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皇太極,可謂誌得意滿,躊躇滿誌。


    雖然上次經過京畿之戰,自己損兵折將,傷了一些元氣。


    但在自己立刻宣布改國號稱帝,大封原先的功臣猛將,不但一掃那一場戰爭,給自己的集團帶來的頹喪之氣,而且還大大的振奮了人心。


    再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改女真人為滿族,將自己原先的領地之內,白山黑水之間的生女真,召喚出來。並且將許多對滿清忠心耿耿的漢人,抬籍為滿族人。這不但籠絡住了那些漢人,而且還讓生女真變得馴服,如此一來,大大的擴大了滿族人的人口基數。現在的滿族人,已經成為了大清帝國人口民族的優勢主流了。


    這大大的鞏固了統治的基礎。


    同時自己實行漢人的政策規矩,將原來是一個強盜集團野蠻的部族,變成了真正的國家。捋順了現在帝國內的種種不和諧的矛盾,讓辦事效率更加提高。


    而自己孤注一擲,也可以說是雄才大略,隻帶著四千正黃旗勇士,禦駕親征,橫掃草原。


    用這赫赫戰功,不但挽迴了集團內部,對自己上次的失敗造成自己聲望的下降,反倒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而最關鍵的是,驅趕走了大明壟斷食鹽貿易的代理人林丹汗,讓自己生產的食鹽,再次進入蒙古地區,再次成為自己控製蒙古的一招鐵拳。而且讓自己捉襟見肘的財政,得到了巨大的緩解。


    內部穩定了,將生女真填充到那些損失慘重的滿清八旗之中,讓一戰損失得到了恢複。


    用提高漢人的待遇,快速的組建了漢八旗,讓那些漢人感恩戴德的同時,也死心塌地的為大清效命。


    征服了蒙古,有了充足的蒙古兵員,快速的組建了蒙八旗。


    這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操作下來,大清的軍事實力不降反升,現在自己已經擁有雄兵40萬,足可以對大明發動任何一場打擊進攻。


    當然,一切的事情就沒有絕對的十全十美。


    當初自己利用範文成的侄子,在明庭暗中運作,驅趕呂建出朝堂,結果弄巧成拙,把呂建本來想去西北對付流寇,變成了被貶到東江鎮,直接麵對了自己。


    呂建現在的東江鎮,也擁有了8萬大軍。雖然和自己相比,還算是兵微將寡,但呂建個人的能力,是絕對不容小覷的。


    民間已經流傳,一個呂建足抵百萬兵。


    對於這樣的吹捧,皇太極認為過了,他隻能抵得上十萬兵。


    而且他認為這種民間吹捧,還是低估了呂建的作用能力,三十萬,還是恰當的。


    這樣下來,近在咫尺的呂建,就成為了自己的死敵對手。皇太極是不敢對呂建的東江鎮軍隊,掉以輕心的。


    既然在軍事上雙方幾乎可以化為平等,那麽在其他方麵上,自己就略處下風了。


    大明對大清的封鎖,已經相當嚴密。這樣一來,自己的財政收入,就略遜那個有財神爺之稱的呂建了。


    而現在孫承宗再次迴到遼西督師,他也開始改變了原先的策略,將原先各地的雜牌軍,都遣散迴去,而是利用對自己苦大仇深的遼東人,組建真正的關寧鐵騎。這時候遼西的明軍戰鬥力,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


    在這期間自己為了試探,曾經幾次派出小股部隊,繼續襲擾遼西,結果卻都大敗而迴。這樣自己的財政,就又損失了一塊巨大的搶掠來源,就隻剩下牛莊的食鹽了,再有就是那些漢人奴隸的產出。


    但是在天災之下,產出極為有限。而為了繼續收攏漢人人心,自己還不能夠竭澤而漁,過分的壓榨。


    現在自己雖然兵強馬壯了,結果財政卻限製自己繼續發展了。


    而這時候呂建又到了東江鎮,孫承宗又改變了打法。如此一來,一西一南,明朝的兩個軍事集團,就形成了互相配合,兩麵壓迫自己的不利局麵。


    但好在呂建初來乍到立足未穩,他隻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重新奪占了鎮江,然後就默契的和自己,形成了隔江而治的局麵。


    這是一個好的局麵,正如杜度說的那樣,這樣就會給自己和對方,一段短時間的喘息發展機會。


    但現在的大清和大明不同了,形勢相對呂建來說,已經發生了逆轉。


    那就是自己擁有廣大的麵積,眾多的人口基數,對比呂建那狹窄的地區,不過200萬左右的人口來說,已經是碾壓式的形勢了。


    用同樣時間的發展,自己的發展速度會更快,取得的成效會更高。那麽在這段短暫的隔江而治期間,自己的實力就會慢慢的超越呂建,最終將他遠遠的甩開。


    然後等到自己攢足了實力,就行泰山壓頂之勢,一舉滅了呂建。


    形勢都在向好的一麵發展,結果突然間臥底大明朝堂的範成,卻給自己送來了一個驚天的秘密消息。


    崇禎小兒,竟然不知道哪根筋抽了,突然間放棄了對呂建的打壓限製,而將登萊水師中的精銳,調撥三百條戰艦,2萬水師,派駐旅順口,加強呂建的力量。


    這樣一來,呂建就已經掌握了水陸兩軍10萬人。


    如果再加上他的能力,皇太極感受到了來自南方的威脅。


    這件事必須小心應對,絕對不能含糊。


    所以,在得到密報之後,皇太極第一時間在大正殿,召集所有的王公大臣,緊急會議磋商應對之法。


    然而幾次的開會商議,效果卻不理想。


    所有的王公大臣,包括範文程在內,都一致認為,明朝的皇帝調撥艦隊給呂建,一來是甩包袱,讓呂建替他養軍;二來呂建也願意接受的原因,是因為他要利用這支艦隊,來對付南麵的朝鮮,壓迫朝鮮不再敢對他有小動作。


    而這支艦隊真正對大清的威脅是沒有的,因為水師是不能登岸作戰的。


    同時又得出了一個樂觀的結果,那就是天下人誰都知道,養一隻水師所花費的費用,那可比養一隻陸軍高上好幾倍。


    這樣會消耗許多呂建的財政經費。本來就地小民貧的東江鎮,會被這支艦隊拖垮的。


    呂建號稱財神爺,但財神爺也得有個聚寶盆做道具呀,他也不能夠憑空變出足夠的金銀來。


    最終在大清和呂建互相比發展,比壯大的關鍵時候,呂建出現了一個無底洞,這豈不正好更加拉大雙方比拚的距離嗎?


    畢竟財神爺也不寬裕不是。


    大家說的頭頭是道,皇太極雖然也認同了這種觀點,但卻在內心之中,總是感覺到有一種隱隱的不安。直覺告訴他,事情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樂觀。


    因為天下人都知道,呂建是一個走一步看三步的人,絕對不可以輕視他所做的任何一件,看似無關緊要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商業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瘦子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瘦子豬並收藏大明商業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