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明日縣荷花文化節開幕式結束後,我剛走下主席台,馬有喜叫住了我:“木老師,你的顧問津貼到今年一共有12萬了,你還是領走吧,不然的話,得我們一直替你保管著。”
馬有喜已升為明日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
從我第一次與馬有喜見麵,到現在,馬有喜一直叫我木老師。
我說:“看來,不領走是不行了?”
“這樣吧,你跟我去辦個農行戶頭,我們把錢轉過去,以後每年就直接打給你了。其他幾個顧問從今年起都是這樣辦理的。”
“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我隻得跟馬有喜去了。
我想這筆錢既然是家鄉給的,就一定要用於家鄉的事上,具體用到哪兒,我一時還沒想好。
辦好農業銀行的儲蓄卡,我謝絕了縣裏的宴請,準備迴明陽鄉去看父母以及劉思空和劉達立父子。
我決定先去看劉思空和劉達立。
今年寒假,我因去上海、沈陽等地參加學術活動,沒顧上迴明日縣。
我已一年多沒見他們父子了。明陽鄉農機站早已名存實亡,劉達立已幾年沒上班了。
我來到劉達立家門口,敲了幾下門。
朱春妮為我開了門:“弦子弟,你來還買啥東西呀?”
“你好,嫂子。”我放下手中的禮品。
“你達立哥正念經呢。”
“哦。”
“他一天念三次經,看經書看到半夜。”
一進客廳,我聞到了濃濃的香味。
我見八仙桌上的小香爐裏正燃著3支香,白色的煙霧嫋嫋上升、盤旋,桌上供著一用玻璃鑲成的佛龕,內有一尊白色的觀世音菩薩瓷像。
劉達立麵對佛龕,盤坐著在地上,敲著木魚,木魚上罩著一小塊金黃色的布。
劉達立閉著眼睛,全神貫注,邊敲木魚邊念念有詞。
“唵——啊——吽——” 劉達立突然高聲誦道。
如此重複誦了10多遍,劉達立接著又誦:“唵——嘛——呢——叭——咪——吽。”
又這樣誦了10多遍後,劉達立大聲唱道:“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就這一句,劉達立唱了20多遍,最後念一句:“阿彌陀佛。”
然後,劉達立站了起來:“兄弟,我知道你要來。”
我問道:“你怎麽知道?你會掐會算嗎?”
劉達立笑而不語。
“你啥時候成居士了?”
“一年多了。我們同學中,當居士的多了。”
“達立哥,同學中這些年去找我的不少,吳大亮也去過3次。實際上,在遠洲市,我最想見到的是你呀。可你就是不給我這個機會。我邀請你多少次,你一次也沒去過。你兩個兒子結婚,也不跟我說。”
“兄弟,吳大亮幾次叫我陪他去遠洲市找你喝酒,我都沒去。去了不是給你和麗娟找麻煩嘛……”
“你去了,我高興還來不及呢,那能叫麻煩?”
“吳大亮臉皮不是一般的厚,到遠洲去你家討酒喝。”
“他去找我也蠻正常嘛。”
“以後,吳大亮不會再去找你了。”
“是嗎?”
“他上個月在長江裏淹死了。我們幾個人一起去遊泳,這小子逞能,非要往江心裏去遊,不一會兒,就叫江水衝沒影了。屍體到現在也沒找到,真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啊——”我頗感意外。
我想起,我十來歲時,有一次到長江裏遊泳。我隻是在岸邊淺水區,順著江堤來迴遊。我正遊著,吳大亮幾個人遊了過來,他們抓住我的頭發,往江水裏按我的頭,把我的頭全部淹到水裏。他們很長時間不鬆手,差點把我憋死。他們如此反複幾次,嗆得我喝了好幾口江水。吳大亮等人見狀,哈哈大笑而去。
從那以後,我再沒有去長江裏遊過泳。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應該感謝吳大亮……
“鄉裏沒派船去打撈吳大亮嗎?”我問。
“沒有。”
“為啥?”
“沒人去組織。如今,魚池、養魚的河溝都承包給個人了,船也都是個人的。要先跟船主談好價錢,再讓他們把船開到長江裏,幾天時間就過去了,還有意義嗎?這不像過去,人民公社的時候,船都歸公家所有,一聲令下,讓船開到哪裏,就唿啦啦都開去了。”
“噢。是這樣。”
朱春妮說:“長江裏每年都淹死人,吳大亮還不小心……”
“從小都在長江裏遊泳,他自認為水性好。那天的江水也蠻邪乎,江麵上風平浪靜,下麵水流急得嚇人……”
“考上大學前後,多少次,我在學習上想偷懶的時候,一想起吳大亮,我的幹勁就上來了……他逼著我不能原地踏步,必須上進、上進。他從反麵給我的力量,有時候甚至比正麵的力量還強大……從這個角度說,我應該感謝吳大亮。願吳大亮一路走好吧。”
“富貴在天,生死由命。阿彌陀佛。”劉達立雙手合十道……
在劉達立陪同下,我去看望了劉思空。
劉達立的母親去世得早,劉思空目前在離劉達立不遠的房子裏獨居。
“大伯,你老人家身體還好吧。”
“現在天氣暖和了,還好。隻是冬天不好過,哮喘老犯。”
“我迴去給你找找治哮喘的偏方。”
“弦子呀,你有這個心,我高興。不過,這個病難治。”告別劉思空、劉達立父子,我迴到了太和村。
家裏院門緊鎖。
我想父親、母親是不是在鄰居曹向前、閆小花家。我就朝曹家走去。
曹家的院門開著,我走進院子,還沒見到人,就聽見從屋裏傳出閆小花的聲音:“萬能的主哇!你的女兒我來到你麵前,請你發發慈悲,顯現你的神靈,叫我男人的病好了吧!他的罪孽大,你的恩典大。人治不了他的病,我主你能治!請用你的神手,拿掉他身上的病魔,把它打入十八層地獄,叫它永世不得翻身。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感謝主,感謝主,感謝主。讚美主,讚美主,讚美主……”
我進入裏間,看到曹向前躺在床上,閉著眼睛,臉色蒼白,身上消瘦。床頭掛著大大的十字架。床前跪著七八個女人,都雙手合十,閉著眼睛,閆小花跪在最前麵,不停地祈禱著……
我轉身準備退出來。
她們正好祈禱完畢,站了起來。
閆小花看見了我:“弦子,你迴來了。”
“小花嬸,你信主了?”
“小花姐是咱們太和村基督教的頭頭呢。”一個婦女對我說。
“喔。”
曹向前見了我,要坐起來。
我按住了他:“曹叔怎麽了?”
“腰痛多少天了,我想去醫院看,你小花嬸不讓。昨天,我隻管去明日縣人們醫院檢查了,醫生說我腰裏長了個瘤子,是良性的。”
“噢。曹叔安心養病,如果有必要,就到遠洲市,我領你到大醫院去治……”
“不用,我們天天給你叔禱告禱告就慢慢好了,蠻靈的。”閆小花說。
我問:“真的嗎?”
閆小花迴答;“這還有假?”
“上個月,我感冒了,沒吃藥打針,禱告三天就好了。”
“小花嬸,還是要相信科學。有病了,都不去醫院,還要醫院幹什麽?我走了。我家沒人,你知道我爸、我媽去哪裏了嗎?”
“我聽說他們去你家老三的超市了。弦子等會兒在我家吃飯吧。”
“不了。我出去轉轉。”
我從閆小花家出來,迎麵碰見了楊萬友。
“弦子,幾年沒在一起喝酒了,走,上我家去吃飯。”
“好吧。我正想找你說話呢。”
我到了楊萬友家,李豔玲正在擇豆角。
楊萬友對李豔玲說:“你炒倆菜,我跟弦子喝兩杯。”
“豔玲,給你添麻煩了。”
李豔玲嫣然一笑:“弦子哥,看你說的,你輕易不迴來,能跟你在一起吃一次飯,我們求之不得呢。哎,你知道嗎?汪翠翠在鄭州呢。她這幾年迴來3次,前兩次是她父母去世——她父母死時都不到60歲,第三次是她大弟弟結婚。每次都是她跟她老公一起迴來的。聽說,她老公是個大老板。”
“噢。你不說,我還真不知道這些事。”我感慨道。
“你跟萬友先說說話,我去廚房給你們做菜。”
“隨便坐吧,弦子。”楊萬友說。
我在凳子上坐了下來。
“萬友,你是太和村支書,我問你,村裏又多少黨員?”
“這幾年去世了幾個老黨員,現在是37個黨員。”
“村裏交入黨申請書的有多少人?”
“有十幾個人吧。他們都是早幾年交入黨申請書的。這兩年沒有一個人交。”
“為什麽?”
“現在的人要麽忙著種自己的地,養自己的魚、雞、鴨、豬,要麽都忙著掙錢了,對這事好像越來越不感興趣了。”
“這就是問題。思想陣地,我們如果不占領,就叫別人占領了……”
在劉達立家和閆小花家的所見所聞,對我觸動極大。
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強烈意識到,在全社會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刻不容緩。
馬有喜已升為明日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
從我第一次與馬有喜見麵,到現在,馬有喜一直叫我木老師。
我說:“看來,不領走是不行了?”
“這樣吧,你跟我去辦個農行戶頭,我們把錢轉過去,以後每年就直接打給你了。其他幾個顧問從今年起都是這樣辦理的。”
“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我隻得跟馬有喜去了。
我想這筆錢既然是家鄉給的,就一定要用於家鄉的事上,具體用到哪兒,我一時還沒想好。
辦好農業銀行的儲蓄卡,我謝絕了縣裏的宴請,準備迴明陽鄉去看父母以及劉思空和劉達立父子。
我決定先去看劉思空和劉達立。
今年寒假,我因去上海、沈陽等地參加學術活動,沒顧上迴明日縣。
我已一年多沒見他們父子了。明陽鄉農機站早已名存實亡,劉達立已幾年沒上班了。
我來到劉達立家門口,敲了幾下門。
朱春妮為我開了門:“弦子弟,你來還買啥東西呀?”
“你好,嫂子。”我放下手中的禮品。
“你達立哥正念經呢。”
“哦。”
“他一天念三次經,看經書看到半夜。”
一進客廳,我聞到了濃濃的香味。
我見八仙桌上的小香爐裏正燃著3支香,白色的煙霧嫋嫋上升、盤旋,桌上供著一用玻璃鑲成的佛龕,內有一尊白色的觀世音菩薩瓷像。
劉達立麵對佛龕,盤坐著在地上,敲著木魚,木魚上罩著一小塊金黃色的布。
劉達立閉著眼睛,全神貫注,邊敲木魚邊念念有詞。
“唵——啊——吽——” 劉達立突然高聲誦道。
如此重複誦了10多遍,劉達立接著又誦:“唵——嘛——呢——叭——咪——吽。”
又這樣誦了10多遍後,劉達立大聲唱道:“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就這一句,劉達立唱了20多遍,最後念一句:“阿彌陀佛。”
然後,劉達立站了起來:“兄弟,我知道你要來。”
我問道:“你怎麽知道?你會掐會算嗎?”
劉達立笑而不語。
“你啥時候成居士了?”
“一年多了。我們同學中,當居士的多了。”
“達立哥,同學中這些年去找我的不少,吳大亮也去過3次。實際上,在遠洲市,我最想見到的是你呀。可你就是不給我這個機會。我邀請你多少次,你一次也沒去過。你兩個兒子結婚,也不跟我說。”
“兄弟,吳大亮幾次叫我陪他去遠洲市找你喝酒,我都沒去。去了不是給你和麗娟找麻煩嘛……”
“你去了,我高興還來不及呢,那能叫麻煩?”
“吳大亮臉皮不是一般的厚,到遠洲去你家討酒喝。”
“他去找我也蠻正常嘛。”
“以後,吳大亮不會再去找你了。”
“是嗎?”
“他上個月在長江裏淹死了。我們幾個人一起去遊泳,這小子逞能,非要往江心裏去遊,不一會兒,就叫江水衝沒影了。屍體到現在也沒找到,真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啊——”我頗感意外。
我想起,我十來歲時,有一次到長江裏遊泳。我隻是在岸邊淺水區,順著江堤來迴遊。我正遊著,吳大亮幾個人遊了過來,他們抓住我的頭發,往江水裏按我的頭,把我的頭全部淹到水裏。他們很長時間不鬆手,差點把我憋死。他們如此反複幾次,嗆得我喝了好幾口江水。吳大亮等人見狀,哈哈大笑而去。
從那以後,我再沒有去長江裏遊過泳。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應該感謝吳大亮……
“鄉裏沒派船去打撈吳大亮嗎?”我問。
“沒有。”
“為啥?”
“沒人去組織。如今,魚池、養魚的河溝都承包給個人了,船也都是個人的。要先跟船主談好價錢,再讓他們把船開到長江裏,幾天時間就過去了,還有意義嗎?這不像過去,人民公社的時候,船都歸公家所有,一聲令下,讓船開到哪裏,就唿啦啦都開去了。”
“噢。是這樣。”
朱春妮說:“長江裏每年都淹死人,吳大亮還不小心……”
“從小都在長江裏遊泳,他自認為水性好。那天的江水也蠻邪乎,江麵上風平浪靜,下麵水流急得嚇人……”
“考上大學前後,多少次,我在學習上想偷懶的時候,一想起吳大亮,我的幹勁就上來了……他逼著我不能原地踏步,必須上進、上進。他從反麵給我的力量,有時候甚至比正麵的力量還強大……從這個角度說,我應該感謝吳大亮。願吳大亮一路走好吧。”
“富貴在天,生死由命。阿彌陀佛。”劉達立雙手合十道……
在劉達立陪同下,我去看望了劉思空。
劉達立的母親去世得早,劉思空目前在離劉達立不遠的房子裏獨居。
“大伯,你老人家身體還好吧。”
“現在天氣暖和了,還好。隻是冬天不好過,哮喘老犯。”
“我迴去給你找找治哮喘的偏方。”
“弦子呀,你有這個心,我高興。不過,這個病難治。”告別劉思空、劉達立父子,我迴到了太和村。
家裏院門緊鎖。
我想父親、母親是不是在鄰居曹向前、閆小花家。我就朝曹家走去。
曹家的院門開著,我走進院子,還沒見到人,就聽見從屋裏傳出閆小花的聲音:“萬能的主哇!你的女兒我來到你麵前,請你發發慈悲,顯現你的神靈,叫我男人的病好了吧!他的罪孽大,你的恩典大。人治不了他的病,我主你能治!請用你的神手,拿掉他身上的病魔,把它打入十八層地獄,叫它永世不得翻身。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感謝主,感謝主,感謝主。讚美主,讚美主,讚美主……”
我進入裏間,看到曹向前躺在床上,閉著眼睛,臉色蒼白,身上消瘦。床頭掛著大大的十字架。床前跪著七八個女人,都雙手合十,閉著眼睛,閆小花跪在最前麵,不停地祈禱著……
我轉身準備退出來。
她們正好祈禱完畢,站了起來。
閆小花看見了我:“弦子,你迴來了。”
“小花嬸,你信主了?”
“小花姐是咱們太和村基督教的頭頭呢。”一個婦女對我說。
“喔。”
曹向前見了我,要坐起來。
我按住了他:“曹叔怎麽了?”
“腰痛多少天了,我想去醫院看,你小花嬸不讓。昨天,我隻管去明日縣人們醫院檢查了,醫生說我腰裏長了個瘤子,是良性的。”
“噢。曹叔安心養病,如果有必要,就到遠洲市,我領你到大醫院去治……”
“不用,我們天天給你叔禱告禱告就慢慢好了,蠻靈的。”閆小花說。
我問:“真的嗎?”
閆小花迴答;“這還有假?”
“上個月,我感冒了,沒吃藥打針,禱告三天就好了。”
“小花嬸,還是要相信科學。有病了,都不去醫院,還要醫院幹什麽?我走了。我家沒人,你知道我爸、我媽去哪裏了嗎?”
“我聽說他們去你家老三的超市了。弦子等會兒在我家吃飯吧。”
“不了。我出去轉轉。”
我從閆小花家出來,迎麵碰見了楊萬友。
“弦子,幾年沒在一起喝酒了,走,上我家去吃飯。”
“好吧。我正想找你說話呢。”
我到了楊萬友家,李豔玲正在擇豆角。
楊萬友對李豔玲說:“你炒倆菜,我跟弦子喝兩杯。”
“豔玲,給你添麻煩了。”
李豔玲嫣然一笑:“弦子哥,看你說的,你輕易不迴來,能跟你在一起吃一次飯,我們求之不得呢。哎,你知道嗎?汪翠翠在鄭州呢。她這幾年迴來3次,前兩次是她父母去世——她父母死時都不到60歲,第三次是她大弟弟結婚。每次都是她跟她老公一起迴來的。聽說,她老公是個大老板。”
“噢。你不說,我還真不知道這些事。”我感慨道。
“你跟萬友先說說話,我去廚房給你們做菜。”
“隨便坐吧,弦子。”楊萬友說。
我在凳子上坐了下來。
“萬友,你是太和村支書,我問你,村裏又多少黨員?”
“這幾年去世了幾個老黨員,現在是37個黨員。”
“村裏交入黨申請書的有多少人?”
“有十幾個人吧。他們都是早幾年交入黨申請書的。這兩年沒有一個人交。”
“為什麽?”
“現在的人要麽忙著種自己的地,養自己的魚、雞、鴨、豬,要麽都忙著掙錢了,對這事好像越來越不感興趣了。”
“這就是問題。思想陣地,我們如果不占領,就叫別人占領了……”
在劉達立家和閆小花家的所見所聞,對我觸動極大。
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強烈意識到,在全社會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