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綜]綜穿之一路向錢 作者:紫羿葉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廠裏也輕鬆一點了,新學期開學之後,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開始畢業實習了,零件廠的技術科分了兩個,總廠技術科分了十幾個,大廠嘛。這些都是真正的天之驕子,腦子相當夠用,還很珍惜工作機會,帶這種徒弟特別好帶。不太難的活也都徒弟幹了,他這當師父的當然就輕鬆,總廠那邊兒都不咋過去了。
這不是就有空收拾勝利路的房子了嘛。房子太舊了,除了大框架,差不多都得修整一遍,之前都給改成辦公室了,還都得改迴來。家具差不多都得現做,自家買的那些老家具,還有楚然空間裏存的,都是中式的,可那房子本來就是倭式加歐式的中和的,再弄上中式的家具?那不成了大雜燴了。順便的,因著楚然惦記那小區的房子,他還得打聽著哪一棟有可能買賣的,要怎麽操作能成。到是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那邊。
楚然挺著大肚子,能幹的活兒不多,在家裏待的時間長了。就想著家裏老人年紀漸大了,特別是楚家奶奶,八十多了,再是她之前在家那兩年給偷著用靈雨水改善身體,也是慢慢變老的。就買了一堆蘿蔔白菜黃瓜啥的,在家裏做泡菜,放上靈雨水。自家日常吃著,對身體好,用罈子裝上,給老家送迴去,讓老太太和楚爸楚媽常吃著,也好。
現在從三盛裕往來龍城方便多了。下半年,有專門跑線兒的客車了,三天一趟。兩塊錢一張車票,不便宜,但是確實方便很多。
楚大哥大嫂現在隔上兩周就能來一趟,楚然這邊兒又是搬家又是大肚子的,不放心來看看是一方麵,還有就是大嫂不是張羅著買房子嘛,也是來看房子。每個月都有新開的小區,不到臘月土凍實了,都有開工的,有的選呢。
在聽說鋪子的租金之後,嫂子也惦記著買鋪子,讓楚然幫著問。楚然就知道,盧家這是也沒少補貼她,楚家可沒錢讓她買鋪子的。
如今這改革的春風吹遍全國,政策越來越好,廣播上隔三差五的就播南邊兒那小漁村的事兒,不是港商就是外商的。資本家都招進來了,做小買賣的做沒人管了。龍城大街上的人越來越多,隨處都能見到趕著馬車進城賣瓜果蔬菜的農民。快秋收了,園子裏的菜也都快罷園,收上來自家吃不完的,都能換錢了。再過上一個月,收秋菜的時候,來賣菜的肯定更多。
行勢這麽好,有多大的能耐都給你施展空間,城郊眼頭兒活的農民,現在日子可不比上班的掙得少。漸漸就有了貧富差距了。
前麵那些年藏著掖著不敢露富的人家,也都慢慢的顯出來了。那些年家家都差不多,這兩年再看看,最先富起來的,還是以前就有底的人家多。盧家年前修院子,蓋了五間大瓦房,連三間倉房都是磚的,大家都覺得很正常。好些老人兒都說呢,那酒廠要不捐出去,整個三盛裕都是人家的。
也不隻是被拱上公社首富的盧家改善大,那麽大的公社呢,又是經濟活躍的古鎮了,藏著富的人家多著呢。要不,才分地兩年,全公社蓋了磚房的就好幾十戶,錢哪來的?
所以,大嫂這樣兒,別人也是酸一句盧家人心眼兒多,藏住錢了,再說不出別的。都沒有肖家人背後多的多呢。肖家老太太分家產,哥五哥兒得了好些金銀的事兒,傳得滿公社都知道,這不是黃金公司報警了嘛,就給傳開了。好些人在背後罵地主老財呢。但是罵也沒啥用,還是酸的。
楚然在家裏不忙的時候,就陪著嫂子逛街看看房子看看行情啥的,走著當鍛鍊了。常出去走,對街麵上一天一個樣兒的變化,感受特別的清晰。
到了秋收的時個,街上的人明顯少了,都迴家收糧去了。
三哥家的攤子也暫時的收了,老家今年的地得迴去收呢。兩口子迴去的,把孩子扔家給倆老人看著,老太太看不了,主要是吳老爹看著。二嫂都不去豆腐房了,在家裏照看爹媽和幾個孩子。肖家老兩口也幫著照看。
秋收一完,直接把打的玉米都磨成玉米和大碴子小碴子,帶迴來的成品。拉了一拖拉機,迴來挨家的送。一家分上兩袋子,主要是沒地方放。還剩下的,三嫂出攤的時候放在邊兒上順手就賣完了。新玉米貼出來的餅子好吃,且好賣著呢。
緊接著就是收秋菜,大蔥白菜蘿蔔土豆就這幾樣,家家都是不少存。以前拿本兒買的時候,跟打仗似的得搶。現在好了,農村趕車上來賣得很多,想買多少買多少。好傢夥,一家一家的,真是整車的菜往家裏搬的。
楚大哥今年也是早看好了行市,收秋菜的時候,組織了馬車隊,隊裏誰家要賣菜的,統一收上來再組織人一起進城來賣,一天幾十車,進城就被搶了。來來迴迴的折騰了十來天,才賣完。實在是沒有菜可賣的了。這不是各家還得留夠了自家吃的嘛。賣完錢,當天迴去就能分錢,十天,少的一家能分上幾十塊,多的人家都有賣了五六百的。那錢掙的,一個個眼珠子都發紅,都跟楚大哥說,讓來年想法子多給買菜籽,地裏糧食隻要留夠了交公糧和做口糧的,全種上菜,真掙錢呀。到後麵一個屯子也湊不出整車的,就不組織車隊了,各家有還要賣的糧食菜啥的,自己想法子折騰去吧。
之前住廠裏的家屬樓,地方就那麽大,又是按本兒買,就那麽些東西,二哥三哥家給送點兒,楚大哥家給送點兒,四嫂的弟媳婦兒是個情商高的,也給送。都放在四哥家加蓋那房頂上晾。
這不是就有空收拾勝利路的房子了嘛。房子太舊了,除了大框架,差不多都得修整一遍,之前都給改成辦公室了,還都得改迴來。家具差不多都得現做,自家買的那些老家具,還有楚然空間裏存的,都是中式的,可那房子本來就是倭式加歐式的中和的,再弄上中式的家具?那不成了大雜燴了。順便的,因著楚然惦記那小區的房子,他還得打聽著哪一棟有可能買賣的,要怎麽操作能成。到是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那邊。
楚然挺著大肚子,能幹的活兒不多,在家裏待的時間長了。就想著家裏老人年紀漸大了,特別是楚家奶奶,八十多了,再是她之前在家那兩年給偷著用靈雨水改善身體,也是慢慢變老的。就買了一堆蘿蔔白菜黃瓜啥的,在家裏做泡菜,放上靈雨水。自家日常吃著,對身體好,用罈子裝上,給老家送迴去,讓老太太和楚爸楚媽常吃著,也好。
現在從三盛裕往來龍城方便多了。下半年,有專門跑線兒的客車了,三天一趟。兩塊錢一張車票,不便宜,但是確實方便很多。
楚大哥大嫂現在隔上兩周就能來一趟,楚然這邊兒又是搬家又是大肚子的,不放心來看看是一方麵,還有就是大嫂不是張羅著買房子嘛,也是來看房子。每個月都有新開的小區,不到臘月土凍實了,都有開工的,有的選呢。
在聽說鋪子的租金之後,嫂子也惦記著買鋪子,讓楚然幫著問。楚然就知道,盧家這是也沒少補貼她,楚家可沒錢讓她買鋪子的。
如今這改革的春風吹遍全國,政策越來越好,廣播上隔三差五的就播南邊兒那小漁村的事兒,不是港商就是外商的。資本家都招進來了,做小買賣的做沒人管了。龍城大街上的人越來越多,隨處都能見到趕著馬車進城賣瓜果蔬菜的農民。快秋收了,園子裏的菜也都快罷園,收上來自家吃不完的,都能換錢了。再過上一個月,收秋菜的時候,來賣菜的肯定更多。
行勢這麽好,有多大的能耐都給你施展空間,城郊眼頭兒活的農民,現在日子可不比上班的掙得少。漸漸就有了貧富差距了。
前麵那些年藏著掖著不敢露富的人家,也都慢慢的顯出來了。那些年家家都差不多,這兩年再看看,最先富起來的,還是以前就有底的人家多。盧家年前修院子,蓋了五間大瓦房,連三間倉房都是磚的,大家都覺得很正常。好些老人兒都說呢,那酒廠要不捐出去,整個三盛裕都是人家的。
也不隻是被拱上公社首富的盧家改善大,那麽大的公社呢,又是經濟活躍的古鎮了,藏著富的人家多著呢。要不,才分地兩年,全公社蓋了磚房的就好幾十戶,錢哪來的?
所以,大嫂這樣兒,別人也是酸一句盧家人心眼兒多,藏住錢了,再說不出別的。都沒有肖家人背後多的多呢。肖家老太太分家產,哥五哥兒得了好些金銀的事兒,傳得滿公社都知道,這不是黃金公司報警了嘛,就給傳開了。好些人在背後罵地主老財呢。但是罵也沒啥用,還是酸的。
楚然在家裏不忙的時候,就陪著嫂子逛街看看房子看看行情啥的,走著當鍛鍊了。常出去走,對街麵上一天一個樣兒的變化,感受特別的清晰。
到了秋收的時個,街上的人明顯少了,都迴家收糧去了。
三哥家的攤子也暫時的收了,老家今年的地得迴去收呢。兩口子迴去的,把孩子扔家給倆老人看著,老太太看不了,主要是吳老爹看著。二嫂都不去豆腐房了,在家裏照看爹媽和幾個孩子。肖家老兩口也幫著照看。
秋收一完,直接把打的玉米都磨成玉米和大碴子小碴子,帶迴來的成品。拉了一拖拉機,迴來挨家的送。一家分上兩袋子,主要是沒地方放。還剩下的,三嫂出攤的時候放在邊兒上順手就賣完了。新玉米貼出來的餅子好吃,且好賣著呢。
緊接著就是收秋菜,大蔥白菜蘿蔔土豆就這幾樣,家家都是不少存。以前拿本兒買的時候,跟打仗似的得搶。現在好了,農村趕車上來賣得很多,想買多少買多少。好傢夥,一家一家的,真是整車的菜往家裏搬的。
楚大哥今年也是早看好了行市,收秋菜的時候,組織了馬車隊,隊裏誰家要賣菜的,統一收上來再組織人一起進城來賣,一天幾十車,進城就被搶了。來來迴迴的折騰了十來天,才賣完。實在是沒有菜可賣的了。這不是各家還得留夠了自家吃的嘛。賣完錢,當天迴去就能分錢,十天,少的一家能分上幾十塊,多的人家都有賣了五六百的。那錢掙的,一個個眼珠子都發紅,都跟楚大哥說,讓來年想法子多給買菜籽,地裏糧食隻要留夠了交公糧和做口糧的,全種上菜,真掙錢呀。到後麵一個屯子也湊不出整車的,就不組織車隊了,各家有還要賣的糧食菜啥的,自己想法子折騰去吧。
之前住廠裏的家屬樓,地方就那麽大,又是按本兒買,就那麽些東西,二哥三哥家給送點兒,楚大哥家給送點兒,四嫂的弟媳婦兒是個情商高的,也給送。都放在四哥家加蓋那房頂上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