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啊。”
晏辭側了側頭,伸出手在他臉上捏了一把:“那就希望你的願望都能實現吧。”
顧笙“咯咯”地笑了起來。
他又小聲跟晏辭聊了一會兒,晏辭一直安靜地聽著,偶爾迴上幾句,到了快午夜的時候,晏辭終於被他鬧的不行,不得不側過身像塊布一樣按住他的手腳,一把將他裹在懷裏。
“快點睡吧。”
顧笙輕輕掙了掙,雖然晏辭握著他的手腕根本沒用力度,可他就是沒掙開。
他偷偷地用後背貼緊晏辭的胸,感受到身後人胸腔的一起一伏,耳朵有點發燙,又把自己往他懷裏窩了窩。
“幹嘛?”
晏辭感受到了他的動作,奇怪地問道。
“再來一次?”
顧笙聽完這話,身子一僵,果然不動了,或者說不敢動了。
-------------------------------------
第二天天還未亮,白伯良給他們安排的馬車便在外麵等著接他們。
趕車的車夫是個高大麵龐黝黑的漢子,看著比晏辭還要高許多,整個人站在那裏仿佛一堵牆,雖然他長得人高馬大,但是左腿看起來稍微有些不便,走路的時候有一點跛。
見他們出來了,便主動下車幫他們把東西放進馬車,馬車不大,車廂隻夠容納他們兩個人。
眼看著顧笙的腦袋一點一點的,眼睛半睜半閉,想來是昨天晚上根本沒睡好,今早又起得早,此時頭一勁兒往晏辭肩上歪。
“你若是還困,就睡一覺,反正等到傍晚才能到。”
顧笙輕輕“嗯”了一聲,靠在晏辭身上,他相比晏辭身材矮不少,這樣靠著也很不舒服。
“這樣。”晏辭善解人意地抱過他的身子,將身後的一個靠墊墊在自己腿上,然後讓顧笙的頭舒舒服服地枕著。
顧笙終於舒心地闔上了目,沉沉睡了過去,晏辭則單手支在窗台上,透過車窗,看著外麵的景色,另一隻手擺弄著顧笙烏黑的發梢。
他實在閑得無聊,便和馬車前麵的車夫聊上了天。
車夫自我介紹說他叫做阿三,無名無姓,家裏排行第三,十三歲時就隨著商隊跑商,後來一次跑商時傷了腿,這才離開商隊去驛站裏當了驛夫。
“這是舊傷。”
問起左腿,他道:“當年跑商的時候遇到了狼群,被咬了一口,三顆牙斷在了肉裏,取得晚了。”
在這個朝代,由於各地貨物的差異性,交通又不那麽便利,所以經常需要商人們長途跋涉將商品販賣到其他的地區,以“賤買貴賣”的規律從這當中賺取高額的銀錢,甚至有的商人隻憑借一次跑商便可從貧民一躍成為富商。
商隊便是商人在貿易路途上為了抵禦天災人禍,防止有賊寇偷襲,於是便自發結伴形成的隊伍。
“...早先我跑商的時候幫主人家將漆器,瓷器和茶一路運到西北去,跟那裏聚堆的西域人換些駱駝馬匹,或是藥材香料。”
“別看絲綢這玩意薄,但是幾匹疊下來重的很,騾馬馱到一半就走不動了嘴裏冒沫,強脾氣上來了怎麽拽都不走,非得多喂幾斤幹草才行...”
“這時候就不如帶些金銀首飾,這些玩意大燕朝多的是,不過那些個西域胡人見識少,願意花大價錢買。”
阿三駕著馬,此人見識頗廣,和晏辭有一句沒一句地聊了一路。
“本來以前北邊也有條通向外域的路,不過後來因為戰亂,那條路便被堵死了,真是可惜...”
“戰亂?”
“關外的北疆人,他們殺人不眨眼,吃人肉喝人血,他奶奶的,聽說還愛拿燕人的腦殼當碗使,嘖嘖...”
晏辭雖然對這個朝代不太熟悉,但是好奇心確實有的:
“這北疆人又是什麽人?”
“就是霜城關以北的關外人。”阿三說,“北昭,聽過沒有?”
晏辭誠實地搖頭。
“別看名字好聽,其實就是一群蠻子,若不是有霜城關守在那裏,早晚有一天那些蠻人要進關殺人的...”
晏辭聽著聽著就樂了,中原人自古對關外人有偏見,這很正常,不過被如此妖魔化這也沒誰了。
“...現在大家要想跑商,都往西邊去...隻不過路程遠,狼多,胡匪也多,得找個靠譜的商首,帶夠幹糧,要有好馬。”
跑商短則幾月,長則幾年,路上不一定遇到什麽事,也不是沒有人半路上丟了命,但是在販賣貨物的高利潤麵前,冒點兒風險也算值得。
“臨行之前記得去廟裏拜拜。”阿三揚鞭指了指遙遙無際的山脈,“當年靈台觀還沒閉觀的時候,每次跑商之前我都去那裏求一道符。”
既然聊到了靈台觀,晏辭索性問道:“所以這靈台觀後來為什麽閉觀了?”
阿三咧嘴一笑,他指了指天,有點避諱地低聲道:“聽說跟最上麵的那位有關。”
最上麵那位?晏辭抬頭看了看天,阿三說的肯定不是天。
難不成是皇帝?
晏辭對這種八卦來了興趣:“這話怎麽說?”
阿三仔細迴憶著,似乎在想從哪裏將比較合適:“坊間流言說大概十年前吧,聖人北下南巡。”
“巡遊途中本來一切順利,眼看著過了胥州就可以迴京。”
“結果到了胥州的行宮休息了一碗時,就在那天夜裏,他做了一個無比可怕的夢。”
第79章
“夢?”
晏辭摸著下巴,有些好奇地往前探了探身子。
阿三拿了一個蘋果吃起來,等到把嘴裏的蘋果嚼碎了咽下去,這才開口道:
“我聽那些說書的說啊,聖人在行宮本來打算第二日後準備迴京,結果偏偏最後一晚做了個夢。”
“他夢見一個妖怪半夜突然闖進行宮。”
“那怪物沒有頭,長著六條腿,還有一對翅膀。”
“那怪物一路飛過行宮,到了胥州後,胥河突然改道,河岸兩邊發了洪水,周圍的土地,糧食,牲畜,房屋全部被淹,老百姓們被洪水卷走了大半,簡直就是天災。”
“聖人被這眼前的景象急得不行,想了無數辦法,可是都解決不了這災禍。”
“就在這個時候,天上突然飛過一隻白鶴。”
晏辭重複道:“白鶴?”
“沒錯。”阿三越說越起勁兒,手一揮將那蘋果核丟了出去,“聖人夢見一隻白鶴飛過胥州上空,一直往東南飛去了。”
“你猜怎麽著,等它飛過以後,夢裏那怎麽都不退的洪水不知怎麽就退了。”
晏辭心想,果然是祥瑞。
他參考著以往自己看的話本,想了想試探道:
“所以,聖人夢裏的那隻白鶴飛到靈台觀去了?”
阿三朗聲大笑:“對對對。”
他指著遠處:“聖人夢醒之後第二日立馬推延了迴京的日子,動身往東南方向去,遠遠就看到群山之中的靈台觀。”
“聽說聖人去道觀上了三炷香,在觀裏連住七日,並且禦筆親書‘靈台觀’三個字掛在山門之上。”
晏辭這下就明白了,笑道:“所以靈台觀成了天家的聖地,尋常百姓不能擅自上山。”
他點了點頭,果然符合一般寺廟道觀的背景傳說。
“不止呢。”
晏辭本來已經轉過頭,忽然聽到阿三再次開口。
“七日後,聖人離觀,還帶了一個觀裏的道士離開。”
“這件事當時在周圍都傳瘋了,這可是聖人繼位之後從來沒有過的事。”
“這道士迴宮後,次月就憑借天象算出了西北第二年會有大旱,聖人聽完後便派人儲糧,修水渠,結果你猜怎麽著?”
晏辭直了直身子,想了想:“不會第二年真的大旱了吧?”
阿三一拍腿:“可不,聽說那一年西北連著六個月沒下一滴雨,幸虧聖人聖明早有準備,儲糧賑災,實在是大燕百姓之福!”
晏辭聽得津津有味,挑了挑眉:“那既然如此,這靈台觀的確有資格被封為聖地...”
“後來啊,聖人親自為道士在皇城建了一處高塔,並且拜之為‘天師’,從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這靈台觀,因為是天師的老家,所以也被大家叫做天師觀。”
-------------------------------------
兩人越聊越起勁,路上的時間一下子被縮短許多。
晏辭問了他許多關於大燕的事。
這時才知道,這個大燕朝北邊有一個國家,名字叫做北昭,和大燕關係不太好,燕朝開國皇帝屢次率兵與北昭戰於兩國交界處,不過一直沒占到什麽便宜。
直到在交界處建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名字就叫做霜城關。
從此關內的百姓安居樂業,再也不用擔心受到蠻夷的襲擊。
...
到了黃昏,顧笙終於揉了揉眼睛醒了。
他這一路上睡得頗為舒服,睜眼一抬頭就看見晏辭一手抱著自己,另一手支著下頜看著窗外。
聽到動靜,晏辭迴過頭:“醒了?”
此時馬車已經行到了一個位於山腳的小鎮上。
遠遠地看見鎮門口的界碑,離近了才能看見上麵刻著的,已經斑駁了的“靈台鎮”三個字。
這位於山腳的鎮子不大,如今馬車經過,晏辭發現多半鋪子已經倒閉,那些民宅也熄燈偃火,似乎許久沒人住過的樣子。
阿三一邊走一邊向他們解釋。
靈台鎮上原本有許多客棧,都是從前是給來此進香的香客準備的,有時山上的道士會下山來鎮上,同時也是招待他們用。
不過自從靈台觀閉觀以後,香客數量驟減,這些客棧因為沒什麽收入,一大半都已經關門。
還有不少以此為生的百姓也都紛紛遷居,時間一長,靈台鎮上便已經沒什麽人了。
晏辭側了側頭,伸出手在他臉上捏了一把:“那就希望你的願望都能實現吧。”
顧笙“咯咯”地笑了起來。
他又小聲跟晏辭聊了一會兒,晏辭一直安靜地聽著,偶爾迴上幾句,到了快午夜的時候,晏辭終於被他鬧的不行,不得不側過身像塊布一樣按住他的手腳,一把將他裹在懷裏。
“快點睡吧。”
顧笙輕輕掙了掙,雖然晏辭握著他的手腕根本沒用力度,可他就是沒掙開。
他偷偷地用後背貼緊晏辭的胸,感受到身後人胸腔的一起一伏,耳朵有點發燙,又把自己往他懷裏窩了窩。
“幹嘛?”
晏辭感受到了他的動作,奇怪地問道。
“再來一次?”
顧笙聽完這話,身子一僵,果然不動了,或者說不敢動了。
-------------------------------------
第二天天還未亮,白伯良給他們安排的馬車便在外麵等著接他們。
趕車的車夫是個高大麵龐黝黑的漢子,看著比晏辭還要高許多,整個人站在那裏仿佛一堵牆,雖然他長得人高馬大,但是左腿看起來稍微有些不便,走路的時候有一點跛。
見他們出來了,便主動下車幫他們把東西放進馬車,馬車不大,車廂隻夠容納他們兩個人。
眼看著顧笙的腦袋一點一點的,眼睛半睜半閉,想來是昨天晚上根本沒睡好,今早又起得早,此時頭一勁兒往晏辭肩上歪。
“你若是還困,就睡一覺,反正等到傍晚才能到。”
顧笙輕輕“嗯”了一聲,靠在晏辭身上,他相比晏辭身材矮不少,這樣靠著也很不舒服。
“這樣。”晏辭善解人意地抱過他的身子,將身後的一個靠墊墊在自己腿上,然後讓顧笙的頭舒舒服服地枕著。
顧笙終於舒心地闔上了目,沉沉睡了過去,晏辭則單手支在窗台上,透過車窗,看著外麵的景色,另一隻手擺弄著顧笙烏黑的發梢。
他實在閑得無聊,便和馬車前麵的車夫聊上了天。
車夫自我介紹說他叫做阿三,無名無姓,家裏排行第三,十三歲時就隨著商隊跑商,後來一次跑商時傷了腿,這才離開商隊去驛站裏當了驛夫。
“這是舊傷。”
問起左腿,他道:“當年跑商的時候遇到了狼群,被咬了一口,三顆牙斷在了肉裏,取得晚了。”
在這個朝代,由於各地貨物的差異性,交通又不那麽便利,所以經常需要商人們長途跋涉將商品販賣到其他的地區,以“賤買貴賣”的規律從這當中賺取高額的銀錢,甚至有的商人隻憑借一次跑商便可從貧民一躍成為富商。
商隊便是商人在貿易路途上為了抵禦天災人禍,防止有賊寇偷襲,於是便自發結伴形成的隊伍。
“...早先我跑商的時候幫主人家將漆器,瓷器和茶一路運到西北去,跟那裏聚堆的西域人換些駱駝馬匹,或是藥材香料。”
“別看絲綢這玩意薄,但是幾匹疊下來重的很,騾馬馱到一半就走不動了嘴裏冒沫,強脾氣上來了怎麽拽都不走,非得多喂幾斤幹草才行...”
“這時候就不如帶些金銀首飾,這些玩意大燕朝多的是,不過那些個西域胡人見識少,願意花大價錢買。”
阿三駕著馬,此人見識頗廣,和晏辭有一句沒一句地聊了一路。
“本來以前北邊也有條通向外域的路,不過後來因為戰亂,那條路便被堵死了,真是可惜...”
“戰亂?”
“關外的北疆人,他們殺人不眨眼,吃人肉喝人血,他奶奶的,聽說還愛拿燕人的腦殼當碗使,嘖嘖...”
晏辭雖然對這個朝代不太熟悉,但是好奇心確實有的:
“這北疆人又是什麽人?”
“就是霜城關以北的關外人。”阿三說,“北昭,聽過沒有?”
晏辭誠實地搖頭。
“別看名字好聽,其實就是一群蠻子,若不是有霜城關守在那裏,早晚有一天那些蠻人要進關殺人的...”
晏辭聽著聽著就樂了,中原人自古對關外人有偏見,這很正常,不過被如此妖魔化這也沒誰了。
“...現在大家要想跑商,都往西邊去...隻不過路程遠,狼多,胡匪也多,得找個靠譜的商首,帶夠幹糧,要有好馬。”
跑商短則幾月,長則幾年,路上不一定遇到什麽事,也不是沒有人半路上丟了命,但是在販賣貨物的高利潤麵前,冒點兒風險也算值得。
“臨行之前記得去廟裏拜拜。”阿三揚鞭指了指遙遙無際的山脈,“當年靈台觀還沒閉觀的時候,每次跑商之前我都去那裏求一道符。”
既然聊到了靈台觀,晏辭索性問道:“所以這靈台觀後來為什麽閉觀了?”
阿三咧嘴一笑,他指了指天,有點避諱地低聲道:“聽說跟最上麵的那位有關。”
最上麵那位?晏辭抬頭看了看天,阿三說的肯定不是天。
難不成是皇帝?
晏辭對這種八卦來了興趣:“這話怎麽說?”
阿三仔細迴憶著,似乎在想從哪裏將比較合適:“坊間流言說大概十年前吧,聖人北下南巡。”
“巡遊途中本來一切順利,眼看著過了胥州就可以迴京。”
“結果到了胥州的行宮休息了一碗時,就在那天夜裏,他做了一個無比可怕的夢。”
第79章
“夢?”
晏辭摸著下巴,有些好奇地往前探了探身子。
阿三拿了一個蘋果吃起來,等到把嘴裏的蘋果嚼碎了咽下去,這才開口道:
“我聽那些說書的說啊,聖人在行宮本來打算第二日後準備迴京,結果偏偏最後一晚做了個夢。”
“他夢見一個妖怪半夜突然闖進行宮。”
“那怪物沒有頭,長著六條腿,還有一對翅膀。”
“那怪物一路飛過行宮,到了胥州後,胥河突然改道,河岸兩邊發了洪水,周圍的土地,糧食,牲畜,房屋全部被淹,老百姓們被洪水卷走了大半,簡直就是天災。”
“聖人被這眼前的景象急得不行,想了無數辦法,可是都解決不了這災禍。”
“就在這個時候,天上突然飛過一隻白鶴。”
晏辭重複道:“白鶴?”
“沒錯。”阿三越說越起勁兒,手一揮將那蘋果核丟了出去,“聖人夢見一隻白鶴飛過胥州上空,一直往東南飛去了。”
“你猜怎麽著,等它飛過以後,夢裏那怎麽都不退的洪水不知怎麽就退了。”
晏辭心想,果然是祥瑞。
他參考著以往自己看的話本,想了想試探道:
“所以,聖人夢裏的那隻白鶴飛到靈台觀去了?”
阿三朗聲大笑:“對對對。”
他指著遠處:“聖人夢醒之後第二日立馬推延了迴京的日子,動身往東南方向去,遠遠就看到群山之中的靈台觀。”
“聽說聖人去道觀上了三炷香,在觀裏連住七日,並且禦筆親書‘靈台觀’三個字掛在山門之上。”
晏辭這下就明白了,笑道:“所以靈台觀成了天家的聖地,尋常百姓不能擅自上山。”
他點了點頭,果然符合一般寺廟道觀的背景傳說。
“不止呢。”
晏辭本來已經轉過頭,忽然聽到阿三再次開口。
“七日後,聖人離觀,還帶了一個觀裏的道士離開。”
“這件事當時在周圍都傳瘋了,這可是聖人繼位之後從來沒有過的事。”
“這道士迴宮後,次月就憑借天象算出了西北第二年會有大旱,聖人聽完後便派人儲糧,修水渠,結果你猜怎麽著?”
晏辭直了直身子,想了想:“不會第二年真的大旱了吧?”
阿三一拍腿:“可不,聽說那一年西北連著六個月沒下一滴雨,幸虧聖人聖明早有準備,儲糧賑災,實在是大燕百姓之福!”
晏辭聽得津津有味,挑了挑眉:“那既然如此,這靈台觀的確有資格被封為聖地...”
“後來啊,聖人親自為道士在皇城建了一處高塔,並且拜之為‘天師’,從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這靈台觀,因為是天師的老家,所以也被大家叫做天師觀。”
-------------------------------------
兩人越聊越起勁,路上的時間一下子被縮短許多。
晏辭問了他許多關於大燕的事。
這時才知道,這個大燕朝北邊有一個國家,名字叫做北昭,和大燕關係不太好,燕朝開國皇帝屢次率兵與北昭戰於兩國交界處,不過一直沒占到什麽便宜。
直到在交界處建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名字就叫做霜城關。
從此關內的百姓安居樂業,再也不用擔心受到蠻夷的襲擊。
...
到了黃昏,顧笙終於揉了揉眼睛醒了。
他這一路上睡得頗為舒服,睜眼一抬頭就看見晏辭一手抱著自己,另一手支著下頜看著窗外。
聽到動靜,晏辭迴過頭:“醒了?”
此時馬車已經行到了一個位於山腳的小鎮上。
遠遠地看見鎮門口的界碑,離近了才能看見上麵刻著的,已經斑駁了的“靈台鎮”三個字。
這位於山腳的鎮子不大,如今馬車經過,晏辭發現多半鋪子已經倒閉,那些民宅也熄燈偃火,似乎許久沒人住過的樣子。
阿三一邊走一邊向他們解釋。
靈台鎮上原本有許多客棧,都是從前是給來此進香的香客準備的,有時山上的道士會下山來鎮上,同時也是招待他們用。
不過自從靈台觀閉觀以後,香客數量驟減,這些客棧因為沒什麽收入,一大半都已經關門。
還有不少以此為生的百姓也都紛紛遷居,時間一長,靈台鎮上便已經沒什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