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舟中,李永芳麵對呂建的條件,不由得怦然心動。
對於呂建突然爆發的好心,接收遼東的難民,他認為這是呂建在向皇太極示好。
因為站在滿清和東江鎮相比的製高點,來觀察這件事。呂建的東江鎮,是絕對不能夠扛住滿清的全力一擊的。
而呂建為了生存,為了他那個小小的野望,他已經無路可退,他就必須先緩和和滿清的關係。正所謂天堂太遠,惡鄰在側,他這是在采取苟延殘喘偷生的策略。
而站在李永芳的角度,卻是樂見其成。原因就是,那些難民若是湧進東江鎮,那狹窄的租界地,就憑著那不多的耕地,就會徹底的拖垮呂建。即便你用食鹽獲得了巨額的利潤,但是你也架不住這麽多嘴的啃。你是在自取滅亡。
不能怪李永芳這麽想,因為在這個農耕時代,所有的人固有的思想,都被固定在耕地上。
他們誰也沒有這個穿越者的思維。他們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工業才是興國之道,而人口勞動力,是工業資本。
有了這樣的交換條件,下麵的談判就輕鬆多了,最終雙方達成的協議,各讓一步。呂建賣給滿清的食鹽,對外的價格是110文錢,但拿出10文錢來,算作是李永芳的迴扣。
這讓李永芳相當滿意。
達成了協議之後,李永芳可不敢真正做主,於是帶著這份協議,依舊不坐馬車,而是直接騎著戰馬,一溜煙的跑到了盛京,向皇太極匯報。
皇太極這一段的日子相當的苦。雜七雜八的事情困擾不算,真正困擾他的是兩個他必須處理好的問題。
第1個就是難民的問題。
這一次呂建的行動,給他造成了不下五十萬的難民。而且讓他今年秋天,本就因為天災欠收的糧食,更加的雪上加霜。
再加上原有的災民,現在擁擠在各個城市之間,時不時的就有災民,合夥搶劫大戶的事情出現,一旦處理不好,這總計不下百萬的災民一個暴動,就會徹底的動搖大清的根本。
當然,解決這些災民的辦法其實很簡單,隻要兩招就行了。
第1個辦法就是開倉放糧,進行賑災。但這個辦法根本行不通,因為莊稼歉收,再加上被焚燒大部,國庫就沒有糧食進行賑災。
第2個辦法,就是拿出他老爹的老政策,那就是減丁。說直白了就是搞一場大屠殺,將那些難民直接殺掉。
但現在這招行不通,原因就在於,自己正在執行懷柔政策,正在樹立自己的絕對威信。自己剛剛推行的政策,不能夠自己立刻反悔,絕對不能打自己的臉。
第2個原因就是,如果執行這個政策,逼反了那些難民,自己的江山就將不再穩固。那樣自己的大清,就會再次迴到原先,漢人對滿人的仇視,讓滿人永遠活在戰戰兢兢,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被人暗算謀殺的環境中。那自己的大清就不亡而亡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食鹽的問題。
自己唯一的食鹽產出地牛莊,這次被呂家軍徹底的破壞了。恢複那些鹽井,根據那些老鹽工的推算,沒有三年的時間,根本就恢複不了。
不用三年,僅僅就這兩個月的時間,整個大清的臣民百姓,就已經叫苦連天,現在市麵上的鹽,已經價比黃金。自己的禦膳,都已經沒滋沒味。
但這可以忍一忍,真正不能忍的,是蒙古人對自己的巨大的壓力。
他們向自己不斷的苦求食鹽的恢複,否則這個冬天,蒙古所有的牛羊戰馬,就會出現大批的倒圈,明年的蒙古經濟,就會徹底的崩盤。
現在蒙古各部落之間,已經開始為了一斤食鹽,就大打出手了。同時蒙古人也抱怨,自己跟了大清,如果連一口鹽都吃不上,那還不如投降大明呢,弄不好,剛剛擴大的大清,轉眼就會分崩離析。
就在他為這兩件事焦頭爛額的時候,李永芳來了。
在大政殿的東暖閣裏,皇太極召見了李永芳。
李永芳按照規矩,先跪地給皇太極請安。
皇太極伸手虛扶:“你是大清的老臣,不必如此多禮,起來說話吧。”
李永芳爬起來,規規矩矩的站在那裏迴答:“禮不可廢,一旦作為老臣的奴才壞了禮數,就會有人有樣學樣,對皇上的威儀不利。”
皇太極聽到這樣體貼的話,不由得感慨:“還是老臣最懂朕的心啊。不像有些人,都改製這麽長時間了,依舊不尊君臣之禮,真是可惡。”
李永芳知道皇太極說的是誰,但這事他不能參與,也不敢參與。
“懂得規矩,為主子分憂解難,這是奴才該做的,否則不亂了綱常。”
皇太極點了點頭:“你說的有道理,但天下能為朕分憂的又有幾個呢?”
李永芳一笑:“現在皇上不過是在為兩件事兒憂心。”
皇太極抬了下眼皮:“你知道朕為哪兩件事憂心?說來聽聽。”
“一件事是食鹽的問題,一件事就是難民的問題。不知奴才說的對不對。”
皇太極緊鎖眉頭,輕輕點頭:“你說到了點子上。這兩件事真的是非常撓頭啊。”
李永芳一笑:“奴才這次緊急進京,就是為主子解決這兩件事。”
一聽這話,皇太極立刻放下了手頭的東西,眼睛裏充滿了希望的看著李永芳:“難道你有解決這兩件事的辦法?”
“奴才已經為主子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雖然不能說盡善盡美,但最起碼已經是能解燃眉之急了。”
一聽這樣說,皇太極激動地從炕上下了地:“不求盡善盡美,隻要能解燃眉之急就行。你快說說,你的解決辦法是什麽。”
李永芳就將自己和呂建,在江心見麵的事情說了一遍,當然在他口中說出來的是顛倒的。
是他首先為了解決主子的煩憂,主動要求和呂建見麵,用大兵壓境,渡過鴨綠江采取進攻為要挾,求購食鹽,同時要求呂建接納一部分遼東難民。
在自己危言恫嚇之下,已經是身心疲憊,被大明拋棄的呂建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了自己的要求。
雖然他賣給自己的食鹽有一點點小貴,雖然他所能接納的難民最多不能超過50萬,有一點少,整個事情不算太過完美,但也算是能解燃眉之急。
聽到這樣的匯報,皇太極的眼睛猛的一立:“他呂建又在給朕下什麽套?這裏有陰謀,絕對天大的陰謀。”
是啊,皇太極真的被呂建算計怕了。
對於呂建突然爆發的好心,接收遼東的難民,他認為這是呂建在向皇太極示好。
因為站在滿清和東江鎮相比的製高點,來觀察這件事。呂建的東江鎮,是絕對不能夠扛住滿清的全力一擊的。
而呂建為了生存,為了他那個小小的野望,他已經無路可退,他就必須先緩和和滿清的關係。正所謂天堂太遠,惡鄰在側,他這是在采取苟延殘喘偷生的策略。
而站在李永芳的角度,卻是樂見其成。原因就是,那些難民若是湧進東江鎮,那狹窄的租界地,就憑著那不多的耕地,就會徹底的拖垮呂建。即便你用食鹽獲得了巨額的利潤,但是你也架不住這麽多嘴的啃。你是在自取滅亡。
不能怪李永芳這麽想,因為在這個農耕時代,所有的人固有的思想,都被固定在耕地上。
他們誰也沒有這個穿越者的思維。他們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工業才是興國之道,而人口勞動力,是工業資本。
有了這樣的交換條件,下麵的談判就輕鬆多了,最終雙方達成的協議,各讓一步。呂建賣給滿清的食鹽,對外的價格是110文錢,但拿出10文錢來,算作是李永芳的迴扣。
這讓李永芳相當滿意。
達成了協議之後,李永芳可不敢真正做主,於是帶著這份協議,依舊不坐馬車,而是直接騎著戰馬,一溜煙的跑到了盛京,向皇太極匯報。
皇太極這一段的日子相當的苦。雜七雜八的事情困擾不算,真正困擾他的是兩個他必須處理好的問題。
第1個就是難民的問題。
這一次呂建的行動,給他造成了不下五十萬的難民。而且讓他今年秋天,本就因為天災欠收的糧食,更加的雪上加霜。
再加上原有的災民,現在擁擠在各個城市之間,時不時的就有災民,合夥搶劫大戶的事情出現,一旦處理不好,這總計不下百萬的災民一個暴動,就會徹底的動搖大清的根本。
當然,解決這些災民的辦法其實很簡單,隻要兩招就行了。
第1個辦法就是開倉放糧,進行賑災。但這個辦法根本行不通,因為莊稼歉收,再加上被焚燒大部,國庫就沒有糧食進行賑災。
第2個辦法,就是拿出他老爹的老政策,那就是減丁。說直白了就是搞一場大屠殺,將那些難民直接殺掉。
但現在這招行不通,原因就在於,自己正在執行懷柔政策,正在樹立自己的絕對威信。自己剛剛推行的政策,不能夠自己立刻反悔,絕對不能打自己的臉。
第2個原因就是,如果執行這個政策,逼反了那些難民,自己的江山就將不再穩固。那樣自己的大清,就會再次迴到原先,漢人對滿人的仇視,讓滿人永遠活在戰戰兢兢,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被人暗算謀殺的環境中。那自己的大清就不亡而亡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食鹽的問題。
自己唯一的食鹽產出地牛莊,這次被呂家軍徹底的破壞了。恢複那些鹽井,根據那些老鹽工的推算,沒有三年的時間,根本就恢複不了。
不用三年,僅僅就這兩個月的時間,整個大清的臣民百姓,就已經叫苦連天,現在市麵上的鹽,已經價比黃金。自己的禦膳,都已經沒滋沒味。
但這可以忍一忍,真正不能忍的,是蒙古人對自己的巨大的壓力。
他們向自己不斷的苦求食鹽的恢複,否則這個冬天,蒙古所有的牛羊戰馬,就會出現大批的倒圈,明年的蒙古經濟,就會徹底的崩盤。
現在蒙古各部落之間,已經開始為了一斤食鹽,就大打出手了。同時蒙古人也抱怨,自己跟了大清,如果連一口鹽都吃不上,那還不如投降大明呢,弄不好,剛剛擴大的大清,轉眼就會分崩離析。
就在他為這兩件事焦頭爛額的時候,李永芳來了。
在大政殿的東暖閣裏,皇太極召見了李永芳。
李永芳按照規矩,先跪地給皇太極請安。
皇太極伸手虛扶:“你是大清的老臣,不必如此多禮,起來說話吧。”
李永芳爬起來,規規矩矩的站在那裏迴答:“禮不可廢,一旦作為老臣的奴才壞了禮數,就會有人有樣學樣,對皇上的威儀不利。”
皇太極聽到這樣體貼的話,不由得感慨:“還是老臣最懂朕的心啊。不像有些人,都改製這麽長時間了,依舊不尊君臣之禮,真是可惡。”
李永芳知道皇太極說的是誰,但這事他不能參與,也不敢參與。
“懂得規矩,為主子分憂解難,這是奴才該做的,否則不亂了綱常。”
皇太極點了點頭:“你說的有道理,但天下能為朕分憂的又有幾個呢?”
李永芳一笑:“現在皇上不過是在為兩件事兒憂心。”
皇太極抬了下眼皮:“你知道朕為哪兩件事憂心?說來聽聽。”
“一件事是食鹽的問題,一件事就是難民的問題。不知奴才說的對不對。”
皇太極緊鎖眉頭,輕輕點頭:“你說到了點子上。這兩件事真的是非常撓頭啊。”
李永芳一笑:“奴才這次緊急進京,就是為主子解決這兩件事。”
一聽這話,皇太極立刻放下了手頭的東西,眼睛裏充滿了希望的看著李永芳:“難道你有解決這兩件事的辦法?”
“奴才已經為主子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雖然不能說盡善盡美,但最起碼已經是能解燃眉之急了。”
一聽這樣說,皇太極激動地從炕上下了地:“不求盡善盡美,隻要能解燃眉之急就行。你快說說,你的解決辦法是什麽。”
李永芳就將自己和呂建,在江心見麵的事情說了一遍,當然在他口中說出來的是顛倒的。
是他首先為了解決主子的煩憂,主動要求和呂建見麵,用大兵壓境,渡過鴨綠江采取進攻為要挾,求購食鹽,同時要求呂建接納一部分遼東難民。
在自己危言恫嚇之下,已經是身心疲憊,被大明拋棄的呂建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了自己的要求。
雖然他賣給自己的食鹽有一點點小貴,雖然他所能接納的難民最多不能超過50萬,有一點少,整個事情不算太過完美,但也算是能解燃眉之急。
聽到這樣的匯報,皇太極的眼睛猛的一立:“他呂建又在給朕下什麽套?這裏有陰謀,絕對天大的陰謀。”
是啊,皇太極真的被呂建算計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