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所續寫的莊子《南華經》隱含著怎樣驚天的思想?


    上迴看了寶玉所讀之《南華經》,解析了作者引用這篇《胠篋》原文與黛玉,寶釵,對之不同的處理方式的隱喻,這迴來看寶玉所寫的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事情的起因是襲人,麝月等丫鬟與他置氣,導致他做什麽事都不順利,非常鬱悶。


    原文寫:隻見襲人睡在外頭炕上,麝月在旁邊抹骨牌。寶玉素知麝月與襲人親厚,一並連麝月也不理,揭起軟簾自往裏間來。


    麝月隻得跟進來。寶玉便推他出去,說:“不敢驚動你們。”麝月隻得笑著出來,喚了兩個小丫頭進來。寶玉拿一本書,歪著看了半天。


    這是寶玉平常使喚的那些丫鬟都不好使了,隻有一個四兒到跟前伺候,作者寫“誰知四兒是個聰敏乖巧不過的丫頭。”


    偏偏這裏脂批卻說她【:又是一個有害無益者。作者一生為此所誤,批者一生亦為此所誤,於開卷凡見如此人,世人故為喜,餘反抱恨,蓋四字誤人甚矣。被誤者深感此批。】”


    這其實寫的就是大明王朝末期朝堂之上的黨爭激烈,各部相互傾軋,導致明朝遇到任何事情,都有人拖後腿,事情無法順利進行下去。


    到了崇禎後期,國家已經無人可用,難得換一個官員上來也是個不幹正事的。


    這一段是在第二十一迴,我們前文裏已經知道,緊跟著二十二迴寫的就是李自成進京,明朝滅亡,清軍入關了。


    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這些為寶玉做事的丫鬟還在賭氣相互爭鬥,所以寶玉就感覺這些人其實都是累贅,正是他們的各種牽絆使自己如墜羅網,困守陷阱。


    當寶玉讀《莊子》讀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


    他從中悟出來一些道理,於是趁著酒興,不禁提筆續曰:


    焚花散麝,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減情意,而閨閣之美惡始相類矣。


    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矣,戕其仙姿,無戀愛之心矣,灰其靈竅,無才思之情矣。


    彼釵、玉、花、麝者,皆張其羅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纏陷天下者也。


    寶玉所寫內容的意思是:焚花散麝,花這裏指花襲人,麝是麝月,這就是把他們都解散了去吧,這樣大家就自然守規矩了。


    因為他們二人是專門規勸寶玉的,寶玉想要出門做什麽,襲人總是勸他,寶玉有什麽事做的不好,麝月也總是說他。把他們都毀滅,就沒有這些是非對錯了,所以叫“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


    不要貪戀寶釵的美貌,也不要在意黛玉的靈竅,也就是如果沒有他們,我就不必去比較他們誰好誰差了,正是因為在意黛玉的靈竅,又覺得寶釵也很美,我被他的美貌所欺騙了,才會有如此多的煩惱!


    所以幹脆把他們都毀滅,沒有這二人,這樣我也就“無戀愛之心矣,無才思之情了。


    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參商是兩顆星星,參星在西,商星在東,二星是輪流出現在天空,從不同時出現,常用來比喻彼此感情不和睦。


    讓襲人與麝月都散去,這樣不必麵對他們暖心的規勸,也不會彼此感情不和,互相置氣而導致正經該做的事都沒有做了。


    皆張其羅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纏陷天下者也。張其羅即古代張網捕獵,穴也是困住猛獸的陷阱,就是用這些來比喻襲人,麝月,黛玉,寶釵,正是因為他們的各種是非阻礙了寶玉,使他迷眩纏餡。


    所以寶玉最終悟到的是幹脆把他們都毀滅,不需要他們,這與莊子這篇原文所含的思想是一樣的。


    在寶玉續莊子之後有【蒙側批:敢續!】【庚辰眉批:趁著酒興不禁而續,是作者自站地步處,謂餘何人耶,敢續《莊子》?然奇極怪極之筆,從何設想,怎不令人叫絕?己卯冬夜。】


    【庚辰眉批:這亦暗露玉兄閑窗淨幾、不寂不離之工業。壬午孟夏。】


    【庚辰雙夾批:直似莊老,奇甚怪甚!


    我們知道,莊子是戰國時期大思想家,大文學家,與老子並稱“老莊。”所以這裏多個批語表示驚訝,寶玉居然敢續《莊子》。


    而對寶玉,作者說他“愚頑怕讀文章,”他是不喜歡讀書的一個公子,但是在真正寫他的時候呢,他的文采又是超凡脫俗的,還續的很像莊老。


    這裏也體現了作者的文學與思想方麵的功力,可見作者絕不會是一個普通書生。


    其實這篇《莊子》的思想,就是不需要什麽聖人,那麽就沒有什麽道德的標杆,人人都可以完成自我的升華。不需要什麽最頂級的精英,把持著行業的最高點,那麽人人都可以自由的發揮,主動參與進來,社會自然會進步。


    比如紅學把持著解釋《紅樓夢》的話語權,他們說紅樓夢是寫江寧織造曹家的家事,那麽他們作為權威,說出的很多話就會束縛住人們的思想。


    他們說曹雪芹是在10歲時,曹家被抄之後,搬家到北京成為一個落魄書生,因為感懷家族的衰敗而寫下了這部巨著,在40歲的時候不幸去世了,所以隻有80迴,沒有完成此書。


    還編故事說曹雪芹樣樣精通,又會作詩寫詞,又會建造園林,各種儒釋道哲學樣樣都已參透,還是個神醫,曾經給朋友治病那是藥到病除!


    但是這樣一個神人居然在30歲寫石頭記時,開篇就說自己半世潦倒,一事無成。


    所以莊子說這種行業的權威就是一種陷阱,羅網,會欺騙,困住普通大眾,不了解的人容易被其迷惑,所以莊子說幹脆毀滅它,這樣大家就都能有自己的思想了。


    原文裏寶玉續畢,擲筆就寢。寶玉突然悟到這個道理,還有些得意,所以倒頭就睡了。


    後來寶玉因為勸和黛玉和湘雲不成,把二人雙雙得罪,反被懟了一頓,迴來看到自己續寫的《莊子》,更覺得續的對了。


    那麽從反麵故事來看,作者最終要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呢?


    前文我們認定寶玉代表國家,也是華夏文明,襲人是伺候他的宦官集團,也就是太監們。


    麝月代表的是言官集團,此處林黛玉指明朝的皇帝,薛寶釵指清朝的皇帝。


    我們看當時的情況,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領軍直逼京城,在這個國家內憂外患之際,國家已經沒有了主心骨。


    崇禎皇帝唯一信賴的,就是身邊的太監們了,隻是到了崇禎末年,一直依賴的太監們也不盡心了。


    所以作者先寫襲人也置氣嗔怒不理寶玉。


    寶玉無了主意,因見麝月進來,【庚辰雙行夾批:偏麝月來,好文章!】便問道:“你姐姐怎麽了?”【庚辰雙行夾批:如見如聞。】麝月道:“我知道麽?問你自己便明白了。”


    這裏寫完襲人寫麝月,她代表的是明朝的禦史言官,他們在關鍵時刻也是壞事。當時,李自成攻陷大同,崇禎有南遷的念頭,如果這一政策實施,崇禎朝廷還可以續命。


    兵科給事中光時亨激烈諫阻,堅決主張固守北京,導致這件事無法進行。這些言官官位不高,權利卻大,可以出言反對一切政策,但是他們卻不負責給出解決辦法。


    寶玉此處對麝月無奈,是作者對此的真實還原。


    之後的二十二迴寶玉是經過了史湘雲,林黛玉,使性弄氣,薛寶釵的生日之後,覺得自己續的對,就應該這樣,這就是寶玉悟禪,隻不過這次沒能徹底悟透。


    那麽在反麵就是華夏經過崇禎十七年甲申國難之後,所悟出來的道理:那就是國家不需要什麽太監,言官,皇帝,這些人的存在,隻會擾亂國家,打破社會的進步。


    所以這迴寶玉所續寫的部分,其實就是教科書裏所寫的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體現。


    這種思想在我們今天看來沒有什麽了不起的,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是作者的一種超前思想的體現,是作者經曆了明末的亡國和幾乎文化滅種之後,是對這個華夏文明走到絕路時的破局之法的思考。


    要知道,這套封建皇帝製度已經存在了幾千年,這是一種何等富有前瞻性的,大膽的想法。


    也就是如果國家沒有皇帝,那麽這個政權就不會因為皇帝的一舉一動,而導致國家的動亂,衰敗或直接滅亡。沒有太監們的從中生事,沒有言官的各種反對,國家行政是不是就會有效很多?


    書中用血淋淋的曆史如實的告訴了我們,儒釋道法以及之前的那套皇帝製度都救不了華夏,另外又極度隱晦的告訴我們,毀滅這套帝製,毀滅這個封建製度,或許才是我們的出路。


    這一點也在大約三百年後,得到了曆史的驗證,從辛亥革命開始,我們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和新文化運動,並喊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號。


    隻不過如今的我們看待曆史不應該站在上帝視角去批判,而是應該尊重曆史現實,曾經的華夏文明雖然在明末時期走到末路,但是也不能因此否認他們曾經創造的輝煌。


    曾經我們正是靠著這些儒釋道法醫家的思想,建立起秦漢王朝,隋唐帝國,大明江山。我們也是要征服全世界的,是那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我漢土的帝國。天下隻能有一個皇帝,那就是我中國的皇帝,周圍的小國都要臣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夢明亡史全索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庖丁解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庖丁解夢並收藏紅樓夢明亡史全索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