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英殿裏,天啟早就喝著茶,和弟弟信王在小說說著什麽,等著大家呢。
群臣施禮之後,天啟招唿小太監:“給諸位大人看座,上茶。”
結果來的官員品級極高,送凳子的小太監,竟然看到呂建隻有六品,就沒給他看座。
這樣一來,整個集英殿裏,就呂建和魏忠賢站著。
尤其呂建,是站在一群坐著的官員中的,這樣就顯得非常突兀了。
天啟看了他,當時一笑:“你這麽站著,就好像兔子群裏,杵著一條狗,趕緊坐下。”
天啟後學,說話沒有什麽教育基礎,群臣也不生氣,還輕鬆的笑了一陣。這樣,集英殿裏的氣氛就更加輕鬆了。
小太監再次搬過一把凳子,呂建這才坐下。
問對正式開始。
正常的平台召對,其實很輕鬆,是這樣的。
天啟問:“雲南奢安之亂情況如何啦。”
兵部雲南司官迴答:“正在圍剿,賊有向四川流竄的跡象。”
問四川官員:“你們準備怎麽應對?”
“四川官員迴答:“已經調兵遣將,嚴防死守。”
“山東的水災後續怎麽處理的?”
山東官員迴答:“已經將災民安置了。”
“千萬別出現凍餓而死。”
“但資金不足。”
“救災還需多少?”
“十萬。”
扭頭對魏忠賢:“從內帑撥十萬給他。“
魏忠賢哭窮:“內帑枯竭。”
“那就撥五萬吧,剩下的你們山東自行籌措。”
“謝主隆恩。”
“遼西的軍備怎麽樣啦。”
兵部官員迴答:“袁崇煥說,修築大淩河左右衛城進展順利,但缺錢糧若幹。”
“著兵部戶部核算補發,若有不足,內帑補。”
“西北今冬怎麽樣,流寇流民多寡?”
這時候,兵部就看向了戶部尚書,戶部尚書就看向了呂建。
呂建就愣住了,你看我幹什麽?
戶部尚書就咳嗽一聲提醒:“呂大人,你可是戶部山西陝西司主事,你向皇上陳述。”
噢,對了,自己不但是說書,而且還是陝西山西兩省戶部司主事,自己把這茬而忘了。
呂建就站起來,走到中間,施禮匯報:“今年,微臣推行地瓜官督商辦政策,安置了流民百萬,今年地瓜豐收,民心穩定。三處商埠開通,使得蒙古人擾邊情況減少,偏頭關到鎮羌關一線,蒙古擾邊已經絕跡。
但陝西南部,因為沒有土地安置流民,所以,有大批流民產生,正在向食物相對變得豐富的西北,以及邊地流動,未來形勢堪憂。但依賴皇恩浩蕩,給邊軍發了十一十二兩月足額錢糧,還補發了以前一個月的。所以,現在軍心士氣堪用,應該不至於徹底糜爛北方。”
天啟點頭:“還是實地做過事的,說的才是中肯。”
呂建施禮:“多謝皇上誇獎。”
“呂愛卿,這次推行地瓜政策卓有成效,把一個原本苦民害民的地瓜推廣,真正實現了魏大伴,當初提出推行地瓜的良苦初衷。呂愛卿,做的很好。”
戶部見自己部門的官被誇獎,那當然錦上添花了:“呂大人改變了原先,苦民害民的推行政策,這是一個完全新的政策,這和原先的政策是脫胎換骨了。”
這是誇獎自己,卻是暗中打擊魏忠賢。魏忠賢卻表現的唾麵自幹。自己被夾槍帶棒的攻擊,已經習慣了。
忍下就過去了,但若不想忍,以後再讓你好看。
“正因為呂大人的正確辦法,不但安置了流民,而且還使得承擔賦稅的有地百姓,破天荒的不再拖欠皇糧國稅。因此,山西陝西也是第一次,足額上繳了國庫任務。而山西更是連增加的十六萬,也足額完成,山西巡撫武之望大人上書稱,呂大人,功不可沒。”
他這樣吹捧呂建,暗中貶低魏忠賢,卻也沒有如以前那樣,立刻引起閹黨的激烈反駁。
原因,呂建立場劃分模糊,再有,不管怎麽說,呂建為原先推行地瓜擦了屁股,也算有功無過嗎。
不管怎麽說,追本溯源,推行地瓜,是九千歲首倡,最終功勞,還是歸九千歲的。
“陝南和山西南部,為什麽不能推行地瓜政策?為什麽不能就地安置流民?”
呂建就看了眼朱由檢,然後直接迴答:“臣手中無地。”
君臣就沉默了。
這次官督商辦地瓜政策,之所以能順利進行,原因是兩個,一個是免費給予秧苗,有地的百姓自願,而商行收購托底;還有一個,也是最關鍵的一個,那就是給那些流民,免費安排商屯土地。
北麵有鹽商商屯土地,而南麵沒有。
“那北方還能安置多少流民。”
“已經極限了,不能再安置。”呂建實話實說。
“為什麽?”
“因為臣掌握的商屯土地已經用盡。”
“那能不能收迴一部分,安置新的流民?”
“不能。”
“為什麽?”
“因為按照臣在西北實地考察,以及匯集有經驗的農人,得出的結論是,未來,幹旱將越來越重,如果在這時候,收迴原先流民手中的一部分土地,就會讓原先那部分流民,產出嚴重減少,最終將他們再逼成流民。”
沉默,再次全體沉默了。
實際情況就是這樣,安置一部分,也不能太多,但卻又逼出一部分,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好久:“欽天監有備詢的人員在嗎?”
隻要是朝會,各部以及六科,都必須安排一個備詢在場,因為你不知道事情會說到哪裏,牽扯到那個部門,隨時準備皇上的質詢,這非常有必要。
角落裏備詢隊伍裏,趕緊站出來一個欽天監官員:“臣,欽天監官正,請皇上垂詢。”
“這位愛卿,你剛剛聽到沒聽到呂愛卿,對西北天氣的推斷了嗎?”
“微臣聽到了。”
“欽天監怎麽說?”
然後這個官正,就開始大抖專業包袱,聽得天啟雲裏霧裏,還是性急的信王打斷他:“說結果。”
這個官正才打住話匣子:“根據我們的推斷,呂大人說的對。”
就這一句,將原本還輕鬆的集英殿氣氛,立刻弄的壓抑沉重起來了。
官正卻突然開口:“但呂大人說的也不對。”
群臣施禮之後,天啟招唿小太監:“給諸位大人看座,上茶。”
結果來的官員品級極高,送凳子的小太監,竟然看到呂建隻有六品,就沒給他看座。
這樣一來,整個集英殿裏,就呂建和魏忠賢站著。
尤其呂建,是站在一群坐著的官員中的,這樣就顯得非常突兀了。
天啟看了他,當時一笑:“你這麽站著,就好像兔子群裏,杵著一條狗,趕緊坐下。”
天啟後學,說話沒有什麽教育基礎,群臣也不生氣,還輕鬆的笑了一陣。這樣,集英殿裏的氣氛就更加輕鬆了。
小太監再次搬過一把凳子,呂建這才坐下。
問對正式開始。
正常的平台召對,其實很輕鬆,是這樣的。
天啟問:“雲南奢安之亂情況如何啦。”
兵部雲南司官迴答:“正在圍剿,賊有向四川流竄的跡象。”
問四川官員:“你們準備怎麽應對?”
“四川官員迴答:“已經調兵遣將,嚴防死守。”
“山東的水災後續怎麽處理的?”
山東官員迴答:“已經將災民安置了。”
“千萬別出現凍餓而死。”
“但資金不足。”
“救災還需多少?”
“十萬。”
扭頭對魏忠賢:“從內帑撥十萬給他。“
魏忠賢哭窮:“內帑枯竭。”
“那就撥五萬吧,剩下的你們山東自行籌措。”
“謝主隆恩。”
“遼西的軍備怎麽樣啦。”
兵部官員迴答:“袁崇煥說,修築大淩河左右衛城進展順利,但缺錢糧若幹。”
“著兵部戶部核算補發,若有不足,內帑補。”
“西北今冬怎麽樣,流寇流民多寡?”
這時候,兵部就看向了戶部尚書,戶部尚書就看向了呂建。
呂建就愣住了,你看我幹什麽?
戶部尚書就咳嗽一聲提醒:“呂大人,你可是戶部山西陝西司主事,你向皇上陳述。”
噢,對了,自己不但是說書,而且還是陝西山西兩省戶部司主事,自己把這茬而忘了。
呂建就站起來,走到中間,施禮匯報:“今年,微臣推行地瓜官督商辦政策,安置了流民百萬,今年地瓜豐收,民心穩定。三處商埠開通,使得蒙古人擾邊情況減少,偏頭關到鎮羌關一線,蒙古擾邊已經絕跡。
但陝西南部,因為沒有土地安置流民,所以,有大批流民產生,正在向食物相對變得豐富的西北,以及邊地流動,未來形勢堪憂。但依賴皇恩浩蕩,給邊軍發了十一十二兩月足額錢糧,還補發了以前一個月的。所以,現在軍心士氣堪用,應該不至於徹底糜爛北方。”
天啟點頭:“還是實地做過事的,說的才是中肯。”
呂建施禮:“多謝皇上誇獎。”
“呂愛卿,這次推行地瓜政策卓有成效,把一個原本苦民害民的地瓜推廣,真正實現了魏大伴,當初提出推行地瓜的良苦初衷。呂愛卿,做的很好。”
戶部見自己部門的官被誇獎,那當然錦上添花了:“呂大人改變了原先,苦民害民的推行政策,這是一個完全新的政策,這和原先的政策是脫胎換骨了。”
這是誇獎自己,卻是暗中打擊魏忠賢。魏忠賢卻表現的唾麵自幹。自己被夾槍帶棒的攻擊,已經習慣了。
忍下就過去了,但若不想忍,以後再讓你好看。
“正因為呂大人的正確辦法,不但安置了流民,而且還使得承擔賦稅的有地百姓,破天荒的不再拖欠皇糧國稅。因此,山西陝西也是第一次,足額上繳了國庫任務。而山西更是連增加的十六萬,也足額完成,山西巡撫武之望大人上書稱,呂大人,功不可沒。”
他這樣吹捧呂建,暗中貶低魏忠賢,卻也沒有如以前那樣,立刻引起閹黨的激烈反駁。
原因,呂建立場劃分模糊,再有,不管怎麽說,呂建為原先推行地瓜擦了屁股,也算有功無過嗎。
不管怎麽說,追本溯源,推行地瓜,是九千歲首倡,最終功勞,還是歸九千歲的。
“陝南和山西南部,為什麽不能推行地瓜政策?為什麽不能就地安置流民?”
呂建就看了眼朱由檢,然後直接迴答:“臣手中無地。”
君臣就沉默了。
這次官督商辦地瓜政策,之所以能順利進行,原因是兩個,一個是免費給予秧苗,有地的百姓自願,而商行收購托底;還有一個,也是最關鍵的一個,那就是給那些流民,免費安排商屯土地。
北麵有鹽商商屯土地,而南麵沒有。
“那北方還能安置多少流民。”
“已經極限了,不能再安置。”呂建實話實說。
“為什麽?”
“因為臣掌握的商屯土地已經用盡。”
“那能不能收迴一部分,安置新的流民?”
“不能。”
“為什麽?”
“因為按照臣在西北實地考察,以及匯集有經驗的農人,得出的結論是,未來,幹旱將越來越重,如果在這時候,收迴原先流民手中的一部分土地,就會讓原先那部分流民,產出嚴重減少,最終將他們再逼成流民。”
沉默,再次全體沉默了。
實際情況就是這樣,安置一部分,也不能太多,但卻又逼出一部分,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好久:“欽天監有備詢的人員在嗎?”
隻要是朝會,各部以及六科,都必須安排一個備詢在場,因為你不知道事情會說到哪裏,牽扯到那個部門,隨時準備皇上的質詢,這非常有必要。
角落裏備詢隊伍裏,趕緊站出來一個欽天監官員:“臣,欽天監官正,請皇上垂詢。”
“這位愛卿,你剛剛聽到沒聽到呂愛卿,對西北天氣的推斷了嗎?”
“微臣聽到了。”
“欽天監怎麽說?”
然後這個官正,就開始大抖專業包袱,聽得天啟雲裏霧裏,還是性急的信王打斷他:“說結果。”
這個官正才打住話匣子:“根據我們的推斷,呂大人說的對。”
就這一句,將原本還輕鬆的集英殿氣氛,立刻弄的壓抑沉重起來了。
官正卻突然開口:“但呂大人說的也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