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你俗氣嗎?今天,我就談談這個話題。
在明日書院大教室裏,我正在講課——
什麽叫俗氣呢?俗氣指世俗間的惡濁氣息,庸俗,粗俗,不高雅。在現代社會,俗氣的人越來越多,不俗氣的人越來越少了,令人不禁喟然長歎。
1996年11月的一天,在一個城市的中心血站,以鄉下人為主的男男女女排著長隊等待賣血。
一個男子徑直走進去:“我不要錢,無償獻血。”
工作人員為他抽血時,血站站長端起相機不停地為獻血男子拍照。
獻血男子問:“為啥拍照?”
站長答:“因為你是全市第一個無償獻血者,我們要留下圖像資料。”
此後,這個男子基本上每半年獻血一次,已經堅持獻了10餘年。
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該法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為保證醫療臨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獻血者和用血者身體健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國家從這一天起正式實行無償獻血製度。
按照規定,該男子從此每次獻血從200毫升增至400毫升。
一天,因在天津一大學讀研究生的女兒將要返校,母女倆到一家飯店吃飯話別。
孩子母親特意點了四樣菜,都是女兒愛吃的。
不一會兒,第一道菜燉排骨端上來了,服務員不小心把排骨湯濺到了餐桌上,並灑到了女兒的裙子上。
“咋弄的?”孩子母親的臉突然變了,惡狠狠地說:“連個菜都不會端?去把你們老板叫來!”
服務員是一位30多歲的女人,她的臉突然紅了:“對不起,大姐,俺今天是第一天上班……”
“那也不行……”做母親的不依不饒。
女兒站起來,擋在母親和服務員之間說:“算了,媽。阿姨,你去忙去吧,沒事了。”
服務員走後,女兒說道:“媽,你剛才有點過分了。多大點事呀,我迴去把裙子洗洗就行了。人家出來打個工也不容易,不要對人家那麽兇。以後,再也不要這樣了,好嗎?媽?”
這迴輪到母親臉紅了:“……好吧,媽聽你的……”
一天早上,一位中年男子因趕著去上班,電動車騎得很猛,到十字路口沒刹住車,撞上了等紅燈的一輛嶄新的黑色轎車,轎車車身被撞出了一個大坑,黑漆也掉了一大片。
一個小夥子從車上下來了。
中年男子心想:壞了,這下得賠錢修車,還免不了挨一頓臭罵。
誰知,小夥子笑容可掬地問:“大哥,你沒事吧?”
“我人沒事,電動車也沒事,就是把你的新車撞壞了。怨我了,你說多少錢吧,我賠。”
“看你說啥呢,大哥,你隻要沒事,我就放心了。車我自己修,也要不了多少錢。你走吧。”
“你真不叫我賠?”
“這還有假?趕緊去上班吧,別遲到了。”
“我的媽呀,今天我是燒高香了……”
秋季的一天中午,一個中年男人在新開通的馬路上等公交車,突然下起了雨,還刮起了風。
因這裏是個簡易公交站,僅有一個站牌,還沒有建擋雨棚。中年男人隻得站在一棵樹下避雨。
雨越下越大,雨滴透過樹葉打在中年男人身上,淋濕了襯衣,他明顯感到了涼意。
這時,一把紅色雨傘擋住了中年男人頭頂的雨,拿傘的是一個30歲左右、穿著時髦的漂亮的女人:“大哥,別淋壞了身子。”
“謝謝你。”中年男人心中泛起一陣暖意。
雨下得更大了。她靠近他站著,他倆共用著紅傘。
公交車近20分鍾後才到。
如果不打傘,中年男人早被淋成落湯雞了。
臨上車前,中年男人禁不住問道:“怎麽感謝你呢?能留一下姓名電話嗎?\\\"
她莞爾一笑:“免了吧。我隻是舉手之勞,大哥你不必放在心上。\\\"
她比中年男人提前一站下車,打著紅傘很快消失在雨中。
以上四個故事並非杜撰,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遠洲市的真人真事。其中,獻血的男人和在雨中等公交車的男人都是我。
四個故事中,誰是不俗之人,可謂一目了然。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認為,人在青少年時期相對單純一些,走向社會以後,耳濡目染,受世俗的影響,漸漸地就變得俗氣了。
形形色色的人,為了名利,趨之若鶩,勾心鬥角,甚至不擇手段。對此,人們見怪不怪了,習以為常了,甚至覺得是理所應當的了。而如果誰不這樣做,好像就不正常了,成怪物了。人們的價值觀扭曲了,純潔的心靈蒙上了灰塵、汙垢。
其實,自古以來,都不乏超凡脫俗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重義輕利,一直是仁人誌士的價值取向。
《論語?為政》雲:“見義不為,無勇也。”
《論語?裏仁》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孔子說: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細究起來,所謂俗氣,無非是私心大一些,考慮自己的利益多一些,甚至為了蠅頭小利去危害他人的利益;所謂不俗,就是考慮別人和社會的利益多一些,忘我,甚至為此作出自我犧牲。
馬克思說:“愚蠢庸俗、斤斤計較、貪圖私利的人總是看到自以為吃虧的事情。”
愛因斯坦說:“人們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雨果說:“極端公正和善良的心是不屬於庸俗的人的。良心的覺醒就是靈魂的偉大。”
王蒙說:“俗並不可怕,俗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俗來剪裁、排斥一切高尚和高雅,或者使世俗向低俗再向惡俗發展。還有令人起雞皮疙瘩的,是自己已經俗得可以了,偏偏還要以高尚和高雅自居,張口閉口都是旁人的庸俗。”
俗氣與不俗,有時就差那麽一丁點兒。一念之差,清濁分明;舉手投足之間,高下立現。
人生在世,除了柴米油鹽,還應該有詩和遠方。除了名利,可追求的有價值的東西還有很多。
願人間少一些責備,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冷酷,多一些愛心;少一些唯我獨尊者,多一些設身處地者;少一些唯利是圖者,多一些無私奉獻者。
總而言之,少一些俗氣,多一點不俗。
隻有更多的人像上麵四則故事裏的主角那樣做到免俗,努力為社會增添一抹亮色、一絲溫暖,我們的社會才能如田園詩般溫馨而美好。
“嘩嘩嘩——”教室裏,掌聲雷動。
在明日書院大教室裏,我正在講課——
什麽叫俗氣呢?俗氣指世俗間的惡濁氣息,庸俗,粗俗,不高雅。在現代社會,俗氣的人越來越多,不俗氣的人越來越少了,令人不禁喟然長歎。
1996年11月的一天,在一個城市的中心血站,以鄉下人為主的男男女女排著長隊等待賣血。
一個男子徑直走進去:“我不要錢,無償獻血。”
工作人員為他抽血時,血站站長端起相機不停地為獻血男子拍照。
獻血男子問:“為啥拍照?”
站長答:“因為你是全市第一個無償獻血者,我們要留下圖像資料。”
此後,這個男子基本上每半年獻血一次,已經堅持獻了10餘年。
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該法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為保證醫療臨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獻血者和用血者身體健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國家從這一天起正式實行無償獻血製度。
按照規定,該男子從此每次獻血從200毫升增至400毫升。
一天,因在天津一大學讀研究生的女兒將要返校,母女倆到一家飯店吃飯話別。
孩子母親特意點了四樣菜,都是女兒愛吃的。
不一會兒,第一道菜燉排骨端上來了,服務員不小心把排骨湯濺到了餐桌上,並灑到了女兒的裙子上。
“咋弄的?”孩子母親的臉突然變了,惡狠狠地說:“連個菜都不會端?去把你們老板叫來!”
服務員是一位30多歲的女人,她的臉突然紅了:“對不起,大姐,俺今天是第一天上班……”
“那也不行……”做母親的不依不饒。
女兒站起來,擋在母親和服務員之間說:“算了,媽。阿姨,你去忙去吧,沒事了。”
服務員走後,女兒說道:“媽,你剛才有點過分了。多大點事呀,我迴去把裙子洗洗就行了。人家出來打個工也不容易,不要對人家那麽兇。以後,再也不要這樣了,好嗎?媽?”
這迴輪到母親臉紅了:“……好吧,媽聽你的……”
一天早上,一位中年男子因趕著去上班,電動車騎得很猛,到十字路口沒刹住車,撞上了等紅燈的一輛嶄新的黑色轎車,轎車車身被撞出了一個大坑,黑漆也掉了一大片。
一個小夥子從車上下來了。
中年男子心想:壞了,這下得賠錢修車,還免不了挨一頓臭罵。
誰知,小夥子笑容可掬地問:“大哥,你沒事吧?”
“我人沒事,電動車也沒事,就是把你的新車撞壞了。怨我了,你說多少錢吧,我賠。”
“看你說啥呢,大哥,你隻要沒事,我就放心了。車我自己修,也要不了多少錢。你走吧。”
“你真不叫我賠?”
“這還有假?趕緊去上班吧,別遲到了。”
“我的媽呀,今天我是燒高香了……”
秋季的一天中午,一個中年男人在新開通的馬路上等公交車,突然下起了雨,還刮起了風。
因這裏是個簡易公交站,僅有一個站牌,還沒有建擋雨棚。中年男人隻得站在一棵樹下避雨。
雨越下越大,雨滴透過樹葉打在中年男人身上,淋濕了襯衣,他明顯感到了涼意。
這時,一把紅色雨傘擋住了中年男人頭頂的雨,拿傘的是一個30歲左右、穿著時髦的漂亮的女人:“大哥,別淋壞了身子。”
“謝謝你。”中年男人心中泛起一陣暖意。
雨下得更大了。她靠近他站著,他倆共用著紅傘。
公交車近20分鍾後才到。
如果不打傘,中年男人早被淋成落湯雞了。
臨上車前,中年男人禁不住問道:“怎麽感謝你呢?能留一下姓名電話嗎?\\\"
她莞爾一笑:“免了吧。我隻是舉手之勞,大哥你不必放在心上。\\\"
她比中年男人提前一站下車,打著紅傘很快消失在雨中。
以上四個故事並非杜撰,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遠洲市的真人真事。其中,獻血的男人和在雨中等公交車的男人都是我。
四個故事中,誰是不俗之人,可謂一目了然。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認為,人在青少年時期相對單純一些,走向社會以後,耳濡目染,受世俗的影響,漸漸地就變得俗氣了。
形形色色的人,為了名利,趨之若鶩,勾心鬥角,甚至不擇手段。對此,人們見怪不怪了,習以為常了,甚至覺得是理所應當的了。而如果誰不這樣做,好像就不正常了,成怪物了。人們的價值觀扭曲了,純潔的心靈蒙上了灰塵、汙垢。
其實,自古以來,都不乏超凡脫俗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重義輕利,一直是仁人誌士的價值取向。
《論語?為政》雲:“見義不為,無勇也。”
《論語?裏仁》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孔子說: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細究起來,所謂俗氣,無非是私心大一些,考慮自己的利益多一些,甚至為了蠅頭小利去危害他人的利益;所謂不俗,就是考慮別人和社會的利益多一些,忘我,甚至為此作出自我犧牲。
馬克思說:“愚蠢庸俗、斤斤計較、貪圖私利的人總是看到自以為吃虧的事情。”
愛因斯坦說:“人們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雨果說:“極端公正和善良的心是不屬於庸俗的人的。良心的覺醒就是靈魂的偉大。”
王蒙說:“俗並不可怕,俗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俗來剪裁、排斥一切高尚和高雅,或者使世俗向低俗再向惡俗發展。還有令人起雞皮疙瘩的,是自己已經俗得可以了,偏偏還要以高尚和高雅自居,張口閉口都是旁人的庸俗。”
俗氣與不俗,有時就差那麽一丁點兒。一念之差,清濁分明;舉手投足之間,高下立現。
人生在世,除了柴米油鹽,還應該有詩和遠方。除了名利,可追求的有價值的東西還有很多。
願人間少一些責備,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冷酷,多一些愛心;少一些唯我獨尊者,多一些設身處地者;少一些唯利是圖者,多一些無私奉獻者。
總而言之,少一些俗氣,多一點不俗。
隻有更多的人像上麵四則故事裏的主角那樣做到免俗,努力為社會增添一抹亮色、一絲溫暖,我們的社會才能如田園詩般溫馨而美好。
“嘩嘩嘩——”教室裏,掌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