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丞相的火,點燃一千七百年。
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 作者:武劍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這話。
洛詩瑤直接怔住了。
好家夥!這一瞬間,心裏無數羊駝飛奔,甚至以為李景霖在跟自己開玩笑。
“當初,西方的傳教士為了讓傈僳族放棄對諸葛亮的崇拜,甚至說.”
李景霖憋著笑,表情奇怪的開口了。
“【上帝有兩位兒子,大兒子是孔明,二兒子叫耶穌,過去大兒子管事,現在家業是二兒子繼承】。”
“??啊??”
洛詩瑤狐疑的看了一眼李景霖。
看李景霖不似開玩笑的樣子,旋即馬上便繃不住大笑。
“噗,哈哈哈哈!”
洛詩瑤被逗笑了。
當然,也是有點氣笑的。
【你什麽檔次啊?敢跟丞相攀親戚。】
“真就這麽無恥?”
“昂,不僅如此呢。”
李景霖也沒好氣的撇了撇嘴,笑著開口道。
“景頗族最崇拜的就是孔明,將其視作創世神,稱【孔明老爹】,當初傳教士為了傳教,不得不對景頗族說,【彌賽亞就是孔明轉世,信耶穌就是信孔明】。”
“樂。”
“哈哈哈!”
“樂!”
洛詩瑤笑了。
抬起頭,看向李景霖,好奇的問道。
“那後來呢?或者說現在呢?”
“現在?那還用說嗎?”
李景霖翻了個白眼。
“那弟弟就是弟弟啊,還得是信哥哥。”
“至於你說轉世.那既然一樣的,我幹嘛不去信孔明老爹呢?”
“樂,根本繃不住一點。”
洛詩瑤算是笑嘻了。
也就是說,這西方的傳教士,除了來當顯眼包,貢獻一波曆史笑料外。
毛用都沒有。
仔細想想,也是。
孔明來過了,留下了火,留下了知識,留下了技術,留下了美好的生活。
你傳教士來,憑一張嘴就要人信?
我信你個鬼。
“武侯留下的寶藏,一直傳承了一千七百多年,華夏的文化,知識,通過武侯傳達給邊遠民族,守土之約,也持續了一千七百多年。”
說到這裏,李景霖確實不由得感慨起來。
也正是因為當年武侯的所作所為,才讓當年帶瑛無功而返,能在那黑暗的時代中,保留住自己的土地。
不然,看帶瑛在全世界留下的爛攤子,就完全可以明白,若沒有武侯南征當年的所作所為.
現在到底會是一種怎樣的形式。
一句福澤子孫,絲毫不為過。
“或許,不少人不知道,在1953年前後的時候,佤族人民便向京城寫信,在信中的最後一句,情真意切,卻又十足令人唏噓。”
“【班老人民的心是永遠不變的,如不要班老也請迴信。】”
洛詩瑤沉默了。
質樸的語言,就仿佛是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在眼巴巴的看著母親一般。
【如不要班老也請迴信】
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委屈,忐忑,與不安,才會寫下這樣的話。
“不止班老。”
李景霖歎口氣。
“當初,佧佤十七王民族自決會,曾上《敬告祖國同胞書》。”
“文如下。”
“【我佧佤人民,雖屬滇南極邊夷族,未受華夏文化教育之熏陶,致語言文字殊類各異,但男勤耕耘,女重紡織,日作夜息,自力自食,則與漢大同而小異。】”
“【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守土有則,倘自我失之後世,相傳之繼,亦自我而不與之,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阿公,更何顏於後世耶?】”
李景霖一字一頓。
慢慢的將故事講給洛詩瑤聽。
語氣也變的沉重起來。
“甚至,少數民族的同胞們,一如當年武侯那般,傳承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懷著同樣的心境,血書道”
“【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則,誓灑熱血,不作瑛殖之奴,雖剩一槍一彈,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
李景霖抬起頭。
“沒錯,阿祖阿公,就是蜀漢丞相,武侯,諸葛亮”
洛詩瑤震驚了。
實在是很難形容這樣的震撼感。
丞相之為,福澤後世。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丞相與當地人民約好了“守土之責”。
這個誓言,被淳樸的少數民族人民們,謹記了一千七百多年。
這跨越1700多年的諾言,未曾改變過。
也正是在此。
洛詩瑤更加明白了。
為什麽明明丞相星落五丈原,卻依然能夠流芳百世了。
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一句話,現在再迴味起來,仿佛換了一種別致的情感。
曆史不是隻有勝利者的位置的。
相比勝利者。
武侯正如其字“孔明”一般,長明千年。
李景霖這一席話,讓洛詩瑤陷入了長長的沉默。
對於即將要做的一些事情,也有了更高度的看法。
當然。
也更感受到了一種沉重的責任感。
對於民族文化。
傳承,保留,記錄,溯源。
這些都是滇南的瑰麗寶藏,亦是整個華夏文明的掌上明珠。
“是的,咱們研究這些,傳承這些,記錄這些,從來都不是為了守舊。”
“而是為了固本,更是為了,讓文化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們,也能在華夏文明的偉大複興中,一同崛起。”
民俗學的重要性,在此時已經不言而喻。
“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我看來,這意思就是.”
“華夏走向世界,華夏文明的文化走向世界,這文化,不隻是漢文化,也將要將少數民族同胞們的文化,推向世界。”
“五十六個民族.一個都不能少。”
洛詩瑤凝重的點了點頭。
武侯的成就,到現在都在閃光。
少數民族的同胞們,因為武侯的努力,也維係著華夏民族的大家庭。
那自己這一代的人,能辜負武侯嗎?
顯然是不能的。
繼往開來,除了繼往,更要開來。
之所以這麽輕易的就去答應馬教授的請求,也正是因為如此。
李景霖覺得,若是能將滇南這麽多的民族文化印象推向世界這實在是一個偉大的,富有曆史責任感的使命。
而洛詩瑤呢?
迴想著進入滇南後的種種。
又想起了少數民族同胞們臉上的那些笑臉。
更是想到了大西南的建設,想起了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扶貧奇跡.
突然感覺。
星落五丈原時,自丞相手中跌落的羽扇,刮起了一道風。
吹過了一千七百年。
吹動了一麵紅色的旗幟。
當初於滇南點燃的一把把火焰隨著風輕輕的跳動,似乎是在迴應著千年前的丞相。
曾經長明,以後也會長明。
“看來,你今天晚上的感觸很深嘛。”
洛詩瑤笑了笑。
“當然深了。”
聽出來了洛詩瑤語氣中,有點想要驅散內心複雜情緒的調侃。
李景霖也同樣是釋然的一笑。
無論是迴想起今晚彝族同胞們煙盒舞給自己的讚歎,還是迴想起丞相故事時,總會感受到的震撼。
仿佛已經融為一體。
“一種.曆史的循環,生命的循環,火焰的傳承.開始在我腦海裏跳動了。”
“哦?看來你已經有想法了。”
“當然有了。”
李景霖此時已經不再想。
我該如何利用“彝族月琴”等民族傳統樂器,去推廣民族文化了。
而是換了另一種想法。
不再局限於樂器,不再局限於曲式。
更不再局限於任何古,今音樂元素。
想表達的,是來源於這種文化傳承,生命傳承。
多元一體。
那麽,音樂,就更該多元一體。
如果,隻去強調民間調式,民俗風格,民間音樂。
那隻是形似,做不到神似。
有了皮囊,卻未必能有靈魂。
李景霖覺得,表達出靈魂才是最重要的,皮相,反而無所謂了。
至此。
創作思路徹底打開。
一切創作思維,都開始圍繞在這種靈魂方向的表達之上。
夜半。
窮山村蓋起的小平房不遠處,這“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招待所中,李景霖翻開了五線譜。
不敢說條件有多好,但絕對算不上差。
但莫名的。
李景霖此時的感覺,卻有一種來自於靈魂之上的滿足與幸福。
這樣的精神,甚至折射到了物質之上,讓周圍這樸素的物質條件,在李景霖看來,卻充滿了亮閃閃的濾鏡。
洛詩瑤沒有打擾李景霖,在一旁靜靜的看著。
看著李景霖在五線譜上不斷寫出各種音符,節拍。
而標注的樂器裏。
除了彝族的傳統樂器外。
電吉他,西洋弦樂,也並不稀少。
甚至標注了合成器與合成鼓點。
並且,從表麵看,就能清晰的看到這一層層鋪蓋而上的織體。
和聲的環繞。
如同是彼此往互,相互扶持,交替上升。
圍繞,簇擁。
一段大循環,又是一段的大循環。
音符連線所形成的美妙波浪正構建成一道又一道的曆史浪花,奔騰在時間的場合之上。
每一朵浪花如此相似。
循環往複。
僅僅隻是看譜麵,洛詩瑤就能一眼清晰。
這歌曲不僅不“古”,甚至很潮。
而且
這波浪,高低起伏間,透露的僅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綿延。
如彝族對生命的敬重。
亦如於曆史長流中湧動的華夏文化。
小提琴留下了很多的痕跡。
為了能夠更加明確的表達今天的內心,李景霖選擇了自己最為熟悉,最為了解的本命樂器。
或許,還很可能去親自演奏。
(本章完)
洛詩瑤直接怔住了。
好家夥!這一瞬間,心裏無數羊駝飛奔,甚至以為李景霖在跟自己開玩笑。
“當初,西方的傳教士為了讓傈僳族放棄對諸葛亮的崇拜,甚至說.”
李景霖憋著笑,表情奇怪的開口了。
“【上帝有兩位兒子,大兒子是孔明,二兒子叫耶穌,過去大兒子管事,現在家業是二兒子繼承】。”
“??啊??”
洛詩瑤狐疑的看了一眼李景霖。
看李景霖不似開玩笑的樣子,旋即馬上便繃不住大笑。
“噗,哈哈哈哈!”
洛詩瑤被逗笑了。
當然,也是有點氣笑的。
【你什麽檔次啊?敢跟丞相攀親戚。】
“真就這麽無恥?”
“昂,不僅如此呢。”
李景霖也沒好氣的撇了撇嘴,笑著開口道。
“景頗族最崇拜的就是孔明,將其視作創世神,稱【孔明老爹】,當初傳教士為了傳教,不得不對景頗族說,【彌賽亞就是孔明轉世,信耶穌就是信孔明】。”
“樂。”
“哈哈哈!”
“樂!”
洛詩瑤笑了。
抬起頭,看向李景霖,好奇的問道。
“那後來呢?或者說現在呢?”
“現在?那還用說嗎?”
李景霖翻了個白眼。
“那弟弟就是弟弟啊,還得是信哥哥。”
“至於你說轉世.那既然一樣的,我幹嘛不去信孔明老爹呢?”
“樂,根本繃不住一點。”
洛詩瑤算是笑嘻了。
也就是說,這西方的傳教士,除了來當顯眼包,貢獻一波曆史笑料外。
毛用都沒有。
仔細想想,也是。
孔明來過了,留下了火,留下了知識,留下了技術,留下了美好的生活。
你傳教士來,憑一張嘴就要人信?
我信你個鬼。
“武侯留下的寶藏,一直傳承了一千七百多年,華夏的文化,知識,通過武侯傳達給邊遠民族,守土之約,也持續了一千七百多年。”
說到這裏,李景霖確實不由得感慨起來。
也正是因為當年武侯的所作所為,才讓當年帶瑛無功而返,能在那黑暗的時代中,保留住自己的土地。
不然,看帶瑛在全世界留下的爛攤子,就完全可以明白,若沒有武侯南征當年的所作所為.
現在到底會是一種怎樣的形式。
一句福澤子孫,絲毫不為過。
“或許,不少人不知道,在1953年前後的時候,佤族人民便向京城寫信,在信中的最後一句,情真意切,卻又十足令人唏噓。”
“【班老人民的心是永遠不變的,如不要班老也請迴信。】”
洛詩瑤沉默了。
質樸的語言,就仿佛是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在眼巴巴的看著母親一般。
【如不要班老也請迴信】
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委屈,忐忑,與不安,才會寫下這樣的話。
“不止班老。”
李景霖歎口氣。
“當初,佧佤十七王民族自決會,曾上《敬告祖國同胞書》。”
“文如下。”
“【我佧佤人民,雖屬滇南極邊夷族,未受華夏文化教育之熏陶,致語言文字殊類各異,但男勤耕耘,女重紡織,日作夜息,自力自食,則與漢大同而小異。】”
“【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守土有則,倘自我失之後世,相傳之繼,亦自我而不與之,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阿公,更何顏於後世耶?】”
李景霖一字一頓。
慢慢的將故事講給洛詩瑤聽。
語氣也變的沉重起來。
“甚至,少數民族的同胞們,一如當年武侯那般,傳承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懷著同樣的心境,血書道”
“【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則,誓灑熱血,不作瑛殖之奴,雖剩一槍一彈,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
李景霖抬起頭。
“沒錯,阿祖阿公,就是蜀漢丞相,武侯,諸葛亮”
洛詩瑤震驚了。
實在是很難形容這樣的震撼感。
丞相之為,福澤後世。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丞相與當地人民約好了“守土之責”。
這個誓言,被淳樸的少數民族人民們,謹記了一千七百多年。
這跨越1700多年的諾言,未曾改變過。
也正是在此。
洛詩瑤更加明白了。
為什麽明明丞相星落五丈原,卻依然能夠流芳百世了。
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一句話,現在再迴味起來,仿佛換了一種別致的情感。
曆史不是隻有勝利者的位置的。
相比勝利者。
武侯正如其字“孔明”一般,長明千年。
李景霖這一席話,讓洛詩瑤陷入了長長的沉默。
對於即將要做的一些事情,也有了更高度的看法。
當然。
也更感受到了一種沉重的責任感。
對於民族文化。
傳承,保留,記錄,溯源。
這些都是滇南的瑰麗寶藏,亦是整個華夏文明的掌上明珠。
“是的,咱們研究這些,傳承這些,記錄這些,從來都不是為了守舊。”
“而是為了固本,更是為了,讓文化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們,也能在華夏文明的偉大複興中,一同崛起。”
民俗學的重要性,在此時已經不言而喻。
“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我看來,這意思就是.”
“華夏走向世界,華夏文明的文化走向世界,這文化,不隻是漢文化,也將要將少數民族同胞們的文化,推向世界。”
“五十六個民族.一個都不能少。”
洛詩瑤凝重的點了點頭。
武侯的成就,到現在都在閃光。
少數民族的同胞們,因為武侯的努力,也維係著華夏民族的大家庭。
那自己這一代的人,能辜負武侯嗎?
顯然是不能的。
繼往開來,除了繼往,更要開來。
之所以這麽輕易的就去答應馬教授的請求,也正是因為如此。
李景霖覺得,若是能將滇南這麽多的民族文化印象推向世界這實在是一個偉大的,富有曆史責任感的使命。
而洛詩瑤呢?
迴想著進入滇南後的種種。
又想起了少數民族同胞們臉上的那些笑臉。
更是想到了大西南的建設,想起了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扶貧奇跡.
突然感覺。
星落五丈原時,自丞相手中跌落的羽扇,刮起了一道風。
吹過了一千七百年。
吹動了一麵紅色的旗幟。
當初於滇南點燃的一把把火焰隨著風輕輕的跳動,似乎是在迴應著千年前的丞相。
曾經長明,以後也會長明。
“看來,你今天晚上的感觸很深嘛。”
洛詩瑤笑了笑。
“當然深了。”
聽出來了洛詩瑤語氣中,有點想要驅散內心複雜情緒的調侃。
李景霖也同樣是釋然的一笑。
無論是迴想起今晚彝族同胞們煙盒舞給自己的讚歎,還是迴想起丞相故事時,總會感受到的震撼。
仿佛已經融為一體。
“一種.曆史的循環,生命的循環,火焰的傳承.開始在我腦海裏跳動了。”
“哦?看來你已經有想法了。”
“當然有了。”
李景霖此時已經不再想。
我該如何利用“彝族月琴”等民族傳統樂器,去推廣民族文化了。
而是換了另一種想法。
不再局限於樂器,不再局限於曲式。
更不再局限於任何古,今音樂元素。
想表達的,是來源於這種文化傳承,生命傳承。
多元一體。
那麽,音樂,就更該多元一體。
如果,隻去強調民間調式,民俗風格,民間音樂。
那隻是形似,做不到神似。
有了皮囊,卻未必能有靈魂。
李景霖覺得,表達出靈魂才是最重要的,皮相,反而無所謂了。
至此。
創作思路徹底打開。
一切創作思維,都開始圍繞在這種靈魂方向的表達之上。
夜半。
窮山村蓋起的小平房不遠處,這“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招待所中,李景霖翻開了五線譜。
不敢說條件有多好,但絕對算不上差。
但莫名的。
李景霖此時的感覺,卻有一種來自於靈魂之上的滿足與幸福。
這樣的精神,甚至折射到了物質之上,讓周圍這樸素的物質條件,在李景霖看來,卻充滿了亮閃閃的濾鏡。
洛詩瑤沒有打擾李景霖,在一旁靜靜的看著。
看著李景霖在五線譜上不斷寫出各種音符,節拍。
而標注的樂器裏。
除了彝族的傳統樂器外。
電吉他,西洋弦樂,也並不稀少。
甚至標注了合成器與合成鼓點。
並且,從表麵看,就能清晰的看到這一層層鋪蓋而上的織體。
和聲的環繞。
如同是彼此往互,相互扶持,交替上升。
圍繞,簇擁。
一段大循環,又是一段的大循環。
音符連線所形成的美妙波浪正構建成一道又一道的曆史浪花,奔騰在時間的場合之上。
每一朵浪花如此相似。
循環往複。
僅僅隻是看譜麵,洛詩瑤就能一眼清晰。
這歌曲不僅不“古”,甚至很潮。
而且
這波浪,高低起伏間,透露的僅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綿延。
如彝族對生命的敬重。
亦如於曆史長流中湧動的華夏文化。
小提琴留下了很多的痕跡。
為了能夠更加明確的表達今天的內心,李景霖選擇了自己最為熟悉,最為了解的本命樂器。
或許,還很可能去親自演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