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為何不喜歡李義山的詩?是李義山的詩不好嗎?
我們隻要問一問這個問題,一定會得到否定的答案,李義山的詩一定是好的,而且是在最好的那一級。
那麽黛玉不喜歡李義山的詩,是因為不喜歡他的風格嗎?在書中並沒有給出理由,隻有黛玉說的這一句話,所以疑問是留給我們讀者的。
李義山就是李商隱,作為晚唐著名的詩人,他的詩影響力巨大,我們想要明白黛玉為何不喜歡李義山的詩,隻要把他的一些經典詩詞做一定的了解,再結合書中的背麵故事來解讀,就能明白了。
先看黛玉是在什麽情況下說的,故事是賈母帶著劉姥姥等人逛大觀園,從探春房裏出來之後,往薛寶釵住所去的路上所說,原文是:
眾人扶了賈、王夫人、薛姨媽、劉姥姥、鴛鴦、玉釧兒上了這一隻,落後李紈也跟上去。
鳳姐兒也上去,立在舡頭上,也要撐舡。賈母在艙內道:“這不是頑的,雖不是河裏,也有好深的。你快不給我進來。”
鳳姐兒笑道:“怕什麽!老祖宗隻管放心。”
說著便一篙點開。到了池當中,舡小人多,鳳姐隻覺亂晃,忙把篙子遞與駕娘,方蹲下了。
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麽還不叫人來拔去。”
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閑了,天天逛,那裏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隻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說著已到了花漵的蘿港之下,覺得陰森透骨,兩灘上衰草殘菱,更助秋情。
黛玉此處又提到詩,我們要記得書中各種事物的意向,前麵每當荷葉出現的時候,都是代表華夏的子民,包括英蓮也是。
所以這裏的“殘荷”也是代指華夏的子民,寶玉代表國家,他此時說這些殘破的荷葉可恨,叫人拔了去,其實可以說是殺死他們,而薛寶釵聽到之後也是讚同的。
曆史上這種事發生在什麽時候?就是在滿清進攻南明之後,大肆屠殺百姓,很多百姓會往南明方向逃難所以我們在原詩裏也可以看到“清”字。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由於滿清的剃發易服,這些人很多都是留著辮子的,因此南明的軍隊往往也會對他們進行燒殺搶掠,將他們看做是滿清一方的人。
因此才會寫:寶玉說“這些荷葉可恨,怎麽還不拔了去。”
原詩是留得“留得枯荷聽雨聲,”作者將它改成殘荷,即枯萎之後隻剩斷開荷葉的杆子,就像一個個金錢鼠尾。
此處正是賈母帶著劉姥姥等一眾人往薛寶釵那裏去的路上,書中形容此時的情形用的詞是:“覺得陰森透骨,兩灘上衰草殘菱,”其實在表麵故事上,這是非常奇怪的。
還記得前文裏解釋英蓮與香菱名字的含義嗎?英蓮代表華夏的子民,長在泥土裏。被薛蟠霸占之後,就改名香菱了,菱花生在水中,代表的就是滿清治下的百姓,所以此處文中寫的是“衰草殘菱。”
黛玉一直都心疼華夏的子民,所以才會說喜歡李商隱的這句詩,“留得殘荷聽語聲,”背麵的含義就是“留下這些百姓吧,你們別在隨意的屠殺他們了!!”
那麽黛玉為何又說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呢?我們隨意來看幾首李商隱的詩,再用《紅樓夢》中的意向來看,就會發現其中的原因了。
在書中,紅,明,月,珠,斜陽,花,玉等,都代表大明。綠水,風,寒,冷這些對花不友好的,則代表滿清。
先看《錦瑟》,其中“莊生曉夢迷蝴蝶”的典故,黛玉在菊花詩裏也使用過,是說自己每一次在夢裏迴到過去,都分不清夢境和現實。
我也曾經在夢裏癡迷,不過那終究還是一場夢,隻是這夢是根據現實來的,所以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一開始就注定了要破滅的。
李商隱在另外一首詩裏說:“憐我夢齋迷蝴蝶”,是在發問:誰憐惜我,孤獨的躲在一個空齋裏麵,做的夢是那樣美。但是如果醒來,會發現還是隻有一個人,在孤獨的承受著一切。
“望帝春心托杜鵑,”黛玉在葬花吟裏也用了這個典故,這也是有些話,無法直接說出來,隻好用典故讓別人去想象,去聯想。
傳說從前古蜀國的一個國君叫望帝,晚年時因為水患嚴重,他無力治水,失去了自己的國家,但是他對於這個國家的情感,到死後也不能放下,於是變成了一個杜鵑日夜啼哭,直到哭出血淚來依然不止。
所以杜鵑啼血,表達的是對故國的多情,對故國的留戀,是一種無法割舍的感情寄托。
滄海月明珠有淚,傳說在滄海裏有很大的蚌殼,蚌殼裏有明珠,天上的月亮圓滿之時,蚌殼裏的明珠就是圓的,如果天上的月不圓,這個珠,就不圓,我們知道,在書中,“珠”,就代表朱明王朝。
藍田日暖玉生煙,滄海桑田,前麵一句說大海,這一句說藍田。
藍田在長安附近,盛產美玉,傳國玉璽使用的那塊玉就是藍田所產的,而寶玉也是傳國玉璽,代表的就是作者的故國,大明。
傳說每當晴和日暖的時候,太陽的光照在藍田山上,藍田山裏的玉石,就會發出煙靄迷蒙的光彩,但你看到的光升上來,就像玉石身上化出的煙一樣。
黛玉的夢想就是“寶玉”重新煥發光彩,而我們在書中看到的,卻是寶玉說他死後,就要化灰,化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是說曾經的那些往事,那些深情,那些理想,那些悲哀,是我等到如今迴憶起來,才覺得悲哀嗎?不,不是的……
隻是當時已惘然,就是在當時,我就已經充滿了惆悵和迷惘了,那些人和事,從夢一開始,就已經注定如此了。
以紅樓夢中的意向來看,則藍田玉和明珠的意向都指向朱明,黛玉看到這種刺心的詩,怎麽會心生喜歡呢?
李商隱另外有一首詩,也是《無題》,他說“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你聽到那長有荷花的池塘外有了輕輕的隱隱的雷聲,雷聲指的是什麽?
古人說“驚蟄”,就是說把在土地裏邊潛藏的、冬眠休息的那些蟲子都驚醒了,所以當颯颯的東風細雨飄下來的時候,聽到那長有荷花的芙蓉塘外麵有隱隱的雷聲,把你所有的隱藏在心裏邊的東西都喚醒了。
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春心代表的就是懷念,紅樓夢中多以春來隱喻複興或勝利的希望,以秋來隱喻失敗,最後勝利的希望,一寸一寸的都化作了飛灰。
在《重過聖女祠》裏說: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用《紅樓夢》中的意向來看,好像是在說滿清的仙女“萼綠”來了,明朝的仙女“杜蘭”才剛剛離去,“玉郎”到了這裏便通往仙界了,向上天問一問,有沒有能夠長生的靈藥“紫芝?”
再看李商隱的《端居》
遠書歸夢兩悠悠,隻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沒有家人,隻有自己孤獨的一個人,麵對著一張空床,更需要我去抵抗的,是荒涼的素秋,是它帶來的寒冷和淒涼。
台階下,一場秋雨過後,長了一片青苔,寒霜打過的樹葉也變紅了,這些在我的眼裏,都成了“雨中寥落,”“月中愁。”
《紅樓夢》雨指滿清,月指殘明,用書中的意向來讀李商隱的詩,似乎都是在寫明朝滅亡時黛玉孤苦無依的境況和心理。
其他的詩就不再一一列舉了,李商隱的詩,總是在美麗之中挖掘出一份悲涼來,而黛玉隻要讀到這些,以紅樓夢中的意向去聯想,幾乎都是符合她所麵對的殘酷現實。
李商隱的詩又是寫在前,好像是明朝滅亡,黛玉淒涼結局的讖語一般,試問,黛玉怎麽會喜歡這樣的詩呢?
我們隻要問一問這個問題,一定會得到否定的答案,李義山的詩一定是好的,而且是在最好的那一級。
那麽黛玉不喜歡李義山的詩,是因為不喜歡他的風格嗎?在書中並沒有給出理由,隻有黛玉說的這一句話,所以疑問是留給我們讀者的。
李義山就是李商隱,作為晚唐著名的詩人,他的詩影響力巨大,我們想要明白黛玉為何不喜歡李義山的詩,隻要把他的一些經典詩詞做一定的了解,再結合書中的背麵故事來解讀,就能明白了。
先看黛玉是在什麽情況下說的,故事是賈母帶著劉姥姥等人逛大觀園,從探春房裏出來之後,往薛寶釵住所去的路上所說,原文是:
眾人扶了賈、王夫人、薛姨媽、劉姥姥、鴛鴦、玉釧兒上了這一隻,落後李紈也跟上去。
鳳姐兒也上去,立在舡頭上,也要撐舡。賈母在艙內道:“這不是頑的,雖不是河裏,也有好深的。你快不給我進來。”
鳳姐兒笑道:“怕什麽!老祖宗隻管放心。”
說著便一篙點開。到了池當中,舡小人多,鳳姐隻覺亂晃,忙把篙子遞與駕娘,方蹲下了。
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麽還不叫人來拔去。”
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閑了,天天逛,那裏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隻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說著已到了花漵的蘿港之下,覺得陰森透骨,兩灘上衰草殘菱,更助秋情。
黛玉此處又提到詩,我們要記得書中各種事物的意向,前麵每當荷葉出現的時候,都是代表華夏的子民,包括英蓮也是。
所以這裏的“殘荷”也是代指華夏的子民,寶玉代表國家,他此時說這些殘破的荷葉可恨,叫人拔了去,其實可以說是殺死他們,而薛寶釵聽到之後也是讚同的。
曆史上這種事發生在什麽時候?就是在滿清進攻南明之後,大肆屠殺百姓,很多百姓會往南明方向逃難所以我們在原詩裏也可以看到“清”字。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由於滿清的剃發易服,這些人很多都是留著辮子的,因此南明的軍隊往往也會對他們進行燒殺搶掠,將他們看做是滿清一方的人。
因此才會寫:寶玉說“這些荷葉可恨,怎麽還不拔了去。”
原詩是留得“留得枯荷聽雨聲,”作者將它改成殘荷,即枯萎之後隻剩斷開荷葉的杆子,就像一個個金錢鼠尾。
此處正是賈母帶著劉姥姥等一眾人往薛寶釵那裏去的路上,書中形容此時的情形用的詞是:“覺得陰森透骨,兩灘上衰草殘菱,”其實在表麵故事上,這是非常奇怪的。
還記得前文裏解釋英蓮與香菱名字的含義嗎?英蓮代表華夏的子民,長在泥土裏。被薛蟠霸占之後,就改名香菱了,菱花生在水中,代表的就是滿清治下的百姓,所以此處文中寫的是“衰草殘菱。”
黛玉一直都心疼華夏的子民,所以才會說喜歡李商隱的這句詩,“留得殘荷聽語聲,”背麵的含義就是“留下這些百姓吧,你們別在隨意的屠殺他們了!!”
那麽黛玉為何又說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呢?我們隨意來看幾首李商隱的詩,再用《紅樓夢》中的意向來看,就會發現其中的原因了。
在書中,紅,明,月,珠,斜陽,花,玉等,都代表大明。綠水,風,寒,冷這些對花不友好的,則代表滿清。
先看《錦瑟》,其中“莊生曉夢迷蝴蝶”的典故,黛玉在菊花詩裏也使用過,是說自己每一次在夢裏迴到過去,都分不清夢境和現實。
我也曾經在夢裏癡迷,不過那終究還是一場夢,隻是這夢是根據現實來的,所以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一開始就注定了要破滅的。
李商隱在另外一首詩裏說:“憐我夢齋迷蝴蝶”,是在發問:誰憐惜我,孤獨的躲在一個空齋裏麵,做的夢是那樣美。但是如果醒來,會發現還是隻有一個人,在孤獨的承受著一切。
“望帝春心托杜鵑,”黛玉在葬花吟裏也用了這個典故,這也是有些話,無法直接說出來,隻好用典故讓別人去想象,去聯想。
傳說從前古蜀國的一個國君叫望帝,晚年時因為水患嚴重,他無力治水,失去了自己的國家,但是他對於這個國家的情感,到死後也不能放下,於是變成了一個杜鵑日夜啼哭,直到哭出血淚來依然不止。
所以杜鵑啼血,表達的是對故國的多情,對故國的留戀,是一種無法割舍的感情寄托。
滄海月明珠有淚,傳說在滄海裏有很大的蚌殼,蚌殼裏有明珠,天上的月亮圓滿之時,蚌殼裏的明珠就是圓的,如果天上的月不圓,這個珠,就不圓,我們知道,在書中,“珠”,就代表朱明王朝。
藍田日暖玉生煙,滄海桑田,前麵一句說大海,這一句說藍田。
藍田在長安附近,盛產美玉,傳國玉璽使用的那塊玉就是藍田所產的,而寶玉也是傳國玉璽,代表的就是作者的故國,大明。
傳說每當晴和日暖的時候,太陽的光照在藍田山上,藍田山裏的玉石,就會發出煙靄迷蒙的光彩,但你看到的光升上來,就像玉石身上化出的煙一樣。
黛玉的夢想就是“寶玉”重新煥發光彩,而我們在書中看到的,卻是寶玉說他死後,就要化灰,化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是說曾經的那些往事,那些深情,那些理想,那些悲哀,是我等到如今迴憶起來,才覺得悲哀嗎?不,不是的……
隻是當時已惘然,就是在當時,我就已經充滿了惆悵和迷惘了,那些人和事,從夢一開始,就已經注定如此了。
以紅樓夢中的意向來看,則藍田玉和明珠的意向都指向朱明,黛玉看到這種刺心的詩,怎麽會心生喜歡呢?
李商隱另外有一首詩,也是《無題》,他說“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你聽到那長有荷花的池塘外有了輕輕的隱隱的雷聲,雷聲指的是什麽?
古人說“驚蟄”,就是說把在土地裏邊潛藏的、冬眠休息的那些蟲子都驚醒了,所以當颯颯的東風細雨飄下來的時候,聽到那長有荷花的芙蓉塘外麵有隱隱的雷聲,把你所有的隱藏在心裏邊的東西都喚醒了。
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春心代表的就是懷念,紅樓夢中多以春來隱喻複興或勝利的希望,以秋來隱喻失敗,最後勝利的希望,一寸一寸的都化作了飛灰。
在《重過聖女祠》裏說: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用《紅樓夢》中的意向來看,好像是在說滿清的仙女“萼綠”來了,明朝的仙女“杜蘭”才剛剛離去,“玉郎”到了這裏便通往仙界了,向上天問一問,有沒有能夠長生的靈藥“紫芝?”
再看李商隱的《端居》
遠書歸夢兩悠悠,隻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沒有家人,隻有自己孤獨的一個人,麵對著一張空床,更需要我去抵抗的,是荒涼的素秋,是它帶來的寒冷和淒涼。
台階下,一場秋雨過後,長了一片青苔,寒霜打過的樹葉也變紅了,這些在我的眼裏,都成了“雨中寥落,”“月中愁。”
《紅樓夢》雨指滿清,月指殘明,用書中的意向來讀李商隱的詩,似乎都是在寫明朝滅亡時黛玉孤苦無依的境況和心理。
其他的詩就不再一一列舉了,李商隱的詩,總是在美麗之中挖掘出一份悲涼來,而黛玉隻要讀到這些,以紅樓夢中的意向去聯想,幾乎都是符合她所麵對的殘酷現實。
李商隱的詩又是寫在前,好像是明朝滅亡,黛玉淒涼結局的讖語一般,試問,黛玉怎麽會喜歡這樣的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