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的布局野心,現在細思起來,已經極其恐怖了。
他做的種種布局,其實都是一個目的:脫離大明朝廷的束縛,獨自建立自己的帝國。
東江鎮就是他最理想的立足之地,啟航之地。
然而現在東江鎮的地盤,隻是租借來的。如果他現在直接征服朝鮮為他所用,不但在法理上不合情理,而且還立刻陷入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窘境,是個人,都不會這麽做的。
而一旦他入侵朝鮮,朝鮮國王再向大明求救,那就有好戲看了,大明,是出兵不出兵?
而更主要的是,不管大明出不出不兵救援朝鮮,他將徹底的得罪大明,得罪其他諸國。
而他的根基,他的龐大的商業帝國,卻在大明控製之內。他絕對不敢冒這個險。
那麽他第2個方向,就是遼東,就是滿清。
這不但讓他高舉著恢複遼東的正義大旗,讓大明不能夠對他進行任何的限製,而且還必須捏著鼻子配合他。
同時,他隻要占據了遼東廣袤的地區,再有朝鮮這個鄰邦輔助,在這裏建立他的王國,那就是水到渠成。
在這樣一層層的分析下,最終皇太極和他的群臣們感覺到非常沮喪。
沮喪的原因就是,感情自從當初老的努爾哈赤,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和巨大的努力,終於占領了整個遼東,卻竟然是為那個呂建在打基礎,就是為他在作嫁衣裳。
難道我們父子拚盡全力,奮鬥十幾年,其實就是在為呂建奮鬥嗎?這樣的邏輯之下,你讓哪個人能夠心平氣和?
範文程繼續自己的觀點:“從以上總總分析,我們對待呂建隻有一個字,打。隻有將他殲滅,才能解我們心腹大患。”
被幾次修理的嶽托也道:“原先,呂建身處大明,我們拿他沒有辦法。現在,他送上門來了,那哪能放過他?我們舉全國之力,全力對付呂建,一定能將他殲滅。”
年輕一派紛紛喊打。
然而同樣被打怕了的代善,卻提出異議:“呂建應該消滅,但這次,我們大清入侵京畿,元氣大傷,這時候出手,恐力有不及。因此,我們不妨派人和呂建講和,緩一緩我們的元氣。”
此言一出,大家就好像看傻子一樣看代善了。
大家已經明明白白的知道了,呂建對滿清那莫名其妙的仇視敵意,你和他講和,你太天真了吧。
杜度卻支持了代善:“禮親王所說的是個辦法。當然,和呂建議和,不過是權宜之計,是爭取我們的恢複實力的時間。”
代善點頭稱是。
嶽托站出來反駁:“我們為爭取恢複實力的時間,那同樣的,不也給呂建站穩腳跟,強大自己的機會嗎?而趁著他剛到東江鎮,立足未穩,軍心民心沒有完全歸附的情況下,殲滅他,才是最輕鬆的解決之道。”
代善和嶽托雖然是父子,但其實兩父子並不和。究其原因,還是嶽托太優秀了。當初皇位之爭,代善有讓賢之心,但嶽托跳的更歡,這讓代善心中對嶽托大為不滿。
我讓賢是我的事,你當兒子的不幫老爹,卻更殷勤於外人,你幾個意思?
還有一件,那就是當年嶽托獨立別居,由於後金的強大,財富豐足,後蓋的府地,當然比原先的要好。結果就是,嶽托的府邸要比老子代善的要豪華數倍,於是,代善以老子的身份,向嶽托討要交換。
結果這個逆子根本沒有孝道之心,死活不讓。最終官司打到了皇太極那裏,皇太極當然向著愛將心腹嶽托了,結果不但代善弄了一個灰頭土臉,還被其他兄弟笑話,笑話他教子無方。
所以,這父子往往在處理事情上,總是相背,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次,嶽托旗幟鮮明的反對老爹,這事就有些尷尬了,代善是不能針鋒相對的,那樣一來,父子在朝堂上吵起來,那更成為天下笑柄了。
為此,代善隻能氣哼哼的退迴不理自己的這個逆子。
杜度笑著反對:“成親王隻說對了一麵,但卻沒有說對另一麵。”
嶽托不悅道:“杜貝勒的另一麵是什麽?”
杜度笑道:“我們強大自己,是因為我們有廣闊的疆域,充足的人口。然而呂建地小民貧,人口數量有限。同樣時間之內的恢複強大,我們可以快速強大,而他呂建終究能強大到什麽程度呢?
他的人口地形,限製住了他的發展,他如何能和我們比?”
這一點是非常正確的,地域不同人口基數不同,那麽發展的速度和結果也將截然不同。
隻要給大清足夠的時間恢複元氣,到最終結果是,反倒更能輕易地消滅呂建。
這樣的議論一出,也獲取了幾個人的讚同。
鄭親王濟爾哈朗站出來道:“其實,範先生的打,太急了。以我們現在的實力,與呂建爭鋒,勝了也就勝了,但一旦失敗,我們就更難控製住他了,這不得不防。”
濟爾哈朗的說法,讓許多人沉默了。
因為麵對呂健的7萬大軍,武裝到牙齒的精良裝備,再加上他以前的赫赫戰功,沒有人能夠保證,一戰殲滅呂建。
而一旦打蛇不死,就憑借著呂建身後那強大的商業帝國的財富,還有大明那無窮無盡的人口,就將被反噬。
而隻要不能殲滅呂建,那麽雙方就是一個兩敗俱傷。現在的大清,實在是再經受不起一次巨大的損傷了。
看到大家沉默沒有人反對自己的意見,濟爾哈朗就再次說出自己的想法:“而禮親王說的議和,也不可取。議和是長他人的誌氣滅了自己的威風。更主要的是我們剛剛經過一場大戰,不得不承認的慘敗,如果現在麵對明朝隻派來的一個呂建,我們就主動求和,那麽用這種稱帝建國的方式,才籠起的人心,就會再次被打擊,軍民士氣沮喪就再也難以收拾了。”
這才是現在滿清的隱患所在。
皇太極詢問:“那你的意思是什麽?”
“不戰不和,對鴨綠江防線嚴防死守,堅決不讓呂建渡江過來。然後我們在內部積極的恢複聚集實力,最終我們強大之後,就對呂建展開雷霆一擊。
皇太極長舒了一口氣:“還是鄭親王的提議好啊。”
然後站起身來,麵對著滿朝的文武宣布:“這事兒就這麽定了,咱們現階段對東江鎮的態度就是,不戰不和,保持對峙僵持。然後咱們在內部好好的發展,向北繼續征服蒙古,解決林丹汗部,對我們的封鎖和騷擾。將整個蒙古納入大清的版圖,然後抽調蒙古精壯的漢子,編列蒙古八旗,壯大我們的軍事實力。最終給呂建以雷霆一擊。”
他做的種種布局,其實都是一個目的:脫離大明朝廷的束縛,獨自建立自己的帝國。
東江鎮就是他最理想的立足之地,啟航之地。
然而現在東江鎮的地盤,隻是租借來的。如果他現在直接征服朝鮮為他所用,不但在法理上不合情理,而且還立刻陷入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窘境,是個人,都不會這麽做的。
而一旦他入侵朝鮮,朝鮮國王再向大明求救,那就有好戲看了,大明,是出兵不出兵?
而更主要的是,不管大明出不出不兵救援朝鮮,他將徹底的得罪大明,得罪其他諸國。
而他的根基,他的龐大的商業帝國,卻在大明控製之內。他絕對不敢冒這個險。
那麽他第2個方向,就是遼東,就是滿清。
這不但讓他高舉著恢複遼東的正義大旗,讓大明不能夠對他進行任何的限製,而且還必須捏著鼻子配合他。
同時,他隻要占據了遼東廣袤的地區,再有朝鮮這個鄰邦輔助,在這裏建立他的王國,那就是水到渠成。
在這樣一層層的分析下,最終皇太極和他的群臣們感覺到非常沮喪。
沮喪的原因就是,感情自從當初老的努爾哈赤,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和巨大的努力,終於占領了整個遼東,卻竟然是為那個呂建在打基礎,就是為他在作嫁衣裳。
難道我們父子拚盡全力,奮鬥十幾年,其實就是在為呂建奮鬥嗎?這樣的邏輯之下,你讓哪個人能夠心平氣和?
範文程繼續自己的觀點:“從以上總總分析,我們對待呂建隻有一個字,打。隻有將他殲滅,才能解我們心腹大患。”
被幾次修理的嶽托也道:“原先,呂建身處大明,我們拿他沒有辦法。現在,他送上門來了,那哪能放過他?我們舉全國之力,全力對付呂建,一定能將他殲滅。”
年輕一派紛紛喊打。
然而同樣被打怕了的代善,卻提出異議:“呂建應該消滅,但這次,我們大清入侵京畿,元氣大傷,這時候出手,恐力有不及。因此,我們不妨派人和呂建講和,緩一緩我們的元氣。”
此言一出,大家就好像看傻子一樣看代善了。
大家已經明明白白的知道了,呂建對滿清那莫名其妙的仇視敵意,你和他講和,你太天真了吧。
杜度卻支持了代善:“禮親王所說的是個辦法。當然,和呂建議和,不過是權宜之計,是爭取我們的恢複實力的時間。”
代善點頭稱是。
嶽托站出來反駁:“我們為爭取恢複實力的時間,那同樣的,不也給呂建站穩腳跟,強大自己的機會嗎?而趁著他剛到東江鎮,立足未穩,軍心民心沒有完全歸附的情況下,殲滅他,才是最輕鬆的解決之道。”
代善和嶽托雖然是父子,但其實兩父子並不和。究其原因,還是嶽托太優秀了。當初皇位之爭,代善有讓賢之心,但嶽托跳的更歡,這讓代善心中對嶽托大為不滿。
我讓賢是我的事,你當兒子的不幫老爹,卻更殷勤於外人,你幾個意思?
還有一件,那就是當年嶽托獨立別居,由於後金的強大,財富豐足,後蓋的府地,當然比原先的要好。結果就是,嶽托的府邸要比老子代善的要豪華數倍,於是,代善以老子的身份,向嶽托討要交換。
結果這個逆子根本沒有孝道之心,死活不讓。最終官司打到了皇太極那裏,皇太極當然向著愛將心腹嶽托了,結果不但代善弄了一個灰頭土臉,還被其他兄弟笑話,笑話他教子無方。
所以,這父子往往在處理事情上,總是相背,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次,嶽托旗幟鮮明的反對老爹,這事就有些尷尬了,代善是不能針鋒相對的,那樣一來,父子在朝堂上吵起來,那更成為天下笑柄了。
為此,代善隻能氣哼哼的退迴不理自己的這個逆子。
杜度笑著反對:“成親王隻說對了一麵,但卻沒有說對另一麵。”
嶽托不悅道:“杜貝勒的另一麵是什麽?”
杜度笑道:“我們強大自己,是因為我們有廣闊的疆域,充足的人口。然而呂建地小民貧,人口數量有限。同樣時間之內的恢複強大,我們可以快速強大,而他呂建終究能強大到什麽程度呢?
他的人口地形,限製住了他的發展,他如何能和我們比?”
這一點是非常正確的,地域不同人口基數不同,那麽發展的速度和結果也將截然不同。
隻要給大清足夠的時間恢複元氣,到最終結果是,反倒更能輕易地消滅呂建。
這樣的議論一出,也獲取了幾個人的讚同。
鄭親王濟爾哈朗站出來道:“其實,範先生的打,太急了。以我們現在的實力,與呂建爭鋒,勝了也就勝了,但一旦失敗,我們就更難控製住他了,這不得不防。”
濟爾哈朗的說法,讓許多人沉默了。
因為麵對呂健的7萬大軍,武裝到牙齒的精良裝備,再加上他以前的赫赫戰功,沒有人能夠保證,一戰殲滅呂建。
而一旦打蛇不死,就憑借著呂建身後那強大的商業帝國的財富,還有大明那無窮無盡的人口,就將被反噬。
而隻要不能殲滅呂建,那麽雙方就是一個兩敗俱傷。現在的大清,實在是再經受不起一次巨大的損傷了。
看到大家沉默沒有人反對自己的意見,濟爾哈朗就再次說出自己的想法:“而禮親王說的議和,也不可取。議和是長他人的誌氣滅了自己的威風。更主要的是我們剛剛經過一場大戰,不得不承認的慘敗,如果現在麵對明朝隻派來的一個呂建,我們就主動求和,那麽用這種稱帝建國的方式,才籠起的人心,就會再次被打擊,軍民士氣沮喪就再也難以收拾了。”
這才是現在滿清的隱患所在。
皇太極詢問:“那你的意思是什麽?”
“不戰不和,對鴨綠江防線嚴防死守,堅決不讓呂建渡江過來。然後我們在內部積極的恢複聚集實力,最終我們強大之後,就對呂建展開雷霆一擊。
皇太極長舒了一口氣:“還是鄭親王的提議好啊。”
然後站起身來,麵對著滿朝的文武宣布:“這事兒就這麽定了,咱們現階段對東江鎮的態度就是,不戰不和,保持對峙僵持。然後咱們在內部好好的發展,向北繼續征服蒙古,解決林丹汗部,對我們的封鎖和騷擾。將整個蒙古納入大清的版圖,然後抽調蒙古精壯的漢子,編列蒙古八旗,壯大我們的軍事實力。最終給呂建以雷霆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