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穿越重生後我富可敵國 作者:假酒喝了頭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蜂窩煤的事情交,給了晏雲澈,祁秋年也就沒管了,他還在專心搞他蒸汽火車的事情。
可沒過幾天,他就收到了新的消息。
這外包合作的商戶,祁秋年一共推薦了五家,但晏雲澈卻總共找了兩家。
其中一家,隻能做北方這幾個州府的生意,絕對不可以賣到外地去。
而另外一家商戶,卻隻能做外地的生意。
祁秋年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稍微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晏雲澈的用意,這也是一種製衡。
不愧是老皇帝的親兒子,這製衡,端水的本事,大概是天生的。
北方確實苦寒,雖然隻有幾個州府,但蜂窩煤的使用量,需求量,絕對不會低。
而出了北方,其他更嚴寒一點的地方,那邊是西北那邊。
可是這裏到西北路途,也比較遙遠,再說其他的州府,這蜂窩煤一旦普及,百姓生活也是能用得上的。
隻是需求量並沒有北方這麽大而已。
如此算來,兩個商戶拿到手中的權限,卻是差不多的。
不僅如此,晏雲澈還用自己王爺的身份施壓了一下。
若是他們做不好這個活兒,或者起了別的什麽心思,那他就可以隨時換人合作對象。
這北宜,窮歸窮,但是富商也是永遠都不缺的,再不濟,不是還有那些盤踞在北方的世家嗎?
別看那些世家矜貴,一副看不起商人的嘴臉,但實際上,這些世家背地裏,可沒少做生意,要不然就家族的那一畝三分地,如何能養得活龐大的家族呢?
接下來,就是蜂窩煤的宣傳及使用。
這一點,是祁秋年給出的主意。
如今整個城裏,不論是開門做生意的商鋪,負責生產的工廠,還是修路建房的工地,人數那可都不少。,
祁秋年直接讓人把那個蜂窩煤爐子,給拉到工廠和工地上去。
蜂窩煤這東西,你若是直接敲鑼打鼓的去宣傳,百姓未必相信,但是讓他們真實的見識到,就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的,再經過他們的口口相傳,這生意不就來了嗎?
果然,沒過多久,第一批蜂窩煤上市的時候,就直接被一搶而空。
祁秋年和晏雲澈樂見其成,這生意做了開門紅,以後也順順利利的。
這天氣越來越冷了,張莫的鏢局,終於過來了。
這次來不是一小隊人來的,張莫直接帶了好幾百號人。
門房來通報,說有鏢局的老板要見小侯爺,還帶了很多人的時候,祁秋年都詫異了一下。
他趕緊叫人把張莫迎了進來。
一路風霜,張莫看起來也滄桑了不少,不過,他見到祁秋年的眼神是亮的。
張莫恭敬的拱手行了禮,“侯爺,好久不見。”
祁秋年笑了笑,叫他不用客氣,“剛才下麵的人說你帶了很多人過來?咋迴事兒?”
張莫齜著一口大白牙,“侯爺不是說讓我把北宜的特產帶到全國各地去賣嗎?我尋思著,我一個商隊,也做不了太大的生意,而且也帶不了太多的貨,所以就多帶了點人過來,到時候分成幾條線一起跑。”
祁秋年詫異中帶著幾分欣慰,畢竟整個州府都在做什麽土豆粉,紅薯粉這一類的。
產量確實不低,雖然有部分百姓,自己就已經在跑外地做這個生意了,但壓力還是不小的。
其實,祁秋年能夠想得到,這生意能做,是能賺錢的,畢竟是吃的東西,味道好,夠新穎,市場是不缺的。
他之前還琢磨著,可能張莫跑北宜得跑得很勤快了,如今多分幾條線路一起去跑,也是大大的降低了北宜的庫存壓力。
到時候百姓們也能賺得到錢了。
不過,祁秋年也好奇,“你之前不是說人手不夠嗎?怎麽現在又來這麽多人了?”
張莫解釋說,“侯爺,你應該記得,我老張也是從戰家軍出來的。”
戰國公老爺子雖然仁慈,不論是到了年紀退伍,還是因為傷殘退伍,都給了一筆不低的撫恤金。
張莫說,“但你也知道,俺們這些大老粗,也沒啥本事。”
他撓了撓腦殼,一臉的憨厚像,所以他現在帶來的這一批,就是今年新退伍的。
其中有一部分,是從前戰止戈帶給祁秋年的情況差不多,都是那種退伍之後,無家可歸的。
至於另外一部分,是覺得這筆錢拿迴家,蓋了房子,娶了媳婦兒,也剩不了幾個錢了,未來的生活,總得要繼續過下去。
所以他們聽說張莫這裏缺人,還背靠著祁秋年這個商人出身的侯爺,他們也就跟著張莫一起出來討生活了。
雖然這走鏢,跑商,都是一件辛苦活兒,而且也有危險性,但俗話不是說的好嘛,富貴險中求。
他們都是有武藝傍身的,雖然年紀不輕了,甚至是帶著一定的傷殘,但光看他們的精神麵貌,尋常的小婁婁,也是不敢惹他們的。
祁秋年聽完,拍了個巴掌,“對呀,我怎麽把這事情給忘了?”
他現在北宜差人,即便是再來一兩萬人,他都可以吃得消,北宜也容納得下。
對於現在的北宜來說,人口,才是所有發展的基礎。
他也可以去找戰止戈要一點退伍的將士嘛。
不需要戰止戈直接把那些退伍將士都給他安排過來,隻需要跟那些退伍講師們說一聲,高速他們,北宜這裏有個去好處。
別的不說,反正是能賺錢的,再則,祁秋年做生意,總歸是不會虧待他們的。
連帶著,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之後北方關外的蠻夷打進來,如果有些退伍老兵在這兒,到時候也能多一道保障。
讓張莫去做農副產品的生意,細節問題,他們也仔細商討了一下。
最後定下分給祁秋年四成的收益,其他的歸張莫及他的鏢局和商隊。
至於從百姓家裏收購的價格,祁秋年也定了一個比較合適的,是屬於百姓有賺頭,張莫拉到外地去,也能賺得到錢的價格。
幾方都皆大歡喜。
張莫和祁秋年簽訂好合約之後,他也沒閑著,也不怕冷,直接帶著兄弟們就忙活去了,還得要去底下的鄉村收購呢。
早點把貨物弄到手裏,他們也好早點做生意,再則,張莫也準備在北宜開一個分部了。
自己都做生意了,還有這麽多兄弟要養活,除了走鏢,他們又多了一門生意,總有那麽幾個的腿腳不適合長時間跋涉,剛好就能駐紮在這裏。
張莫心底都有些感慨,原本十幾號人的小鏢局,隻是想跟兄弟們有一口飯吃,養得活家裏的老小。
沒想到就認識了祁秋年,從此,命運的齒輪就開始轉動。
張莫忙起來了,祁秋年倒是勉強閑了一點。
建鐵軌的事情,雖然迫在眉睫,想要早一點能通車,但是這事情也不需要他這個侯爺親自去下力。
他自己的初期規劃已經做好了,可以暫時休息幾天了。
然後他就歡歡樂樂的去找晏雲澈了。
他不忙,但晏雲澈卻忙著呢。
年底了,太守除了要處理日常公務,還得要做年終總結,這是要上報到陛下那邊去的。
祁秋年也不打擾,支棱著腦袋看了一會兒,發現晏雲澈些奏折的方式,跟他是越來越像了。
簡潔明了,一目了然,通篇沒有一句廢話。
要不是字跡不同,送到京城去,內閣那邊看了之後,說不定迴以為是他寫的呢。
寫到一半,最後剩下軍務的問題。
守城將軍,和州府太守,雖然是各自為政,但實際上也是合作關係。
一方管內政,一方保平安。
可是他們跟軍務那邊,今年一直都沒有什麽合作的項目。
最開始是因為李季的原因,李季被看頭了,後來又拖了一段時間,才送來了劉猛這個新的守將。
劉猛剛來的時候,凡事都和他們有商有量的。
但之後這段時間,卻是沒多少交集了。
這倒不是因為劉猛的心思變了,或者說覺得自己站穩腳跟,不需要祁秋年和晏雲澈,就把他們給踢開了。
屬實是長久以來的規矩便是軍務和本地政務是分開管理的。
劉猛,晏雲澈,兩個人都能算得上一個政府的最高長官,隻不過太守要高半級。
這劉猛不來找他們,一來,是屬實是沒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前段時間都聽著劉猛日日養將士們吃飽,養身體,然後才開始鍛煉。
這種事情,總麻煩不到祁秋年和晏雲澈的頭上來吧。
二來,如果類似這種小事情,如果都來找他們幫忙,那豈不是顯得劉猛這個守將,實在是太沒用了嗎?
祁秋年想了想,“我前段時間出門,遇到衛文,也就是跟在劉猛身邊的那個秀才,閑聊了幾句。”
說是劉猛正在頭疼今年冬衣的問題。
大晉,對將士們的福利,說實話,比祁秋年所了解的那些古代是要好很多的。
每年都會發一套過冬的衣裳。
但是這衣裳基本上都會在剛過完年的時候發給大家,全當做是給大家發的新年禮物,也是一種犒賞。
就好比說,頭兩年戰家軍那邊。
戰止戈動用了一下自己的權限,把給戰家軍做衣服的生意交給了王程,這兩三年合作的都應該挺不錯的。
這也就意味著,李國公自然也有這樣的權利,去選擇和哪一家的布莊合作。
也就代表著,其中又很高的操作空間,國庫發下來的錢,到底有多少用到將士們的身上去了,這就是李國公說了算了。
冬衣,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從前就有蘆花冒充棉花的棉衣。
但是劉猛遇到的卻不是這些問題,或者是,不止是這些問題。
劉猛現在手底下這幾千人,幾乎都是被李家軍淘汰下來的,從前他們還算得上是李家軍的時候,過年就沒有什麽優待,別說是充蘆花的新衣裳了,連舊衣裳都未必撈得到一件。
他們無權無勢,也不敢鬧,實在是不行了,李國公才’勉為其難‘的,給他們找些完全不保暖的舊衣服。
穿身上,就跟乞丐似的。
今年的情況也差不多,李國公那邊直接派個人過來,說今年的軍費緊張,做衣服的事情,他們李家軍的後勤就不管了,讓劉猛自己解決。
可沒過幾天,他就收到了新的消息。
這外包合作的商戶,祁秋年一共推薦了五家,但晏雲澈卻總共找了兩家。
其中一家,隻能做北方這幾個州府的生意,絕對不可以賣到外地去。
而另外一家商戶,卻隻能做外地的生意。
祁秋年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稍微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晏雲澈的用意,這也是一種製衡。
不愧是老皇帝的親兒子,這製衡,端水的本事,大概是天生的。
北方確實苦寒,雖然隻有幾個州府,但蜂窩煤的使用量,需求量,絕對不會低。
而出了北方,其他更嚴寒一點的地方,那邊是西北那邊。
可是這裏到西北路途,也比較遙遠,再說其他的州府,這蜂窩煤一旦普及,百姓生活也是能用得上的。
隻是需求量並沒有北方這麽大而已。
如此算來,兩個商戶拿到手中的權限,卻是差不多的。
不僅如此,晏雲澈還用自己王爺的身份施壓了一下。
若是他們做不好這個活兒,或者起了別的什麽心思,那他就可以隨時換人合作對象。
這北宜,窮歸窮,但是富商也是永遠都不缺的,再不濟,不是還有那些盤踞在北方的世家嗎?
別看那些世家矜貴,一副看不起商人的嘴臉,但實際上,這些世家背地裏,可沒少做生意,要不然就家族的那一畝三分地,如何能養得活龐大的家族呢?
接下來,就是蜂窩煤的宣傳及使用。
這一點,是祁秋年給出的主意。
如今整個城裏,不論是開門做生意的商鋪,負責生產的工廠,還是修路建房的工地,人數那可都不少。,
祁秋年直接讓人把那個蜂窩煤爐子,給拉到工廠和工地上去。
蜂窩煤這東西,你若是直接敲鑼打鼓的去宣傳,百姓未必相信,但是讓他們真實的見識到,就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的,再經過他們的口口相傳,這生意不就來了嗎?
果然,沒過多久,第一批蜂窩煤上市的時候,就直接被一搶而空。
祁秋年和晏雲澈樂見其成,這生意做了開門紅,以後也順順利利的。
這天氣越來越冷了,張莫的鏢局,終於過來了。
這次來不是一小隊人來的,張莫直接帶了好幾百號人。
門房來通報,說有鏢局的老板要見小侯爺,還帶了很多人的時候,祁秋年都詫異了一下。
他趕緊叫人把張莫迎了進來。
一路風霜,張莫看起來也滄桑了不少,不過,他見到祁秋年的眼神是亮的。
張莫恭敬的拱手行了禮,“侯爺,好久不見。”
祁秋年笑了笑,叫他不用客氣,“剛才下麵的人說你帶了很多人過來?咋迴事兒?”
張莫齜著一口大白牙,“侯爺不是說讓我把北宜的特產帶到全國各地去賣嗎?我尋思著,我一個商隊,也做不了太大的生意,而且也帶不了太多的貨,所以就多帶了點人過來,到時候分成幾條線一起跑。”
祁秋年詫異中帶著幾分欣慰,畢竟整個州府都在做什麽土豆粉,紅薯粉這一類的。
產量確實不低,雖然有部分百姓,自己就已經在跑外地做這個生意了,但壓力還是不小的。
其實,祁秋年能夠想得到,這生意能做,是能賺錢的,畢竟是吃的東西,味道好,夠新穎,市場是不缺的。
他之前還琢磨著,可能張莫跑北宜得跑得很勤快了,如今多分幾條線路一起去跑,也是大大的降低了北宜的庫存壓力。
到時候百姓們也能賺得到錢了。
不過,祁秋年也好奇,“你之前不是說人手不夠嗎?怎麽現在又來這麽多人了?”
張莫解釋說,“侯爺,你應該記得,我老張也是從戰家軍出來的。”
戰國公老爺子雖然仁慈,不論是到了年紀退伍,還是因為傷殘退伍,都給了一筆不低的撫恤金。
張莫說,“但你也知道,俺們這些大老粗,也沒啥本事。”
他撓了撓腦殼,一臉的憨厚像,所以他現在帶來的這一批,就是今年新退伍的。
其中有一部分,是從前戰止戈帶給祁秋年的情況差不多,都是那種退伍之後,無家可歸的。
至於另外一部分,是覺得這筆錢拿迴家,蓋了房子,娶了媳婦兒,也剩不了幾個錢了,未來的生活,總得要繼續過下去。
所以他們聽說張莫這裏缺人,還背靠著祁秋年這個商人出身的侯爺,他們也就跟著張莫一起出來討生活了。
雖然這走鏢,跑商,都是一件辛苦活兒,而且也有危險性,但俗話不是說的好嘛,富貴險中求。
他們都是有武藝傍身的,雖然年紀不輕了,甚至是帶著一定的傷殘,但光看他們的精神麵貌,尋常的小婁婁,也是不敢惹他們的。
祁秋年聽完,拍了個巴掌,“對呀,我怎麽把這事情給忘了?”
他現在北宜差人,即便是再來一兩萬人,他都可以吃得消,北宜也容納得下。
對於現在的北宜來說,人口,才是所有發展的基礎。
他也可以去找戰止戈要一點退伍的將士嘛。
不需要戰止戈直接把那些退伍將士都給他安排過來,隻需要跟那些退伍講師們說一聲,高速他們,北宜這裏有個去好處。
別的不說,反正是能賺錢的,再則,祁秋年做生意,總歸是不會虧待他們的。
連帶著,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之後北方關外的蠻夷打進來,如果有些退伍老兵在這兒,到時候也能多一道保障。
讓張莫去做農副產品的生意,細節問題,他們也仔細商討了一下。
最後定下分給祁秋年四成的收益,其他的歸張莫及他的鏢局和商隊。
至於從百姓家裏收購的價格,祁秋年也定了一個比較合適的,是屬於百姓有賺頭,張莫拉到外地去,也能賺得到錢的價格。
幾方都皆大歡喜。
張莫和祁秋年簽訂好合約之後,他也沒閑著,也不怕冷,直接帶著兄弟們就忙活去了,還得要去底下的鄉村收購呢。
早點把貨物弄到手裏,他們也好早點做生意,再則,張莫也準備在北宜開一個分部了。
自己都做生意了,還有這麽多兄弟要養活,除了走鏢,他們又多了一門生意,總有那麽幾個的腿腳不適合長時間跋涉,剛好就能駐紮在這裏。
張莫心底都有些感慨,原本十幾號人的小鏢局,隻是想跟兄弟們有一口飯吃,養得活家裏的老小。
沒想到就認識了祁秋年,從此,命運的齒輪就開始轉動。
張莫忙起來了,祁秋年倒是勉強閑了一點。
建鐵軌的事情,雖然迫在眉睫,想要早一點能通車,但是這事情也不需要他這個侯爺親自去下力。
他自己的初期規劃已經做好了,可以暫時休息幾天了。
然後他就歡歡樂樂的去找晏雲澈了。
他不忙,但晏雲澈卻忙著呢。
年底了,太守除了要處理日常公務,還得要做年終總結,這是要上報到陛下那邊去的。
祁秋年也不打擾,支棱著腦袋看了一會兒,發現晏雲澈些奏折的方式,跟他是越來越像了。
簡潔明了,一目了然,通篇沒有一句廢話。
要不是字跡不同,送到京城去,內閣那邊看了之後,說不定迴以為是他寫的呢。
寫到一半,最後剩下軍務的問題。
守城將軍,和州府太守,雖然是各自為政,但實際上也是合作關係。
一方管內政,一方保平安。
可是他們跟軍務那邊,今年一直都沒有什麽合作的項目。
最開始是因為李季的原因,李季被看頭了,後來又拖了一段時間,才送來了劉猛這個新的守將。
劉猛剛來的時候,凡事都和他們有商有量的。
但之後這段時間,卻是沒多少交集了。
這倒不是因為劉猛的心思變了,或者說覺得自己站穩腳跟,不需要祁秋年和晏雲澈,就把他們給踢開了。
屬實是長久以來的規矩便是軍務和本地政務是分開管理的。
劉猛,晏雲澈,兩個人都能算得上一個政府的最高長官,隻不過太守要高半級。
這劉猛不來找他們,一來,是屬實是沒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前段時間都聽著劉猛日日養將士們吃飽,養身體,然後才開始鍛煉。
這種事情,總麻煩不到祁秋年和晏雲澈的頭上來吧。
二來,如果類似這種小事情,如果都來找他們幫忙,那豈不是顯得劉猛這個守將,實在是太沒用了嗎?
祁秋年想了想,“我前段時間出門,遇到衛文,也就是跟在劉猛身邊的那個秀才,閑聊了幾句。”
說是劉猛正在頭疼今年冬衣的問題。
大晉,對將士們的福利,說實話,比祁秋年所了解的那些古代是要好很多的。
每年都會發一套過冬的衣裳。
但是這衣裳基本上都會在剛過完年的時候發給大家,全當做是給大家發的新年禮物,也是一種犒賞。
就好比說,頭兩年戰家軍那邊。
戰止戈動用了一下自己的權限,把給戰家軍做衣服的生意交給了王程,這兩三年合作的都應該挺不錯的。
這也就意味著,李國公自然也有這樣的權利,去選擇和哪一家的布莊合作。
也就代表著,其中又很高的操作空間,國庫發下來的錢,到底有多少用到將士們的身上去了,這就是李國公說了算了。
冬衣,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從前就有蘆花冒充棉花的棉衣。
但是劉猛遇到的卻不是這些問題,或者是,不止是這些問題。
劉猛現在手底下這幾千人,幾乎都是被李家軍淘汰下來的,從前他們還算得上是李家軍的時候,過年就沒有什麽優待,別說是充蘆花的新衣裳了,連舊衣裳都未必撈得到一件。
他們無權無勢,也不敢鬧,實在是不行了,李國公才’勉為其難‘的,給他們找些完全不保暖的舊衣服。
穿身上,就跟乞丐似的。
今年的情況也差不多,李國公那邊直接派個人過來,說今年的軍費緊張,做衣服的事情,他們李家軍的後勤就不管了,讓劉猛自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