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濟卦六爻講述了萬裏茶道繼絲綢之路後崛起,重新打通歐亞大陸國際商道的曆史故事。
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國。中國的茶,包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它蘊金木水火土五行,形象地表達了水火既濟卦的內涵:下有火,上有壺,壺中注水,投茶入壺,巧控火候,便成茶香四溢、沁人心脾的極品好茶。
早在16世紀前後,我國已開始出口茶葉。尤其是俄羅斯西伯利亞一帶的遊牧民族,他們與內蒙古牧民一樣常年以肉食為主,要靠飲茶消食化膩,愛茶到了“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的地步。
中國茶葉經由俄羅斯行銷至歐洲以後,大受貴族青睞,一度被視為“茶葉黃金”。
以晉商為代表的茶商們敏銳地捕捉到商機。他們最早從福建武夷山采購茶葉,以船運上溯途經江西、湖南、湖北,然後沿漢江上行至襄陽,轉陸路運輸經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後進入蒙古國,經烏蘭巴托抵達中俄通商口岸恰克圖,再分散轉運至俄羅斯的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這條茶道,在中國境內約五千三百公裏,在俄國境內約八千公裏,被稱為萬裏茶道。
晉商們“曳其輪,濡其尾,無咎,”他們以車載船運買賣產業,同時利用萬裏茶道沿途數百個票號和錢莊幾乎控製了中國主要產茶區,進而直接左右當時歐洲茶葉貿易的價格,並在俄國和歐洲培養起了一個穩定而龐大的中國磚茶消費群體。
萬裏茶道最主要的商品是茶,但不僅限於茶。
山西地處北方,天寒地貧,人稠地狹,外出經商成為當地人的重要謀生手段。明清五百年間,山西商人以敢於冒險的創業精神,販運綢緞於杭州,販茶糖於漢口,販葛布於四川,販棉布於直隸,以貨物行商天下,以票號匯通天下,逐漸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商幫晉商。
這些商品,與茶葉一起在萬裏茶道上流通。
晉商非常注意與政府官僚的結托關係。他們經常向邊鎮軍隊籌集軍餉,提供糧布。“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晉商雖然喪失了一些錢財,但也因此與地方政府達成了友好合作,獲得了販賣鹽的特權,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他們的商品貿易不僅帶活了一條路,也帶火了很多城。1852年,恰克圖的茶葉貿易量已達到十七萬五千多箱,貿易額超過一千五百萬美元。以前不起眼的小集市恰克圖,憑借茶葉貿易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城市。
在茶葉貿易巨大利潤的驅動下,晉商來到福建、江西等江南產茶省份投資建廠,采摘茶葉、加工製作磚茶並運輸銷售。最初,他們主要購買的是產自福建武夷山的茶葉,然後通過水運經信江、鄱陽湖和長江運送至漢口,再集中由漢水運至襄陽轉陸路北運。
清鹹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在江南一帶與清軍展開激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曆經多年征戰,清軍終於平定了太平軍。兵荒馬亂之下,茶路一度被迫中斷。聰明的晉商很快找到對策,他們避開激戰區,改用湖南安化、臨湘和湖北赤壁、崇陽的茶葉就地加工成茶磚,再由陸水湖運至漢口後,經漢水運至襄陽登岸。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漢口成為對外通商口岸之一。俄國人尤其看重漢口的茶市,他們與清政府交涉,取得了在中國南方產茶區直接采購加工茶葉和由水路通商天津的權利。
一大批俄商隨即來到湖北,開始在鹹寧赤壁羊樓洞一帶建廠產茶。
由於俄商在中國享受免除茶葉半稅的特權,而沙俄政府卻對在俄華商加征重稅,晉商“繻有衣袽,終日戒。”盡管始終兢兢業業勤儉經商,終究還是抵不住大勢所趨,不複當年在萬裏茶道上的商業壟斷地位,日漸勢微,直至退出曆史舞台。
俄商的主要競爭對手變成了英商。
為與英商爭奪茶源,俄商以高價收購茶葉就地加工,同時紛紛將茶廠搬遷到漢口,其中順豐茶廠甚至就設在英租界下首的江灘邊,對著英商貼臉開大。
他們還在江邊建造了武漢第一座工廠專用碼頭:順豐茶樓碼頭。
俄商在漢口改良製造工藝,使用蒸汽機和水壓機製作磚茶,這成為武漢近代工業的開端。而受雇於俄國茶廠的中國工人們,成為武漢最早的近代產業工人。
“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當年晉商為取得通商便利,出錢又出力,任勞任怨滿足清政府要求,同時苦心孤詣交好地方官吏。他們不惜成本的付出,遠遠不如西方列強仗勢欺人獲得的利益更大。
晉商黯然退出之後,俄商經營的茶葉貿易出現爆發性增長。
由漢口港出口的茶葉從1861年的八萬擔,到1862年激增為二十一萬擔。此後逐年增加至1871年的兩百萬擔以上,這個出口數字持續了整整二十年。
這個時期,由中國出口的茶葉壟斷了近九成的世界茶葉市場,其中由漢口輸出的茶葉占中國出口茶葉總量的六成以上。
十裏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無數運茶船隊穿梭往來於漢口港,停靠茶船的碼頭從武漢的長江、漢水交匯處一直綿延至三十多裏外的諶家磯。
漢口因此被譽為東方茶港。通過茶葉產業的帶動,同時依靠自身便利的水陸交通條件,漢口很快發展成萬商雲集、商品爭流的繁榮商埠,躍居為近代中國最大的桐油、牛羊皮、蛋品等農業產品加工出口中心。
英國茶商無法與俄商抗衡,被逼著到印度做所謂紅茶去了。
俄商打敗英商壟斷漢口茶市後,改茶葉運輸的北上陸路為南下的江海水路。茶葉不再由漢江上溯襄陽登岸北上,而由長江水道用船運南下運至上海,再由海運至天津和海參威,這極大降低了運費,增加了運輸規模和利潤。由襄陽北上的陸路運茶商道“濡其首,厲,”因江海水路運輸而迅速萎縮。尤其在1905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線通車後,絕大部分中國磚茶經由火車運往俄國,擁有兩百多年輝煌曆史的萬裏茶道徹底成為曆史遺跡。
時至今日,萬裏茶道沿途仍分布著豐富而珍貴的文化遺跡,見證著中國曆史的興衰,以及特定曆史時期中西方的商業文化交流。
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國。中國的茶,包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它蘊金木水火土五行,形象地表達了水火既濟卦的內涵:下有火,上有壺,壺中注水,投茶入壺,巧控火候,便成茶香四溢、沁人心脾的極品好茶。
早在16世紀前後,我國已開始出口茶葉。尤其是俄羅斯西伯利亞一帶的遊牧民族,他們與內蒙古牧民一樣常年以肉食為主,要靠飲茶消食化膩,愛茶到了“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的地步。
中國茶葉經由俄羅斯行銷至歐洲以後,大受貴族青睞,一度被視為“茶葉黃金”。
以晉商為代表的茶商們敏銳地捕捉到商機。他們最早從福建武夷山采購茶葉,以船運上溯途經江西、湖南、湖北,然後沿漢江上行至襄陽,轉陸路運輸經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後進入蒙古國,經烏蘭巴托抵達中俄通商口岸恰克圖,再分散轉運至俄羅斯的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這條茶道,在中國境內約五千三百公裏,在俄國境內約八千公裏,被稱為萬裏茶道。
晉商們“曳其輪,濡其尾,無咎,”他們以車載船運買賣產業,同時利用萬裏茶道沿途數百個票號和錢莊幾乎控製了中國主要產茶區,進而直接左右當時歐洲茶葉貿易的價格,並在俄國和歐洲培養起了一個穩定而龐大的中國磚茶消費群體。
萬裏茶道最主要的商品是茶,但不僅限於茶。
山西地處北方,天寒地貧,人稠地狹,外出經商成為當地人的重要謀生手段。明清五百年間,山西商人以敢於冒險的創業精神,販運綢緞於杭州,販茶糖於漢口,販葛布於四川,販棉布於直隸,以貨物行商天下,以票號匯通天下,逐漸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商幫晉商。
這些商品,與茶葉一起在萬裏茶道上流通。
晉商非常注意與政府官僚的結托關係。他們經常向邊鎮軍隊籌集軍餉,提供糧布。“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晉商雖然喪失了一些錢財,但也因此與地方政府達成了友好合作,獲得了販賣鹽的特權,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他們的商品貿易不僅帶活了一條路,也帶火了很多城。1852年,恰克圖的茶葉貿易量已達到十七萬五千多箱,貿易額超過一千五百萬美元。以前不起眼的小集市恰克圖,憑借茶葉貿易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城市。
在茶葉貿易巨大利潤的驅動下,晉商來到福建、江西等江南產茶省份投資建廠,采摘茶葉、加工製作磚茶並運輸銷售。最初,他們主要購買的是產自福建武夷山的茶葉,然後通過水運經信江、鄱陽湖和長江運送至漢口,再集中由漢水運至襄陽轉陸路北運。
清鹹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在江南一帶與清軍展開激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曆經多年征戰,清軍終於平定了太平軍。兵荒馬亂之下,茶路一度被迫中斷。聰明的晉商很快找到對策,他們避開激戰區,改用湖南安化、臨湘和湖北赤壁、崇陽的茶葉就地加工成茶磚,再由陸水湖運至漢口後,經漢水運至襄陽登岸。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漢口成為對外通商口岸之一。俄國人尤其看重漢口的茶市,他們與清政府交涉,取得了在中國南方產茶區直接采購加工茶葉和由水路通商天津的權利。
一大批俄商隨即來到湖北,開始在鹹寧赤壁羊樓洞一帶建廠產茶。
由於俄商在中國享受免除茶葉半稅的特權,而沙俄政府卻對在俄華商加征重稅,晉商“繻有衣袽,終日戒。”盡管始終兢兢業業勤儉經商,終究還是抵不住大勢所趨,不複當年在萬裏茶道上的商業壟斷地位,日漸勢微,直至退出曆史舞台。
俄商的主要競爭對手變成了英商。
為與英商爭奪茶源,俄商以高價收購茶葉就地加工,同時紛紛將茶廠搬遷到漢口,其中順豐茶廠甚至就設在英租界下首的江灘邊,對著英商貼臉開大。
他們還在江邊建造了武漢第一座工廠專用碼頭:順豐茶樓碼頭。
俄商在漢口改良製造工藝,使用蒸汽機和水壓機製作磚茶,這成為武漢近代工業的開端。而受雇於俄國茶廠的中國工人們,成為武漢最早的近代產業工人。
“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當年晉商為取得通商便利,出錢又出力,任勞任怨滿足清政府要求,同時苦心孤詣交好地方官吏。他們不惜成本的付出,遠遠不如西方列強仗勢欺人獲得的利益更大。
晉商黯然退出之後,俄商經營的茶葉貿易出現爆發性增長。
由漢口港出口的茶葉從1861年的八萬擔,到1862年激增為二十一萬擔。此後逐年增加至1871年的兩百萬擔以上,這個出口數字持續了整整二十年。
這個時期,由中國出口的茶葉壟斷了近九成的世界茶葉市場,其中由漢口輸出的茶葉占中國出口茶葉總量的六成以上。
十裏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無數運茶船隊穿梭往來於漢口港,停靠茶船的碼頭從武漢的長江、漢水交匯處一直綿延至三十多裏外的諶家磯。
漢口因此被譽為東方茶港。通過茶葉產業的帶動,同時依靠自身便利的水陸交通條件,漢口很快發展成萬商雲集、商品爭流的繁榮商埠,躍居為近代中國最大的桐油、牛羊皮、蛋品等農業產品加工出口中心。
英國茶商無法與俄商抗衡,被逼著到印度做所謂紅茶去了。
俄商打敗英商壟斷漢口茶市後,改茶葉運輸的北上陸路為南下的江海水路。茶葉不再由漢江上溯襄陽登岸北上,而由長江水道用船運南下運至上海,再由海運至天津和海參威,這極大降低了運費,增加了運輸規模和利潤。由襄陽北上的陸路運茶商道“濡其首,厲,”因江海水路運輸而迅速萎縮。尤其在1905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線通車後,絕大部分中國磚茶經由火車運往俄國,擁有兩百多年輝煌曆史的萬裏茶道徹底成為曆史遺跡。
時至今日,萬裏茶道沿途仍分布著豐富而珍貴的文化遺跡,見證著中國曆史的興衰,以及特定曆史時期中西方的商業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