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幾天來,四隊每天早晨學習都是同樣的內容:改選車隊基層工會組織。現任主席的老頭子獲準今年底退休,再不換也不行了。全隊所有人員都是會員,到場就是有效選民,不用再挑挑揀揀,這前那後。可是全隊百十人眾,不分老少,依然那樣不甚熱心,也不提名,也不表態,似乎誰當都行,沒有也不要緊。好在有書記許進山一力維持,這項工作才算有了長足的進展。
關於這問題,許進山也曾考慮過多次,一直苦於沒有合適的人選。這迴老主席又來找他,當麵提出“要挾”,或者說簡直就是“最後通牒”,反正退休已定,到時候就走,以後怎麽辦,由車隊領導看著處理吧。被他這麽一逼,許進山倒堅定了原先曾一閃而過的主意,決心把隊上的文秀才尤振雄推出來。
這件事左思右想處處天衣無縫,他很滿意。同兩個隊長通了通氣,他們異口同聲,都說沒意見;再找隊上的管理員商量一下,管理員是車隊工會的實際幹事,代理主席,工會工作的開展必須問問人家的看法。聽說要由年輕人出任,他連聲叫好,還說:“小青年就這點朝氣可貴,要把工會的工作搞得蓬蓬勃勃,就必須靠他們。”
再下一步就是交給群眾討論通過了。四天來,許進山天天在學習會上闡述自己的設想,還把尤振雄的長篇報道《千裏接車記》讀了兩遍。果然,大家都為隊上有這麽一個能幹的小夥子感到高興。有一人帶頭舉手,旁邊的人們一陣風地都把手舉起來。連續幾天的選舉,雖還難得湊齊全部選票,也不少於三分之二了,很是叫人開心。最讓人愉快的是,竟沒有一人反對。呃,嚴格地說,有一個不同意,那就是尤振雄本人。不過按照正規的選舉製度,被選人好象也不在表決之列。再說這點否決票能有啥力量?大勢所趨,眾望難違,這件事就算基本定下了。
尤振雄被這突如其來的事驚呆了。一再向領導和師傅們申明,自己從上小學起就不曾在班級組織任過任何職,包括小組長中隊長也沒幹過。可沒人聽他的,隻把那當做笑料或趣題。雖然他拙劣的講演水平和辯解能力就很能為其論點做些側麵的論證,但人們不以為然,一笑了之。領導都鼓勵他,願他多多努力。朋友們也祝賀他,叫他不必自卑,相信他定能做好。迴到家裏,向媽媽述說苦衷,連媽媽也不聽他的,反而誇他有出息,說幫大家多做點事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沒奈何,尤振雄又來找李明波。這位宣傳科科長、《運輸報》總編,近來正揚帆順風,青春得意。也就是在他的多次鼓動下,自己才寫了那篇接車的報道,沒想到給惹出了這麽多的麻煩。本想對他發泄一點煩惱,要他去幫自己說說話去。不料人家一點也不同情,還哈哈大笑,說這是個好開端。
“不知道你怎麽會有這許多的抵觸情緒,我覺得這是好事情嘛。要說工會工作該如何做,我是外行。不過我想,恐怕有多半還是離不開搞宣傳。平時學技術,出車搞互助,上路講安全,迴站背《毛著》。是不是?”他還滿有道理的。“現在雖不提背《毛著》了,經常看看報紙,懂些時事,提高政治覺悟也還是不能忘的。我對你的要求,也可以隨便些,隻要常寫點稿件就行,長短不拘,格式聽便,原則就是每篇要有實在的內容。老同學嘛,我可以多幫你一把。”
“那些另外談吧。咱們先談眼下的工會主席這件事。”
“一迴事,一迴事。對於一個人能不能幹好某件事,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真正有心去幹。至於他的能力和經驗,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探索、積累獲得的。象我當這個科長,還不是從頭開始,誰知道該怎麽幹?剛從大學畢業迴來,幹勁正盛,加上又想在眾人麵前表現自家的才幹。一到黨委報道,就要求領導把我分到合適的單位,可得知讓我擔任這個科長時,說實話沒少流幾身虛汗。我和你差不多,也沒幹過領導,糟糕的是旁邊又缺少得力的人協助。當初要是把你放在這兒,你絕不比我差,你說呢?所以到了現實地步,你首先應該勇敢地承擔下來,然後熱情地去用心用力,有這麽多人相幫,再加上你的聰明和智慧,我就不信幹不好。”聽他說得多輕鬆,好象天塌下來了,也輪不著矮子們去驚慌。
車隊的老工會主席更是急不可耐,等不得總站工會批迴的文件,就拉著尤振雄要辦理交接手續。把幾年來工會發布的文件分門別類的一堆一堆放在桌上,當麵交代清楚。一年內有哪些工作要做也一一說明,做什麽事找什麽人都沒忘掉。“上邊肯定不會變的,我敢打賭。”他一次又一次地勸說小夥子相信這個事實。還怕節外生枝,他甚至還和書記說好了,想讓尤振雄把車門鑰匙交出來。“不要說我老了,我正想開著新車出去轉幾天呢。”老頭子一說起開車,個個不服老。
尤振雄才不這麽傻等著坐這把交椅呢,而將自己心愛的新車交給他人。瞅個空兒,鑽了出去,悄悄到運調科討了張貨票,來到停車場,把車夾在一同啟行的幾個車中間,誰也沒注意,開著就走了。
一上了路,人的耳目就如同眼前的景觀煥然一新,心胸有徒然為之放大的感覺,一切過去的積鬱和憂慮全拋在腦後。當然,有經驗的駕駛員是不會在此時過多地考慮其它事的。他們都全神貫注,專心一意地行駛。有詩為證:
一部自然動畫片, 看了一遍又一遍。
一首馬達交響曲, 聽了一年又一年。
邊境集市品奇珍, 荒山野嶺熬風寒。
腳不沾地位不挪, 迴首已愈三百三。
一天下來,太陽快落山了。滇西高原地區,已是深秋季節。雖說太陽還有老高,一旦收去白日的光芒,穿溝越梁的山風就可以感到有幾分寒氣了。五輛嶄新的“東風”車來到路旁的一個小店,緩緩停下,依次安置好。駕駛員們決定在此打點休息了。
如今在山裏開車,比起十年二十年前,真稱得上是人間天上了。走的這路就不再隻是原來那馬幫踏出來的小路基礎上加寬修平的崎嶇道,開的這車也不是原先的洋車加洋油,還要拖個鬥的舊車了。最受駕駛員歡迎的,還要算這沿途開設的越來越多的旅館飯店。托改革開放的福,一搞經濟開放、允許少數人先富起來的政策,這百裏無村鎮的荒山裏,也有人來開店了。哪裏餓了哪裏吃,哪裏累了哪裏歇。真愜意!老輩子出車必備的隨身三大件:水壺、餅幹、大毛毯。在這時已徹底完成了它們的應用價值,壽終正寢。
這個小店地處兩山交界處,前後都是高山,它所在之地為此處山勢的低穀,一個百米方圓的小平壩。離公路兩三裏,有個百十戶的土著居民山村,納西族,千百年刀耕火種,自生自滅,全村都姓楊。這兒地名不知從哪一輩起就喚做“楊家村”。路邊有個十人的小道班,負責前後這段路的護理和維修任務,人員大部分也是從村中招聘。近年來,交通的發展,物資的流動,使小小的村子也看到聽到外邊的許多新事物。於是,那些比較開化的青年們也商量開了,學著外地人的樣,在道班旁搭起個遮雨避日的小木棚,賣開了飯菜。因為是為路上的人服務,本地缺個精饌,少個大料什麽的,都有人主動為他們去奔波。加上同道班職工多是沾親帶故的,互相幫助,利益雙贏。半年多來,生意挺紅火,又積累了經驗,聽取了過往人員的意見,再借著去年夏收的大好勢頭,大家一高興,就地挖土打夯蓋起了兩間小屋,搭起了十個鋪位,外麵釘幾根木樁拉根繩圈塊地就是停車場,從沒聽說有失竊的消息,比城市的大旅館都讓人放心。時間一長,有了個模樣,在路上也掛起了名,他們也學城裏人取個吉利的意思,給小店掛了個時髦的大名,叫做“財茂飯店。”不過人們嫌它過於拗口,還是順嘴叫“楊家店”。
楊家店的主人是對三十來歲的夫婦,帶著個小孩,是這一帶最早辦起路邊飯店的發起人。長年跋涉在這片山區的駕駛員,誰多多少少的都來過幾次。這兒人和氣,飯菜也好吃,多數人都願在此處歇腳。
男主人馬小兵是上海知青,文革初期上山下鄉大運動時來到這裏。近幾年同伴們陸續都返城了,就在他也準備卷鋪蓋打背包離鄉時,收到弟弟的來信,告知家中老人都已去世,最近落實政策才把自己和小妹補進父母原先工作的廠裏做個學徒工,總之家境很困難,城市現狀也是一團糟,哥哥要迴去了不光住沒住處,也許連職業也難尋。上海那樣的大城市裏,迴去找不到工作的人成百上千,有本事的大不了湊點本錢在馬路邊擺了攤子做生意,沒本事的連吃飯睡覺還得靠父母。他看過後前思後想,幹脆一咬牙就在當地安了家。女主人就是他在村裏居住戶的小女兒,他們相好很久了,就因為牽掛著城裏人早晚要走,擔心將來沒法把戶口辦到一處而一直沒有成婚。不曾想意外的不幸反倒成全了他們的大幸。
城市的知識青年的頭腦多少就是比當地山民想得寬,決心在此成家立業的馬小兵,自然把所有的聰明才智無一保留的全部奉獻給自己的現實家鄉。他想到,上海的街道都可以允許擺攤子,何況在這樣的山林中,按現在允許某些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任何靠勞動致富的努力都是正路。於是他看到了路邊食堂的發展遠勢,當這種想法對家人一挑明,從沒幹過這事的長輩雖不知前景如何,但他們都相信,隻要是女婿提出來的,必不會有失。於是,全家人盡最大的能力幫助他辦起了滇西第一家山間路邊飯店。這裏不用什麽酒肉山珍,隻要能拿出熱飯熱湯就比啥都好了。很快,他們的努力得到過往司機們的高度評價,同時也很受旁邊護路工的歡迎。附近也有不少人跟著搭棚效仿,長時間的經營使他們探索了不少的經驗。平時,還在房後開了一片菜地,沒事時就精心地種植侍弄著各種蔬菜。聽到前邊有車輛停靠的聲音,便放下手中的活計,滿麵笑容地來到門前,迎接外來的客人。
“師傅們,一路辛苦。”馬小兵見路上一溜的五輛新車進來,很高興,熱情地走上前來。邊疆的磨練,山野的癡情,早改變了他生活的情趣與追求。在這兒安了家,就地做開了生意,比起那些執意要迴城的人,智商就是高幾分,跑堂伺候都象專門訓練過的,做什麽也比山裏人會支應。邊比劃邊招唿,“請裏邊坐,先喝點茶。”他熱情的接待著頭一個下車的劉正榮,然後滿有經驗的打著手勢,指揮後麵跟著進來的車子停到相應的車位上。
所有開車人都到齊了,各人提著各人的小皮夾,說笑著朝店內走去。劉正榮見店主人挺大方的,就做出見麵熟的爽快樣,大聲叫道:“老楊,你生意大大的興隆呀。”見主人沒啥反映,以為人家沒聽清,又提高音量重複道:“老楊……”
跟在後邊的尤振雄急忙拉扯著他的衣服,低聲提醒道:“老馬,主人姓馬。你呀,大兵見小兵,熱情對溫心,直爽無彎曲,鐵錘碰鐵釘。”
“你們不是說這家小店眾人習慣叫做楊家店嗎?”
“那是地名。這裏山叫楊家嶺,村叫楊家村,女主人土生土長也姓楊。而男人是不折不扣的上海人。”
“還有這等怪事,莫不是進入了母係氏族的原始區域。”劉正榮看看幾個夥伴,不太好意思的問道:“老板,店中有什麽好吃的?”在這山野小店裏,當然不能象大城市的三星級飯店那樣品山珍嚐海味,現點現炒。能夠有點可口飯菜順順當當填飽肚子就很不錯了。
“你願吃什麽?白麵鮮肉大包子,怎麽樣?二兩一個,今天剛出籠的。另外,甜饅頭,鹹花卷,標準的東南亞風味。”看樣子,他在這上麵也花了不少心血。
“好哇,你先拿上二十個大包子來,嚐嚐口味。別的什麽也不要。”
背著幼小孩子的女主人整天在小店裏外忙碌。昏暗的油燈,濃重的廚煙中不聲不響的折騰,但在灶前火光的照耀下,看著倒也鼻正口方,雙目含情,頭上包裹著當地納西族女人常戴的頭巾,身上穿著琉金飾銀的彩色服裝。聽到這邊的吩咐,痛快地應了一聲,將大個的包子放到鍋裏。
“你們休息一下,先喝點茶。幾分鍾就好。”店主人邊擦桌子邊說道。
“哎,白麵包子,我可不吃啊。”尤振雄在旁邊頭一個表示反對。
“怎麽啦?”劉正榮問道,他喝了口茶水,又說道:“我是最喜歡吃麵的。不管在哪裏,隻要有麵食,包子、饅頭、燒餅、麵條,什麽都行,我就不吃飯。”
幾個夥伴也連聲和道:“我也是。”“我也是。”
尤振雄朝他們苦笑笑,說:“你們是還沒有吃怕呢。”
“沒吃怕?”劉正榮對他這過於武斷的結論表示不滿,說道:“我在昆侖山上一待就是整八年。那種地方,壓根就不是人可以生存下去的,連基本的食品供應也困難。你說吃的啥?整天就是一個罐頭,幾塊壓縮餅幹,連第二樣都沒有。你們聽著可能挺浪漫的,那裏的人誰不叫苦。我的腸胃就是那時給吃壞的。說起來我們還不算最糟糕,出門走江湖的,隔三叉五的還有機會到處轉一轉,趁著出來換換口味。那些守關把寨的,就更沒得說了。有個老鄉在炊事班工作,聽他泄露過小秘密,為了改善夥食,經常想法同當地藏民換東西,一個罐頭倆蘿卜,三勺炒麵斤土豆,青菜燒湯勝羊奶,病號才享老米粥。那種環境再說也難讓人信。我就是熬過來的,不知為啥,倒更喜歡吃麵了。”
“你那是吃壞的,現在改吃好的了,就愛吃了不是?要是也象我這麽弄上幾天,我敢保證,賠錢請你吃你也不要了。”
“那麽,你想吃點什麽?”上海人聽到他們中有人不吃已備好的晚餐,湊過來問道。
“弄半斤大米飯,有什麽菜沒有?要不方便就加兩個雞蛋炒一炒,雞蛋炒飯才算正味。口重多放點醬油。”尤振雄吩咐道:“再燒個青菜湯,湯卻要清淡的。”
“要吃什麽菜?”店主人熱情地介紹著。“昨天我嶽父家剛殺了一頭豬,準備做火腿呢。我提了十斤好肉過來,菜也是現成的。你喜歡吃什麽?說說看,有的我馬上給你炒來。”
“好哇,有辣椒沒有?炒一盤辣椒,越辣越好。再炒一盤蒜苗,對了,有沒有豬肝,豬肝炒蒜苗,讒死外國佬。哈哈,再來兩碟鹹菜,我走過半個中國,哪裏也比不過雲南人會做鹹菜,風味獨特,樣式多多。”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按著自己的想法,隨口要起來。
還是劉正榮能理解店家的難處,對他說:“看你的條件吧,有什麽現成的日常菜,炒上兩盤來,就行了。”
“好咧。”店主人應著,轉到灶台邊幫著忙碌去了。
“這個楊家店還辦得挺不錯。”夥伴們評議著。“滿象一迴事的。”
劉正榮還想著剛才的事,發著議論。“老尤,我隻聽說信仰不同迴人不吃豬,和尚光吃素,口味不同南人不吃辣,山西愛吃醋。還沒聽說有人不吃麵食的。”
尤振雄笑了笑說道:“不看《紅樓夢》,都說富貴好。讀過《西遊記》,才知上天難。”
坐在對麵的胡少傑剛把笛子收拾好,吹出幾個小曲。聽了他們的對話,饒有興味地叫道:“什麽上天難?你給說說。”
駕駛員們成天在外,單身一人走遍天下,很少有聽說閑聊的場合,到有機會與相識的人聚在一起,最願意多交談幾句。無論來自何方何類的新聞舊事,奇情怪景,都是受歡迎的。就連那些低俗下道的荒誕名堂,無聊玩意也滿有市場。其它幾個人也殷切地望著他,胡少傑隔著桌子丟過一支煙來。
尤振雄把煙拈起來,點燃,吸了一口,說道:“說起來,以前我也同你們一樣愛吃麵食。上中學的時候,我媽經常包餃子,我可以吃七十多個。”
眾人開心地笑了起來。他人也不示弱地報開了各自的最高記錄,有的能吃七十,有的能吃八十,有的還幹過九十,有的甚至還超過一百。吃下去就爬不起來了。
“現在不行了。”尤振雄等他們平靜下來,接著說道:“這迴我媽帶我迴了趟老家,一下子把我整慘了,以後再也跳不起來了。我媽的老家在河北定興,我這次是頭一迴迴去,那些地方就是盡吃白麵。那兒可不象我們這裏,隻能吃些外地供應的二級麵、三級麵、麩子麵,那種地方本地就產麵,就象我們這邊吃新米一樣,那才叫好吃呢。聽說以前皇宮裏吃的麵也都由這些地方進貢,你可以想象,那裏的麵有多好了。一開始到姥姥家我可高興了,吃什麽都香,吃窩頭都不用夾菜,吃饅頭也無須喝湯。頓頓都把小肚子撐的是滾瓜溜圓的。我媽還老提醒我,要斯文點,要斯文點。我姥姥可樂了,說孩子能吃就好。”
“你姥姥一定最喜歡你了吧?”小胡他們和他打趣。
“那還用說。”尤振雄得意的一笑,朝他們噴了一口煙,繼續說道:“過了一個星期,就開始有點膩了。人家也不把我們當客人了,不象剛到那樣編著各種花樣做飯,一端上來,先不說是啥味,看著就讓人喜歡。後來不行了,幹的是饅頭加燒餅,稀的是麵條加疙瘩,桌上有幾碟鹹菜,吃不吃就這些。又過了一個星期,我受不了了。一聽說吃飯,這頭就發昏,肚子早餓得咕咕叫,可一端起碗來,頭就發暈,嘴巴吃不下。”
“怕是一開始吃的還沒消化完吧。有墊底的,當然用不著吃。”朋友們又在笑他。
“別笑,聽著。幾天裏我都懶洋洋的,剛來時我成天跟著舅舅、姨媽去逛商店,轉書攤,下地勞動也有神力,後來不行了,什麽也幹不了了。我媽老問我是不是病了。我看她們都那麽吃,也不好意思說什麽,隻好硬撐著。到醫院也檢查了,老中醫那裏也看了,什麽病也沒有。結果還是姥姥疼我,給她看出名堂來了。老人家有七十多歲了,出去跑了半天,專門給我弄迴來一小袋大米,大概有個十來斤吧。你們不知道,那個地方找點大米還真不容易,有這些省著點總可以過二三十天了。這樣,我才算沒被餓死。迴來以後,我就再不吃麵了。”
聽的人笑開了,都說他的遭遇真夠倒黴。
店主人陸續將熱氣騰騰的大包子和飯菜端上來。“先吃著吧。湯一會兒就好。”
小店所在的地方太偏僻,山間僻壤大片,沒有通電,太陽一落山,天色迅速暗了下來。店主人端上兩盞煤油燈,先點亮了一盞,放到尤振雄他們這張桌子中間。剛轉身要到後麵去,忽聽得門外又有車響,就停住了。把搭在肩上的毛巾拿下來擦了擦手,在小店裏轉悠,問問客人們還有什麽要求。
過了一會兒,外麵走進一個人來,看模樣大概在路上跑了半個月,胡須頭發滿頭滿臉,但從眉宇間可以看出頂多不過三十。店主人同樣象支應別人一樣的,殷勤地迎上去。“師傅辛苦。”把他引到另一張桌旁,順手就用毛巾來迴擦著桌子。
來人板著臉,一聲不吭,象是跟誰憋著氣,把手中裝貨票單據的小皮夾往桌上一砸,拉條凳子靠著牆邊坐下,從衣袋裏摸出一支煙來叼在嘴角,又在身上各處摸了摸,也沒摸出打火機,也許拉在駕駛室裏了。見店主人在旁邊點燈,就把煙湊上來,借人家的火把煙點上,憋足氣使勁吸了幾口,把身子靠在牆邊,好象才幹過什麽超強的苦力,要著著實實地歇一迴,也不管主人和周圍客人的嗬斥,還把一隻腳也踏上了凳子。
店主人把油燈點亮,放在他的桌上,並客氣地問道:“師傅是過路還是住店?先洗澡還是先喝茶?還要等人嗎?”
那人生硬地抵道:“我等個屁!那些跑得快的這會兒早到家了,不是抱老婆就是親閨女,正熱火著呢。隻有我這個後娘養的,天都黑了才到這兒。”
“那你準備吃點什麽?”
“少廢話,就照那樣。”他心中煩悶,不願多開口,用手朝尤振雄他們這邊一指。“先端兩個菜來,再倒一碗酒。”
“酒?”店主人遲疑了一下,問道:“你吃完還走不走?”
“你管這些幹啥。快一點。”那人不耐煩地怨道,似乎吃了飯還急著趕路,嫌人家耽擱了他的時間。
店主人也聽出餘音,加份小心的解釋道:“師傅,你們不是有規定,酒後不準開車嗎?我們這樣路旁小店,可是從開店時就向路管部門應承過了的,要先買了住宿票,才能賣酒。不然路上有人出了事,查出來是在這兒喝的酒,我們的小店以後就不用想再辦了。”
“嘿嘿。”那人嘲笑地望著店主人,尖刻地挖苦道:“我還以為隻有城裏人會做買賣,想不到你們這些山裏人賺錢的道道也不少。行啊,我給你加倍付款,怎麽樣?”
尤振雄他們從那人一進來就一直注視著他。此人大約二十二三,按社會上正流行的發式,頭發留得長長的,前麵遮著眉毛,後麵快蓋住脖子。穿著黑色皮茄克衫,拉鏈隻拉了小半,前胸盡顯露出來。上身的衣服都在幾十個小時的山路顛簸中搞得深亂肮髒的,隻有正中的一股金彩領帶,依然有點不適其位地位於眾衣叢中。看來此人是個崇尚西方,注意打扮的人。不知是哪個總站的,好象誰也沒見過。開頭聽他說是單個來的,還準備邀請他過來共進晚餐,這種事在路上是常有的。駕駛員在外邊總願有個伴,在路上單人行車尚想多幾個人,雖說相互聲不聞,心腦思自通。在路邊飯館裏,都喜歡湊到一起吃,即使過去一點都不相識,也沒什麽。如果曾有一麵之交,那就更親熱了。“同行即相識,出門是朋友”嘛,後來見這人太橫了,不值得相交,幾個人不屑的對笑笑,不加理睬,自己吃自己的。
男主人還在背躬屈膝同蠻橫的客人進行辯論,他已經相當忍讓了。“不是這個意思。你知道,我們山裏人錢多了也沒處花,隻是想同大家交個朋友就是。”
“交朋友?道上的朋友,什麽貨色?我還有點害怕呢。莫不是看上我這一車貨了?要我住下來,象《水滸傳》上說的,半夜裏殺了,拿去做人肉饅頭。喝,對了,還白撿了一車花布。還有一輛破車,別看車破,換上三五匹馬,七八頭牛還是有人要的。哈哈。”那人越講越沒個分寸,故意朝這邊桌上的人叫道:“喂,你們吃的什麽包子呀?味道是不是有點不同?聽說人肉的滋味確實比豬肉更鮮美呢。”
“你這麽說可就太過分了。”店主人有些不高興了。“我可是一片好心。”
“行了,行了。一分錢一分貨,快拿上來就是。有多少算多少,我又不會賴你的。”那人也顯出不耐煩的臉色,見店主還想說什麽,搶先道:“還怎麽樣?按哥們的意思快送上來啥事沒有。再要羅嗦,就是兩個老大的耳光。”說著,把手中的半截煙頭用力丟在地下。
店主人被他那無理的態度震住了,一時無所適從,進退兩難。
尤振雄在一旁實在看不下去,故意將碗往桌上重重的一放,大聲說道:“店家,你這人老站在那兒幹什麽?是對牛彈琴,還是對狗唱歌。我們的湯做好沒有?快點端上來。”
上海人從他那責備的話語中很快聽出人家的本意實是為自己解圍,趕快轉開,感激地衝這邊點了點頭,退了下去。
女主人是生就的山裏人的火爆性子,自然容不得這般無賴進店,也從心底就不願為這等人做侍侯。聽到外邊的爭執,早就一股火頂著腦門了。忙完了手邊的活兒,正想出來見識見識這個惡少生成如何模樣,就敢這等張狂。剛跨在門檻上,被進來的男人擋住了。馬小兵到底是城裏來的,見識廣,涵養深,勸她忍下了,迴頭忙灶上的活計。
小客廳裏,劉正榮比較和氣地說道:“這位小同誌,你是哪個總站的?路上遇到什麽叫人發火動怒的事了?來人家這裏吃飯,還是以和睦為高,再則人家說的也不錯嘛。
關於這問題,許進山也曾考慮過多次,一直苦於沒有合適的人選。這迴老主席又來找他,當麵提出“要挾”,或者說簡直就是“最後通牒”,反正退休已定,到時候就走,以後怎麽辦,由車隊領導看著處理吧。被他這麽一逼,許進山倒堅定了原先曾一閃而過的主意,決心把隊上的文秀才尤振雄推出來。
這件事左思右想處處天衣無縫,他很滿意。同兩個隊長通了通氣,他們異口同聲,都說沒意見;再找隊上的管理員商量一下,管理員是車隊工會的實際幹事,代理主席,工會工作的開展必須問問人家的看法。聽說要由年輕人出任,他連聲叫好,還說:“小青年就這點朝氣可貴,要把工會的工作搞得蓬蓬勃勃,就必須靠他們。”
再下一步就是交給群眾討論通過了。四天來,許進山天天在學習會上闡述自己的設想,還把尤振雄的長篇報道《千裏接車記》讀了兩遍。果然,大家都為隊上有這麽一個能幹的小夥子感到高興。有一人帶頭舉手,旁邊的人們一陣風地都把手舉起來。連續幾天的選舉,雖還難得湊齊全部選票,也不少於三分之二了,很是叫人開心。最讓人愉快的是,竟沒有一人反對。呃,嚴格地說,有一個不同意,那就是尤振雄本人。不過按照正規的選舉製度,被選人好象也不在表決之列。再說這點否決票能有啥力量?大勢所趨,眾望難違,這件事就算基本定下了。
尤振雄被這突如其來的事驚呆了。一再向領導和師傅們申明,自己從上小學起就不曾在班級組織任過任何職,包括小組長中隊長也沒幹過。可沒人聽他的,隻把那當做笑料或趣題。雖然他拙劣的講演水平和辯解能力就很能為其論點做些側麵的論證,但人們不以為然,一笑了之。領導都鼓勵他,願他多多努力。朋友們也祝賀他,叫他不必自卑,相信他定能做好。迴到家裏,向媽媽述說苦衷,連媽媽也不聽他的,反而誇他有出息,說幫大家多做點事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沒奈何,尤振雄又來找李明波。這位宣傳科科長、《運輸報》總編,近來正揚帆順風,青春得意。也就是在他的多次鼓動下,自己才寫了那篇接車的報道,沒想到給惹出了這麽多的麻煩。本想對他發泄一點煩惱,要他去幫自己說說話去。不料人家一點也不同情,還哈哈大笑,說這是個好開端。
“不知道你怎麽會有這許多的抵觸情緒,我覺得這是好事情嘛。要說工會工作該如何做,我是外行。不過我想,恐怕有多半還是離不開搞宣傳。平時學技術,出車搞互助,上路講安全,迴站背《毛著》。是不是?”他還滿有道理的。“現在雖不提背《毛著》了,經常看看報紙,懂些時事,提高政治覺悟也還是不能忘的。我對你的要求,也可以隨便些,隻要常寫點稿件就行,長短不拘,格式聽便,原則就是每篇要有實在的內容。老同學嘛,我可以多幫你一把。”
“那些另外談吧。咱們先談眼下的工會主席這件事。”
“一迴事,一迴事。對於一個人能不能幹好某件事,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真正有心去幹。至於他的能力和經驗,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探索、積累獲得的。象我當這個科長,還不是從頭開始,誰知道該怎麽幹?剛從大學畢業迴來,幹勁正盛,加上又想在眾人麵前表現自家的才幹。一到黨委報道,就要求領導把我分到合適的單位,可得知讓我擔任這個科長時,說實話沒少流幾身虛汗。我和你差不多,也沒幹過領導,糟糕的是旁邊又缺少得力的人協助。當初要是把你放在這兒,你絕不比我差,你說呢?所以到了現實地步,你首先應該勇敢地承擔下來,然後熱情地去用心用力,有這麽多人相幫,再加上你的聰明和智慧,我就不信幹不好。”聽他說得多輕鬆,好象天塌下來了,也輪不著矮子們去驚慌。
車隊的老工會主席更是急不可耐,等不得總站工會批迴的文件,就拉著尤振雄要辦理交接手續。把幾年來工會發布的文件分門別類的一堆一堆放在桌上,當麵交代清楚。一年內有哪些工作要做也一一說明,做什麽事找什麽人都沒忘掉。“上邊肯定不會變的,我敢打賭。”他一次又一次地勸說小夥子相信這個事實。還怕節外生枝,他甚至還和書記說好了,想讓尤振雄把車門鑰匙交出來。“不要說我老了,我正想開著新車出去轉幾天呢。”老頭子一說起開車,個個不服老。
尤振雄才不這麽傻等著坐這把交椅呢,而將自己心愛的新車交給他人。瞅個空兒,鑽了出去,悄悄到運調科討了張貨票,來到停車場,把車夾在一同啟行的幾個車中間,誰也沒注意,開著就走了。
一上了路,人的耳目就如同眼前的景觀煥然一新,心胸有徒然為之放大的感覺,一切過去的積鬱和憂慮全拋在腦後。當然,有經驗的駕駛員是不會在此時過多地考慮其它事的。他們都全神貫注,專心一意地行駛。有詩為證:
一部自然動畫片, 看了一遍又一遍。
一首馬達交響曲, 聽了一年又一年。
邊境集市品奇珍, 荒山野嶺熬風寒。
腳不沾地位不挪, 迴首已愈三百三。
一天下來,太陽快落山了。滇西高原地區,已是深秋季節。雖說太陽還有老高,一旦收去白日的光芒,穿溝越梁的山風就可以感到有幾分寒氣了。五輛嶄新的“東風”車來到路旁的一個小店,緩緩停下,依次安置好。駕駛員們決定在此打點休息了。
如今在山裏開車,比起十年二十年前,真稱得上是人間天上了。走的這路就不再隻是原來那馬幫踏出來的小路基礎上加寬修平的崎嶇道,開的這車也不是原先的洋車加洋油,還要拖個鬥的舊車了。最受駕駛員歡迎的,還要算這沿途開設的越來越多的旅館飯店。托改革開放的福,一搞經濟開放、允許少數人先富起來的政策,這百裏無村鎮的荒山裏,也有人來開店了。哪裏餓了哪裏吃,哪裏累了哪裏歇。真愜意!老輩子出車必備的隨身三大件:水壺、餅幹、大毛毯。在這時已徹底完成了它們的應用價值,壽終正寢。
這個小店地處兩山交界處,前後都是高山,它所在之地為此處山勢的低穀,一個百米方圓的小平壩。離公路兩三裏,有個百十戶的土著居民山村,納西族,千百年刀耕火種,自生自滅,全村都姓楊。這兒地名不知從哪一輩起就喚做“楊家村”。路邊有個十人的小道班,負責前後這段路的護理和維修任務,人員大部分也是從村中招聘。近年來,交通的發展,物資的流動,使小小的村子也看到聽到外邊的許多新事物。於是,那些比較開化的青年們也商量開了,學著外地人的樣,在道班旁搭起個遮雨避日的小木棚,賣開了飯菜。因為是為路上的人服務,本地缺個精饌,少個大料什麽的,都有人主動為他們去奔波。加上同道班職工多是沾親帶故的,互相幫助,利益雙贏。半年多來,生意挺紅火,又積累了經驗,聽取了過往人員的意見,再借著去年夏收的大好勢頭,大家一高興,就地挖土打夯蓋起了兩間小屋,搭起了十個鋪位,外麵釘幾根木樁拉根繩圈塊地就是停車場,從沒聽說有失竊的消息,比城市的大旅館都讓人放心。時間一長,有了個模樣,在路上也掛起了名,他們也學城裏人取個吉利的意思,給小店掛了個時髦的大名,叫做“財茂飯店。”不過人們嫌它過於拗口,還是順嘴叫“楊家店”。
楊家店的主人是對三十來歲的夫婦,帶著個小孩,是這一帶最早辦起路邊飯店的發起人。長年跋涉在這片山區的駕駛員,誰多多少少的都來過幾次。這兒人和氣,飯菜也好吃,多數人都願在此處歇腳。
男主人馬小兵是上海知青,文革初期上山下鄉大運動時來到這裏。近幾年同伴們陸續都返城了,就在他也準備卷鋪蓋打背包離鄉時,收到弟弟的來信,告知家中老人都已去世,最近落實政策才把自己和小妹補進父母原先工作的廠裏做個學徒工,總之家境很困難,城市現狀也是一團糟,哥哥要迴去了不光住沒住處,也許連職業也難尋。上海那樣的大城市裏,迴去找不到工作的人成百上千,有本事的大不了湊點本錢在馬路邊擺了攤子做生意,沒本事的連吃飯睡覺還得靠父母。他看過後前思後想,幹脆一咬牙就在當地安了家。女主人就是他在村裏居住戶的小女兒,他們相好很久了,就因為牽掛著城裏人早晚要走,擔心將來沒法把戶口辦到一處而一直沒有成婚。不曾想意外的不幸反倒成全了他們的大幸。
城市的知識青年的頭腦多少就是比當地山民想得寬,決心在此成家立業的馬小兵,自然把所有的聰明才智無一保留的全部奉獻給自己的現實家鄉。他想到,上海的街道都可以允許擺攤子,何況在這樣的山林中,按現在允許某些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任何靠勞動致富的努力都是正路。於是他看到了路邊食堂的發展遠勢,當這種想法對家人一挑明,從沒幹過這事的長輩雖不知前景如何,但他們都相信,隻要是女婿提出來的,必不會有失。於是,全家人盡最大的能力幫助他辦起了滇西第一家山間路邊飯店。這裏不用什麽酒肉山珍,隻要能拿出熱飯熱湯就比啥都好了。很快,他們的努力得到過往司機們的高度評價,同時也很受旁邊護路工的歡迎。附近也有不少人跟著搭棚效仿,長時間的經營使他們探索了不少的經驗。平時,還在房後開了一片菜地,沒事時就精心地種植侍弄著各種蔬菜。聽到前邊有車輛停靠的聲音,便放下手中的活計,滿麵笑容地來到門前,迎接外來的客人。
“師傅們,一路辛苦。”馬小兵見路上一溜的五輛新車進來,很高興,熱情地走上前來。邊疆的磨練,山野的癡情,早改變了他生活的情趣與追求。在這兒安了家,就地做開了生意,比起那些執意要迴城的人,智商就是高幾分,跑堂伺候都象專門訓練過的,做什麽也比山裏人會支應。邊比劃邊招唿,“請裏邊坐,先喝點茶。”他熱情的接待著頭一個下車的劉正榮,然後滿有經驗的打著手勢,指揮後麵跟著進來的車子停到相應的車位上。
所有開車人都到齊了,各人提著各人的小皮夾,說笑著朝店內走去。劉正榮見店主人挺大方的,就做出見麵熟的爽快樣,大聲叫道:“老楊,你生意大大的興隆呀。”見主人沒啥反映,以為人家沒聽清,又提高音量重複道:“老楊……”
跟在後邊的尤振雄急忙拉扯著他的衣服,低聲提醒道:“老馬,主人姓馬。你呀,大兵見小兵,熱情對溫心,直爽無彎曲,鐵錘碰鐵釘。”
“你們不是說這家小店眾人習慣叫做楊家店嗎?”
“那是地名。這裏山叫楊家嶺,村叫楊家村,女主人土生土長也姓楊。而男人是不折不扣的上海人。”
“還有這等怪事,莫不是進入了母係氏族的原始區域。”劉正榮看看幾個夥伴,不太好意思的問道:“老板,店中有什麽好吃的?”在這山野小店裏,當然不能象大城市的三星級飯店那樣品山珍嚐海味,現點現炒。能夠有點可口飯菜順順當當填飽肚子就很不錯了。
“你願吃什麽?白麵鮮肉大包子,怎麽樣?二兩一個,今天剛出籠的。另外,甜饅頭,鹹花卷,標準的東南亞風味。”看樣子,他在這上麵也花了不少心血。
“好哇,你先拿上二十個大包子來,嚐嚐口味。別的什麽也不要。”
背著幼小孩子的女主人整天在小店裏外忙碌。昏暗的油燈,濃重的廚煙中不聲不響的折騰,但在灶前火光的照耀下,看著倒也鼻正口方,雙目含情,頭上包裹著當地納西族女人常戴的頭巾,身上穿著琉金飾銀的彩色服裝。聽到這邊的吩咐,痛快地應了一聲,將大個的包子放到鍋裏。
“你們休息一下,先喝點茶。幾分鍾就好。”店主人邊擦桌子邊說道。
“哎,白麵包子,我可不吃啊。”尤振雄在旁邊頭一個表示反對。
“怎麽啦?”劉正榮問道,他喝了口茶水,又說道:“我是最喜歡吃麵的。不管在哪裏,隻要有麵食,包子、饅頭、燒餅、麵條,什麽都行,我就不吃飯。”
幾個夥伴也連聲和道:“我也是。”“我也是。”
尤振雄朝他們苦笑笑,說:“你們是還沒有吃怕呢。”
“沒吃怕?”劉正榮對他這過於武斷的結論表示不滿,說道:“我在昆侖山上一待就是整八年。那種地方,壓根就不是人可以生存下去的,連基本的食品供應也困難。你說吃的啥?整天就是一個罐頭,幾塊壓縮餅幹,連第二樣都沒有。你們聽著可能挺浪漫的,那裏的人誰不叫苦。我的腸胃就是那時給吃壞的。說起來我們還不算最糟糕,出門走江湖的,隔三叉五的還有機會到處轉一轉,趁著出來換換口味。那些守關把寨的,就更沒得說了。有個老鄉在炊事班工作,聽他泄露過小秘密,為了改善夥食,經常想法同當地藏民換東西,一個罐頭倆蘿卜,三勺炒麵斤土豆,青菜燒湯勝羊奶,病號才享老米粥。那種環境再說也難讓人信。我就是熬過來的,不知為啥,倒更喜歡吃麵了。”
“你那是吃壞的,現在改吃好的了,就愛吃了不是?要是也象我這麽弄上幾天,我敢保證,賠錢請你吃你也不要了。”
“那麽,你想吃點什麽?”上海人聽到他們中有人不吃已備好的晚餐,湊過來問道。
“弄半斤大米飯,有什麽菜沒有?要不方便就加兩個雞蛋炒一炒,雞蛋炒飯才算正味。口重多放點醬油。”尤振雄吩咐道:“再燒個青菜湯,湯卻要清淡的。”
“要吃什麽菜?”店主人熱情地介紹著。“昨天我嶽父家剛殺了一頭豬,準備做火腿呢。我提了十斤好肉過來,菜也是現成的。你喜歡吃什麽?說說看,有的我馬上給你炒來。”
“好哇,有辣椒沒有?炒一盤辣椒,越辣越好。再炒一盤蒜苗,對了,有沒有豬肝,豬肝炒蒜苗,讒死外國佬。哈哈,再來兩碟鹹菜,我走過半個中國,哪裏也比不過雲南人會做鹹菜,風味獨特,樣式多多。”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按著自己的想法,隨口要起來。
還是劉正榮能理解店家的難處,對他說:“看你的條件吧,有什麽現成的日常菜,炒上兩盤來,就行了。”
“好咧。”店主人應著,轉到灶台邊幫著忙碌去了。
“這個楊家店還辦得挺不錯。”夥伴們評議著。“滿象一迴事的。”
劉正榮還想著剛才的事,發著議論。“老尤,我隻聽說信仰不同迴人不吃豬,和尚光吃素,口味不同南人不吃辣,山西愛吃醋。還沒聽說有人不吃麵食的。”
尤振雄笑了笑說道:“不看《紅樓夢》,都說富貴好。讀過《西遊記》,才知上天難。”
坐在對麵的胡少傑剛把笛子收拾好,吹出幾個小曲。聽了他們的對話,饒有興味地叫道:“什麽上天難?你給說說。”
駕駛員們成天在外,單身一人走遍天下,很少有聽說閑聊的場合,到有機會與相識的人聚在一起,最願意多交談幾句。無論來自何方何類的新聞舊事,奇情怪景,都是受歡迎的。就連那些低俗下道的荒誕名堂,無聊玩意也滿有市場。其它幾個人也殷切地望著他,胡少傑隔著桌子丟過一支煙來。
尤振雄把煙拈起來,點燃,吸了一口,說道:“說起來,以前我也同你們一樣愛吃麵食。上中學的時候,我媽經常包餃子,我可以吃七十多個。”
眾人開心地笑了起來。他人也不示弱地報開了各自的最高記錄,有的能吃七十,有的能吃八十,有的還幹過九十,有的甚至還超過一百。吃下去就爬不起來了。
“現在不行了。”尤振雄等他們平靜下來,接著說道:“這迴我媽帶我迴了趟老家,一下子把我整慘了,以後再也跳不起來了。我媽的老家在河北定興,我這次是頭一迴迴去,那些地方就是盡吃白麵。那兒可不象我們這裏,隻能吃些外地供應的二級麵、三級麵、麩子麵,那種地方本地就產麵,就象我們這邊吃新米一樣,那才叫好吃呢。聽說以前皇宮裏吃的麵也都由這些地方進貢,你可以想象,那裏的麵有多好了。一開始到姥姥家我可高興了,吃什麽都香,吃窩頭都不用夾菜,吃饅頭也無須喝湯。頓頓都把小肚子撐的是滾瓜溜圓的。我媽還老提醒我,要斯文點,要斯文點。我姥姥可樂了,說孩子能吃就好。”
“你姥姥一定最喜歡你了吧?”小胡他們和他打趣。
“那還用說。”尤振雄得意的一笑,朝他們噴了一口煙,繼續說道:“過了一個星期,就開始有點膩了。人家也不把我們當客人了,不象剛到那樣編著各種花樣做飯,一端上來,先不說是啥味,看著就讓人喜歡。後來不行了,幹的是饅頭加燒餅,稀的是麵條加疙瘩,桌上有幾碟鹹菜,吃不吃就這些。又過了一個星期,我受不了了。一聽說吃飯,這頭就發昏,肚子早餓得咕咕叫,可一端起碗來,頭就發暈,嘴巴吃不下。”
“怕是一開始吃的還沒消化完吧。有墊底的,當然用不著吃。”朋友們又在笑他。
“別笑,聽著。幾天裏我都懶洋洋的,剛來時我成天跟著舅舅、姨媽去逛商店,轉書攤,下地勞動也有神力,後來不行了,什麽也幹不了了。我媽老問我是不是病了。我看她們都那麽吃,也不好意思說什麽,隻好硬撐著。到醫院也檢查了,老中醫那裏也看了,什麽病也沒有。結果還是姥姥疼我,給她看出名堂來了。老人家有七十多歲了,出去跑了半天,專門給我弄迴來一小袋大米,大概有個十來斤吧。你們不知道,那個地方找點大米還真不容易,有這些省著點總可以過二三十天了。這樣,我才算沒被餓死。迴來以後,我就再不吃麵了。”
聽的人笑開了,都說他的遭遇真夠倒黴。
店主人陸續將熱氣騰騰的大包子和飯菜端上來。“先吃著吧。湯一會兒就好。”
小店所在的地方太偏僻,山間僻壤大片,沒有通電,太陽一落山,天色迅速暗了下來。店主人端上兩盞煤油燈,先點亮了一盞,放到尤振雄他們這張桌子中間。剛轉身要到後麵去,忽聽得門外又有車響,就停住了。把搭在肩上的毛巾拿下來擦了擦手,在小店裏轉悠,問問客人們還有什麽要求。
過了一會兒,外麵走進一個人來,看模樣大概在路上跑了半個月,胡須頭發滿頭滿臉,但從眉宇間可以看出頂多不過三十。店主人同樣象支應別人一樣的,殷勤地迎上去。“師傅辛苦。”把他引到另一張桌旁,順手就用毛巾來迴擦著桌子。
來人板著臉,一聲不吭,象是跟誰憋著氣,把手中裝貨票單據的小皮夾往桌上一砸,拉條凳子靠著牆邊坐下,從衣袋裏摸出一支煙來叼在嘴角,又在身上各處摸了摸,也沒摸出打火機,也許拉在駕駛室裏了。見店主人在旁邊點燈,就把煙湊上來,借人家的火把煙點上,憋足氣使勁吸了幾口,把身子靠在牆邊,好象才幹過什麽超強的苦力,要著著實實地歇一迴,也不管主人和周圍客人的嗬斥,還把一隻腳也踏上了凳子。
店主人把油燈點亮,放在他的桌上,並客氣地問道:“師傅是過路還是住店?先洗澡還是先喝茶?還要等人嗎?”
那人生硬地抵道:“我等個屁!那些跑得快的這會兒早到家了,不是抱老婆就是親閨女,正熱火著呢。隻有我這個後娘養的,天都黑了才到這兒。”
“那你準備吃點什麽?”
“少廢話,就照那樣。”他心中煩悶,不願多開口,用手朝尤振雄他們這邊一指。“先端兩個菜來,再倒一碗酒。”
“酒?”店主人遲疑了一下,問道:“你吃完還走不走?”
“你管這些幹啥。快一點。”那人不耐煩地怨道,似乎吃了飯還急著趕路,嫌人家耽擱了他的時間。
店主人也聽出餘音,加份小心的解釋道:“師傅,你們不是有規定,酒後不準開車嗎?我們這樣路旁小店,可是從開店時就向路管部門應承過了的,要先買了住宿票,才能賣酒。不然路上有人出了事,查出來是在這兒喝的酒,我們的小店以後就不用想再辦了。”
“嘿嘿。”那人嘲笑地望著店主人,尖刻地挖苦道:“我還以為隻有城裏人會做買賣,想不到你們這些山裏人賺錢的道道也不少。行啊,我給你加倍付款,怎麽樣?”
尤振雄他們從那人一進來就一直注視著他。此人大約二十二三,按社會上正流行的發式,頭發留得長長的,前麵遮著眉毛,後麵快蓋住脖子。穿著黑色皮茄克衫,拉鏈隻拉了小半,前胸盡顯露出來。上身的衣服都在幾十個小時的山路顛簸中搞得深亂肮髒的,隻有正中的一股金彩領帶,依然有點不適其位地位於眾衣叢中。看來此人是個崇尚西方,注意打扮的人。不知是哪個總站的,好象誰也沒見過。開頭聽他說是單個來的,還準備邀請他過來共進晚餐,這種事在路上是常有的。駕駛員在外邊總願有個伴,在路上單人行車尚想多幾個人,雖說相互聲不聞,心腦思自通。在路邊飯館裏,都喜歡湊到一起吃,即使過去一點都不相識,也沒什麽。如果曾有一麵之交,那就更親熱了。“同行即相識,出門是朋友”嘛,後來見這人太橫了,不值得相交,幾個人不屑的對笑笑,不加理睬,自己吃自己的。
男主人還在背躬屈膝同蠻橫的客人進行辯論,他已經相當忍讓了。“不是這個意思。你知道,我們山裏人錢多了也沒處花,隻是想同大家交個朋友就是。”
“交朋友?道上的朋友,什麽貨色?我還有點害怕呢。莫不是看上我這一車貨了?要我住下來,象《水滸傳》上說的,半夜裏殺了,拿去做人肉饅頭。喝,對了,還白撿了一車花布。還有一輛破車,別看車破,換上三五匹馬,七八頭牛還是有人要的。哈哈。”那人越講越沒個分寸,故意朝這邊桌上的人叫道:“喂,你們吃的什麽包子呀?味道是不是有點不同?聽說人肉的滋味確實比豬肉更鮮美呢。”
“你這麽說可就太過分了。”店主人有些不高興了。“我可是一片好心。”
“行了,行了。一分錢一分貨,快拿上來就是。有多少算多少,我又不會賴你的。”那人也顯出不耐煩的臉色,見店主還想說什麽,搶先道:“還怎麽樣?按哥們的意思快送上來啥事沒有。再要羅嗦,就是兩個老大的耳光。”說著,把手中的半截煙頭用力丟在地下。
店主人被他那無理的態度震住了,一時無所適從,進退兩難。
尤振雄在一旁實在看不下去,故意將碗往桌上重重的一放,大聲說道:“店家,你這人老站在那兒幹什麽?是對牛彈琴,還是對狗唱歌。我們的湯做好沒有?快點端上來。”
上海人從他那責備的話語中很快聽出人家的本意實是為自己解圍,趕快轉開,感激地衝這邊點了點頭,退了下去。
女主人是生就的山裏人的火爆性子,自然容不得這般無賴進店,也從心底就不願為這等人做侍侯。聽到外邊的爭執,早就一股火頂著腦門了。忙完了手邊的活兒,正想出來見識見識這個惡少生成如何模樣,就敢這等張狂。剛跨在門檻上,被進來的男人擋住了。馬小兵到底是城裏來的,見識廣,涵養深,勸她忍下了,迴頭忙灶上的活計。
小客廳裏,劉正榮比較和氣地說道:“這位小同誌,你是哪個總站的?路上遇到什麽叫人發火動怒的事了?來人家這裏吃飯,還是以和睦為高,再則人家說的也不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