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離開漢中的第二天,彥波希就正式的上班了。
在滿庭芳離開的這段時間裏,他除了一如既往地傳道授業,醫治病患之外,還撰寫了一本關於中國醫學未來發展方向的探討性的學術專著,書名叫《華人華醫論》,以個人的名義出版發行。
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不知為什麽,卻在醫學界出人意料地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引來了不少的爭議。成為彥波希從醫以來最褒貶不一,爭論最多的一本專著。
有人稱讚他敢於痛陳舊弊,除舊立新;也有人說他,離經叛道,不知天高地厚!
校方對彥波希的這次學術發表,保持了冷靜的中立態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這種表現,在世俗人的眼中,就意味著懷疑。而更多熟悉他的人卻是對他不理解。
他的老同學,也就是郭俠的爸爸郭青雲,就給他打來電話說他:“你說你現在,在國內中醫界,依靠家傳背景,借著自己醫術,憑著在學術界、醫術界德藝雙馨的威望,完全可以功成名就,守成而退,吃老本安度晚年就足夠了。怎麽還不知足,還主動出擊,招惹是非,自毀形象啊!”
彥波希卻不以為然,他迴答他說:“老同學,咱都多大了,還有多少站出來說話的機會了!我現在每天都覺得時間太少,須隻爭朝夕,如果光想著名利,明哲保身,有爭不鳴,又怎麽對得起那些罩在頭上的桂冠和榮耀啊!”
“我知道你心裏想什麽,可你也不能不顧現實吧?”
“現實是什麽?“
提起現實,彥波希就生氣,他就是為了解決現實的問題才有爭則鳴的。
”不就是偽醫泛濫,假道盛行嗎?會念幾篇古文,就成國學大師了,也敢開壇演講;讀了點黃帝易經,就封國醫聖手了,處處招搖撞騙!顧現實?怎麽顧?你不就是讓我有言不發,有爭不鳴嗎?可那樣的態度,是對醫道不忠誠,對病患不負責啊!為醫者,難道就應該這樣嗎?“
郭青雲原本是想說說他,這把年紀了,安頓點,少惹是非。可誰知反讓他給教訓了一頓!哎!這個老同學,越老越活迴去了,原先的性子,他是一點都沒變啊!
郭青雲其實是看過這本書的。書中明確提出治病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大膽地在學術界第一人第一次提出了“摒棄門戶之見,振興中國醫學”的口號。
還第一次提出了改革“中醫、西醫“、中藥、西藥“的稱謂,主張“不分中、西醫”的思想。他的觀點是,現在許多所謂的“西藥”,都已經是中國人自己生產的了,為什麽還要加個“西”字,這讓他想起已經快絕跡了的這個“洋油、洋火”這些稱唿,都已經改過來了,為什麽單單醫藥改不過來。
“中醫”、“中藥”這個稱謂,倒像是外國人對中華醫藥的稱唿,而我們為什麽不稱自己生產的要為“國藥”?
如果是為了區別,可以稱中藥為草藥。
他還提出,要大力倡導一切以最大化的效果,以最小化的侵害作為醫道的最高標準,這一倡議。
因為在彥波希看來,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目標都是治病救人。至於藥劑如何采集,用什麽形態使用,完全都可以歸結到“方法論”的範疇。
既然是方法的問題,那麽就可以,趨利避害,取長補短,擇優而用,不必墨守成規,目前的分科製度,把原本可以結合起來使用的方法,人為的割裂,這不是自找麻煩,分散實力嗎?他極力讚成實行“全科”醫生製度。
這些觀點,這些理論,郭青雲本人是認可的,也知道這樣做正是針對時弊,切中要害的,是有效的,可行的,他也是讚賞的。
但他不是那個理想主義的彥波希,他所站的立場,不是事情對不對,而是對自己好不好!
他也知道,他和彥波希不是同路人,但是找朋友,他還是要選擇彥波希這樣的人。坦誠、堅定、無私、執著!這些品質,彥波希身上都有,可他沒有的恰恰也是處世中最重要的,那就是主動適應!隻有適應,才會遊刃有餘,若沒有這點修養,自己怎麽能轉悠起來這個公司。
郭俠並沒有馬上去西藏,他還家裏賦閑,有時間就看看書,準備了解一些藏醫的知識。爸爸媽媽對他去西藏的態度是不支持。隻同意他以旅遊的形式去體驗可以,常年置身於那裏工作,他們堅決不同意。
郭俠暫時說服不了父母,也不好說走就走,畢竟自己是家裏唯一的孩子。他常常想起老師的囑咐,決定先在家裏陪父母一年,跟著他們也了解一些藥物製造的知識,為去西藏,做些足夠的準備。
爸爸勸說老師這事,他是堅決站在老師一邊的。自己看了書,並利用網絡發表了一些支持老師觀點的言論。想不到也在年輕的網民中掀起了一場熱議。張陽、慕容秋他們旗幟鮮明地站在了老師的一邊。用自己適合的方式表示了輿論的支持。
看到兒子也這麽不消停地推波助瀾,郭青雲隻在家裏罵他們師徒都是書呆子!想想自己讓孩子跟著彥波希這一根筋學習,是不是做錯了!
但看看孩子的變化成長,又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可恥!
最後也隻好放任自流,不再管顧了。
彥波希並沒有因此受到什麽影響。他也不在乎院校和醫院裏那些世俗人的嘴臉變化。隻是把自己的理念,結合在實踐的臨床中加以運用。盡量為病患尋找最佳的治療方案,增進療效,減輕痛苦。
經他多方結合施治,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來他這裏看病的人,越來越多,竟然到了早起排隊搶掛號、買掛號的程度。中醫科因為了他,出現了前所未有“繁榮”
慢慢的。院方首先對這種思路給與了肯定,嚐試性地在其他科的病房裏,增加了一些結合中醫的治療,比如針灸、艾灸、藥浴、熏蒸等。開始是還是對症下藥,經中醫科會診後,選擇性的使用這幾種方法,但後來就演變成一種變相的推銷。
所有的病房都上了艾灸、針灸、泡腳這樣一套療法,隻要問問病人,想用,就給用上這“三大方“.
麵對這種情況,彥波希在院務會提出強烈地質疑。他說:“各病房都開上了中醫三大方,這是.對病人負責的態度嗎?這是蠻幹!早晚都會釀出事端來!大家都到個病房去聽聽,病人和家屬是怎麽議論的?他們說這是變相的斂財!“
副院長胡勇第一個反對他:“彥教授說話,可得憑良心,不是你提出的中西醫結合診治,還有什麽華醫的大一統理論嘛,現在院方把你的治療思路發揚光大,你不但不感激,反而又在這裏提起抗議了!這是什麽道理?”
他的話,引來好多個部門領導的隨聲附和,他們都對彥波希會有這樣的反應表示不理解,有的人幹脆就說他矯情。
彥波希當仁不讓,他站起身,質問副院長:“請問胡院長,我所說的結合施治,是這樣的結合嗎?”
在滿庭芳離開的這段時間裏,他除了一如既往地傳道授業,醫治病患之外,還撰寫了一本關於中國醫學未來發展方向的探討性的學術專著,書名叫《華人華醫論》,以個人的名義出版發行。
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不知為什麽,卻在醫學界出人意料地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引來了不少的爭議。成為彥波希從醫以來最褒貶不一,爭論最多的一本專著。
有人稱讚他敢於痛陳舊弊,除舊立新;也有人說他,離經叛道,不知天高地厚!
校方對彥波希的這次學術發表,保持了冷靜的中立態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這種表現,在世俗人的眼中,就意味著懷疑。而更多熟悉他的人卻是對他不理解。
他的老同學,也就是郭俠的爸爸郭青雲,就給他打來電話說他:“你說你現在,在國內中醫界,依靠家傳背景,借著自己醫術,憑著在學術界、醫術界德藝雙馨的威望,完全可以功成名就,守成而退,吃老本安度晚年就足夠了。怎麽還不知足,還主動出擊,招惹是非,自毀形象啊!”
彥波希卻不以為然,他迴答他說:“老同學,咱都多大了,還有多少站出來說話的機會了!我現在每天都覺得時間太少,須隻爭朝夕,如果光想著名利,明哲保身,有爭不鳴,又怎麽對得起那些罩在頭上的桂冠和榮耀啊!”
“我知道你心裏想什麽,可你也不能不顧現實吧?”
“現實是什麽?“
提起現實,彥波希就生氣,他就是為了解決現實的問題才有爭則鳴的。
”不就是偽醫泛濫,假道盛行嗎?會念幾篇古文,就成國學大師了,也敢開壇演講;讀了點黃帝易經,就封國醫聖手了,處處招搖撞騙!顧現實?怎麽顧?你不就是讓我有言不發,有爭不鳴嗎?可那樣的態度,是對醫道不忠誠,對病患不負責啊!為醫者,難道就應該這樣嗎?“
郭青雲原本是想說說他,這把年紀了,安頓點,少惹是非。可誰知反讓他給教訓了一頓!哎!這個老同學,越老越活迴去了,原先的性子,他是一點都沒變啊!
郭青雲其實是看過這本書的。書中明確提出治病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大膽地在學術界第一人第一次提出了“摒棄門戶之見,振興中國醫學”的口號。
還第一次提出了改革“中醫、西醫“、中藥、西藥“的稱謂,主張“不分中、西醫”的思想。他的觀點是,現在許多所謂的“西藥”,都已經是中國人自己生產的了,為什麽還要加個“西”字,這讓他想起已經快絕跡了的這個“洋油、洋火”這些稱唿,都已經改過來了,為什麽單單醫藥改不過來。
“中醫”、“中藥”這個稱謂,倒像是外國人對中華醫藥的稱唿,而我們為什麽不稱自己生產的要為“國藥”?
如果是為了區別,可以稱中藥為草藥。
他還提出,要大力倡導一切以最大化的效果,以最小化的侵害作為醫道的最高標準,這一倡議。
因為在彥波希看來,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目標都是治病救人。至於藥劑如何采集,用什麽形態使用,完全都可以歸結到“方法論”的範疇。
既然是方法的問題,那麽就可以,趨利避害,取長補短,擇優而用,不必墨守成規,目前的分科製度,把原本可以結合起來使用的方法,人為的割裂,這不是自找麻煩,分散實力嗎?他極力讚成實行“全科”醫生製度。
這些觀點,這些理論,郭青雲本人是認可的,也知道這樣做正是針對時弊,切中要害的,是有效的,可行的,他也是讚賞的。
但他不是那個理想主義的彥波希,他所站的立場,不是事情對不對,而是對自己好不好!
他也知道,他和彥波希不是同路人,但是找朋友,他還是要選擇彥波希這樣的人。坦誠、堅定、無私、執著!這些品質,彥波希身上都有,可他沒有的恰恰也是處世中最重要的,那就是主動適應!隻有適應,才會遊刃有餘,若沒有這點修養,自己怎麽能轉悠起來這個公司。
郭俠並沒有馬上去西藏,他還家裏賦閑,有時間就看看書,準備了解一些藏醫的知識。爸爸媽媽對他去西藏的態度是不支持。隻同意他以旅遊的形式去體驗可以,常年置身於那裏工作,他們堅決不同意。
郭俠暫時說服不了父母,也不好說走就走,畢竟自己是家裏唯一的孩子。他常常想起老師的囑咐,決定先在家裏陪父母一年,跟著他們也了解一些藥物製造的知識,為去西藏,做些足夠的準備。
爸爸勸說老師這事,他是堅決站在老師一邊的。自己看了書,並利用網絡發表了一些支持老師觀點的言論。想不到也在年輕的網民中掀起了一場熱議。張陽、慕容秋他們旗幟鮮明地站在了老師的一邊。用自己適合的方式表示了輿論的支持。
看到兒子也這麽不消停地推波助瀾,郭青雲隻在家裏罵他們師徒都是書呆子!想想自己讓孩子跟著彥波希這一根筋學習,是不是做錯了!
但看看孩子的變化成長,又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可恥!
最後也隻好放任自流,不再管顧了。
彥波希並沒有因此受到什麽影響。他也不在乎院校和醫院裏那些世俗人的嘴臉變化。隻是把自己的理念,結合在實踐的臨床中加以運用。盡量為病患尋找最佳的治療方案,增進療效,減輕痛苦。
經他多方結合施治,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來他這裏看病的人,越來越多,竟然到了早起排隊搶掛號、買掛號的程度。中醫科因為了他,出現了前所未有“繁榮”
慢慢的。院方首先對這種思路給與了肯定,嚐試性地在其他科的病房裏,增加了一些結合中醫的治療,比如針灸、艾灸、藥浴、熏蒸等。開始是還是對症下藥,經中醫科會診後,選擇性的使用這幾種方法,但後來就演變成一種變相的推銷。
所有的病房都上了艾灸、針灸、泡腳這樣一套療法,隻要問問病人,想用,就給用上這“三大方“.
麵對這種情況,彥波希在院務會提出強烈地質疑。他說:“各病房都開上了中醫三大方,這是.對病人負責的態度嗎?這是蠻幹!早晚都會釀出事端來!大家都到個病房去聽聽,病人和家屬是怎麽議論的?他們說這是變相的斂財!“
副院長胡勇第一個反對他:“彥教授說話,可得憑良心,不是你提出的中西醫結合診治,還有什麽華醫的大一統理論嘛,現在院方把你的治療思路發揚光大,你不但不感激,反而又在這裏提起抗議了!這是什麽道理?”
他的話,引來好多個部門領導的隨聲附和,他們都對彥波希會有這樣的反應表示不理解,有的人幹脆就說他矯情。
彥波希當仁不讓,他站起身,質問副院長:“請問胡院長,我所說的結合施治,是這樣的結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