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老也都點頭,這話也是,槿娃兒還年輕,雖然有神婚這事兒,但說不準什麽時候就能得山神同意另外娶妻了呢,到時候自己有了媳婦孩子,他們這樣的勞苦百姓,日子就要加把勁才能過得好,在那種情況下,替哥哥養好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養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樂正把剝好的大蒜生薑送入廚房,把灶裏的火燒的更大了些,然後把蘿卜給削皮切塊,又出了廚房。
廚房裏,餘冬槿將大料下鍋炒出香味後,下入樟子肉加入黃酒將其煸出風味,又繼續炒出色澤漂亮的焦化層,隨後將香味撲鼻的肉盛入罐中,加入開水放到屋外用石頭架出來的火坑上開燉,蘿卜現在不放,等樟子肉燉到一半再下,避免時間太長蘿卜燉化。
樟子肉很新鮮,餘冬槿也很滿意,他高興的拍拍手,進廚房繼續忙活。
這獐子肉的香味一從廚房傳出來,洪奶奶聞到了,忍不住連連點頭,“不錯不錯,阿槿娃兒真有一手!”身為一個老獵戶,她對於野味的料理還是很有一手的,這味道她一聞就知道,肯定壞不了。
樂正眉頭一挑,臉上滿是得意,仿佛在說:那是肯定的,這可是他孫子,廚藝自然沒的說。
今天依舊沒有太陽,但好歹沒有下雪。
烤著火聞著廚房裏傳來的香味,老人家們都覺得心裏暖暖的。
午飯時間到了得時候,餘冬槿端著香味濃鬱的奶白色魚湯,喊了一聲:“爺爺,可以開飯啦。”
於是幾個稍微年輕一點的老人撿起炭塊放到火盆裏,滅了火堆,然後端菜的端菜打飯的打飯,大家把滿後院的熱鬧轉移到了堂屋邊的飯廳裏。
一米六的中式圓桌再加一個圓凳,十三個人坐著正正好。
身為小輩的餘冬槿的位子在最下首,不過他沒著急入座,而是拿著大木勺先給兩位太奶奶一人打了一碗魚湯,說:“太奶奶,爺爺奶奶們,這魚湯要趁熱喝,不然涼了就不好喝了,大家都先嚐嚐。”然後又給樂正打了一碗。
樂正看著滿桌的菜,聞著飯菜香味,歎:“這可比我厲害多了,這手藝,比咱們城裏酒店的大廚也不差什麽了。”
洪奶奶喝湯喝的頭也不抬,含糊說:“可不是麽!”
一頓飯吃的賓主盡歡,餘冬槿陪著爺爺送客的時候,每個老頭老太太都要拉著餘冬槿的手把人誇一頓才走,洪奶奶更是說:“阿槿娃兒你在村裏多住一段時間,奶奶讓你叔上山抓野鹿子去,到時候給你帶來,你做了給我留一碗肉就行!”
餘冬槿哭笑不得,道:“真有機會,您就拉全家一塊來吃,不然我可就不做了。且山上兇險,您叫叔一定要注意安全。”
洪奶奶哈哈笑,“你放心,他謹慎的很!”
又是忙碌的一天,不過這天夜晚,餘冬槿早早就睡下了。
於是他終於有空仔細看看那片被他藏起來的,李道長給他的批命。
小小一塊竹片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前頭其實也沒什麽,都是些餘冬槿看不懂的道家術語,唯獨最後麵兩句批文,是他不能給爺爺看的東西。
高樓遙頂如煙逝,愛恨皆了莫要尋;前世已隨樊籠去,重來隻做長命人。
餘冬槿輕聲將這四段念了一遍,重點在那莫要尋三個字上,“莫要尋……這意思是叫我不要老想著以前的那些往事,也別想著哪天可以迴去麽?”他歎了口氣,“不過說的也對,愛恨皆了,我確實也是愛恨皆了了……”
隻是,餘冬槿點著最後那三個字,“長命人?這意思是我這輩子能長命百歲?”這要是真的那可就好了。摸著自己的心口,感受著那很平常的律動,他想,隻希望這次完了婚,他這心疾真的能好全了吧!
接下來日子一天天過去,餘冬槿漸漸與村裏,主要是與李家距離比較近的那幾家熟了起來,特別是那幾個總背著筐上山找冬菜的孩子,餘冬槿給他們發過糖糕。
五天後,他們借了村裏的牛車去了趟城裏,去取喜服和定的東西,還有之前漏買的東西。
上街後,餘冬槿留了個心眼,搶著在樂正之前把喜服尾款結了,樂正於是氣了一路,話都不願和孫子講,這叫他實在哭笑不得。
這天他們迴來的時候天已經很晚,餘冬槿打著上街買到的燈籠,去將牛車送還。
迴來的路上,天更黑了,天邊連綿起伏的山嵐已經完全被天空掩藏,什麽也看不清,手中的燈籠那昏黃的暖光隻能照見四周的一小片地方。
就在這一片昏暗裏,餘冬槿看見了路邊草堆裏,忽然亮起了一盞盞圓溜溜的小燈泡,那些燈泡的光慘幽幽的,在這連點月光都沒有的黑夜裏,就好似一串鬼火。
這明明應該很嚇人才是,可餘冬槿卻在驚訝了一瞬後感覺良好。
他蹲下身,提起燈籠靠近草堆,果然看見了七八隻探頭探腦的小家夥,嗯,是一個大家夥帶著幾隻小家夥。
草堆邊,一隻膘肥體壯的山貓媽媽帶著它七個同樣膘肥體壯的寶寶正路過呢,燈光照到他們,餘冬槿便看見了他們那八雙圓溜溜的眼睛,正好奇的看著自己,那份好奇中,還帶著一些很熟悉的恭敬,這讓餘冬槿想起了那隻闖入他家的胖貉與小猞猁。
山貓媽媽比啥也不懂的寶寶要機靈的多,立即前爪一伸,做了如之前貉與猞猁做過的那個奇怪又和諧的行禮的姿勢,然後喵嗚了一聲。
餘冬槿聽明白了,與那兩隻膽大的毛球一樣,這隻毛球也在喊他娘娘,它恭敬且謙卑的說:“問山神娘娘安!”
餘冬槿:“……就不必這麽喊了。”聽得他自己穿在靴子裏的腳指頭都在發麻,他問:“你應該也是靈物吧?打個商量,你能不能幫忙和那些要來吃酒的靈物們說說,讓它們那天都別喊我娘娘?實在想要保持恭敬的話,你們可以喊我……”他想了想:“喊我大人或者別的什麽,總之別喊娘娘就好。”他一個大男人,被稱為娘娘也太怪了吧?尷尬不說,聽得他還感覺後背涼颼颼的。
山貓歪頭思考了下,沒說話,帶著懵懵懂懂的孩子們對著餘冬槿又行了一禮,接著腦袋往草堆裏一鑽,一群毛球就消失在了餘冬槿麵前。
餘冬槿頓感悵然若失,他對著草堆失神片刻,歎了口氣站起來繼續往家走。
哎,還想撫摸一把小毛毛球們呢,可惜。
臨到家門前,他舉起燈籠,又看了眼那高入雲霧的山嵐,可惜天太黑,他看不太清那白日裏瑰麗綽約連綿起伏的線條,隻有一片深沉的,叫人望之生畏的濃黑。
餘冬槿拍拍臉,進了屋,心裏在想:自己今天能不能夢到他呢?大概不能吧,畢竟自從他搬到村裏後,那個帶著麵具的男人就再沒在他的夢裏出現過了。
第18章
因為考慮到隻請老人與靈物,樂正便請了洪奶奶的兒媳婦和兒子過來幫忙當大廚。
洪家世代都是獵戶,家裏世世代代都供奉著山神像,對李家這場婚事接受度是最高的。
婚期很快就到了,臘月二十八,距離過年僅有三天不到的這天早上,天還沒亮,餘冬槿就被爺爺喊起來了。說是怕晚了沒時間,他被爺爺招唿著吃了頓飽飽的早飯,然後洗了個很仔細的澡,才又被趕迴去補覺。
又過了不知多久,餘冬槿睡得朦朦朧朧的時候,幾個老人家過來敲響了他的房門。
一聽見老人們的聲音,餘冬槿立馬清醒了過來,一個激靈就從床上翻下來,忙把放在床邊桌案上的大黃的籠子用布包的嚴嚴實實,塞到門後麵的櫃子底下,才打著抖穿好衣服,打開房門。
房門外,兩個奶奶站在後麵,另兩個奶奶在前扶著倆小太奶奶,她們對餘冬槿展開笑顏,其中一位對他說:“槿娃兒,該起來了。”
餘冬槿這幾天已經將這些長輩們認清了,後麵那倆是村頭的一對姓劉的姐妹,她們夫家是堂兄弟,都姓李,但與李夏夕沒有血緣關係,不是同宗。
其中姐姐的丈夫已經不在了,家中隻一個獨子,她兒子平日攜家帶口在城裏做活,逢年過節才迴家住。妹妹的丈夫則還在,她家中一兒一女,女兒嫁到了別的村,兒子則娶了媳婦生了倆孩子,餘冬槿初次與爺爺迴村,路過的村口第一家那個叫春花的嬸嬸就是她的兒媳婦,他與爺爺當時也與這位奶奶和奶奶的丈夫打過照麵。
前麵這倆奶奶則是村西南的鄰居倆,夫家姓也李,她們本人一個姓董一個姓胡,姓董的這位家裏老頭還在,姓胡的則守了寡,她們家裏兒女很多,一個生了四個一個生了五個,且都養活了,如今家裏的孫子輩一大堆不說,玄孫輩都有了,很是興旺。
而兩位小太奶奶的生平就很傳奇了,她們是本村人,是五服邊上的姐妹倆,姓廖,其中一位當初嫁出去了一直生不出孩子,於是被婆家人送了迴來,另一位則與這位嫁出去的是一起長大既是姐妹也是閨中密友,見姐妹遭受這種事,她索性就不嫁了,兩位同年同月生的好友從兒時一直相伴至今,如今經曆了八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但感情依舊一點沒變。
餘冬槿聽爺爺說起她們的故事時,特別的感動,這可是在古代,女人不嫁人選擇自己過日子,是很難很難的事情。
餘冬槿看著六位老人,很懵,“您……太奶奶,奶奶,你們這是?”
胡奶奶哈哈笑:“昨天不是和你說好了麽?今天我們來給你牽床梳頭!”
然後餘冬槿就被推著坐到了房內的長桌前,一個小太奶奶不知從哪兒掏出一麵銅鏡放到了桌子上麵,另一個小太奶奶則擺好了那盞李家祖傳的白玉金絲頭冠,然後董奶奶拿出木梳,胡奶奶端著臉盆毛巾直接上手給餘冬槿洗臉。
屋內,喜服就掛在雕花木床邊,太奶奶們拉著劉家奶奶開始布置新房,雖動作較慢行動遲緩,卻很是有條不紊。
餘冬槿試圖從胡奶奶手上接過毛巾自己來,但失敗了,最後他吐掉被灌的鹽水,看著銅鏡裏頭發的自己,董奶奶站在他身後,開始給他梳頭,他實在是太不適應了,但奶奶們都說他今天說什麽都不能自己動手,於是隻得無措的抬手撓撓發紅的臉頰。
也差不多可以吃午飯了,胡奶奶去外頭端了碗麵條進來,進來之後又哈哈笑,她是個很愛笑的老太太,她說:“槿娃兒臉皮真薄,這俊俏的小臉怎得紅的和猴子屁股似的。”
董奶奶也笑,說:“還真是,怎得這麽紅?”
餘冬槿大窘,囁嚅了下嘴唇不知道該說些啥,眾人又是覺著好笑,餘冬槿無奈,隻得接過筷子安靜吃麵。
麵是幹拌的手扯麵,沒有湯水,但聞著特別香,裏麵放了肉沫,餘冬槿又將麵拌了下,夾一筷子送進嘴裏,然後就驚了一下,這麵好香啊!
胡奶奶看他眼睛一亮,就知道他是覺得滿意,笑說:“好吃吧?這是你洪叔的絕活,他那一手揉麵的手藝,在咱們村那可是出了名的。”
後麵正在用紅布紮花的劉家奶奶也說:“可不是麽,我之前還想去取取經來著,可大慶這手藝旁人還真學不來,力氣不夠大!他那把力氣,真是誰也比不了。”
董奶奶也說:“原你也去學過,我大孫子上次在他家混過一碗就嚷嚷著好吃喜歡,我大兒子於是也去學,結果做出來我大孫子一嚐,也說沒那味兒。”
餘冬槿聽著她們說話,嚼著嘴裏的麵條,倒覺得自己來試試的話,說不定能做出差不多的來。
和麵的手藝,其實靠的不是力氣大,而是要用對巧勁和方法,而他之所以會這門手藝,是當年他媽生病的時候,躺在病床上沉迷於某站美食視頻,他於是想盡辦法跟著視頻學來的,可惜學會後總共沒做幾次,媽媽就永遠的離開了。
想著這些,餘冬槿將麵吃了個一幹二淨,董奶奶端著空碗離開。
新房很快就布置好了,餘冬槿的頭發也被梳的整整齊齊,他的頭發被全部束起來,在頂上紮了個丸子,然後戴上了冠。
幾個老人家臨走前還問他要不要幫他換衣服,被餘冬槿趕忙給拒絕了,梳頭洗臉就算了,穿衣服那是真不行!
要知道喜服也不隻有外衣,裏外都要換呢。
奶奶們又笑,又說他臉紅,不過好在臨走前沒忘了給他關上房門。
餘冬槿瞧著銅鏡裏那張大紅臉,感覺自己在這些女性老人們身邊,確實是變得臉皮薄了些,他也不知道這是怎麽迴事,反正就是很容易不好意思。
大概是因為很久沒有和類似的人相處過了,媽媽走後他就沒迴過村,身邊於是都是年輕人,其中年紀最大的,也就是他的領導也才三十七歲而已。現代社會,老與少之間好像隔了千山萬水般的距離,沒有血緣的紐帶,平時根本不會去注意。
拍拍臉,餘冬槿看了眼銅鏡裏,因為帶了華麗的發冠而顯得與之前很不一樣的自己,感覺有點怪怪的,摸摸頭頂觸感溫潤的頭冠,餘冬槿搖搖頭,起身換衣服。
喜服是黑邊紅底的配色,黑色的領口與袖口,還有下擺處點綴著紋路吉祥的繡花,布料是略厚實的緞子,摸起來觸感還不錯,餘冬槿對布料方麵沒有研究,但他聽樂正與倩娘子溝通時,知曉這種沒有暗紋的緞子是他們留雲縣百姓中流行的最好的布料了,那種有暗紋有花色的,他那點錢便完全買不起了。床邊側邊的小凳上,還放著一雙靴子和襪子襪帶,靴子是黑色繡紅紋的,花樣同樣不多,簡單大方。
餘冬槿眼睛瞥向一旁緊閉的櫃門,他沒著急換衣服,將櫃門打開,從裏麵拿出了一條長長的紅絲帶。
這個是餘冬槿那天和爺爺去城裏取喜服的時候,他偷偷買的,這一根紅絲帶可貴,足足花了他二十文錢!
他把大黃的籠子搬出來,三下五除二用紅絲帶在籠子上紮出一個花來,他點了點籠門,看著裏頭聽見動靜探頭探腦出了躲避屋的大黃,說:“你今天就當山神送給我的結婚禮物吧!”
籠子裏的大黃瞪著一雙豆豆眼,小表情有點奇怪。餘冬槿著急忙慌的,並沒有發現它的異樣。
沒錯,餘冬槿準備今晚趁爺爺不注意,把紮著紅絲帶的大黃籠子搬出來放到床前,造謠說這是山神給他送的禮!嗯,這也沒有很離譜吧?反正爺爺都知道他夢到過山神了,今天可能還真有靈物來吃席呢,爺爺肯定能相信!
餘冬槿摸摸鼻子有點心虛,忙將籠子塞迴櫃子裏,起身開始換衣服。
今天的大部分流程與餘冬槿都沒啥關係,他就負責穿好衣服在房間裏待著,該喝水喝水該發呆發呆,等晚上的時候他房裏就會送來由他們村那位頭發須白的老大爺雕的,再由洪家奶奶今日送到山上走過一圈的山神像,然後他抱著山神像去祠堂裏拜拜就行。
這些都是這幾日村裏老人們商量出來的流程,據說是遵循了什麽古禮,餘冬槿也不懂,反正他就當個被牽著走的木偶人就成,讓做啥做啥,天底下所有新人在成婚之日都大抵如此。
餘冬槿看著窗外霧蒙蒙的一片,“好像要下雪了。”他輕聲自言自語了一句。
房門這時被人敲響,外頭是樂正喊了一聲,開門進來。
餘冬槿轉過臉喊了聲:“爺爺。”
樂正開門一看見他,動作便頓了頓,接著一雙已漸漸顯出幾分明亮的眼睛裏染上笑意,他說:“冷不冷?我提了火爐子來。”
餘冬槿還真有點冷,點頭:“謝謝爺爺,今天好冷啊。”
樂正把火爐子放到桌下餘冬槿腳邊,道:“今天比昨日冷,外頭已經開始下雪了。”他提醒,“你烤火注意些,別讓火星子燎到衣角。”
餘冬槿搓搓手,“嗯,孫兒知道。”
樂正給孫子送完火爐,便出去關上了門,繼續去忙活。
屋裏有了火,餘冬槿頓時感覺暖和多了,他將火爐放遠一些,然後拿出了懷裏那根黑紅色羽毛,看著這羽毛,餘冬槿想到夢裏那帶著麵具的男人,他說今天會有靈物過來送禮來著,也不知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可能是真的吧,畢竟他見過胖貉胖猞猁還有山貓媽媽小山貓了,不過那些可愛的毛毛球,會給他送來什麽呢?
真期待啊。
可是這麽冷的天,不會凍到它們吧?
還有洪奶奶,這麽冷的天她還得抱著山神像上山,她應該已經出發了吧?聽說洪叔會帶人陪同,可一定要安安穩穩的上去下來呀。
樂正把剝好的大蒜生薑送入廚房,把灶裏的火燒的更大了些,然後把蘿卜給削皮切塊,又出了廚房。
廚房裏,餘冬槿將大料下鍋炒出香味後,下入樟子肉加入黃酒將其煸出風味,又繼續炒出色澤漂亮的焦化層,隨後將香味撲鼻的肉盛入罐中,加入開水放到屋外用石頭架出來的火坑上開燉,蘿卜現在不放,等樟子肉燉到一半再下,避免時間太長蘿卜燉化。
樟子肉很新鮮,餘冬槿也很滿意,他高興的拍拍手,進廚房繼續忙活。
這獐子肉的香味一從廚房傳出來,洪奶奶聞到了,忍不住連連點頭,“不錯不錯,阿槿娃兒真有一手!”身為一個老獵戶,她對於野味的料理還是很有一手的,這味道她一聞就知道,肯定壞不了。
樂正眉頭一挑,臉上滿是得意,仿佛在說:那是肯定的,這可是他孫子,廚藝自然沒的說。
今天依舊沒有太陽,但好歹沒有下雪。
烤著火聞著廚房裏傳來的香味,老人家們都覺得心裏暖暖的。
午飯時間到了得時候,餘冬槿端著香味濃鬱的奶白色魚湯,喊了一聲:“爺爺,可以開飯啦。”
於是幾個稍微年輕一點的老人撿起炭塊放到火盆裏,滅了火堆,然後端菜的端菜打飯的打飯,大家把滿後院的熱鬧轉移到了堂屋邊的飯廳裏。
一米六的中式圓桌再加一個圓凳,十三個人坐著正正好。
身為小輩的餘冬槿的位子在最下首,不過他沒著急入座,而是拿著大木勺先給兩位太奶奶一人打了一碗魚湯,說:“太奶奶,爺爺奶奶們,這魚湯要趁熱喝,不然涼了就不好喝了,大家都先嚐嚐。”然後又給樂正打了一碗。
樂正看著滿桌的菜,聞著飯菜香味,歎:“這可比我厲害多了,這手藝,比咱們城裏酒店的大廚也不差什麽了。”
洪奶奶喝湯喝的頭也不抬,含糊說:“可不是麽!”
一頓飯吃的賓主盡歡,餘冬槿陪著爺爺送客的時候,每個老頭老太太都要拉著餘冬槿的手把人誇一頓才走,洪奶奶更是說:“阿槿娃兒你在村裏多住一段時間,奶奶讓你叔上山抓野鹿子去,到時候給你帶來,你做了給我留一碗肉就行!”
餘冬槿哭笑不得,道:“真有機會,您就拉全家一塊來吃,不然我可就不做了。且山上兇險,您叫叔一定要注意安全。”
洪奶奶哈哈笑,“你放心,他謹慎的很!”
又是忙碌的一天,不過這天夜晚,餘冬槿早早就睡下了。
於是他終於有空仔細看看那片被他藏起來的,李道長給他的批命。
小小一塊竹片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前頭其實也沒什麽,都是些餘冬槿看不懂的道家術語,唯獨最後麵兩句批文,是他不能給爺爺看的東西。
高樓遙頂如煙逝,愛恨皆了莫要尋;前世已隨樊籠去,重來隻做長命人。
餘冬槿輕聲將這四段念了一遍,重點在那莫要尋三個字上,“莫要尋……這意思是叫我不要老想著以前的那些往事,也別想著哪天可以迴去麽?”他歎了口氣,“不過說的也對,愛恨皆了,我確實也是愛恨皆了了……”
隻是,餘冬槿點著最後那三個字,“長命人?這意思是我這輩子能長命百歲?”這要是真的那可就好了。摸著自己的心口,感受著那很平常的律動,他想,隻希望這次完了婚,他這心疾真的能好全了吧!
接下來日子一天天過去,餘冬槿漸漸與村裏,主要是與李家距離比較近的那幾家熟了起來,特別是那幾個總背著筐上山找冬菜的孩子,餘冬槿給他們發過糖糕。
五天後,他們借了村裏的牛車去了趟城裏,去取喜服和定的東西,還有之前漏買的東西。
上街後,餘冬槿留了個心眼,搶著在樂正之前把喜服尾款結了,樂正於是氣了一路,話都不願和孫子講,這叫他實在哭笑不得。
這天他們迴來的時候天已經很晚,餘冬槿打著上街買到的燈籠,去將牛車送還。
迴來的路上,天更黑了,天邊連綿起伏的山嵐已經完全被天空掩藏,什麽也看不清,手中的燈籠那昏黃的暖光隻能照見四周的一小片地方。
就在這一片昏暗裏,餘冬槿看見了路邊草堆裏,忽然亮起了一盞盞圓溜溜的小燈泡,那些燈泡的光慘幽幽的,在這連點月光都沒有的黑夜裏,就好似一串鬼火。
這明明應該很嚇人才是,可餘冬槿卻在驚訝了一瞬後感覺良好。
他蹲下身,提起燈籠靠近草堆,果然看見了七八隻探頭探腦的小家夥,嗯,是一個大家夥帶著幾隻小家夥。
草堆邊,一隻膘肥體壯的山貓媽媽帶著它七個同樣膘肥體壯的寶寶正路過呢,燈光照到他們,餘冬槿便看見了他們那八雙圓溜溜的眼睛,正好奇的看著自己,那份好奇中,還帶著一些很熟悉的恭敬,這讓餘冬槿想起了那隻闖入他家的胖貉與小猞猁。
山貓媽媽比啥也不懂的寶寶要機靈的多,立即前爪一伸,做了如之前貉與猞猁做過的那個奇怪又和諧的行禮的姿勢,然後喵嗚了一聲。
餘冬槿聽明白了,與那兩隻膽大的毛球一樣,這隻毛球也在喊他娘娘,它恭敬且謙卑的說:“問山神娘娘安!”
餘冬槿:“……就不必這麽喊了。”聽得他自己穿在靴子裏的腳指頭都在發麻,他問:“你應該也是靈物吧?打個商量,你能不能幫忙和那些要來吃酒的靈物們說說,讓它們那天都別喊我娘娘?實在想要保持恭敬的話,你們可以喊我……”他想了想:“喊我大人或者別的什麽,總之別喊娘娘就好。”他一個大男人,被稱為娘娘也太怪了吧?尷尬不說,聽得他還感覺後背涼颼颼的。
山貓歪頭思考了下,沒說話,帶著懵懵懂懂的孩子們對著餘冬槿又行了一禮,接著腦袋往草堆裏一鑽,一群毛球就消失在了餘冬槿麵前。
餘冬槿頓感悵然若失,他對著草堆失神片刻,歎了口氣站起來繼續往家走。
哎,還想撫摸一把小毛毛球們呢,可惜。
臨到家門前,他舉起燈籠,又看了眼那高入雲霧的山嵐,可惜天太黑,他看不太清那白日裏瑰麗綽約連綿起伏的線條,隻有一片深沉的,叫人望之生畏的濃黑。
餘冬槿拍拍臉,進了屋,心裏在想:自己今天能不能夢到他呢?大概不能吧,畢竟自從他搬到村裏後,那個帶著麵具的男人就再沒在他的夢裏出現過了。
第18章
因為考慮到隻請老人與靈物,樂正便請了洪奶奶的兒媳婦和兒子過來幫忙當大廚。
洪家世代都是獵戶,家裏世世代代都供奉著山神像,對李家這場婚事接受度是最高的。
婚期很快就到了,臘月二十八,距離過年僅有三天不到的這天早上,天還沒亮,餘冬槿就被爺爺喊起來了。說是怕晚了沒時間,他被爺爺招唿著吃了頓飽飽的早飯,然後洗了個很仔細的澡,才又被趕迴去補覺。
又過了不知多久,餘冬槿睡得朦朦朧朧的時候,幾個老人家過來敲響了他的房門。
一聽見老人們的聲音,餘冬槿立馬清醒了過來,一個激靈就從床上翻下來,忙把放在床邊桌案上的大黃的籠子用布包的嚴嚴實實,塞到門後麵的櫃子底下,才打著抖穿好衣服,打開房門。
房門外,兩個奶奶站在後麵,另兩個奶奶在前扶著倆小太奶奶,她們對餘冬槿展開笑顏,其中一位對他說:“槿娃兒,該起來了。”
餘冬槿這幾天已經將這些長輩們認清了,後麵那倆是村頭的一對姓劉的姐妹,她們夫家是堂兄弟,都姓李,但與李夏夕沒有血緣關係,不是同宗。
其中姐姐的丈夫已經不在了,家中隻一個獨子,她兒子平日攜家帶口在城裏做活,逢年過節才迴家住。妹妹的丈夫則還在,她家中一兒一女,女兒嫁到了別的村,兒子則娶了媳婦生了倆孩子,餘冬槿初次與爺爺迴村,路過的村口第一家那個叫春花的嬸嬸就是她的兒媳婦,他與爺爺當時也與這位奶奶和奶奶的丈夫打過照麵。
前麵這倆奶奶則是村西南的鄰居倆,夫家姓也李,她們本人一個姓董一個姓胡,姓董的這位家裏老頭還在,姓胡的則守了寡,她們家裏兒女很多,一個生了四個一個生了五個,且都養活了,如今家裏的孫子輩一大堆不說,玄孫輩都有了,很是興旺。
而兩位小太奶奶的生平就很傳奇了,她們是本村人,是五服邊上的姐妹倆,姓廖,其中一位當初嫁出去了一直生不出孩子,於是被婆家人送了迴來,另一位則與這位嫁出去的是一起長大既是姐妹也是閨中密友,見姐妹遭受這種事,她索性就不嫁了,兩位同年同月生的好友從兒時一直相伴至今,如今經曆了八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但感情依舊一點沒變。
餘冬槿聽爺爺說起她們的故事時,特別的感動,這可是在古代,女人不嫁人選擇自己過日子,是很難很難的事情。
餘冬槿看著六位老人,很懵,“您……太奶奶,奶奶,你們這是?”
胡奶奶哈哈笑:“昨天不是和你說好了麽?今天我們來給你牽床梳頭!”
然後餘冬槿就被推著坐到了房內的長桌前,一個小太奶奶不知從哪兒掏出一麵銅鏡放到了桌子上麵,另一個小太奶奶則擺好了那盞李家祖傳的白玉金絲頭冠,然後董奶奶拿出木梳,胡奶奶端著臉盆毛巾直接上手給餘冬槿洗臉。
屋內,喜服就掛在雕花木床邊,太奶奶們拉著劉家奶奶開始布置新房,雖動作較慢行動遲緩,卻很是有條不紊。
餘冬槿試圖從胡奶奶手上接過毛巾自己來,但失敗了,最後他吐掉被灌的鹽水,看著銅鏡裏頭發的自己,董奶奶站在他身後,開始給他梳頭,他實在是太不適應了,但奶奶們都說他今天說什麽都不能自己動手,於是隻得無措的抬手撓撓發紅的臉頰。
也差不多可以吃午飯了,胡奶奶去外頭端了碗麵條進來,進來之後又哈哈笑,她是個很愛笑的老太太,她說:“槿娃兒臉皮真薄,這俊俏的小臉怎得紅的和猴子屁股似的。”
董奶奶也笑,說:“還真是,怎得這麽紅?”
餘冬槿大窘,囁嚅了下嘴唇不知道該說些啥,眾人又是覺著好笑,餘冬槿無奈,隻得接過筷子安靜吃麵。
麵是幹拌的手扯麵,沒有湯水,但聞著特別香,裏麵放了肉沫,餘冬槿又將麵拌了下,夾一筷子送進嘴裏,然後就驚了一下,這麵好香啊!
胡奶奶看他眼睛一亮,就知道他是覺得滿意,笑說:“好吃吧?這是你洪叔的絕活,他那一手揉麵的手藝,在咱們村那可是出了名的。”
後麵正在用紅布紮花的劉家奶奶也說:“可不是麽,我之前還想去取取經來著,可大慶這手藝旁人還真學不來,力氣不夠大!他那把力氣,真是誰也比不了。”
董奶奶也說:“原你也去學過,我大孫子上次在他家混過一碗就嚷嚷著好吃喜歡,我大兒子於是也去學,結果做出來我大孫子一嚐,也說沒那味兒。”
餘冬槿聽著她們說話,嚼著嘴裏的麵條,倒覺得自己來試試的話,說不定能做出差不多的來。
和麵的手藝,其實靠的不是力氣大,而是要用對巧勁和方法,而他之所以會這門手藝,是當年他媽生病的時候,躺在病床上沉迷於某站美食視頻,他於是想盡辦法跟著視頻學來的,可惜學會後總共沒做幾次,媽媽就永遠的離開了。
想著這些,餘冬槿將麵吃了個一幹二淨,董奶奶端著空碗離開。
新房很快就布置好了,餘冬槿的頭發也被梳的整整齊齊,他的頭發被全部束起來,在頂上紮了個丸子,然後戴上了冠。
幾個老人家臨走前還問他要不要幫他換衣服,被餘冬槿趕忙給拒絕了,梳頭洗臉就算了,穿衣服那是真不行!
要知道喜服也不隻有外衣,裏外都要換呢。
奶奶們又笑,又說他臉紅,不過好在臨走前沒忘了給他關上房門。
餘冬槿瞧著銅鏡裏那張大紅臉,感覺自己在這些女性老人們身邊,確實是變得臉皮薄了些,他也不知道這是怎麽迴事,反正就是很容易不好意思。
大概是因為很久沒有和類似的人相處過了,媽媽走後他就沒迴過村,身邊於是都是年輕人,其中年紀最大的,也就是他的領導也才三十七歲而已。現代社會,老與少之間好像隔了千山萬水般的距離,沒有血緣的紐帶,平時根本不會去注意。
拍拍臉,餘冬槿看了眼銅鏡裏,因為帶了華麗的發冠而顯得與之前很不一樣的自己,感覺有點怪怪的,摸摸頭頂觸感溫潤的頭冠,餘冬槿搖搖頭,起身換衣服。
喜服是黑邊紅底的配色,黑色的領口與袖口,還有下擺處點綴著紋路吉祥的繡花,布料是略厚實的緞子,摸起來觸感還不錯,餘冬槿對布料方麵沒有研究,但他聽樂正與倩娘子溝通時,知曉這種沒有暗紋的緞子是他們留雲縣百姓中流行的最好的布料了,那種有暗紋有花色的,他那點錢便完全買不起了。床邊側邊的小凳上,還放著一雙靴子和襪子襪帶,靴子是黑色繡紅紋的,花樣同樣不多,簡單大方。
餘冬槿眼睛瞥向一旁緊閉的櫃門,他沒著急換衣服,將櫃門打開,從裏麵拿出了一條長長的紅絲帶。
這個是餘冬槿那天和爺爺去城裏取喜服的時候,他偷偷買的,這一根紅絲帶可貴,足足花了他二十文錢!
他把大黃的籠子搬出來,三下五除二用紅絲帶在籠子上紮出一個花來,他點了點籠門,看著裏頭聽見動靜探頭探腦出了躲避屋的大黃,說:“你今天就當山神送給我的結婚禮物吧!”
籠子裏的大黃瞪著一雙豆豆眼,小表情有點奇怪。餘冬槿著急忙慌的,並沒有發現它的異樣。
沒錯,餘冬槿準備今晚趁爺爺不注意,把紮著紅絲帶的大黃籠子搬出來放到床前,造謠說這是山神給他送的禮!嗯,這也沒有很離譜吧?反正爺爺都知道他夢到過山神了,今天可能還真有靈物來吃席呢,爺爺肯定能相信!
餘冬槿摸摸鼻子有點心虛,忙將籠子塞迴櫃子裏,起身開始換衣服。
今天的大部分流程與餘冬槿都沒啥關係,他就負責穿好衣服在房間裏待著,該喝水喝水該發呆發呆,等晚上的時候他房裏就會送來由他們村那位頭發須白的老大爺雕的,再由洪家奶奶今日送到山上走過一圈的山神像,然後他抱著山神像去祠堂裏拜拜就行。
這些都是這幾日村裏老人們商量出來的流程,據說是遵循了什麽古禮,餘冬槿也不懂,反正他就當個被牽著走的木偶人就成,讓做啥做啥,天底下所有新人在成婚之日都大抵如此。
餘冬槿看著窗外霧蒙蒙的一片,“好像要下雪了。”他輕聲自言自語了一句。
房門這時被人敲響,外頭是樂正喊了一聲,開門進來。
餘冬槿轉過臉喊了聲:“爺爺。”
樂正開門一看見他,動作便頓了頓,接著一雙已漸漸顯出幾分明亮的眼睛裏染上笑意,他說:“冷不冷?我提了火爐子來。”
餘冬槿還真有點冷,點頭:“謝謝爺爺,今天好冷啊。”
樂正把火爐子放到桌下餘冬槿腳邊,道:“今天比昨日冷,外頭已經開始下雪了。”他提醒,“你烤火注意些,別讓火星子燎到衣角。”
餘冬槿搓搓手,“嗯,孫兒知道。”
樂正給孫子送完火爐,便出去關上了門,繼續去忙活。
屋裏有了火,餘冬槿頓時感覺暖和多了,他將火爐放遠一些,然後拿出了懷裏那根黑紅色羽毛,看著這羽毛,餘冬槿想到夢裏那帶著麵具的男人,他說今天會有靈物過來送禮來著,也不知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可能是真的吧,畢竟他見過胖貉胖猞猁還有山貓媽媽小山貓了,不過那些可愛的毛毛球,會給他送來什麽呢?
真期待啊。
可是這麽冷的天,不會凍到它們吧?
還有洪奶奶,這麽冷的天她還得抱著山神像上山,她應該已經出發了吧?聽說洪叔會帶人陪同,可一定要安安穩穩的上去下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