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隻見賈母房裏的丫頭找寶玉林黛玉去吃飯。
林黛玉也不叫寶玉,便起身拉了那丫頭就走。那丫頭說等著寶玉一塊兒走。
林黛玉道:“他不吃飯了,咱們走。我先走了。”說著便出去了。
(賈母代表老祖宗,老祖宗叫吃飯,這是一個不詳之語,在有些時候,走,就代表著死亡。接著上迴我們知道,黛玉說我先走了,就是崇禎已經做好準備去見祖宗了。)
寶玉道:“我今兒還跟著太太吃罷。”
王夫人道:“罷,罷,我今兒吃齋,你正經吃你的去罷。”
寶玉道:“我也跟著吃齋。”說著便叫那丫頭“去罷”,自己先跑到桌子上坐了。
(寶玉代表大明,說明此時大明沒有隨著黛玉一起走,所以還跟著王夫人吃齋,做垂死掙紮。王夫人代指武將集團,吃齋幾乎就是喝稀飯,表明了大明朝在最後時刻的境況。)
王夫人向寶釵等笑道:“你們隻管吃你們的,由他去罷。”
寶釵因笑道:“你正經去罷。吃不吃,陪著林姑娘走一趟,他心裏打緊的不自在呢。”
(薛寶釵此話歹毒至極,讓寶玉跟著黛玉一起“走一趟,”其實就是讓大明你也跟著去死吧!)
寶玉道:“理他呢,過一會子就好了。”【庚辰側批:後文方知。】
(這裏的暗寫黛玉將死,但是我們看後文就知道,在故事裏過一會黛玉又好了,所以才有寶玉這句,脂批提示了不看後文是理解不了這句話的。)
一時吃過飯,寶玉一則怕賈母記掛,二則也記掛著林黛玉,忙忙的要茶漱口。
探春惜春都笑道:“二哥哥,你成日家忙些什麽?【甲戌側批:冷眼人自然了了。】吃飯吃茶也是這麽忙碌碌的。”
(此處插入探春惜春,是為後文作引,同時也是交代一下,唐王、魯王與桂王等明朝藩王們,此時也看到了大明王朝大限將至。此時明朝廷是極度混亂的,所以寫二人問寶玉你忙什麽呢?就是他們在打聽局勢,此書可謂一事都不錯過。)
寶釵笑道:“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罷,叫他在這裏胡羼些什麽。”
寶玉吃了茶,便出來,一直往西院來。可巧走到鳳姐兒院門前,隻見鳳姐蹬著門檻子拿耳挖子剔牙,【庚辰側批:也才吃了飯。】
看著十來個小廝們挪花盆呢。【庚辰側批:是阿鳳身段。】見寶玉來了,笑道:“你來的好。進來,進來,替我寫幾個字兒。”
寶玉隻得跟了進來。到了屋裏,鳳姐命人取過筆硯紙來,向寶玉道:“大紅妝緞四十匹,蟒緞四十匹,上用紗各色一百匹,金項圈四個。”
寶玉道:“這算什麽?又不是帳,又不是禮物,怎麽個寫法?”鳳姐兒道:“你隻管寫上,橫豎我自己明白就罷了。”【庚辰側批:有是語,有是事。】
寶玉聽說隻得寫了。鳳姐一麵收起,一麵笑道:“還有句話告訴你,不知你依不依?你屋裏有個丫頭叫紅玉,我合你說說,要叫了來使喚,總也沒說,今兒見你才想起來。”【甲戌側批:字眼。】
(看到這裏我們才能看明白,作者一下子跳到南京這邊了,北京朝廷將亡之時,南京方麵有四支軍隊,史稱“江北四鎮。”當時他們都是從北一路南逃來的,所以寫鳳姐看小廝們搬花盆呢!
具體細節是明朝總兵高傑部,率殘兵敗將從山西一路南逃,走河南山東逃到了徐州,揚州,路上自然帶著一些家當。山東劉澤清也率部逃到淮安,劉良左部從河南退迴壽縣鳳陽等地,黃得功也率部避開大順軍迴到南直隸,進駐儀征。
四人幾乎都歸到了鳳陽總督馬士英麾下,所以此時掌握兵權的人成了馬士英,也就是此處的王熙鳳。這就是王熙鳳看著小廝們搬“花盆。”
而王熙鳳讓寶玉寫的這些,就是給這四路兵馬的賞賜物資官服等物,好籠絡人心。小紅就是錢謙益,此時閑賦在家,向寶玉討要小紅,就是馬士英點名錢謙益,讓他輔助自己。
寶玉道:“我屋裏的人也多的很,姐姐喜歡誰,隻管叫了來,何必問我。”
【甲戌側批:紅玉接杯倒茶,自紗屜內覓至迴廊下,再見此處如些寫來,可知玉兄除顰外,俱是行雲流水。】
(從小紅的出場到此時收尾,可以看到,正麵故事與反麵曆史的順序,有時是完全相反或混亂的,所以這又是長久以來讀者難以看懂書中隱事的原因。)
鳳姐笑道:“既這麽著,我就叫人帶他去了。”【甲戌側批:又了卻怡紅一冤孽,一歎!】
(從此以後,小紅的戲份就結束了,所以說了卻一冤孽。)
寶玉道:“隻管帶去。”說著便要走。【甲戌側批:忙極!】
(此處的寶玉忙著要去哪裏?其實是忙著要去北京找林黛玉,也就是當時明朝還有一部分人,是希望接迴崇禎帝的,他就是史可法為首的南直隸勤王軍隊。
當他們收到消息北京將要被大順軍圍困時,史可法急忙調集軍隊北上勤王。
鳳姐兒道:“你迴來,我還有一句話呢。”
寶玉道:“老太太叫我呢,【甲戌側批:非也,林妹妹叫我呢。一笑。】有話等我迴來罷。”說著便來至賈母這邊,隻見都已吃完飯了。
(隻見已經吃完飯了,意思就是晚了,沒趕上,當時他們是走到淮安時聽說皇帝走海路南下了,便停下了一天,之後又接到消息說北京已經被包圍,此去來不及了。)
賈母因問他:“跟著你娘吃了什麽好的?”
寶玉笑道:“也沒什麽好的,我倒多吃了一碗飯。”【甲戌側批:安慰祖母之心也。】
因問:“林妹妹在那裏?”【甲戌側批:何如?餘言不謬。】賈母道:“裏頭屋裏呢。”
(這幾句是寫南方明朝廷在打聽崇禎皇帝的下落,隻是各種消息滿天飛,他們也不知道具體情況。到賈母說在裏頭屋裏,就是還在京城裏,此事算是結束了。)
寶玉進來,隻見地下一個丫頭吹熨鬥,炕上兩個丫頭打粉線,黛玉彎著腰拿著剪子裁什麽呢。
寶玉走進來笑道:“哦,這是作什麽呢?才吃了飯,這麽空著頭,一會子又頭疼了。”
黛玉並不理,隻管裁他的。有一個丫頭說道:“那塊綢子角兒還不好呢,再熨他一熨。”
黛玉便把剪子一撂,說道:“理他呢,過一會子就好了。”【甲戌側批:有意無意,暗合針對,無怪玉兄納悶。】
寶玉聽了,隻是納悶。隻見寶釵探春等也來了,和賈母說了一迴話。
寶釵也進來問:“林妹妹作什麽呢?”
因見林黛玉裁剪,因笑道:“妹妹越發能幹了,連裁剪都會了。”
黛玉笑道:“這也不過是撒謊哄人罷了。”
寶釵笑道:“我告訴你個笑話兒,才剛為那個藥,我說了個不知道,寶兄弟心裏不受用了。”
林黛玉道:“理他呢,過會子就好了。”【甲戌眉批:連重二次前言,是顰、寶氣味暗合,勿認做有小人過言也。】
寶玉向寶釵道:“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沒人呢,你抹骨牌去罷。”
寶釵聽說,便笑道:“我是為抹骨牌才來了?”說著便走了。
林黛玉道:“你倒是去罷,這裏有老虎,看吃了你!”說著又裁。(就是讓寶玉感覺去南方,免得被吞並。)
寶玉見他不理,隻得還陪笑說道:“你也出去逛逛再裁不遲。”
林黛玉總不理。寶玉便問丫頭們:“這是誰叫裁的?”
林黛玉見問丫頭們,便說道:“憑他誰叫我裁,也不管二爺的事!”
(林黛玉裁剪這一段,不看到此處不能解,其實是最後時刻與大順軍談判。
大順軍抵達北京之後,與明朝進行了談判,崇禎帝親自手寫小紙條讓太監傳遞,此時的他已經繞開明朝廷直接接觸大順軍了。
所以對丫頭們說“理他呢!”但他與大順軍談判,不過是為了拖延時間,所以黛玉說“不過是撒謊哄人罷了!”
寶玉不知道黛玉在搞什麽名堂,所以寫寶玉“隻是納悶。”
但是此事還是被“寶玉”發現了,兵部尚書張縉彥在夜裏巡視城牆的時候,發現有人在城頭喝酒談話,就問怎麽迴事?
一看是兩個太監與闖軍,十分震驚!頓時劍拔弩張,小太監拿出一張裁剪好的小紙條,上麵寫著崇禎的親筆字,說皇爺讓我們來談判的,大人您就別管了。
所以這裏寫的是“寶玉問誰叫裁剪的?”林黛玉迴答“反正不管二爺的事。”
隻是此處有一個疑點,為何此時的事薛寶釵全都知道?應該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京城裏有滿清的眼線。
寶玉方欲說話,隻見有人進來迴說“外頭有人請”。寶玉聽了,忙撤身出來。
黛玉向外頭說道:【甲戌側批:仍丟不下,歎歎!】
(最後時刻,崇禎依然丟不下大明。)
“阿彌陀佛!趕你迴來,我死了也罷了。”
【甲戌側批:何苦來?餘不忍聽。】
林黛玉也不叫寶玉,便起身拉了那丫頭就走。那丫頭說等著寶玉一塊兒走。
林黛玉道:“他不吃飯了,咱們走。我先走了。”說著便出去了。
(賈母代表老祖宗,老祖宗叫吃飯,這是一個不詳之語,在有些時候,走,就代表著死亡。接著上迴我們知道,黛玉說我先走了,就是崇禎已經做好準備去見祖宗了。)
寶玉道:“我今兒還跟著太太吃罷。”
王夫人道:“罷,罷,我今兒吃齋,你正經吃你的去罷。”
寶玉道:“我也跟著吃齋。”說著便叫那丫頭“去罷”,自己先跑到桌子上坐了。
(寶玉代表大明,說明此時大明沒有隨著黛玉一起走,所以還跟著王夫人吃齋,做垂死掙紮。王夫人代指武將集團,吃齋幾乎就是喝稀飯,表明了大明朝在最後時刻的境況。)
王夫人向寶釵等笑道:“你們隻管吃你們的,由他去罷。”
寶釵因笑道:“你正經去罷。吃不吃,陪著林姑娘走一趟,他心裏打緊的不自在呢。”
(薛寶釵此話歹毒至極,讓寶玉跟著黛玉一起“走一趟,”其實就是讓大明你也跟著去死吧!)
寶玉道:“理他呢,過一會子就好了。”【庚辰側批:後文方知。】
(這裏的暗寫黛玉將死,但是我們看後文就知道,在故事裏過一會黛玉又好了,所以才有寶玉這句,脂批提示了不看後文是理解不了這句話的。)
一時吃過飯,寶玉一則怕賈母記掛,二則也記掛著林黛玉,忙忙的要茶漱口。
探春惜春都笑道:“二哥哥,你成日家忙些什麽?【甲戌側批:冷眼人自然了了。】吃飯吃茶也是這麽忙碌碌的。”
(此處插入探春惜春,是為後文作引,同時也是交代一下,唐王、魯王與桂王等明朝藩王們,此時也看到了大明王朝大限將至。此時明朝廷是極度混亂的,所以寫二人問寶玉你忙什麽呢?就是他們在打聽局勢,此書可謂一事都不錯過。)
寶釵笑道:“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罷,叫他在這裏胡羼些什麽。”
寶玉吃了茶,便出來,一直往西院來。可巧走到鳳姐兒院門前,隻見鳳姐蹬著門檻子拿耳挖子剔牙,【庚辰側批:也才吃了飯。】
看著十來個小廝們挪花盆呢。【庚辰側批:是阿鳳身段。】見寶玉來了,笑道:“你來的好。進來,進來,替我寫幾個字兒。”
寶玉隻得跟了進來。到了屋裏,鳳姐命人取過筆硯紙來,向寶玉道:“大紅妝緞四十匹,蟒緞四十匹,上用紗各色一百匹,金項圈四個。”
寶玉道:“這算什麽?又不是帳,又不是禮物,怎麽個寫法?”鳳姐兒道:“你隻管寫上,橫豎我自己明白就罷了。”【庚辰側批:有是語,有是事。】
寶玉聽說隻得寫了。鳳姐一麵收起,一麵笑道:“還有句話告訴你,不知你依不依?你屋裏有個丫頭叫紅玉,我合你說說,要叫了來使喚,總也沒說,今兒見你才想起來。”【甲戌側批:字眼。】
(看到這裏我們才能看明白,作者一下子跳到南京這邊了,北京朝廷將亡之時,南京方麵有四支軍隊,史稱“江北四鎮。”當時他們都是從北一路南逃來的,所以寫鳳姐看小廝們搬花盆呢!
具體細節是明朝總兵高傑部,率殘兵敗將從山西一路南逃,走河南山東逃到了徐州,揚州,路上自然帶著一些家當。山東劉澤清也率部逃到淮安,劉良左部從河南退迴壽縣鳳陽等地,黃得功也率部避開大順軍迴到南直隸,進駐儀征。
四人幾乎都歸到了鳳陽總督馬士英麾下,所以此時掌握兵權的人成了馬士英,也就是此處的王熙鳳。這就是王熙鳳看著小廝們搬“花盆。”
而王熙鳳讓寶玉寫的這些,就是給這四路兵馬的賞賜物資官服等物,好籠絡人心。小紅就是錢謙益,此時閑賦在家,向寶玉討要小紅,就是馬士英點名錢謙益,讓他輔助自己。
寶玉道:“我屋裏的人也多的很,姐姐喜歡誰,隻管叫了來,何必問我。”
【甲戌側批:紅玉接杯倒茶,自紗屜內覓至迴廊下,再見此處如些寫來,可知玉兄除顰外,俱是行雲流水。】
(從小紅的出場到此時收尾,可以看到,正麵故事與反麵曆史的順序,有時是完全相反或混亂的,所以這又是長久以來讀者難以看懂書中隱事的原因。)
鳳姐笑道:“既這麽著,我就叫人帶他去了。”【甲戌側批:又了卻怡紅一冤孽,一歎!】
(從此以後,小紅的戲份就結束了,所以說了卻一冤孽。)
寶玉道:“隻管帶去。”說著便要走。【甲戌側批:忙極!】
(此處的寶玉忙著要去哪裏?其實是忙著要去北京找林黛玉,也就是當時明朝還有一部分人,是希望接迴崇禎帝的,他就是史可法為首的南直隸勤王軍隊。
當他們收到消息北京將要被大順軍圍困時,史可法急忙調集軍隊北上勤王。
鳳姐兒道:“你迴來,我還有一句話呢。”
寶玉道:“老太太叫我呢,【甲戌側批:非也,林妹妹叫我呢。一笑。】有話等我迴來罷。”說著便來至賈母這邊,隻見都已吃完飯了。
(隻見已經吃完飯了,意思就是晚了,沒趕上,當時他們是走到淮安時聽說皇帝走海路南下了,便停下了一天,之後又接到消息說北京已經被包圍,此去來不及了。)
賈母因問他:“跟著你娘吃了什麽好的?”
寶玉笑道:“也沒什麽好的,我倒多吃了一碗飯。”【甲戌側批:安慰祖母之心也。】
因問:“林妹妹在那裏?”【甲戌側批:何如?餘言不謬。】賈母道:“裏頭屋裏呢。”
(這幾句是寫南方明朝廷在打聽崇禎皇帝的下落,隻是各種消息滿天飛,他們也不知道具體情況。到賈母說在裏頭屋裏,就是還在京城裏,此事算是結束了。)
寶玉進來,隻見地下一個丫頭吹熨鬥,炕上兩個丫頭打粉線,黛玉彎著腰拿著剪子裁什麽呢。
寶玉走進來笑道:“哦,這是作什麽呢?才吃了飯,這麽空著頭,一會子又頭疼了。”
黛玉並不理,隻管裁他的。有一個丫頭說道:“那塊綢子角兒還不好呢,再熨他一熨。”
黛玉便把剪子一撂,說道:“理他呢,過一會子就好了。”【甲戌側批:有意無意,暗合針對,無怪玉兄納悶。】
寶玉聽了,隻是納悶。隻見寶釵探春等也來了,和賈母說了一迴話。
寶釵也進來問:“林妹妹作什麽呢?”
因見林黛玉裁剪,因笑道:“妹妹越發能幹了,連裁剪都會了。”
黛玉笑道:“這也不過是撒謊哄人罷了。”
寶釵笑道:“我告訴你個笑話兒,才剛為那個藥,我說了個不知道,寶兄弟心裏不受用了。”
林黛玉道:“理他呢,過會子就好了。”【甲戌眉批:連重二次前言,是顰、寶氣味暗合,勿認做有小人過言也。】
寶玉向寶釵道:“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沒人呢,你抹骨牌去罷。”
寶釵聽說,便笑道:“我是為抹骨牌才來了?”說著便走了。
林黛玉道:“你倒是去罷,這裏有老虎,看吃了你!”說著又裁。(就是讓寶玉感覺去南方,免得被吞並。)
寶玉見他不理,隻得還陪笑說道:“你也出去逛逛再裁不遲。”
林黛玉總不理。寶玉便問丫頭們:“這是誰叫裁的?”
林黛玉見問丫頭們,便說道:“憑他誰叫我裁,也不管二爺的事!”
(林黛玉裁剪這一段,不看到此處不能解,其實是最後時刻與大順軍談判。
大順軍抵達北京之後,與明朝進行了談判,崇禎帝親自手寫小紙條讓太監傳遞,此時的他已經繞開明朝廷直接接觸大順軍了。
所以對丫頭們說“理他呢!”但他與大順軍談判,不過是為了拖延時間,所以黛玉說“不過是撒謊哄人罷了!”
寶玉不知道黛玉在搞什麽名堂,所以寫寶玉“隻是納悶。”
但是此事還是被“寶玉”發現了,兵部尚書張縉彥在夜裏巡視城牆的時候,發現有人在城頭喝酒談話,就問怎麽迴事?
一看是兩個太監與闖軍,十分震驚!頓時劍拔弩張,小太監拿出一張裁剪好的小紙條,上麵寫著崇禎的親筆字,說皇爺讓我們來談判的,大人您就別管了。
所以這裏寫的是“寶玉問誰叫裁剪的?”林黛玉迴答“反正不管二爺的事。”
隻是此處有一個疑點,為何此時的事薛寶釵全都知道?應該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京城裏有滿清的眼線。
寶玉方欲說話,隻見有人進來迴說“外頭有人請”。寶玉聽了,忙撤身出來。
黛玉向外頭說道:【甲戌側批:仍丟不下,歎歎!】
(最後時刻,崇禎依然丟不下大明。)
“阿彌陀佛!趕你迴來,我死了也罷了。”
【甲戌側批:何苦來?餘不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