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任正非親自來到俄羅斯為華為做宣傳,然而正好趕上中國假冒偽劣商品充斥俄羅斯,這一舉動也無濟於事。當時負責展會的朱建萍說,那時莫斯科大街上幾乎所有的商店門口都豎著一個牌子:「本店不出售中國貨。」一聽說是中國人,展台前的客戶就揚長而去。
緊接著,1998年俄羅斯發生金融危機,整個電信業都停滯了。
華為的俄羅斯之路似乎走到了盡頭。但是,依任正非的脾氣,這樣的結果他不能接受,於是,他的執拗勁上來了。
1998年初,李傑還在負責華為的湖南市場,任正非突然一個命令把他調往俄羅斯開拓市場。離開中國的時候,他最大的一件行李是一箱書。當時他隻有一個感覺:孤單。
有什麽比俄羅斯的惡劣天氣更寒冷?現任華為獨立國協地區分公司經理的李傑會告訴我們,是1998年前後的俄羅斯電信市場。
剛到莫斯科時,還沒從國內市場的火熱氣氛中迴過神來的李傑信心十足。他對員工說,我們要把俄羅斯的每一個地區都跑一遍,競爭對手吃飯、睡覺、滑雪、和家人團聚的時間我們都用來攻取陣地,一定能夠闖出來。
幾個月之後,李傑拿到了一個銷售合同———這是幾個電源模塊的交易,合同金額38美金。「高興中更多的是淒涼」,李傑對《環球企業家》迴憶。隨後是當時政局不穩引發的一場金融危機。「傳來的消息中是有多少運營商即將倒閉,有某某對手退出了市場的爭奪,有打官司的,有清理貨物的,官員們走馬燈似的在眼前晃來晃去。」
華為的當家人任正非向來主張發展中的企業要像狼一樣,要具備「敏銳的嗅覺,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和群體奮鬥的意識。」而在1998年的俄羅斯,李傑說,他們這些華為訓練出來的狼卻都變成了冬眠的北極熊。
整個1998年,華為一無所獲———除了告訴俄羅斯「華為還在」。1999年,仍是幾乎一無所獲。
任正非不信邪,宣布還要繼續加大在俄羅斯的投入。在日內瓦的電信博覽會上,他對李傑說:「如果有一天俄羅斯市場復甦了,而華為卻被擋在了門外,你就從這樓上跳下去吧。」李傑隻迴答了一個字:「好。」
為了這一個字,李傑開始了像蜜蜂一樣的工作,日復一日地進行著產品推廣,並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華為在當地招聘的人才都送迴深圳總部培訓,如今這些人已經成為俄羅斯市場的中堅;一支職業的本地化營銷隊伍建立起來,培訓後送往俄羅斯各個地區,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目前的營銷網絡;在不斷的客戶拜訪中,認識了一批運營商的管理層,建立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和信任,最終形成華為的核心客戶群。
鑑於俄羅斯政府的一係列特殊電信產業政策,比如要求一定程度的國產化,使得華為公司在1997年6月與俄羅斯貝托康采恩組建合資企業「貝托華為」,生產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及其他通訊設備。目前已建成了擁有60萬線生產能力的自動化生產線,並於2001年4月獲得俄羅斯郵電部認證的俄羅斯國產廠商地位。
貝托華為員工總人數已有100多人,其中中方員工不到10人,主要負責合資企業運營、生產管理和財務等工作。目前貝托華為生產的交換機已在俄羅斯通信網上廣泛開通運行。華為在俄羅斯不僅有市場銷售人員、技術支援人員,還在莫斯科有研發機構,已成為俄羅斯電信市場上主要的電信交換設備供應商之一。
迴憶起當年的艱苦歲月,李傑用了一部被中國人熟知的電影的名字來形容其時的心情:莫斯科不相信眼淚。2000年以後,俄羅斯政治越來越穩定,經濟持續轉暖,而華為在這個市場上堅持到今天,也終於抓住了機會。
經過6年的努力和等待,2003年,華為在俄羅斯實現了超過億美元的銷售額,承建了俄羅斯3797公裏超長距離30g國家傳輸網,這是華為目前最好的成績。華為在獨立國協地區名聲漸起。去年俄羅斯成為華為國際市場最大的出口地區之一,在俄羅斯及周邊國家,收入超過了3億美金。
三、決戰亞非拉,重點突破
走出去,華為人才發現:「當我們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時,放眼一望,所能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搶占一空,隻有在那些偏遠、動亂、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它們動作稍慢,投入稍小,我們才有一線機會。」
為了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從1996年開始華為人就離別故土,告別親人,紛紛奔赴海外,不論在疾病肆虐的非洲,還是在硝煙未散的伊拉克;不論是海嘯過後的印尼,還是地震災區的阿爾及利亞……都留下了華為人奮鬥的身影。
許多國際大公司看中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因為那裏的環境、條件等各方麵都很優越,對於落後的亞非拉則不屑一顧。的確,在他們眼裏,亞非拉隻是世界上的「農村」,環境惡劣,局勢動盪,犯不上丟了西瓜撿芝麻。華為迅速抓住這個機會,乘機撿起這些「剩下的果實」,開始進入「農村」。這些新興市場電話普及率低,進入門檻低,容易打開局麵。
但就是這些國家也不看好中國技術。因此,在初期華為走了許多彎路。那時,隻要聽說某國的電信運營商有項目招標,華為的銷售人員就前去投標,但是勝少敗多。
由於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的差異,遇到了重重困難,華為人隻能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直到打破零的紀錄。為此,華為人遭受了無數的白眼和冷漠。
緊接著,1998年俄羅斯發生金融危機,整個電信業都停滯了。
華為的俄羅斯之路似乎走到了盡頭。但是,依任正非的脾氣,這樣的結果他不能接受,於是,他的執拗勁上來了。
1998年初,李傑還在負責華為的湖南市場,任正非突然一個命令把他調往俄羅斯開拓市場。離開中國的時候,他最大的一件行李是一箱書。當時他隻有一個感覺:孤單。
有什麽比俄羅斯的惡劣天氣更寒冷?現任華為獨立國協地區分公司經理的李傑會告訴我們,是1998年前後的俄羅斯電信市場。
剛到莫斯科時,還沒從國內市場的火熱氣氛中迴過神來的李傑信心十足。他對員工說,我們要把俄羅斯的每一個地區都跑一遍,競爭對手吃飯、睡覺、滑雪、和家人團聚的時間我們都用來攻取陣地,一定能夠闖出來。
幾個月之後,李傑拿到了一個銷售合同———這是幾個電源模塊的交易,合同金額38美金。「高興中更多的是淒涼」,李傑對《環球企業家》迴憶。隨後是當時政局不穩引發的一場金融危機。「傳來的消息中是有多少運營商即將倒閉,有某某對手退出了市場的爭奪,有打官司的,有清理貨物的,官員們走馬燈似的在眼前晃來晃去。」
華為的當家人任正非向來主張發展中的企業要像狼一樣,要具備「敏銳的嗅覺,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和群體奮鬥的意識。」而在1998年的俄羅斯,李傑說,他們這些華為訓練出來的狼卻都變成了冬眠的北極熊。
整個1998年,華為一無所獲———除了告訴俄羅斯「華為還在」。1999年,仍是幾乎一無所獲。
任正非不信邪,宣布還要繼續加大在俄羅斯的投入。在日內瓦的電信博覽會上,他對李傑說:「如果有一天俄羅斯市場復甦了,而華為卻被擋在了門外,你就從這樓上跳下去吧。」李傑隻迴答了一個字:「好。」
為了這一個字,李傑開始了像蜜蜂一樣的工作,日復一日地進行著產品推廣,並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華為在當地招聘的人才都送迴深圳總部培訓,如今這些人已經成為俄羅斯市場的中堅;一支職業的本地化營銷隊伍建立起來,培訓後送往俄羅斯各個地區,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目前的營銷網絡;在不斷的客戶拜訪中,認識了一批運營商的管理層,建立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和信任,最終形成華為的核心客戶群。
鑑於俄羅斯政府的一係列特殊電信產業政策,比如要求一定程度的國產化,使得華為公司在1997年6月與俄羅斯貝托康采恩組建合資企業「貝托華為」,生產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及其他通訊設備。目前已建成了擁有60萬線生產能力的自動化生產線,並於2001年4月獲得俄羅斯郵電部認證的俄羅斯國產廠商地位。
貝托華為員工總人數已有100多人,其中中方員工不到10人,主要負責合資企業運營、生產管理和財務等工作。目前貝托華為生產的交換機已在俄羅斯通信網上廣泛開通運行。華為在俄羅斯不僅有市場銷售人員、技術支援人員,還在莫斯科有研發機構,已成為俄羅斯電信市場上主要的電信交換設備供應商之一。
迴憶起當年的艱苦歲月,李傑用了一部被中國人熟知的電影的名字來形容其時的心情:莫斯科不相信眼淚。2000年以後,俄羅斯政治越來越穩定,經濟持續轉暖,而華為在這個市場上堅持到今天,也終於抓住了機會。
經過6年的努力和等待,2003年,華為在俄羅斯實現了超過億美元的銷售額,承建了俄羅斯3797公裏超長距離30g國家傳輸網,這是華為目前最好的成績。華為在獨立國協地區名聲漸起。去年俄羅斯成為華為國際市場最大的出口地區之一,在俄羅斯及周邊國家,收入超過了3億美金。
三、決戰亞非拉,重點突破
走出去,華為人才發現:「當我們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時,放眼一望,所能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搶占一空,隻有在那些偏遠、動亂、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它們動作稍慢,投入稍小,我們才有一線機會。」
為了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從1996年開始華為人就離別故土,告別親人,紛紛奔赴海外,不論在疾病肆虐的非洲,還是在硝煙未散的伊拉克;不論是海嘯過後的印尼,還是地震災區的阿爾及利亞……都留下了華為人奮鬥的身影。
許多國際大公司看中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因為那裏的環境、條件等各方麵都很優越,對於落後的亞非拉則不屑一顧。的確,在他們眼裏,亞非拉隻是世界上的「農村」,環境惡劣,局勢動盪,犯不上丟了西瓜撿芝麻。華為迅速抓住這個機會,乘機撿起這些「剩下的果實」,開始進入「農村」。這些新興市場電話普及率低,進入門檻低,容易打開局麵。
但就是這些國家也不看好中國技術。因此,在初期華為走了許多彎路。那時,隻要聽說某國的電信運營商有項目招標,華為的銷售人員就前去投標,但是勝少敗多。
由於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的差異,遇到了重重困難,華為人隻能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直到打破零的紀錄。為此,華為人遭受了無數的白眼和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