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護衛比謝景行兩人早迴來,麵上倒是沒有什麽表現,眼神裏卻也有怒意。
很明顯,這幾人都知曉祝世維口中那件與安平省百姓有關的事情。
謝景行匆匆忙忙走進大堂,看見祝世維連手都緊握成拳,心知事情定是不小,結合祝世維的話,看來他前段時間憂心忡忡的也是此事了。
“老師。”謝景行不顧祝世維三人的沉默,先喚了祝世維。
黃娘子收到來自京城的信件,才看完祝世維就趕了過來,她就將信給了祝世維。
祝世維看完後,直接把信拍在了條台上,力道之大,使得上麵的茶壺、杯盞都跳了跳,很是喘了幾口氣,還是沒憋住心裏那口氣,怒火中燒下,沒有控製住聲音,招了謝景行過來。
堂裏幾人都看著謝景行,一時不知怎麽開口。
謝景行環視了三人一圈,視線停在了祝世維身上,“不知老師剛才的話是何意?學生是否可以得知一二。”
祝世維沉默了幾息,歎道:“就算我不說,過幾日你也會知道。”
不出意外,朝廷的政令這幾日間就會下發到安平省,到時告示一張貼,用不了多久,安平省上下都會傳遍,也不知道到時候會激起多大的民怨。
“去年天下大旱,除少數幾個省地水源充足,靠著引水灌溉,勉強保下地裏收成外,大炎朝絕大多數地方都受了影響。”祝世維沒有直說,而是提起了前事。
謝景行當然知道去年天氣異常,他心裏還曾想過,他所在的寧和鎮都快幹透了,其他地方不知會是何等慘狀。
“雖有一些地方官員處理及時,勉強度過,可也不過是護住治下百姓沒有流離失所罷了,有幾個州府甚至都快淪落到易子而食的地步,想要如期、如實繳稅是絕無可能,京裏晟王體恤受災百姓,請旨免了受災地區一年賦稅。”祝世維淡淡地說。
謝景行瞧清了祝世維眼裏的不屑和嘲諷,“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晟王雖是為了得民心做出此舉,對受災百姓也確實算得上是一件好事。隻是免稅一年,國力尚可支撐,可晟王聽了民間誇讚,明明地方上已經開倉放糧,可他居然請了旨,又再送了一批救災糧給所有受災州府。”祝世維一聲冷笑,“這倒是全了他的賢名,可國庫卻快被他掏空了。”
謝景行都明白這個道理,過猶不及,既然免稅一年已經可以讓災情順利度過,後麵這項舉措屬實沒有必要。
“皇帝就任由晟王如此行事?”謝景行疑惑問。
“皇帝?”祝世維看了一眼嶼哥兒幾人,他都辭官了,也沒甚可怕的,“你要科舉,這些事你也該了解了解,光死讀書可不行。”
黃娘子牽著嶼哥兒坐在了凳子上,又給他倒了茶,仿佛祝世維口中的人和事和她毫無關係。
嶼哥兒可沒黃娘子的城府,謝哥哥和祝爺爺突然說到他舅舅,他是被囑咐過要隱瞞身份的,連忙端起茶盞,掩飾地喝了口茶。
謝景行當沒看見他滿臉心虛。
祝世維繼續說:“現在坐在皇位上的那位,倒也是個好人,卻算不得是位好皇帝。”
原來在位的泰安帝是先皇後所出,先皇後去世後,先皇將其養在了當時素有賢名的當今太後宮裏,那時太後膝下無子,對泰安帝很是關愛,泰安帝愛讀書,就隨他成日呆在宮裏藏書閣讀書,養成了一副書呆子性子。
先皇年輕時受過傷,登基後政務繁忙,積勞成疾,舊傷發作,於壯年過世,泰安帝居長居嫡,太後當時隻有腹中孕有一子,肯定是要扶持泰安帝登位的。
泰安帝順其自然成了皇帝,可他十四歲登基,對帝王之道懵懵懂懂,唯有仰仗太後。
“距今已有十九年,太後親子晟王已快弱冠,泰安帝卻仍是事事指望太後,如此下去…”看在嶼哥兒和長公主的麵子上,祝世維咽下了後麵大逆不道的話。
可謝景行已然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有朝一日,說不定大炎朝皇位就換了晟王來坐。
“此事又如何與安平省扯上了關係?”謝景行實在不解,無論如何,安平省也該是置身事外的,未曾受災,自然不用免稅,也用不著救濟糧。
“嗬!”祝世維冷笑一聲,“宮裏太後成日裏喜愛禮神拜佛,恰逢明年過五十大壽,晟王經此事名聲大勝,朝廷裏慣會有些隻會溜須拍馬的,就提出要專為太後設一所廟宇,在裏麵擺上神佛之位,為方便太後前往,又要在其附近新建一座行宮,為其賀壽。”
頓了頓,祝世維又說:“太後推辭不過,同意了,還言道,待廟宇建成,她定會在廟宇裏為大炎朝百姓祈福。”
謝景行就算不懂,也知修建一座行宮耗費巨大。
“事情定下後,晟王全權負責此事,又博得一番孝順名聲。可行宮建了一半,戶部卻再撥不出錢來了。”祝世維怒瞪著眼,咬牙切齒地說:“戶部當然沒錢,國庫都被晟王連番舉措掏空了,隻要不是所有戶部官員全糊塗了,都還得留出供朝廷支出的銀子,又哪裏再挪得出錢來修行宮?”
“既然都沒錢了,不修行宮不就行了嗎?”嶼哥兒說。
“晟王和朝廷裏那麽多官員可都不樂意,修建行宮是他們提出來的,也由他們一手包攬,修了一半放在那兒,好顯得他們無能嗎?”祝世維滿臉嘲諷,十歲小孩都懂的事情,他們怎會不懂?
“那錢從哪兒來?”謝景行已經隱隱有了預感。
“從哪兒來?”祝世維幾乎是從牙裏擠出話,“當然是從幾乎沒有受災的省地來!”
第068章
謝景行微眯了眯眼,“安平省?”
祝世維此時將滿腔怒意壓了壓,看著謝景行,眼裏沉痛又無可奈何,說道:“要修建一所廟宇和一座行宮,耗資甚巨,現在隻是修建一半,戶部就已經撥了快五百多萬兩銀子,晟王定要將它們都修繕完,最起碼還需要五百萬兩到六百萬兩銀子。”
謝景行倒抽一口氣,也就是說,晟王花了一千多萬兩銀子,隻為了表現自己孝心。
按大炎朝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平常的一家五口莊戶人家,隻需七兩銀子左右就可以供一年花銷,他的心裏大概換算一下,一千多萬兩足以讓大炎朝七百多萬人口衣食無憂一年,要知道,整個大炎朝也才九千多萬人口。
“受災省份免稅一年,國庫又已快被他掏空,那群達官貴人絕不可能從自己口袋裏掏出錢來,剩下的缺口隻能由大炎朝剩下三個受災不嚴重的地方填補,其中就包含通州府所在的安平省。”祝世維嘶啞著說。
謝景行心髒縮緊,眼睛死死盯著祝世維。
“在朝堂上吵了一個多月,這麽大虧空居然還是要由百姓補上,不是酒囊飯袋是什麽?”祝世維拳頭握得嘎吱作響,“按照戶部的測算,安平省明年需往京城送去兩百萬兩的稅銀。”
謝景行喉頭幹澀,問:“往年安平省每年應交稅額是多少?”
祝世維閉眼,聲音艱澀:“不足百萬兩。”
謝景行心直往下沉,厲聲道:“安平省雖然不用朝廷救助,可也受了幹旱影響,往年風調雨順,才隻能交上去不足百萬兩稅銀,今年如何能繳納兩百萬兩的稅銀?”
他少有如此疾言厲色的時候,平日裏那張總帶著笑意的俊美臉龐,此時目冷麵寒,露出了他藏在骨子裏那份桀驁。
他今日穿著一身藏青色的衣衫,配著他這副神情,更是襯得他鋒芒畢露。
嶼哥兒悄悄縮了縮脖子,謝哥哥現在看著好嚇人。
被謝景行質問,祝世維也沒覺得冒犯,他都恨不得提劍殺去京城,又如何怪得了謝景行。
本來緊握的手無力地鬆開,“安平省治下所有百姓,今年稅收翻倍。”短短一句話,幾乎是從祝世維的牙縫裏擠出來的。
“荒誕不經!”謝景行脫口而出道。
祝世維心裏何曾不是這般認為。
“朝堂裏大大小小那麽多官員,就無一人反對?”如若真是如此,大炎朝真得是爛到根裏,無藥可救了。
“如何沒有?”祝世維從謝景行身旁轉到了大堂門口,望著天,苦笑著說:“英護侯安侯爺奔走月餘,長公主專程去靈佛寺求了萬佛圖送給太後,還有一眾官員恨不得血濺金鑾殿,可人微言輕,太後和晟王是鐵了心要將廟宇和行宮蓋好,及至今日,事情已成定局。”到底還是因為皇位上的那位太過懦弱無能,才讓大炎朝朝廷上下快成了太後一黨的一言堂。
謝景行無言,再一次感受了身處封建王朝,作為一個普通百姓的無力。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僵硬地扯著嘴角,謝景行吐出了這八個字,切身之痛,不外如是。
嶼哥兒靠近他,抓住他的手,臉帶擔憂,“謝哥哥,你沒事吧?”
謝景行低頭看向他,“沒事。”
他能有什麽事?他家還隻有兩畝地,田稅翻倍,雖有損失,卻也還支撐得住,再不濟他家裏還有一個湯圓攤,到時就算生意差點,要糊口還是不難。
可外祖家呢?周家村人又如何?還有安平省上百萬百姓又該如何?
阻了嶼哥兒的腳步,謝景行向在場眾人辭別,腳步略顯沉重地出了大堂。
“此事當真?”周廣德眉間深皺,嘴裏發苦地問。
“是。”謝景行坐在對麵的矮凳上,懷裏抱著謝若,院子裏周家和謝家人都在,皆是一臉凝重。
“這是要逼著我們去死嗎?”陳孝珍拍著大腿叫道,“稅收翻倍,光是田稅就得十稅六,再加上火耗銀,這可讓我們今年怎麽活?”
“再過兩天就要張貼告示了?”周廣德這次沒有搭理陳孝珍的話。
謝若被陳孝珍突然的大聲吸引住,他雖聽不懂話裏的意思,可卻能感覺到陳孝珍的情緒不對。
他趴在謝景行懷裏,小手放在謝景行的下巴上,使力往陳孝珍那邊一轉,擔心地“啊”了一聲。
謝景行順著他的力道轉過去,陳孝珍正哭喪著臉,心裏一歎,誰聽到這個消息能好受。
拍拍謝若的後背,謝景行肯定地道:“老師說就是這兩天了。”
周廣德苦笑:“這是要趕在夏收之前啊。”
快到五月中旬,正是夏收的時節,因為過年的幾場大雪,翻年後又隔三差五地下雨,周家村冬小麥長勢還算好,這幾日村裏人來往地裏和山頭,臉上都樂嗬嗬的,野菜吃著都覺得香了。
可現在朝廷突然決定稅收翻倍,周廣德都不敢想村裏人得知後,又會是怎樣一幅光景。
“唉!”長歎一聲,再沒心思吃晚飯,周廣德將一直在手裏把玩的煙杆擱在一旁,“你們先吃晚飯,我去找村長和族老們說說,總得讓大家有個心理準備,不然交稅時哪個莽撞的又惹得官差不高興,說不定又要挨一頓排頭。”
謝景行看著周廣德走出院門,周廣德平時脊背挺直,走路大開大合,現在他看著,覺得周廣德連背都彎了些。
村子裏知道後是如何吵嚷哭罵,謝景行沒親眼看見的,可他也猜得到幾分,任他在心裏如何痛斥稅收翻倍這條政令,也改變不了本來喜氣洋洋的周家村變得悒悒不歡。
不止周家村,寧和鎮上也是如此。
謝定安每日湯圓材料隻準備了以往的三分之一,就這樣,有時還需到日落才能勉強賣完,謝景行和嶼哥兒騎完馬後,若是還沒賣完,就會重操舊業,幫忙招唿客人。
糧稅上交後,百姓手裏也餘不下多少糧食,鎮上糧行裏粗糧、細糧或多或少都漲了幾文,糯米現在是十三文一斤,精糧也長到了十一文,就是粗糧,貴的也要七文,現在稍許便宜一些的隻剩下一被蟲蛀過的黃豆、高粱了。
謝家湯圓攤上卻沒有漲價,來攤子上吃湯圓的,也有家裏做生意的人家,大致一估摸就清楚,以現在的米糧價格,謝家湯圓攤是掙不著什麽錢的。
客人們都道謝家人仁義,可即便如此,來的人還是少上許多,畢竟不隻糧稅,行商稅也翻了一倍,大家手裏的錢都少了,哪兒還舍得如往前一般,三五不時就往謝家湯圓攤上跑,隻有實在想得慌了,才會來這裏買一碗解解饞,還得是家裏條件中上的才舍得花這個錢。
夏稅是交了上去,可再過幾月還有秋稅,到時不少人家都得吃糠咽菜。
“你說太後娘娘為了給天下百姓祈福,還要專門修建一座廟宇,這天下最珍貴的女人到底不同於我們平民百姓,普天之下,哪個省地沒有寺廟、道觀?”身穿棉質衣衫的一個三十餘歲的男子,邊吃湯圓邊對同伴說。
“可不是!”同伴穿著一身黑色錦衣,搖著手裏的竹扇迴答。
“關鍵是晟王殿下,孝敬老母親不用自己私庫裏的銀子,非要讓安平省幾個省地的百姓出錢,你說說,這到底算是晟王孝敬太後的?還是咱們孝敬太後的?”
絮絮叨叨的聲音不大不小,攤子上所有人都聽得見,一時接二連三響起了笑聲。
大炎朝不以言治罪,百姓們對談論朝廷的那些權貴也不畏畏縮縮的,隻要不當麵被逮著,私下裏討論可不少。
這時另一桌上的一個婦人高聲答道:“當然是算咱們孝敬太後的,不愧是太後娘娘,上有百歲老人,下有牙牙學語的兒童,幾百萬人省吃儉用為她湊錢修廟宇、修行宮,不知她晚上想起,會不會同我們一樣,‘高興’地睡不著覺。”
‘高興’二字,被重重地吐出牙關,同話語裏的諷刺一起,被全部人收進耳裏。
謝景行並不奇怪婦人嘴裏的‘百歲老人’之說,大炎朝有天乾地坤,而這兩者許是因為基因突變,壽命也比普通人長,雖不至於長命太多,可活過一百歲的並不少見。
“我剛開始還真當晟王是位難得的賢王,現在看來,哼!”
“隻我們這三個多交稅的省地百姓這麽認為,大炎朝全部十五個省地,其他十三個省地都受了晟王的好處,百姓們可都心心念念著他就是‘賢王’呢。”
“可不是,兩權相害取其輕,失了我們三個省地的名望,卻能博得了天下十之八九百姓的擁護,傻子都知道選哪個。”
嶼哥兒也側耳聽著大家的談話,“兩權相害取其輕”,他看向說此話的人,是一位身著藍衣的男子。
“你們待在寧和鎮裏,還不知道外麵情況吧?”身著藍衣男子已經吃完了湯圓,卻沒離開,聽著眾人閑談,這時才插話,又問大家。
“唉,快別吊人胃口了,你快說說,外麵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坐在他身旁同一桌的客人,用筷子敲了敲碗,催促道。
那男子說:“著什麽急,我正要說呢。”
很明顯,這幾人都知曉祝世維口中那件與安平省百姓有關的事情。
謝景行匆匆忙忙走進大堂,看見祝世維連手都緊握成拳,心知事情定是不小,結合祝世維的話,看來他前段時間憂心忡忡的也是此事了。
“老師。”謝景行不顧祝世維三人的沉默,先喚了祝世維。
黃娘子收到來自京城的信件,才看完祝世維就趕了過來,她就將信給了祝世維。
祝世維看完後,直接把信拍在了條台上,力道之大,使得上麵的茶壺、杯盞都跳了跳,很是喘了幾口氣,還是沒憋住心裏那口氣,怒火中燒下,沒有控製住聲音,招了謝景行過來。
堂裏幾人都看著謝景行,一時不知怎麽開口。
謝景行環視了三人一圈,視線停在了祝世維身上,“不知老師剛才的話是何意?學生是否可以得知一二。”
祝世維沉默了幾息,歎道:“就算我不說,過幾日你也會知道。”
不出意外,朝廷的政令這幾日間就會下發到安平省,到時告示一張貼,用不了多久,安平省上下都會傳遍,也不知道到時候會激起多大的民怨。
“去年天下大旱,除少數幾個省地水源充足,靠著引水灌溉,勉強保下地裏收成外,大炎朝絕大多數地方都受了影響。”祝世維沒有直說,而是提起了前事。
謝景行當然知道去年天氣異常,他心裏還曾想過,他所在的寧和鎮都快幹透了,其他地方不知會是何等慘狀。
“雖有一些地方官員處理及時,勉強度過,可也不過是護住治下百姓沒有流離失所罷了,有幾個州府甚至都快淪落到易子而食的地步,想要如期、如實繳稅是絕無可能,京裏晟王體恤受災百姓,請旨免了受災地區一年賦稅。”祝世維淡淡地說。
謝景行瞧清了祝世維眼裏的不屑和嘲諷,“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晟王雖是為了得民心做出此舉,對受災百姓也確實算得上是一件好事。隻是免稅一年,國力尚可支撐,可晟王聽了民間誇讚,明明地方上已經開倉放糧,可他居然請了旨,又再送了一批救災糧給所有受災州府。”祝世維一聲冷笑,“這倒是全了他的賢名,可國庫卻快被他掏空了。”
謝景行都明白這個道理,過猶不及,既然免稅一年已經可以讓災情順利度過,後麵這項舉措屬實沒有必要。
“皇帝就任由晟王如此行事?”謝景行疑惑問。
“皇帝?”祝世維看了一眼嶼哥兒幾人,他都辭官了,也沒甚可怕的,“你要科舉,這些事你也該了解了解,光死讀書可不行。”
黃娘子牽著嶼哥兒坐在了凳子上,又給他倒了茶,仿佛祝世維口中的人和事和她毫無關係。
嶼哥兒可沒黃娘子的城府,謝哥哥和祝爺爺突然說到他舅舅,他是被囑咐過要隱瞞身份的,連忙端起茶盞,掩飾地喝了口茶。
謝景行當沒看見他滿臉心虛。
祝世維繼續說:“現在坐在皇位上的那位,倒也是個好人,卻算不得是位好皇帝。”
原來在位的泰安帝是先皇後所出,先皇後去世後,先皇將其養在了當時素有賢名的當今太後宮裏,那時太後膝下無子,對泰安帝很是關愛,泰安帝愛讀書,就隨他成日呆在宮裏藏書閣讀書,養成了一副書呆子性子。
先皇年輕時受過傷,登基後政務繁忙,積勞成疾,舊傷發作,於壯年過世,泰安帝居長居嫡,太後當時隻有腹中孕有一子,肯定是要扶持泰安帝登位的。
泰安帝順其自然成了皇帝,可他十四歲登基,對帝王之道懵懵懂懂,唯有仰仗太後。
“距今已有十九年,太後親子晟王已快弱冠,泰安帝卻仍是事事指望太後,如此下去…”看在嶼哥兒和長公主的麵子上,祝世維咽下了後麵大逆不道的話。
可謝景行已然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有朝一日,說不定大炎朝皇位就換了晟王來坐。
“此事又如何與安平省扯上了關係?”謝景行實在不解,無論如何,安平省也該是置身事外的,未曾受災,自然不用免稅,也用不著救濟糧。
“嗬!”祝世維冷笑一聲,“宮裏太後成日裏喜愛禮神拜佛,恰逢明年過五十大壽,晟王經此事名聲大勝,朝廷裏慣會有些隻會溜須拍馬的,就提出要專為太後設一所廟宇,在裏麵擺上神佛之位,為方便太後前往,又要在其附近新建一座行宮,為其賀壽。”
頓了頓,祝世維又說:“太後推辭不過,同意了,還言道,待廟宇建成,她定會在廟宇裏為大炎朝百姓祈福。”
謝景行就算不懂,也知修建一座行宮耗費巨大。
“事情定下後,晟王全權負責此事,又博得一番孝順名聲。可行宮建了一半,戶部卻再撥不出錢來了。”祝世維怒瞪著眼,咬牙切齒地說:“戶部當然沒錢,國庫都被晟王連番舉措掏空了,隻要不是所有戶部官員全糊塗了,都還得留出供朝廷支出的銀子,又哪裏再挪得出錢來修行宮?”
“既然都沒錢了,不修行宮不就行了嗎?”嶼哥兒說。
“晟王和朝廷裏那麽多官員可都不樂意,修建行宮是他們提出來的,也由他們一手包攬,修了一半放在那兒,好顯得他們無能嗎?”祝世維滿臉嘲諷,十歲小孩都懂的事情,他們怎會不懂?
“那錢從哪兒來?”謝景行已經隱隱有了預感。
“從哪兒來?”祝世維幾乎是從牙裏擠出話,“當然是從幾乎沒有受災的省地來!”
第068章
謝景行微眯了眯眼,“安平省?”
祝世維此時將滿腔怒意壓了壓,看著謝景行,眼裏沉痛又無可奈何,說道:“要修建一所廟宇和一座行宮,耗資甚巨,現在隻是修建一半,戶部就已經撥了快五百多萬兩銀子,晟王定要將它們都修繕完,最起碼還需要五百萬兩到六百萬兩銀子。”
謝景行倒抽一口氣,也就是說,晟王花了一千多萬兩銀子,隻為了表現自己孝心。
按大炎朝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平常的一家五口莊戶人家,隻需七兩銀子左右就可以供一年花銷,他的心裏大概換算一下,一千多萬兩足以讓大炎朝七百多萬人口衣食無憂一年,要知道,整個大炎朝也才九千多萬人口。
“受災省份免稅一年,國庫又已快被他掏空,那群達官貴人絕不可能從自己口袋裏掏出錢來,剩下的缺口隻能由大炎朝剩下三個受災不嚴重的地方填補,其中就包含通州府所在的安平省。”祝世維嘶啞著說。
謝景行心髒縮緊,眼睛死死盯著祝世維。
“在朝堂上吵了一個多月,這麽大虧空居然還是要由百姓補上,不是酒囊飯袋是什麽?”祝世維拳頭握得嘎吱作響,“按照戶部的測算,安平省明年需往京城送去兩百萬兩的稅銀。”
謝景行喉頭幹澀,問:“往年安平省每年應交稅額是多少?”
祝世維閉眼,聲音艱澀:“不足百萬兩。”
謝景行心直往下沉,厲聲道:“安平省雖然不用朝廷救助,可也受了幹旱影響,往年風調雨順,才隻能交上去不足百萬兩稅銀,今年如何能繳納兩百萬兩的稅銀?”
他少有如此疾言厲色的時候,平日裏那張總帶著笑意的俊美臉龐,此時目冷麵寒,露出了他藏在骨子裏那份桀驁。
他今日穿著一身藏青色的衣衫,配著他這副神情,更是襯得他鋒芒畢露。
嶼哥兒悄悄縮了縮脖子,謝哥哥現在看著好嚇人。
被謝景行質問,祝世維也沒覺得冒犯,他都恨不得提劍殺去京城,又如何怪得了謝景行。
本來緊握的手無力地鬆開,“安平省治下所有百姓,今年稅收翻倍。”短短一句話,幾乎是從祝世維的牙縫裏擠出來的。
“荒誕不經!”謝景行脫口而出道。
祝世維心裏何曾不是這般認為。
“朝堂裏大大小小那麽多官員,就無一人反對?”如若真是如此,大炎朝真得是爛到根裏,無藥可救了。
“如何沒有?”祝世維從謝景行身旁轉到了大堂門口,望著天,苦笑著說:“英護侯安侯爺奔走月餘,長公主專程去靈佛寺求了萬佛圖送給太後,還有一眾官員恨不得血濺金鑾殿,可人微言輕,太後和晟王是鐵了心要將廟宇和行宮蓋好,及至今日,事情已成定局。”到底還是因為皇位上的那位太過懦弱無能,才讓大炎朝朝廷上下快成了太後一黨的一言堂。
謝景行無言,再一次感受了身處封建王朝,作為一個普通百姓的無力。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僵硬地扯著嘴角,謝景行吐出了這八個字,切身之痛,不外如是。
嶼哥兒靠近他,抓住他的手,臉帶擔憂,“謝哥哥,你沒事吧?”
謝景行低頭看向他,“沒事。”
他能有什麽事?他家還隻有兩畝地,田稅翻倍,雖有損失,卻也還支撐得住,再不濟他家裏還有一個湯圓攤,到時就算生意差點,要糊口還是不難。
可外祖家呢?周家村人又如何?還有安平省上百萬百姓又該如何?
阻了嶼哥兒的腳步,謝景行向在場眾人辭別,腳步略顯沉重地出了大堂。
“此事當真?”周廣德眉間深皺,嘴裏發苦地問。
“是。”謝景行坐在對麵的矮凳上,懷裏抱著謝若,院子裏周家和謝家人都在,皆是一臉凝重。
“這是要逼著我們去死嗎?”陳孝珍拍著大腿叫道,“稅收翻倍,光是田稅就得十稅六,再加上火耗銀,這可讓我們今年怎麽活?”
“再過兩天就要張貼告示了?”周廣德這次沒有搭理陳孝珍的話。
謝若被陳孝珍突然的大聲吸引住,他雖聽不懂話裏的意思,可卻能感覺到陳孝珍的情緒不對。
他趴在謝景行懷裏,小手放在謝景行的下巴上,使力往陳孝珍那邊一轉,擔心地“啊”了一聲。
謝景行順著他的力道轉過去,陳孝珍正哭喪著臉,心裏一歎,誰聽到這個消息能好受。
拍拍謝若的後背,謝景行肯定地道:“老師說就是這兩天了。”
周廣德苦笑:“這是要趕在夏收之前啊。”
快到五月中旬,正是夏收的時節,因為過年的幾場大雪,翻年後又隔三差五地下雨,周家村冬小麥長勢還算好,這幾日村裏人來往地裏和山頭,臉上都樂嗬嗬的,野菜吃著都覺得香了。
可現在朝廷突然決定稅收翻倍,周廣德都不敢想村裏人得知後,又會是怎樣一幅光景。
“唉!”長歎一聲,再沒心思吃晚飯,周廣德將一直在手裏把玩的煙杆擱在一旁,“你們先吃晚飯,我去找村長和族老們說說,總得讓大家有個心理準備,不然交稅時哪個莽撞的又惹得官差不高興,說不定又要挨一頓排頭。”
謝景行看著周廣德走出院門,周廣德平時脊背挺直,走路大開大合,現在他看著,覺得周廣德連背都彎了些。
村子裏知道後是如何吵嚷哭罵,謝景行沒親眼看見的,可他也猜得到幾分,任他在心裏如何痛斥稅收翻倍這條政令,也改變不了本來喜氣洋洋的周家村變得悒悒不歡。
不止周家村,寧和鎮上也是如此。
謝定安每日湯圓材料隻準備了以往的三分之一,就這樣,有時還需到日落才能勉強賣完,謝景行和嶼哥兒騎完馬後,若是還沒賣完,就會重操舊業,幫忙招唿客人。
糧稅上交後,百姓手裏也餘不下多少糧食,鎮上糧行裏粗糧、細糧或多或少都漲了幾文,糯米現在是十三文一斤,精糧也長到了十一文,就是粗糧,貴的也要七文,現在稍許便宜一些的隻剩下一被蟲蛀過的黃豆、高粱了。
謝家湯圓攤上卻沒有漲價,來攤子上吃湯圓的,也有家裏做生意的人家,大致一估摸就清楚,以現在的米糧價格,謝家湯圓攤是掙不著什麽錢的。
客人們都道謝家人仁義,可即便如此,來的人還是少上許多,畢竟不隻糧稅,行商稅也翻了一倍,大家手裏的錢都少了,哪兒還舍得如往前一般,三五不時就往謝家湯圓攤上跑,隻有實在想得慌了,才會來這裏買一碗解解饞,還得是家裏條件中上的才舍得花這個錢。
夏稅是交了上去,可再過幾月還有秋稅,到時不少人家都得吃糠咽菜。
“你說太後娘娘為了給天下百姓祈福,還要專門修建一座廟宇,這天下最珍貴的女人到底不同於我們平民百姓,普天之下,哪個省地沒有寺廟、道觀?”身穿棉質衣衫的一個三十餘歲的男子,邊吃湯圓邊對同伴說。
“可不是!”同伴穿著一身黑色錦衣,搖著手裏的竹扇迴答。
“關鍵是晟王殿下,孝敬老母親不用自己私庫裏的銀子,非要讓安平省幾個省地的百姓出錢,你說說,這到底算是晟王孝敬太後的?還是咱們孝敬太後的?”
絮絮叨叨的聲音不大不小,攤子上所有人都聽得見,一時接二連三響起了笑聲。
大炎朝不以言治罪,百姓們對談論朝廷的那些權貴也不畏畏縮縮的,隻要不當麵被逮著,私下裏討論可不少。
這時另一桌上的一個婦人高聲答道:“當然是算咱們孝敬太後的,不愧是太後娘娘,上有百歲老人,下有牙牙學語的兒童,幾百萬人省吃儉用為她湊錢修廟宇、修行宮,不知她晚上想起,會不會同我們一樣,‘高興’地睡不著覺。”
‘高興’二字,被重重地吐出牙關,同話語裏的諷刺一起,被全部人收進耳裏。
謝景行並不奇怪婦人嘴裏的‘百歲老人’之說,大炎朝有天乾地坤,而這兩者許是因為基因突變,壽命也比普通人長,雖不至於長命太多,可活過一百歲的並不少見。
“我剛開始還真當晟王是位難得的賢王,現在看來,哼!”
“隻我們這三個多交稅的省地百姓這麽認為,大炎朝全部十五個省地,其他十三個省地都受了晟王的好處,百姓們可都心心念念著他就是‘賢王’呢。”
“可不是,兩權相害取其輕,失了我們三個省地的名望,卻能博得了天下十之八九百姓的擁護,傻子都知道選哪個。”
嶼哥兒也側耳聽著大家的談話,“兩權相害取其輕”,他看向說此話的人,是一位身著藍衣的男子。
“你們待在寧和鎮裏,還不知道外麵情況吧?”身著藍衣男子已經吃完了湯圓,卻沒離開,聽著眾人閑談,這時才插話,又問大家。
“唉,快別吊人胃口了,你快說說,外麵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坐在他身旁同一桌的客人,用筷子敲了敲碗,催促道。
那男子說:“著什麽急,我正要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