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元見張彥超惶恐的樣子,立刻止住了笑聲。
“張愛卿不必害怕,朕是因為高興。朕終於給大欣朝找到了一位合格的宰相。”
見張彥超一臉懵的看著自己,李重元重新解釋了一遍。
“張愛卿,朕命你為宰相,以後由你來全力輔佐朕,你意下如何?”
“臣…實在有些覺得意外。”
“朕與你一樣覺得意外。莫問天伏法後,朕一直在物色一位宰相,沒想到那人卻一直在朕的身邊。”
“陛下有心整頓朝綱?”
“朕不光要整頓朝綱,朕還要開疆拓土。”
李重元說這話的時候,突然變的非常嚴肅。
張彥超見狀,立刻重新跪下,然後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
“陛下有此雄心壯誌,實在是我們欣朝的福氣。張彥超願供陛下驅使。”
“愛卿請起。這條路不好走,朕希望你以後站著陪朕走完。”
“陛下放心,臣的骨頭硬,除了陛下,臣絕不會向任何人低頭。”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
李重元迴到書案繼續看奏折。
“希望這些人當中有朕需要的人才。”
“陛下,陳守禮雖然沒有什麽真才實學,但他有一件事說對了。我們似乎可以利用祖製,讓這些官員流動起來,從而騰出位置。”
“你是說讓一些不稱職的官員主動辭官迴家?”
“對。大欣朝要想中興,光有決心是不夠的,還需要一群有能力的人。”
李重元不禁苦笑。
看來自己以前還是想的簡單了。
“愛卿原本是吏部尚書,各級官員你比朕要熟悉的多,官員選拔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說完,李重元從身上取出了一份奏折。
“愛卿看看這份奏疏。”
張彥超雙手接過。
“《平夷十策》?”
“對。這次遊曆我遇見一位讀書人,他與我相談甚歡。
後來我將他帶迴了京城,現在兵部做名小吏。
這份奏疏就是他寫的。”
張彥超翻看片刻後,臉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此人絕對是名天才的統軍人物。陛下,我欣朝還沒有這樣的人才出現過。”
李重元同樣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我曾與此人徹夜長談,我也覺得他是名難得的人才。隻是他既無根基,年齡又太輕。還需要曆練曆練。”
“臣明白。”
隔日早朝,李重元當著眾朝臣的麵宣布任命張彥超為宰相。
大臣們臉色平靜,並沒有人表現出多大的驚訝。
因為每個人幾乎都在心中核計一個問題。
張彥超當了宰相,吏部尚書的位置空了出來。
六部之中,原來的兵部尚書自殺,新尚書一直懸而未決。
也曾有人打過主意,可實在因為打仗砍人是個技術活,一般人沒這個本事,因此漸漸的關注的人就少了。
禮部尚書的位置剛剛空缺,人們還沒來的及,吏部尚書的位置又空了出來,幸福來的總是如此突然。
顯德皇帝在位期間,六部尚書幾乎沒換過人。
李重元登基半年多,已經有三個馬上易主。
李俊毅散朝迴家,立刻派人將李重一叫到了書房。
見到兒子,李俊毅迫不及待的分享了張彥超當上宰相的消息。
李重一倒是波瀾不驚。
“張彥超有宰相之才,隻是一直沒有機會而已。現階段,他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說完,李重一又歎了一口氣。
李俊毅不禁覺得有些奇怪。
好好的為何突然歎氣?
“我兒為何如此?”
“可惜我一身所學,卻很難一展抱負。”
李俊毅當然知道李重一的意思,但也不知該如何安慰。
“宗室裏在朝中擔任要職的人確實少,要怪也隻能怪李家的皇帝大多都是情種。每個人幾乎都獨寵一人。”
“父親的意思是兒子還有機會?”
“那是自然。當今聖上沒有兄弟姐妹,你是他……總之你隻要好好讀書,將來欣朝的朝堂上,總會有你一席之地。”
吳王本來想讓李重一稱唿李重元為大哥,可是轉念一想,李重元明明是自己的弟弟,又如何成了李重一的大哥?
李重一到底是小孩心性,聽完李俊毅的話後,整個人立刻變的興高采烈。
“我還以為皇上忌憚我們家,不肯讓我入朝為官呢。既然如此,我可要讀書去了。”
說完,轉身走迴自己的書房。
腳步雖急,但依然沉穩有力。
李俊毅用目光送走了兒子,自己也走到桌前準備看看書,練練字,卻總也靜不下心來,索性便推開窗戶任思緒蔓延。
李俊毅監國的時候曾經有意用張彥超暫代宰相職,可怕人議論自己收買人心,最終隻好擱置。如今張彥超成了宰相,也算當初自己沒看走眼。
唯一令李俊毅感到奇怪的卻是大理寺、太常寺那些人為何沒有公開站出來高唿皇上英明?
李俊嗣十分納悶。
自己監國的時候,但凡說句話,下道聖旨,他們開口的第一句話永遠是王爺英明。
以前還覺得很好,現在李俊嗣已經把他們定性為騎牆派。
這派人的最大優點就是公平。
當你前途似錦的時候,捧你,奉承你。
當你前途無光的時候,踩你,打擊你。
同樣的不遺餘力。
不管你是誰,絕對公平。
這一派的掌門人是大理寺卿常守誌。
雖然常守誌是騎牆派,可是朝廷中的這些官員裏,有一個人他無論如何都不會去奉承,那個人便是張彥超。
但如果張彥超失勢,他一定會跑過去踏上一腳。
絕對是超長助跑,然後雙腳騰空狠狠的踩下去。
一切都因為兩人的一次過節。
顯德五年,有位大人給皇帝陛下進獻了一名絕世美女,這位大人理所當然的成了皇帝的紅人。此種熱鬧,豈能少了常大人?
常守誌當即上了一份奏折,洋洋灑灑幾千字,將那位大人誇的天上少有,地上難尋。
折子剛遞上去沒多久,那位大人便被下了大獄。
主持京官京察的張彥超給當年常守誌的評語裏有一句話:
性諂媚,慣騎牆。
從此兩人成為了死敵,不共戴天的那種。
此種情況,常守誌怎能說“皇上英明”這四個字?
“張愛卿不必害怕,朕是因為高興。朕終於給大欣朝找到了一位合格的宰相。”
見張彥超一臉懵的看著自己,李重元重新解釋了一遍。
“張愛卿,朕命你為宰相,以後由你來全力輔佐朕,你意下如何?”
“臣…實在有些覺得意外。”
“朕與你一樣覺得意外。莫問天伏法後,朕一直在物色一位宰相,沒想到那人卻一直在朕的身邊。”
“陛下有心整頓朝綱?”
“朕不光要整頓朝綱,朕還要開疆拓土。”
李重元說這話的時候,突然變的非常嚴肅。
張彥超見狀,立刻重新跪下,然後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
“陛下有此雄心壯誌,實在是我們欣朝的福氣。張彥超願供陛下驅使。”
“愛卿請起。這條路不好走,朕希望你以後站著陪朕走完。”
“陛下放心,臣的骨頭硬,除了陛下,臣絕不會向任何人低頭。”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
李重元迴到書案繼續看奏折。
“希望這些人當中有朕需要的人才。”
“陛下,陳守禮雖然沒有什麽真才實學,但他有一件事說對了。我們似乎可以利用祖製,讓這些官員流動起來,從而騰出位置。”
“你是說讓一些不稱職的官員主動辭官迴家?”
“對。大欣朝要想中興,光有決心是不夠的,還需要一群有能力的人。”
李重元不禁苦笑。
看來自己以前還是想的簡單了。
“愛卿原本是吏部尚書,各級官員你比朕要熟悉的多,官員選拔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說完,李重元從身上取出了一份奏折。
“愛卿看看這份奏疏。”
張彥超雙手接過。
“《平夷十策》?”
“對。這次遊曆我遇見一位讀書人,他與我相談甚歡。
後來我將他帶迴了京城,現在兵部做名小吏。
這份奏疏就是他寫的。”
張彥超翻看片刻後,臉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此人絕對是名天才的統軍人物。陛下,我欣朝還沒有這樣的人才出現過。”
李重元同樣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我曾與此人徹夜長談,我也覺得他是名難得的人才。隻是他既無根基,年齡又太輕。還需要曆練曆練。”
“臣明白。”
隔日早朝,李重元當著眾朝臣的麵宣布任命張彥超為宰相。
大臣們臉色平靜,並沒有人表現出多大的驚訝。
因為每個人幾乎都在心中核計一個問題。
張彥超當了宰相,吏部尚書的位置空了出來。
六部之中,原來的兵部尚書自殺,新尚書一直懸而未決。
也曾有人打過主意,可實在因為打仗砍人是個技術活,一般人沒這個本事,因此漸漸的關注的人就少了。
禮部尚書的位置剛剛空缺,人們還沒來的及,吏部尚書的位置又空了出來,幸福來的總是如此突然。
顯德皇帝在位期間,六部尚書幾乎沒換過人。
李重元登基半年多,已經有三個馬上易主。
李俊毅散朝迴家,立刻派人將李重一叫到了書房。
見到兒子,李俊毅迫不及待的分享了張彥超當上宰相的消息。
李重一倒是波瀾不驚。
“張彥超有宰相之才,隻是一直沒有機會而已。現階段,他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說完,李重一又歎了一口氣。
李俊毅不禁覺得有些奇怪。
好好的為何突然歎氣?
“我兒為何如此?”
“可惜我一身所學,卻很難一展抱負。”
李俊毅當然知道李重一的意思,但也不知該如何安慰。
“宗室裏在朝中擔任要職的人確實少,要怪也隻能怪李家的皇帝大多都是情種。每個人幾乎都獨寵一人。”
“父親的意思是兒子還有機會?”
“那是自然。當今聖上沒有兄弟姐妹,你是他……總之你隻要好好讀書,將來欣朝的朝堂上,總會有你一席之地。”
吳王本來想讓李重一稱唿李重元為大哥,可是轉念一想,李重元明明是自己的弟弟,又如何成了李重一的大哥?
李重一到底是小孩心性,聽完李俊毅的話後,整個人立刻變的興高采烈。
“我還以為皇上忌憚我們家,不肯讓我入朝為官呢。既然如此,我可要讀書去了。”
說完,轉身走迴自己的書房。
腳步雖急,但依然沉穩有力。
李俊毅用目光送走了兒子,自己也走到桌前準備看看書,練練字,卻總也靜不下心來,索性便推開窗戶任思緒蔓延。
李俊毅監國的時候曾經有意用張彥超暫代宰相職,可怕人議論自己收買人心,最終隻好擱置。如今張彥超成了宰相,也算當初自己沒看走眼。
唯一令李俊毅感到奇怪的卻是大理寺、太常寺那些人為何沒有公開站出來高唿皇上英明?
李俊嗣十分納悶。
自己監國的時候,但凡說句話,下道聖旨,他們開口的第一句話永遠是王爺英明。
以前還覺得很好,現在李俊嗣已經把他們定性為騎牆派。
這派人的最大優點就是公平。
當你前途似錦的時候,捧你,奉承你。
當你前途無光的時候,踩你,打擊你。
同樣的不遺餘力。
不管你是誰,絕對公平。
這一派的掌門人是大理寺卿常守誌。
雖然常守誌是騎牆派,可是朝廷中的這些官員裏,有一個人他無論如何都不會去奉承,那個人便是張彥超。
但如果張彥超失勢,他一定會跑過去踏上一腳。
絕對是超長助跑,然後雙腳騰空狠狠的踩下去。
一切都因為兩人的一次過節。
顯德五年,有位大人給皇帝陛下進獻了一名絕世美女,這位大人理所當然的成了皇帝的紅人。此種熱鬧,豈能少了常大人?
常守誌當即上了一份奏折,洋洋灑灑幾千字,將那位大人誇的天上少有,地上難尋。
折子剛遞上去沒多久,那位大人便被下了大獄。
主持京官京察的張彥超給當年常守誌的評語裏有一句話:
性諂媚,慣騎牆。
從此兩人成為了死敵,不共戴天的那種。
此種情況,常守誌怎能說“皇上英明”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