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想好要如何與朕解釋了?”
“皇上,臣妾...臣妾認了,他們借臣妾的名頭出去行事一事臣妾是知道的,但也僅此而已,臣妾真沒想到他們還做了別的事啊!
臣妾早年小選入宮,不曾靠過家裏一分,隻是臣妾怎麽說也是烏雅家的女兒,臣妾以為幫他們一些是無妨的,也算是還了他們的養育之恩。
如今量成大錯,臣妾甘願受罰,隻是除此之外臣妾真的不知道其他的事,還請皇上相信臣妾之言。”
康熙就這般看著她在那裏辯解,心中失望不已,他一直相信有一必有二,德妃絕對知道所有的事。
但看她一直否認,他也懶得繼續聽她狡辯了。
“德妃烏雅氏德不配位,仗著朕之恩寵,縱容親屬為禍相鄰,著褫奪德字封號,降為貴人,遷居永和宮西配殿。”
“皇上,臣妾冤枉,臣妾......”
“帶下去。”
“是。”
四福晉冷眼看著德妃的下場,心中有些感慨,平日在自己麵前耀武揚威的人原來也有害怕的人啊。
哪怕德妃演技精湛,奈何康熙已經不信任她了而烏雅家也因為自己的罪行徹底淹沒在曆史長河中了。
四福晉檢舉烏雅家一事沒有被康熙處罰,反而是獲得了不錯的獎賞。
康熙甚至覺得這樣的事情可以多發生幾次,畢竟收獲實在頗豐,再來幾次,國庫的空缺都能補上了。
烏雅家覆滅,胤禛想改玉碟的心思暴露了個徹底。
“福晉,你說老四是個什麽意思?整日裏有事沒事就往承乾宮跑,難不成是看上了承乾宮的哪個小宮女?”
蘇梔用一言難盡的眼神看著他,她實在不理解胤祉是如何說出這番話的。
“福晉這是什麽眼神,難不成爺猜錯了?”
“妾身是真沒想到爺的想法這般獨特,您再好好想想,四弟這般做是為什麽?”
胤祉收起玩鬧的表情,然後一臉嘲諷的看向隔壁的方向。
“自然是為了改玉碟一事,爺可是記得他和隆科多的陰謀的,而且最主要的是隆科多已經在準備向皇阿瑪提議給老四改玉碟一事了。
還好當初在宮裏傳了一波謠言,爺瞧著皇阿瑪是不會同意給他改玉碟的。
畢竟當初皇阿瑪從承乾宮出來後,可是讓人暗中去查了老四的。”
“那爺現在準備怎麽做?總不能一直看著四弟這般惺惺作態吧?
說實在的,前些日子四弟妹與妾身說了她生產那日的事了,莫說她了,臣妾都替她覺得心寒。
她十歲就與四弟成親了,兩個小小的人一起走過了六七年的時間,也一起忍受了烏雅貴人的折磨與刁難。
如今可好,她將四弟當做依靠,可她難產時,四弟想也不想的選擇保小,這要換在妾身身上,妾身也想反抗了。”
“胡說八道,爺與四弟可是兩類人,這種忘恩負義之事爺是不會做的,你少想那些個東西。
不過你說的對,他是烏雅貴人的兒子,這輩子都是,想改玉碟,爺才不會給他機會呢。
這事兒還得讓太子去說,要是爺去說的話,怕是皇阿瑪要多想了,不過,爺可以去提一提出宮一事了。”
“也好,那妾身先讓人準備起來吧,咱們的府邸也快建好了,到時候叫上大哥和五弟,咱們一起搬。”
“好。”
胤祉先去了毓慶宮找了太子。
“二哥,弟弟準備跟皇阿瑪提一提出宮的事了,宮內烏煙瘴氣的事情太多,弟弟決定出宮避避。
隻是弟弟思前想後還是決定跟你說一下,四弟心思不純,你莫要讓他給利用了,時候不早了,弟弟先去乾清宮,二哥保重。”
看著胤祉匆匆離開的背影,太子先是一愣,然後麵上閃過一抹陰狠,他就說總覺得胤禛對自己的態度不如胤祉純粹,合著是心思不純啊,他倒要看看他是個什麽想法。
“來人,給叔公遞消息,就說孤有事找他幫忙。”
索額圖在得知太子的意思後,第一時間去查了佟家,如胤祉所想,索額圖查到了他們準備向康熙提起將胤禛的玉碟改至佟皇後名下的事了。
與此同時,胤祉也跟康熙提起要提前出宮的事了。
“皇阿瑪,您也知道福晉這一胎懷的是雙胎,在宮裏兒子實在不放心,額娘也同意兒子提前出宮了,要不您下個旨放兒臣出宮吧。”
康熙氣急,這些個兒子裏也就胤祉把宮裏當是非之地了,其他人誰不想多在宮裏住些日子?
“你倒是跟朕說說宮裏怎麽你了,讓你這麽急著出宮?”
“皇阿瑪,兒子覺得宮裏有二哥一個太子在足以,他是儲君,兒子們長期住在宮中不好,會給別人不好的猜想。
兒子也想離您與額娘近些,但兒子不能讓別人懷疑兒子對二哥的心,再說了,兒子就算出宮了,難不成您就不寵兒子了?
若真是如此,那兒子可不依,兒子可是會禁止弘晴進宮的,您要是想看弘晴,自個兒來三阿哥府看吧。”
胤祉說完也不等康熙反應,直接就跑了,氣得康熙看著他的背影幹瞪。
“梁九功,你瞧瞧,這就是朕的好兒子,是誰給他的膽子,竟敢那般與朕說話?朕這心裏可真不是滋味,他居然巴不得趕緊出宮!”
梁九功隻是低頭不說話,要說三阿哥為何會這般與康熙說話,還不是他寵的,若非皇上平日寵溺三阿哥,他怎敢這般與其說話?
不過三阿哥確實是個好的,一心向著皇上和太子,還希望皇上不要讓三阿哥失望才是。
這時太子也來了,他要與康熙聯絡一下感情,順便為胤祉說說話,胤祉這般向著他,他不能辜負了胤祉的期望。
“皇阿瑪,兒子現在過來是想跟您提一提三弟要提前出宮一事的。”
“你是如何想的?”
“如今弟弟們逐漸大了,總在阿哥所住著確實不是個事,他們這些個大的在,阿哥所根本住不下年幼的弟弟們,再說他們已經成家了,也該有自己的空間了。”
“皇上,臣妾...臣妾認了,他們借臣妾的名頭出去行事一事臣妾是知道的,但也僅此而已,臣妾真沒想到他們還做了別的事啊!
臣妾早年小選入宮,不曾靠過家裏一分,隻是臣妾怎麽說也是烏雅家的女兒,臣妾以為幫他們一些是無妨的,也算是還了他們的養育之恩。
如今量成大錯,臣妾甘願受罰,隻是除此之外臣妾真的不知道其他的事,還請皇上相信臣妾之言。”
康熙就這般看著她在那裏辯解,心中失望不已,他一直相信有一必有二,德妃絕對知道所有的事。
但看她一直否認,他也懶得繼續聽她狡辯了。
“德妃烏雅氏德不配位,仗著朕之恩寵,縱容親屬為禍相鄰,著褫奪德字封號,降為貴人,遷居永和宮西配殿。”
“皇上,臣妾冤枉,臣妾......”
“帶下去。”
“是。”
四福晉冷眼看著德妃的下場,心中有些感慨,平日在自己麵前耀武揚威的人原來也有害怕的人啊。
哪怕德妃演技精湛,奈何康熙已經不信任她了而烏雅家也因為自己的罪行徹底淹沒在曆史長河中了。
四福晉檢舉烏雅家一事沒有被康熙處罰,反而是獲得了不錯的獎賞。
康熙甚至覺得這樣的事情可以多發生幾次,畢竟收獲實在頗豐,再來幾次,國庫的空缺都能補上了。
烏雅家覆滅,胤禛想改玉碟的心思暴露了個徹底。
“福晉,你說老四是個什麽意思?整日裏有事沒事就往承乾宮跑,難不成是看上了承乾宮的哪個小宮女?”
蘇梔用一言難盡的眼神看著他,她實在不理解胤祉是如何說出這番話的。
“福晉這是什麽眼神,難不成爺猜錯了?”
“妾身是真沒想到爺的想法這般獨特,您再好好想想,四弟這般做是為什麽?”
胤祉收起玩鬧的表情,然後一臉嘲諷的看向隔壁的方向。
“自然是為了改玉碟一事,爺可是記得他和隆科多的陰謀的,而且最主要的是隆科多已經在準備向皇阿瑪提議給老四改玉碟一事了。
還好當初在宮裏傳了一波謠言,爺瞧著皇阿瑪是不會同意給他改玉碟的。
畢竟當初皇阿瑪從承乾宮出來後,可是讓人暗中去查了老四的。”
“那爺現在準備怎麽做?總不能一直看著四弟這般惺惺作態吧?
說實在的,前些日子四弟妹與妾身說了她生產那日的事了,莫說她了,臣妾都替她覺得心寒。
她十歲就與四弟成親了,兩個小小的人一起走過了六七年的時間,也一起忍受了烏雅貴人的折磨與刁難。
如今可好,她將四弟當做依靠,可她難產時,四弟想也不想的選擇保小,這要換在妾身身上,妾身也想反抗了。”
“胡說八道,爺與四弟可是兩類人,這種忘恩負義之事爺是不會做的,你少想那些個東西。
不過你說的對,他是烏雅貴人的兒子,這輩子都是,想改玉碟,爺才不會給他機會呢。
這事兒還得讓太子去說,要是爺去說的話,怕是皇阿瑪要多想了,不過,爺可以去提一提出宮一事了。”
“也好,那妾身先讓人準備起來吧,咱們的府邸也快建好了,到時候叫上大哥和五弟,咱們一起搬。”
“好。”
胤祉先去了毓慶宮找了太子。
“二哥,弟弟準備跟皇阿瑪提一提出宮的事了,宮內烏煙瘴氣的事情太多,弟弟決定出宮避避。
隻是弟弟思前想後還是決定跟你說一下,四弟心思不純,你莫要讓他給利用了,時候不早了,弟弟先去乾清宮,二哥保重。”
看著胤祉匆匆離開的背影,太子先是一愣,然後麵上閃過一抹陰狠,他就說總覺得胤禛對自己的態度不如胤祉純粹,合著是心思不純啊,他倒要看看他是個什麽想法。
“來人,給叔公遞消息,就說孤有事找他幫忙。”
索額圖在得知太子的意思後,第一時間去查了佟家,如胤祉所想,索額圖查到了他們準備向康熙提起將胤禛的玉碟改至佟皇後名下的事了。
與此同時,胤祉也跟康熙提起要提前出宮的事了。
“皇阿瑪,您也知道福晉這一胎懷的是雙胎,在宮裏兒子實在不放心,額娘也同意兒子提前出宮了,要不您下個旨放兒臣出宮吧。”
康熙氣急,這些個兒子裏也就胤祉把宮裏當是非之地了,其他人誰不想多在宮裏住些日子?
“你倒是跟朕說說宮裏怎麽你了,讓你這麽急著出宮?”
“皇阿瑪,兒子覺得宮裏有二哥一個太子在足以,他是儲君,兒子們長期住在宮中不好,會給別人不好的猜想。
兒子也想離您與額娘近些,但兒子不能讓別人懷疑兒子對二哥的心,再說了,兒子就算出宮了,難不成您就不寵兒子了?
若真是如此,那兒子可不依,兒子可是會禁止弘晴進宮的,您要是想看弘晴,自個兒來三阿哥府看吧。”
胤祉說完也不等康熙反應,直接就跑了,氣得康熙看著他的背影幹瞪。
“梁九功,你瞧瞧,這就是朕的好兒子,是誰給他的膽子,竟敢那般與朕說話?朕這心裏可真不是滋味,他居然巴不得趕緊出宮!”
梁九功隻是低頭不說話,要說三阿哥為何會這般與康熙說話,還不是他寵的,若非皇上平日寵溺三阿哥,他怎敢這般與其說話?
不過三阿哥確實是個好的,一心向著皇上和太子,還希望皇上不要讓三阿哥失望才是。
這時太子也來了,他要與康熙聯絡一下感情,順便為胤祉說說話,胤祉這般向著他,他不能辜負了胤祉的期望。
“皇阿瑪,兒子現在過來是想跟您提一提三弟要提前出宮一事的。”
“你是如何想的?”
“如今弟弟們逐漸大了,總在阿哥所住著確實不是個事,他們這些個大的在,阿哥所根本住不下年幼的弟弟們,再說他們已經成家了,也該有自己的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