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這種情況很常見,如趙家大房,看顧家裏田地的人是趙大郎,但張氏手裏的錢都是給小兒子準備的,慷慨和慈愛,從來就不屬於被漠視者。
“……我早些說了,這樣做要不得,可沒誰願意聽。”老伯對梅家的事知知甚多,“做事不能太過了,疼疼小的,也要疼疼大的,莫讓人寒心。自個身上掉下來的肉,咋能不盼個好嘞?”
他停下聲音,手撐著鋤柄歎氣。
趙二郎附和道:“老伯說的好,可不就是這個道理嗎,兄弟姊妹不睦,哪個不是因著大人偏心。”
“是是是。”老伯連連點頭,隨即道:“是個好人,你們要請人做活,盡管去,莫得事 。”
趙二郎應下,又去村裏找幾個人打聽了一下,大家夥翻來覆去就是兄弟不和這一樁事。
趙大郎放下心,聽多了梅家的事,他還詭異對梅父生出了一股親近感,同樣的經曆,趙大郎無比理解那種無盡的失望和痛苦。
掙紮在泥窩裏,不得解脫。
趙二郎從路邊抽了一根幹枯的草,嚼在嘴裏,極目遠眺。
目之所及隻有光禿禿的田地,但趙二郎知道,薄土下還有遺落的種子,隻待時機一到,就能發出嫩芽。
車輪碾過地麵,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趙大郎勒了勒繩,喊道:“走吧,這地兒太遠了,也不知道天黑前能不能到家。”
薄雲東流,日暮西盡。
昏色侵襲,將天地染透。
牛車越過山間小道,群林坦途,終是在萬籟寂靜前進村。
村口的狗率先衝夜間的不速之客吼叫,院裏吃飯的大人端著碗出門,見是熟人就大聲訓狗。
趙家還沒用晚食,此刻許多人坐在堂屋裏頭說話,許靈桃隱約聽見狗叫,不由歡喜起身,“估計迴來了。”
連春兒和她一塊出了門,沒過一會兒就聽見了車子碾過石子的聲音。
趙二郎一下車,才發覺身子發酸,腳還有點麻。
上通村到梅家村的路沒走過,繞了好幾個岔子,不然早在天蒙黑就到了。
“怎麽這麽晚才迴來?”連春兒摸了摸他的手,寬大厚實,帶著森森涼氣。
“以前沒去過,不怎麽會走,多了繞好幾段路,不然早迴了。”
“灶房暖和,你先去烤烤,等會兒再吃飯。”
趙二郎又冷又餓,這會兒不太想說話,連春兒說什麽,他便應做什麽。
趙大郎則去後院栓牛車,許靈桃一塊跟過去了,也是問怎麽迴的這麽晚。
“地方遠,我和二郎老早就從城裏過去了,近午時才到,找人打聽了會兒,就緊著迴家,路沒走過,不太熟。”趙大郎吸著鼻子,臉頰通紅。
欄裏早就備了草料和水,趙大郎又去泥屋翻出一袋熟豆子,抓了兩把,又把袋子塞迴去。
豆子是糧食,趙老頭就算再怎麽稀罕家裏的牛,平日裏也不舍得喂,也就趙大郎趙二郎會偷偷喂兩把。
原本精疲力盡的黃牛看到豆子立即歡喜的叫了兩聲。
趙大郎摸了摸牛腦袋,嘴裏念叨著“辛苦了辛苦了”。
喂完豆子,夫妻倆才進屋。
桌上已經擺了菜,花蓮兒端了兩碗飯,給了趙老頭和趙老大,隨即又忙添了一碗,給了趙大郎。
趙大郎餓著了,飯也吃的快,手裏端著寬碗,嘴巴靠上去,幾下就扒拉幹淨了,許靈桃抱著孩子,一時不好起身。
吃了飯,屋裏才有了些別的聲音。
趙大郎把梅家的事挑揀著說了。
趙老頭擦了煙杆,剛想放在嘴裏,看見眼珠烏溜溜的小曾孫,又給放下了,大人沒事,可不能嗆到小娃,“過兩天再去城裏問問,要是行,下迴就定了。”
許靈桃心裏也擱下了一樁事,她剛進門時,是晴姐在一旁幫忙,又因著和丈夫感情好,愛屋及烏,對這個小姑子也帶上了兩分長輩的疼惜。
憐她生母不在,喜她和氣聰慧,不免多操心。
又坐了會兒,許靈桃小聲跟丈夫說了兩句,就抱著孩子出門。
小孩子睡覺沒個定數,困了就要睡,大半醒了就是鬧騰,家裏誰也別想睡個好覺,一天兩天還好,整天這樣,誰都熬不住。
許靈桃跟長輩取經,求了個法子,白天哄著玩,晚上再睡。
大狸鬧了一天,這會兒犯困。許靈桃把孩子放在欄車裏,拿著撥浪鼓緩慢撥動,嘴裏小聲哼著搖籃曲。
半盞茶的功夫,屋裏就安靜下來。
趙大郎進屋時也放輕了手腳,壓著聲音,“過幾天要去三姑姑家吃酒,你也一塊去吧。”
“我就不去了,帶著孩子,多不方便。”許靈桃坐在妝台前,卸了釵發,微微側頭看著丈夫道:“況且你們過去,家裏總要留個人。縣城遠,吃了酒迴來,都要大下午了。”
趙大郎啞然,半晌才說,“我也不過去了,爹娘過去。”
“誒,”許靈桃對著他搖搖頭,“人多才熱鬧呢。”
“你一個人在家……”
許靈桃莞爾,“這有什麽,村裏這麽多人呢,還有福嬸,再不行,我就帶著孩子迴娘家吃一頓。”
“也許久沒去看過丈人丈母,明個兒咱們提著東西過去。”
許靈桃抿了抿唇,推了推他,含笑道:“早些睡吧,累了一天了。”
趙大郎鍥而不舍道:“你帶著孩子,做飯也不方便。”
許靈桃無奈點頭,“曉得了,快睡吧,時辰不早了。”
.
鄭越的親事去年就定下了,隻是周家閨女年紀小,多留了一年。
趙盼兒自是想要兒媳早點進門,畢竟鄭越年紀不小了,別家這麽大的小子,都已經兒女雙全。
周家也知道鄭家等不了,因此推了一迴,就挑了個好日子,隻是不美,天兒太冷了。
鄭家的親戚多,趙家親戚也不少。
趙盼兒把算盤都撥爛的,覺得沒幾十兩銀子下不來,她看了丈夫一眼,“哪裏來的那麽多親戚,開出幾十桌了。”
鄭雲道:“我叔伯那邊就十來桌。”
鄭老太厲害,兒女一共十三個,死了五個,還有八個,有些年紀大的已經動身走了,但家裏兒孫也不少。
都是堂兄堂姊,本家親戚。
“……我早些說了,這樣做要不得,可沒誰願意聽。”老伯對梅家的事知知甚多,“做事不能太過了,疼疼小的,也要疼疼大的,莫讓人寒心。自個身上掉下來的肉,咋能不盼個好嘞?”
他停下聲音,手撐著鋤柄歎氣。
趙二郎附和道:“老伯說的好,可不就是這個道理嗎,兄弟姊妹不睦,哪個不是因著大人偏心。”
“是是是。”老伯連連點頭,隨即道:“是個好人,你們要請人做活,盡管去,莫得事 。”
趙二郎應下,又去村裏找幾個人打聽了一下,大家夥翻來覆去就是兄弟不和這一樁事。
趙大郎放下心,聽多了梅家的事,他還詭異對梅父生出了一股親近感,同樣的經曆,趙大郎無比理解那種無盡的失望和痛苦。
掙紮在泥窩裏,不得解脫。
趙二郎從路邊抽了一根幹枯的草,嚼在嘴裏,極目遠眺。
目之所及隻有光禿禿的田地,但趙二郎知道,薄土下還有遺落的種子,隻待時機一到,就能發出嫩芽。
車輪碾過地麵,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趙大郎勒了勒繩,喊道:“走吧,這地兒太遠了,也不知道天黑前能不能到家。”
薄雲東流,日暮西盡。
昏色侵襲,將天地染透。
牛車越過山間小道,群林坦途,終是在萬籟寂靜前進村。
村口的狗率先衝夜間的不速之客吼叫,院裏吃飯的大人端著碗出門,見是熟人就大聲訓狗。
趙家還沒用晚食,此刻許多人坐在堂屋裏頭說話,許靈桃隱約聽見狗叫,不由歡喜起身,“估計迴來了。”
連春兒和她一塊出了門,沒過一會兒就聽見了車子碾過石子的聲音。
趙二郎一下車,才發覺身子發酸,腳還有點麻。
上通村到梅家村的路沒走過,繞了好幾個岔子,不然早在天蒙黑就到了。
“怎麽這麽晚才迴來?”連春兒摸了摸他的手,寬大厚實,帶著森森涼氣。
“以前沒去過,不怎麽會走,多了繞好幾段路,不然早迴了。”
“灶房暖和,你先去烤烤,等會兒再吃飯。”
趙二郎又冷又餓,這會兒不太想說話,連春兒說什麽,他便應做什麽。
趙大郎則去後院栓牛車,許靈桃一塊跟過去了,也是問怎麽迴的這麽晚。
“地方遠,我和二郎老早就從城裏過去了,近午時才到,找人打聽了會兒,就緊著迴家,路沒走過,不太熟。”趙大郎吸著鼻子,臉頰通紅。
欄裏早就備了草料和水,趙大郎又去泥屋翻出一袋熟豆子,抓了兩把,又把袋子塞迴去。
豆子是糧食,趙老頭就算再怎麽稀罕家裏的牛,平日裏也不舍得喂,也就趙大郎趙二郎會偷偷喂兩把。
原本精疲力盡的黃牛看到豆子立即歡喜的叫了兩聲。
趙大郎摸了摸牛腦袋,嘴裏念叨著“辛苦了辛苦了”。
喂完豆子,夫妻倆才進屋。
桌上已經擺了菜,花蓮兒端了兩碗飯,給了趙老頭和趙老大,隨即又忙添了一碗,給了趙大郎。
趙大郎餓著了,飯也吃的快,手裏端著寬碗,嘴巴靠上去,幾下就扒拉幹淨了,許靈桃抱著孩子,一時不好起身。
吃了飯,屋裏才有了些別的聲音。
趙大郎把梅家的事挑揀著說了。
趙老頭擦了煙杆,剛想放在嘴裏,看見眼珠烏溜溜的小曾孫,又給放下了,大人沒事,可不能嗆到小娃,“過兩天再去城裏問問,要是行,下迴就定了。”
許靈桃心裏也擱下了一樁事,她剛進門時,是晴姐在一旁幫忙,又因著和丈夫感情好,愛屋及烏,對這個小姑子也帶上了兩分長輩的疼惜。
憐她生母不在,喜她和氣聰慧,不免多操心。
又坐了會兒,許靈桃小聲跟丈夫說了兩句,就抱著孩子出門。
小孩子睡覺沒個定數,困了就要睡,大半醒了就是鬧騰,家裏誰也別想睡個好覺,一天兩天還好,整天這樣,誰都熬不住。
許靈桃跟長輩取經,求了個法子,白天哄著玩,晚上再睡。
大狸鬧了一天,這會兒犯困。許靈桃把孩子放在欄車裏,拿著撥浪鼓緩慢撥動,嘴裏小聲哼著搖籃曲。
半盞茶的功夫,屋裏就安靜下來。
趙大郎進屋時也放輕了手腳,壓著聲音,“過幾天要去三姑姑家吃酒,你也一塊去吧。”
“我就不去了,帶著孩子,多不方便。”許靈桃坐在妝台前,卸了釵發,微微側頭看著丈夫道:“況且你們過去,家裏總要留個人。縣城遠,吃了酒迴來,都要大下午了。”
趙大郎啞然,半晌才說,“我也不過去了,爹娘過去。”
“誒,”許靈桃對著他搖搖頭,“人多才熱鬧呢。”
“你一個人在家……”
許靈桃莞爾,“這有什麽,村裏這麽多人呢,還有福嬸,再不行,我就帶著孩子迴娘家吃一頓。”
“也許久沒去看過丈人丈母,明個兒咱們提著東西過去。”
許靈桃抿了抿唇,推了推他,含笑道:“早些睡吧,累了一天了。”
趙大郎鍥而不舍道:“你帶著孩子,做飯也不方便。”
許靈桃無奈點頭,“曉得了,快睡吧,時辰不早了。”
.
鄭越的親事去年就定下了,隻是周家閨女年紀小,多留了一年。
趙盼兒自是想要兒媳早點進門,畢竟鄭越年紀不小了,別家這麽大的小子,都已經兒女雙全。
周家也知道鄭家等不了,因此推了一迴,就挑了個好日子,隻是不美,天兒太冷了。
鄭家的親戚多,趙家親戚也不少。
趙盼兒把算盤都撥爛的,覺得沒幾十兩銀子下不來,她看了丈夫一眼,“哪裏來的那麽多親戚,開出幾十桌了。”
鄭雲道:“我叔伯那邊就十來桌。”
鄭老太厲害,兒女一共十三個,死了五個,還有八個,有些年紀大的已經動身走了,但家裏兒孫也不少。
都是堂兄堂姊,本家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