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濟卦六爻講述了孫中山先生領導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推翻幾千年封建君主製度,推動中華民族解放思想的曆史故事。
1894年11月,當清軍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節節敗退時,孫中山先生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興中會,誌在創立合眾政府、振興中華,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三個月後,孫中山在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中日《辛醜條約》簽訂不久,孫中山在廣州謀劃起義,試圖以武裝鬥爭引起反對清廷的連鎖反應,進而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起義者們設計出一麵青天白日旗作為義軍旗幟,約定臂纏紅帶,以除暴安良為口號,突擊廣州各重要衙署實施斬首行動。“濡其尾,吝。”起義因被泄密而胎死腹中,孫中山連夜乘船逃離廣州,流亡海外。逃亡期間,他認真考察歐美各國的經濟民生狀況,初步形成了三民主義思想。
黃興則在上海創立華興會,密謀長沙起義失敗後逃亡日本,結識了孫中山。兩人遂成為畢生戰友和終生摯友。
1905年,兩人以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為基礎,在日本東京創建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黃興則是僅次於孫中山的第二號人物。他們在國內外廣泛發展組織,宣傳革命,鼓勵更多人投身反清運動。“曳其輪,貞吉。”孫中山、黃興領導同盟會,拖著曆史車輪滾滾向前,為推翻滿清政府做準備。
1907年初,孫中山和黃興在越南河內策劃發動了廣西鎮南關起義,再次“未濟,征兇。”四百多名革命義士遭到五千多清軍的瘋狂反撲,一直打到彈盡糧絕後退至越南境內。鎮南關起義雖然失敗,但它點燃了傾覆滿清、建立民國的星星之火。無數革命黨人“利涉大川”,前仆後繼發起革命鬥爭,沉重打擊了滿清政府的統治。
1911年4月,在孫中山的策劃下,黃興率領一百多名敢死隊員直撲廣州兩廣總督署,發動中國同盟會的第十次廣州起義。敢死隊員們一度衝入總督官署,最終還是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黃興受傷撤至香港。林覺民等八十六人壯烈犧牲,其中有七十二人的遺體被安葬在廣州黃花崗,這就是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因此被稱為黃花崗起義。
革命鬥爭雖然接連失敗,國內形勢卻在悄然發生著有利於革命的變化。
清政府成立以慶親王奕匡為總理的內閣,這貌似是一種製度上的進步。但十三名國務大臣中,皇族成員占了七人。這種皇族內閣的把戲,引起了立憲派的強烈不滿。
皇族內閣剛剛成立,就出了一個大大的昏招。
他們頒布鐵路幹線國有政策,將已歸民間商辦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收歸國有。因為國庫銀子不足,他們轉身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簽訂借款合同。作為迴報,他們把鐵路的管理權、用人權、購料權轉讓給這些銀行。
把本可以由中國人自己賺的錢出賣給外國人,這種行為激起了老百姓的強烈反對。各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引起了無數流血事件,進一步激化了滿清統治者和人民的矛盾。
尤其四川境內,在中國同盟會和民間會黨組織哥老會的領導下,保路運動持續升級,短短幾天時間組織了二十多萬四川百姓發動保路起義,包圍了成都。
清政府獲悉後,當即命湖北新軍入川彈壓起義,武昌城頓時空虛。
武昌革命黨人以蔣翊武為總指揮,孫武為參謀長,決定發動武昌起義。事情敗露後,蔣翊武和孫武逃亡,彭楚潘、劉複基、楊洪勝三位烈士英勇就義。
為紀念這三位烈士,武漢黃鶴樓下至今仍有一條彭劉楊路。
武漢革命黨人群情激憤,決定提前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晚,以隊官吳兆麟為起義軍臨時總指揮,熊秉坤為參謀長,三千多名起義士兵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
他們趁夜攻占楚望台軍械庫,獲得足夠的武器軍械後兵分三路發動進攻,在天亮前攻占了督署和鎮司令部,控製了武昌城。
翌日淩晨,起義軍把正在睡夢中的陸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黎元洪從被窩裏拖出來,強行推到楚望台上推舉為湖北軍政府都督。
黎元洪以鄂軍都督的名義接連發布一係列電文,使南方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而漢口各國領事館一致宣布嚴守中立,不對武昌起義實行武力幹涉。
正在美國從事革命活動的孫中山得知消息後,火速趕迴國內,“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他多年來堅持領導民族民主革命,樹立了崇高的威望,被十七省代表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首義有功的黎元洪就任起義軍大元帥,黃興為副帥。
武昌起義,成為袁世凱複出的契機。慈禧太後和光緒帝駕崩後,他被清廷以足疾為由開缺迴籍,在家賦閑三年。他被火線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在滿清內閣大臣紛紛引咎請辭的當口,迅速獲得了軍政大權,並以鎮壓起義為由將禁衛軍盡數調出北京城外,一舉控製了都城。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職,組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這一年,於是成為民國元年。
不久,孫中山發表公開聲明,表示隻要袁世凱讚成清帝退位,他“貞吉,無悔,”即行辭職讓位於袁世凱。袁世凱聞言,入宮威脅隆裕太後簽下退位詔書,逼迫不足七歲的末代皇帝溥儀正式退位。
至此,持續近三百年的清朝統治和兩千多年的封建專製製度被推翻。“君子之光,有孚吉,”孫中山表現出了令人景仰的君子之風,在頒布帶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後,正式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
他繼續大力宣傳三民主義,唿籲平均地權,興辦實業。這一年8月,在宋教仁的奔走努力下,同盟會改組成為當時中國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政黨國民黨。孫中山“有孚於飲酒,無咎,”被推舉為國民黨第一任理事長。
然而在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殺,袁世凱被認為是暗殺的幕後策動者。孫中山深感“濡其首,有孚失是,”於是立主發動二次革命武力討袁,失敗後再度流亡日本。
他在東京組織成立了中華革命黨,繼續為扞衛共和製度而鬥爭。同時開始著手撰寫《建國方略》,總結革命經驗得失,提出改造和建設中國的宏偉計劃,被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
一代偉人指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從孫中山開始的。他使人們認識到救國必須革命,必須推翻封建皇權。
1894年11月,當清軍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節節敗退時,孫中山先生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興中會,誌在創立合眾政府、振興中華,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三個月後,孫中山在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中日《辛醜條約》簽訂不久,孫中山在廣州謀劃起義,試圖以武裝鬥爭引起反對清廷的連鎖反應,進而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起義者們設計出一麵青天白日旗作為義軍旗幟,約定臂纏紅帶,以除暴安良為口號,突擊廣州各重要衙署實施斬首行動。“濡其尾,吝。”起義因被泄密而胎死腹中,孫中山連夜乘船逃離廣州,流亡海外。逃亡期間,他認真考察歐美各國的經濟民生狀況,初步形成了三民主義思想。
黃興則在上海創立華興會,密謀長沙起義失敗後逃亡日本,結識了孫中山。兩人遂成為畢生戰友和終生摯友。
1905年,兩人以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為基礎,在日本東京創建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黃興則是僅次於孫中山的第二號人物。他們在國內外廣泛發展組織,宣傳革命,鼓勵更多人投身反清運動。“曳其輪,貞吉。”孫中山、黃興領導同盟會,拖著曆史車輪滾滾向前,為推翻滿清政府做準備。
1907年初,孫中山和黃興在越南河內策劃發動了廣西鎮南關起義,再次“未濟,征兇。”四百多名革命義士遭到五千多清軍的瘋狂反撲,一直打到彈盡糧絕後退至越南境內。鎮南關起義雖然失敗,但它點燃了傾覆滿清、建立民國的星星之火。無數革命黨人“利涉大川”,前仆後繼發起革命鬥爭,沉重打擊了滿清政府的統治。
1911年4月,在孫中山的策劃下,黃興率領一百多名敢死隊員直撲廣州兩廣總督署,發動中國同盟會的第十次廣州起義。敢死隊員們一度衝入總督官署,最終還是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黃興受傷撤至香港。林覺民等八十六人壯烈犧牲,其中有七十二人的遺體被安葬在廣州黃花崗,這就是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因此被稱為黃花崗起義。
革命鬥爭雖然接連失敗,國內形勢卻在悄然發生著有利於革命的變化。
清政府成立以慶親王奕匡為總理的內閣,這貌似是一種製度上的進步。但十三名國務大臣中,皇族成員占了七人。這種皇族內閣的把戲,引起了立憲派的強烈不滿。
皇族內閣剛剛成立,就出了一個大大的昏招。
他們頒布鐵路幹線國有政策,將已歸民間商辦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收歸國有。因為國庫銀子不足,他們轉身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簽訂借款合同。作為迴報,他們把鐵路的管理權、用人權、購料權轉讓給這些銀行。
把本可以由中國人自己賺的錢出賣給外國人,這種行為激起了老百姓的強烈反對。各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引起了無數流血事件,進一步激化了滿清統治者和人民的矛盾。
尤其四川境內,在中國同盟會和民間會黨組織哥老會的領導下,保路運動持續升級,短短幾天時間組織了二十多萬四川百姓發動保路起義,包圍了成都。
清政府獲悉後,當即命湖北新軍入川彈壓起義,武昌城頓時空虛。
武昌革命黨人以蔣翊武為總指揮,孫武為參謀長,決定發動武昌起義。事情敗露後,蔣翊武和孫武逃亡,彭楚潘、劉複基、楊洪勝三位烈士英勇就義。
為紀念這三位烈士,武漢黃鶴樓下至今仍有一條彭劉楊路。
武漢革命黨人群情激憤,決定提前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晚,以隊官吳兆麟為起義軍臨時總指揮,熊秉坤為參謀長,三千多名起義士兵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
他們趁夜攻占楚望台軍械庫,獲得足夠的武器軍械後兵分三路發動進攻,在天亮前攻占了督署和鎮司令部,控製了武昌城。
翌日淩晨,起義軍把正在睡夢中的陸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黎元洪從被窩裏拖出來,強行推到楚望台上推舉為湖北軍政府都督。
黎元洪以鄂軍都督的名義接連發布一係列電文,使南方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而漢口各國領事館一致宣布嚴守中立,不對武昌起義實行武力幹涉。
正在美國從事革命活動的孫中山得知消息後,火速趕迴國內,“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他多年來堅持領導民族民主革命,樹立了崇高的威望,被十七省代表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首義有功的黎元洪就任起義軍大元帥,黃興為副帥。
武昌起義,成為袁世凱複出的契機。慈禧太後和光緒帝駕崩後,他被清廷以足疾為由開缺迴籍,在家賦閑三年。他被火線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在滿清內閣大臣紛紛引咎請辭的當口,迅速獲得了軍政大權,並以鎮壓起義為由將禁衛軍盡數調出北京城外,一舉控製了都城。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職,組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這一年,於是成為民國元年。
不久,孫中山發表公開聲明,表示隻要袁世凱讚成清帝退位,他“貞吉,無悔,”即行辭職讓位於袁世凱。袁世凱聞言,入宮威脅隆裕太後簽下退位詔書,逼迫不足七歲的末代皇帝溥儀正式退位。
至此,持續近三百年的清朝統治和兩千多年的封建專製製度被推翻。“君子之光,有孚吉,”孫中山表現出了令人景仰的君子之風,在頒布帶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後,正式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
他繼續大力宣傳三民主義,唿籲平均地權,興辦實業。這一年8月,在宋教仁的奔走努力下,同盟會改組成為當時中國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政黨國民黨。孫中山“有孚於飲酒,無咎,”被推舉為國民黨第一任理事長。
然而在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殺,袁世凱被認為是暗殺的幕後策動者。孫中山深感“濡其首,有孚失是,”於是立主發動二次革命武力討袁,失敗後再度流亡日本。
他在東京組織成立了中華革命黨,繼續為扞衛共和製度而鬥爭。同時開始著手撰寫《建國方略》,總結革命經驗得失,提出改造和建設中國的宏偉計劃,被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
一代偉人指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從孫中山開始的。他使人們認識到救國必須革命,必須推翻封建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