人已經開始從地洞裏翻出曾經藏起來的服飾,大模大樣地穿起來,準備繼續接受朝廷的供養。


    不過,洪興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查清之後二話沒說,全部奪了他們的封號,貶為平民。


    為了防止出現叛亂,洪興還貼心地把他們互相調換。


    朝廷報銷路費,讓官府派人把他們送到新地方,重新開始新生活。


    不聽話的,好辦。


    洪興在南京新開了一家“南京機械製造局”,把那些不聽話的刺頭全部拉去打螺絲。


    就這樣,傳了兩百多年的“養朱製度”,就此土崩瓦解。


    解決了自家人,洪興的大刀並沒有停下來。


    因為還有一批人,此刻還在等著他去敲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由榔:我不做亡國之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其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其喜並收藏朱由榔:我不做亡國之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