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次這件把呂建趕出朝堂,真正暗中運作的,就是滿清皇太極和範文程。
良鄉之戰,全族被滅的縣令範成,因為族長範文鬥未雨綢繆的提前運作,沒有受到牽連,還因為在不知情的仇人呂建全力幫助下,守住了良鄉。
因此戰之功,被提拔為左督禦史,領順天府同知,可謂一步高升。
而順天府尹沈光祚已經老邁,他就成了順天府實際的控製人,未來做順天府尹,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登上朝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炙手可熱的地位,利用家族給自己留下的財富,大搞人際關係,為自己倒呂做準備。
皇太極和範文程看到了呂建對大清潛在的威脅,立刻派人帶著大筆的金銀,秘密聯係了範成,雙方當然一拍即合,進行了緊密的協作。就等著一個恰當的機會,就開始行動。
而機會轉眼就到了,那就是呂建暴怒殺俘事件爆發。
範成立刻利用東林君子恪守儒家思想,殺俘不詳的理念,在呂建殺了被俘虜的金蒙俘虜的事情上,大做文章。
花了無數的金銀,幾乎買通了大明朝廷上上下下的大臣,目的就是要用這次機會和借口,第一步,將呂建驅逐出朝堂,放之於野。徹底的用大明朝堂內部的黨爭,以及東林黨人,為滿清解決他們最大的隱患。
範成的運作,幾乎達到了一唿百應的效果。
因為這次呂建勤王之戰中的功績太過搶眼了,你一個商人,搶了我們這些真正君子官員的風頭,你不是公敵誰是公敵?有銀子可拿,即便沒有銀子可拿,那我們也要幹倒那個商人。
所以,範成的這個目標達到了,剩下的,就是在呂建被逼出朝堂之後,怎麽樣讓呂建暴斃身亡了。
但是他們實在是沒想到,事情的目的隻達到了一半,他們低估了崇禎,和再次複出的首輔黃纊的智慧。
結果這君臣就坡下驢,竟然也用這個借口,將可能成為權臣奸臣的呂建,直接貶出朝堂。
但是並沒有讓他落草,反倒送到了東江鎮,直接送到了自己的家門口。
這不成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嗎?你看這事鬧的。
大正殿裏,範文程為當初的偷雞不成蝕把米沒有愧疚,繼續侃侃而談。“呂建被大明的朝廷放在了東江鎮,如此呂建徹底的解脫了大明朝廷對他的束縛,成了一隻放出籠子的老虎。
這樣一來,正如李永芳總兵分析的那樣,從現在呂建種種的行動來看,他準備和大明的朝廷徹底的決裂,做一個真正的海外天子。或者更大的野心,就是自己建立一個帝國,成為一代開國雄主。”
聽到這樣的分析判斷,包括皇太極在內,所有的人都麵色沉重,心底發涼。
範文程繼續道:“而以呂建之能,他的野心不是妄想,是能實現的。”
對於一個人的判斷,最了解的人就是自己的同族。
而這幾年短短的時間裏,呂建所表現的成就的確太過耀眼。
在大明老人政治習慣之中,這個年紀輕輕的人,就從一個街頭要飯,巴結權臣魏忠賢,卻堅決拒絕魏忠賢的提拔,僅憑著魏忠賢給的百兩紋銀,就用三年多的時間,成為了大明的首富。
其家產已經超過了富可敵國的規範,其商業敵國的強大,隻能用怪獸來形容。
而最可怕的就是,他已經變相的掌控了大明千萬人的命運,掌控了整個大明財政和官場的利益。
其實按照正常的說法,他已經是大明的太上皇,這樣的定位已經不為過了。
但他之所以在這麽長的時間依舊隱忍,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站在滿清的角度上,他們才是最清醒的。
在他們研判這個崛起的巨大威脅人的時候,他們發現了這個呂建,就是莫名其妙的帶著對滿清刻骨的仇視,就是莫名其妙的帶著對那個大漢民族,衷心的愛護,而不反抗大明君臣加在他身上的種種刻薄,一直隱忍不爆發。
不要站在明朝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不要站在明朝人的角度認為,之所以呂建對這個崇禎皇帝,懷著真正的友誼;不要認為這個呂建,是對皇權的真正尊重敬畏,更不要天真的認為,是因為崇禎皇帝,拿呂建的父母妻兒做了人質,拿捏的他不敢輕舉妄動。
其實作為一個正常人來看,以後來呂建之能,要想將他的父母妻兒,包括他家的一條狗,神不知鬼不覺的轉移到京城之外,乃至泛舟海外,那真的是輕而易舉。
不過他就那麽明明有一萬種辦法,逃離崇禎的掌握,卻不施行,其實隻是因為一點,他不想。
但他為什麽不想呢?
最終總結出來,歸根結底就是,他想要憑借著整個大明的力量,保護這漢家江山,支配著這個大明所有的資源,滅亡這個滿清政權。
經過了上一次的京畿之戰,大家痛定思痛,坐在這裏仔細的反思之後,他們才發現,呂建從最初的種種設計,其實他的終極目標很明確,就是針對原先的大金,現在的滿清,滅亡之。
他滅亡滿清,其實已經貫穿了他整個的思想。而自己這些人,其實正在幫助他推波助瀾,一步步的實現他的想法。
那麽他在這一次故意殺俘的時候,是不是也是在借助大清,壓迫大明朝廷把他逼出朝堂,把他貶到東江鎮?
而反過來再細想一想,那就更加恐怖了。
因為按照他當初的規劃,他保舉的所有的人,等於布滿了整個西北。就等於未來牽製大明精力的西北流寇,其實不需要他親力親為,就憑借著他保舉的人,就能夠解決。
那麽他當初高調提出的,他想實行它的西北經略職務,解決西北流寇動亂的目的,還是他真實的想法嗎?
因為隻要是個三歲孩子都會明白。
整個西北,由於由他保舉的人主政,如果再讓他去那裏,那他已經就是西北王了。
大明朝廷南北分據,已經是明顯的狀態。江南是由南京的留守二朝廷實際掌控。真正大明的朝廷北京,隻掌控著北方。
如果在整個大明北方真正朝廷掌控的地方,再突然間冒出來一個無比強大的西北王,那麽大明的皇帝還是皇帝嗎?
答案是非常明顯的。
所以可能呂建高調的要做西北經略,其實就是在讓朝廷不敢讓他做西北經略。
那麽他做不了西北經略,以他之能,大明的朝廷不得不潛意識裏,按照他的思路走,安排一個他想要,而不敢說出口的終極目標——東江鎮。來實現取代大清,占領遼東,建立自己的帝國的野望。
如果事情真是這樣,那大家都被呂建耍了,果然是一步看三步的呂建。
良鄉之戰,全族被滅的縣令範成,因為族長範文鬥未雨綢繆的提前運作,沒有受到牽連,還因為在不知情的仇人呂建全力幫助下,守住了良鄉。
因此戰之功,被提拔為左督禦史,領順天府同知,可謂一步高升。
而順天府尹沈光祚已經老邁,他就成了順天府實際的控製人,未來做順天府尹,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登上朝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炙手可熱的地位,利用家族給自己留下的財富,大搞人際關係,為自己倒呂做準備。
皇太極和範文程看到了呂建對大清潛在的威脅,立刻派人帶著大筆的金銀,秘密聯係了範成,雙方當然一拍即合,進行了緊密的協作。就等著一個恰當的機會,就開始行動。
而機會轉眼就到了,那就是呂建暴怒殺俘事件爆發。
範成立刻利用東林君子恪守儒家思想,殺俘不詳的理念,在呂建殺了被俘虜的金蒙俘虜的事情上,大做文章。
花了無數的金銀,幾乎買通了大明朝廷上上下下的大臣,目的就是要用這次機會和借口,第一步,將呂建驅逐出朝堂,放之於野。徹底的用大明朝堂內部的黨爭,以及東林黨人,為滿清解決他們最大的隱患。
範成的運作,幾乎達到了一唿百應的效果。
因為這次呂建勤王之戰中的功績太過搶眼了,你一個商人,搶了我們這些真正君子官員的風頭,你不是公敵誰是公敵?有銀子可拿,即便沒有銀子可拿,那我們也要幹倒那個商人。
所以,範成的這個目標達到了,剩下的,就是在呂建被逼出朝堂之後,怎麽樣讓呂建暴斃身亡了。
但是他們實在是沒想到,事情的目的隻達到了一半,他們低估了崇禎,和再次複出的首輔黃纊的智慧。
結果這君臣就坡下驢,竟然也用這個借口,將可能成為權臣奸臣的呂建,直接貶出朝堂。
但是並沒有讓他落草,反倒送到了東江鎮,直接送到了自己的家門口。
這不成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嗎?你看這事鬧的。
大正殿裏,範文程為當初的偷雞不成蝕把米沒有愧疚,繼續侃侃而談。“呂建被大明的朝廷放在了東江鎮,如此呂建徹底的解脫了大明朝廷對他的束縛,成了一隻放出籠子的老虎。
這樣一來,正如李永芳總兵分析的那樣,從現在呂建種種的行動來看,他準備和大明的朝廷徹底的決裂,做一個真正的海外天子。或者更大的野心,就是自己建立一個帝國,成為一代開國雄主。”
聽到這樣的分析判斷,包括皇太極在內,所有的人都麵色沉重,心底發涼。
範文程繼續道:“而以呂建之能,他的野心不是妄想,是能實現的。”
對於一個人的判斷,最了解的人就是自己的同族。
而這幾年短短的時間裏,呂建所表現的成就的確太過耀眼。
在大明老人政治習慣之中,這個年紀輕輕的人,就從一個街頭要飯,巴結權臣魏忠賢,卻堅決拒絕魏忠賢的提拔,僅憑著魏忠賢給的百兩紋銀,就用三年多的時間,成為了大明的首富。
其家產已經超過了富可敵國的規範,其商業敵國的強大,隻能用怪獸來形容。
而最可怕的就是,他已經變相的掌控了大明千萬人的命運,掌控了整個大明財政和官場的利益。
其實按照正常的說法,他已經是大明的太上皇,這樣的定位已經不為過了。
但他之所以在這麽長的時間依舊隱忍,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站在滿清的角度上,他們才是最清醒的。
在他們研判這個崛起的巨大威脅人的時候,他們發現了這個呂建,就是莫名其妙的帶著對滿清刻骨的仇視,就是莫名其妙的帶著對那個大漢民族,衷心的愛護,而不反抗大明君臣加在他身上的種種刻薄,一直隱忍不爆發。
不要站在明朝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不要站在明朝人的角度認為,之所以呂建對這個崇禎皇帝,懷著真正的友誼;不要認為這個呂建,是對皇權的真正尊重敬畏,更不要天真的認為,是因為崇禎皇帝,拿呂建的父母妻兒做了人質,拿捏的他不敢輕舉妄動。
其實作為一個正常人來看,以後來呂建之能,要想將他的父母妻兒,包括他家的一條狗,神不知鬼不覺的轉移到京城之外,乃至泛舟海外,那真的是輕而易舉。
不過他就那麽明明有一萬種辦法,逃離崇禎的掌握,卻不施行,其實隻是因為一點,他不想。
但他為什麽不想呢?
最終總結出來,歸根結底就是,他想要憑借著整個大明的力量,保護這漢家江山,支配著這個大明所有的資源,滅亡這個滿清政權。
經過了上一次的京畿之戰,大家痛定思痛,坐在這裏仔細的反思之後,他們才發現,呂建從最初的種種設計,其實他的終極目標很明確,就是針對原先的大金,現在的滿清,滅亡之。
他滅亡滿清,其實已經貫穿了他整個的思想。而自己這些人,其實正在幫助他推波助瀾,一步步的實現他的想法。
那麽他在這一次故意殺俘的時候,是不是也是在借助大清,壓迫大明朝廷把他逼出朝堂,把他貶到東江鎮?
而反過來再細想一想,那就更加恐怖了。
因為按照他當初的規劃,他保舉的所有的人,等於布滿了整個西北。就等於未來牽製大明精力的西北流寇,其實不需要他親力親為,就憑借著他保舉的人,就能夠解決。
那麽他當初高調提出的,他想實行它的西北經略職務,解決西北流寇動亂的目的,還是他真實的想法嗎?
因為隻要是個三歲孩子都會明白。
整個西北,由於由他保舉的人主政,如果再讓他去那裏,那他已經就是西北王了。
大明朝廷南北分據,已經是明顯的狀態。江南是由南京的留守二朝廷實際掌控。真正大明的朝廷北京,隻掌控著北方。
如果在整個大明北方真正朝廷掌控的地方,再突然間冒出來一個無比強大的西北王,那麽大明的皇帝還是皇帝嗎?
答案是非常明顯的。
所以可能呂建高調的要做西北經略,其實就是在讓朝廷不敢讓他做西北經略。
那麽他做不了西北經略,以他之能,大明的朝廷不得不潛意識裏,按照他的思路走,安排一個他想要,而不敢說出口的終極目標——東江鎮。來實現取代大清,占領遼東,建立自己的帝國的野望。
如果事情真是這樣,那大家都被呂建耍了,果然是一步看三步的呂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