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散文] 《大道和小道》作者:刀爾登【完結】
內容簡介:
本書為刀爾登的全新散文集。
本書以另類的視角講述了作者對旅遊以及與旅遊相關的攝影、住宿、飲食等的看法,見人之所未見,給讀者以啟迪。
p>
關於純樸的對話
甲:這次旅行中的故事,我已經向你講了一些。還有兩件事,分別發生在兩個山村,是我感觸很深的。
乙:願聞其詳。
甲:有一天,我們從公路上望見對麵山坡上有個小村莊,石頭砌的房屋,高大的老樹,遠遠看去也賞心悅目。有條修得很平整的岔路通向那裏,我們便過去瀏覽。消磨了愉快的一個小時,待離開時,司機不小心壓死了一隻小雞。我們準備賠償,但那雞的主人,說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價錢——在我看來,足夠買兩隻成年的鳳凰了。剛剛爭執幾句,我們已經處於半個村莊的圍攻中了,許多人扛著鋤把趕來,女人們激動地叫嚷,幾個半大孩子舉著石塊做出砸車的姿態,村官一邊假意相勸,一邊說著各種威脅言語。我印象尤深的,是一位半小時前還笑容滿麵的年輕母親,這會兒抱著孩子,冷冷地看著我們,仿佛我們倒是一群強盜。最後我們隻好向這個不可理喻的村莊認輸。你說,還有比這更野蠻的事嗎?
乙:這確實不大好。
甲:這是頂敗壞心情的。不過兩天後,我們又有截然相反的發現。路上貪看景色,到了月出東山,離計劃中的宿處還遠得很,而這段路坎坷難行,在白天尚可小心通過,夜裏行車,就有點危險了。正慌張時,看見了溫暖的燈光,便趕過去,來到另一個小山村。我們的用意,是想向村民討些熱水,或請他們幫我們加熱一些食物,因為我們中間的一個人胃痛,不能再吃涼的東西了。至於過夜,我們是可以在車裏湊合一下的。結果是,我們被請到屋裏,麵前有熱騰騰的食物,酒,熱情的主人;我們愉快地交談、歡笑,晚上便睡在溫暖的床榻上。次日早上離開時,雙方都有些不舍呢。你說,還有比這更純樸的地方嗎?
乙:你們的運氣真好。但為什麽要形容其為純樸呢?
甲:這裏我說的「純樸」,指的不是個人的某種心靈狀態——純樸當然是一種心靈狀態,但那不是我今天的感想所在——我說的是一種風俗。在這樣的風俗中,人們彼此的善意還未被欺詐和背叛掃蕩無遺,互相的信任還未被複雜的政治或法律製度割裂、粉碎,利益的計算自然也有,但不至於統治一切,而紛繁混亂的經驗還沒有使簡單的心靈完全迷惑。
乙:這是讚美,還是牢騷?甲:非得作這種區別嗎?
乙:我要讚嘆你的用心,不過又有些疑問。你的故事,讓我想起兩句唐詩:「緣岡入澗投田家,主人舂米為夜食。」這確是每個旅人的夢想。行者背井離鄉,置自己於陌生的處境,還有比熱情的招待更溫暖人心的嗎?
甲:是啊。
乙:但我們怎麽知道,主人的招待,是出於純樸的好客心呢?他也許希望一些信息的交換,他也許幹脆就是個傻瓜,或者,他也許習慣於懼怕來自外界的權力。我們何以知道,他臉上的笑容是真誠的呢?比如寫下那兩句詩的張籍,是個身份高高在上的人,還帶著僮僕呢,「主人舂米為夜食」,何以一定是純樸行為呢?
甲:在我說的事情中,你設想的這些因素並不存在。
乙:這個我相信。我不明白的是,熱情的招待,為什麽在你心中激起的是讚美與感謝之情,而不是慚愧和不安?比如說,你在城市裏,大概每天都會見到處境窘迫的外鄉人,特別是農民,有幾次你把他們請到自己的家中呢?你碰到一個風塵僕僕的男人,行李沉重,一手牽著個孩子,向你問路,有幾迴,你主動詢問他們是否用過午飯呢?
甲:我特別不喜歡這種反唇相譏的說話。就算我是個十惡不赦的人,我的意見也不因此減色。
乙:是的,我隻是想指出你的觀念中某種自相矛盾之處。你讚美的是一種你以及你的朋友們——自己絕不想去嚐試的生活方式,你們享受著現代文明的所有好處,卻希望別人保留一定程度的原始,供你們觀賞,在恰當的時候激發你們的高尚感嘆。「言投爵裏刺,來泛野人船」,有點高高在上吧。
甲:這個批評有點過分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難道是該責備的嗎?還有,誰說現代生活方式就一定要付出某些不良代價
呢,從別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方式那裏,獲得改進的啟迪,難道不是積極的態度?
乙:如果僅僅是知行的矛盾,我就不會提起了。我懷疑的是所謂純樸的風俗,會不會隻是我們對事物的片麵觀察所生的概念。比如說,隻看見某種生活的安康,沒看見它的苦難,隻看見人們安於現狀,沒看見他們並沒有充分的機會來選擇生活方式。
甲:我想起來了,你是不相信有黃金時代的。
乙:我請你迴憶我們一起訪問過的某個地方。第一次去時所見到的,美麗、安寧,像田園詩裏描述的一樣;十年後再去時,混亂、人心隔閡,房子拆了建,建了拆,我們便感嘆那裏被我們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汙染了——然而同時,他們的生活,在物質方麵,確是改善了。這是他們的選擇。據我所知,人們在有機會時,都是這樣選擇的,要電冰箱,不要所謂的純樸。
內容簡介:
本書為刀爾登的全新散文集。
本書以另類的視角講述了作者對旅遊以及與旅遊相關的攝影、住宿、飲食等的看法,見人之所未見,給讀者以啟迪。
p>
關於純樸的對話
甲:這次旅行中的故事,我已經向你講了一些。還有兩件事,分別發生在兩個山村,是我感觸很深的。
乙:願聞其詳。
甲:有一天,我們從公路上望見對麵山坡上有個小村莊,石頭砌的房屋,高大的老樹,遠遠看去也賞心悅目。有條修得很平整的岔路通向那裏,我們便過去瀏覽。消磨了愉快的一個小時,待離開時,司機不小心壓死了一隻小雞。我們準備賠償,但那雞的主人,說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價錢——在我看來,足夠買兩隻成年的鳳凰了。剛剛爭執幾句,我們已經處於半個村莊的圍攻中了,許多人扛著鋤把趕來,女人們激動地叫嚷,幾個半大孩子舉著石塊做出砸車的姿態,村官一邊假意相勸,一邊說著各種威脅言語。我印象尤深的,是一位半小時前還笑容滿麵的年輕母親,這會兒抱著孩子,冷冷地看著我們,仿佛我們倒是一群強盜。最後我們隻好向這個不可理喻的村莊認輸。你說,還有比這更野蠻的事嗎?
乙:這確實不大好。
甲:這是頂敗壞心情的。不過兩天後,我們又有截然相反的發現。路上貪看景色,到了月出東山,離計劃中的宿處還遠得很,而這段路坎坷難行,在白天尚可小心通過,夜裏行車,就有點危險了。正慌張時,看見了溫暖的燈光,便趕過去,來到另一個小山村。我們的用意,是想向村民討些熱水,或請他們幫我們加熱一些食物,因為我們中間的一個人胃痛,不能再吃涼的東西了。至於過夜,我們是可以在車裏湊合一下的。結果是,我們被請到屋裏,麵前有熱騰騰的食物,酒,熱情的主人;我們愉快地交談、歡笑,晚上便睡在溫暖的床榻上。次日早上離開時,雙方都有些不舍呢。你說,還有比這更純樸的地方嗎?
乙:你們的運氣真好。但為什麽要形容其為純樸呢?
甲:這裏我說的「純樸」,指的不是個人的某種心靈狀態——純樸當然是一種心靈狀態,但那不是我今天的感想所在——我說的是一種風俗。在這樣的風俗中,人們彼此的善意還未被欺詐和背叛掃蕩無遺,互相的信任還未被複雜的政治或法律製度割裂、粉碎,利益的計算自然也有,但不至於統治一切,而紛繁混亂的經驗還沒有使簡單的心靈完全迷惑。
乙:這是讚美,還是牢騷?甲:非得作這種區別嗎?
乙:我要讚嘆你的用心,不過又有些疑問。你的故事,讓我想起兩句唐詩:「緣岡入澗投田家,主人舂米為夜食。」這確是每個旅人的夢想。行者背井離鄉,置自己於陌生的處境,還有比熱情的招待更溫暖人心的嗎?
甲:是啊。
乙:但我們怎麽知道,主人的招待,是出於純樸的好客心呢?他也許希望一些信息的交換,他也許幹脆就是個傻瓜,或者,他也許習慣於懼怕來自外界的權力。我們何以知道,他臉上的笑容是真誠的呢?比如寫下那兩句詩的張籍,是個身份高高在上的人,還帶著僮僕呢,「主人舂米為夜食」,何以一定是純樸行為呢?
甲:在我說的事情中,你設想的這些因素並不存在。
乙:這個我相信。我不明白的是,熱情的招待,為什麽在你心中激起的是讚美與感謝之情,而不是慚愧和不安?比如說,你在城市裏,大概每天都會見到處境窘迫的外鄉人,特別是農民,有幾次你把他們請到自己的家中呢?你碰到一個風塵僕僕的男人,行李沉重,一手牽著個孩子,向你問路,有幾迴,你主動詢問他們是否用過午飯呢?
甲:我特別不喜歡這種反唇相譏的說話。就算我是個十惡不赦的人,我的意見也不因此減色。
乙:是的,我隻是想指出你的觀念中某種自相矛盾之處。你讚美的是一種你以及你的朋友們——自己絕不想去嚐試的生活方式,你們享受著現代文明的所有好處,卻希望別人保留一定程度的原始,供你們觀賞,在恰當的時候激發你們的高尚感嘆。「言投爵裏刺,來泛野人船」,有點高高在上吧。
甲:這個批評有點過分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難道是該責備的嗎?還有,誰說現代生活方式就一定要付出某些不良代價
呢,從別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方式那裏,獲得改進的啟迪,難道不是積極的態度?
乙:如果僅僅是知行的矛盾,我就不會提起了。我懷疑的是所謂純樸的風俗,會不會隻是我們對事物的片麵觀察所生的概念。比如說,隻看見某種生活的安康,沒看見它的苦難,隻看見人們安於現狀,沒看見他們並沒有充分的機會來選擇生活方式。
甲:我想起來了,你是不相信有黃金時代的。
乙:我請你迴憶我們一起訪問過的某個地方。第一次去時所見到的,美麗、安寧,像田園詩裏描述的一樣;十年後再去時,混亂、人心隔閡,房子拆了建,建了拆,我們便感嘆那裏被我們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汙染了——然而同時,他們的生活,在物質方麵,確是改善了。這是他們的選擇。據我所知,人們在有機會時,都是這樣選擇的,要電冰箱,不要所謂的純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