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兇。
這句爻辭告訴我們的,是防微杜漸的道理。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即使表麵上沒有過錯,我們也要嚴加防範。如果對小過小錯聽之任之,遲早會產生大傷害。
在晚清安徽、河南一帶,有許多失去土地的流民遊走江湖。他們捏紙條淋上火油做成撚子,然後點燃撚子當眾賣藝,或作法為人驅疾避災以謀生。
隨著荒年欠收,流浪江湖的撚民人數越來越多。他們有的膽子小,規規矩矩向鄉民募集香油錢用來購買油撚紙,有的膽子大,通過恐嚇、勒索等強盜行徑獲取錢財。
清朝地方政府鄙夷地稱之為撚匪。他們雖然一直嚴禁結撚,但由於撚匪是零星的武裝活動,所以並未加以重視,始終沒有把它視為大患,聽任他們成群結隊,逐步由分散零星的鬥爭趨向聯合。
1851年,撚軍在河南南陽、南召、唐縣等地聚眾起事。第二年皖北大旱,亳州人張洛行集結萬人,在安徽亳州雉河集歃血為盟,起義抗清,號稱十八鋪聚義。
清政府終於醒過神來,派兵部侍郎周天爵前來招降張洛行,未果。
此時,太平軍連戰連捷聲勢浩大,撚軍紛紛揭竿響應。1855年,黃河大決口,致使山東南部、安徽和江蘇北部出現大批災民,他們紛紛加入撚軍,共同推舉張洛行為大漢明命王,建立大漢政權。
清政府再次遣使招安,再次碰了一鼻子灰。
撚軍製定《行軍條例》十九條,建立黃、白、藍、黑、紅五旗軍製,其中總黃旗主由張洛行兼任,五總旗下設大旗、小旗,算是有了統一的組織和領導。撚軍雖然人多勢眾,但各旗間互不歸屬,內部集團林立,先天形成了分散、落後的頑疾。
張洛行在攻下河南固始縣的商業重鎮三河尖後,被洪秀全封為太平天國沃王,以“聽封不聽調”的姿態與太平軍後起之秀陳玉成展開軍事合作。
就在清政府被太平天國和撚軍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1856年9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英法兩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對華貿易額未達預期,且逐年下降;第二個是中國排外情緒強烈,排外活動時有發生。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對華貿易額一度增加到每年接近二百四十萬英鎊,隨後逐漸次下降,到1854年,貿易總額下跌了幾乎三分之一。
這讓英國人大為鬱悶。
當時英國每年要向印度銷售九百萬英鎊的貨物。中國人口幾乎是印度的三倍,實際商品額卻不到印度的四分之一。英國人經過調查研究後發現,中國人的錢大部分被他們的鴉片賺走了,因此缺少購買其他商品的能力,且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也有一定抵製作用。
英國人不可能放棄對中國的鴉片貿易,於是決定想辦法迫使中國打破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進一步開放市場。
他們曾試圖與太平天國達成共識,瓜分中國領土,被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洪秀全果斷拒絕,於是繼續向清政府施加壓力。
1856年10月,英軍隨便找了一個借口展開軍事行動,迅速占據虎門各炮台,隨後炮轟廣州城,攻入城內。
第二年,英國向中國增兵準備擴大戰果,法國也以“馬神甫事件”派出遠征軍來到中國。
這個叫馬賴的法國神甫在廣西西林縣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結貪官土豪,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激起民憤。新任西林知縣張鳴鳳是個正直官員,根據村民控告調查屬實後,將馬賴等二十六逮捕歸案,依法判處馬賴死刑。法國人以這件事為借口挑起侵華戰爭。
英法聯軍五千六百餘人在珠江口集結,趁清政府正在全力鎮壓太平天國和撚軍起義集結軍艦北上天津,發動了第一次大沽口之戰。
就在駐守各炮台的清軍奮起還擊時,直隸總督譚廷襄卻率先棄守逃跑。英法聯軍順勢入侵天津城郊,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其中主要內容是允許公使常駐北京;增開十處通商口岸;外國人可以到內地遊曆、通商;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往來;對英賠款銀四百萬兩,對法賠款銀二百萬兩。
俄、美兩國公使也以調停人身份,與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
其中,中俄《天津條約》特別規定兩國派員查勘“以前未經定明邊界”,為日後侵占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
清政府在一次次交涉無條件讓步,沒有底線地順從侵略者的意誌,這讓英法政府發現清帝國已隻是一隻老掉牙的老虎。他們決定再次挑起戰爭,為自己爭取更大利益。這意味著,滿目瘡痍的中國國土將遭受更大傷害。
1859年6月,英法聯軍再次兵進天津,發動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他們這一次的對手是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具有蒙古黃金家族血統。他是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第十一代紮薩克多羅郡王,被道光帝賞戴三眼花翎。
太平軍起義後,他在兩年之中曆經大小數百戰,先後殲滅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李開芳,獲鹹豐帝欽賜朝珠及四團龍補服。從此與曾國藩齊名,並稱為“南曾北僧”。
在第一次大沽口之戰後,僧格林沁奉命赴天津督辦軍務。他在天津至山海關一帶海口部署炮台,訓練兵勇,嚴陣以待。
6月25日下午3時,英法聯軍十二艘軍艦進攻大沽炮台。僧格林沁率全體將士奮勇殺敵,指揮“各營大小炮位環轟迭擊”。經過一晝夜激戰,擊沉四艘英法聯軍炮艇,使六艘炮艦失去作戰能力,致敵傷亡四百餘人,繳獲三隻舢板船,四十一支洋槍及眾多軍用物資,迫使英法聯軍撤退。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副將龍汝元英勇殉職。
這是鴉片戰爭以來,滿清軍隊對外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事實證明,隻要我們中國人強硬起來,就沒有打不退的侵略者。
1860年2月,一萬五千餘英軍聯合七千餘法軍登陸浙江舟山,先後攻占大連灣和煙台,封鎖渤海灣,隨後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
在新任直隸提督樂善指揮下,清軍英勇抗擊侵略者。隻可惜,中國人沒有慫,清朝統治者卻先慫了。鹹豐帝命令僧格林沁離營撤退,清軍於是兵敗如山倒。
侵略軍長驅直入占領天津,攻陷通州,與清軍在八裏橋展開決戰。
這是一場單方麵的屠殺。
第一次鴉片戰爭過去二十多年,清軍依然還是騎兵、弓箭和長矛,向著英法聯軍的槍炮陣地發起一輪又一輪自殺式衝鋒。最終以三萬清軍全軍覆滅,換來英軍死兩人傷二十九人,法軍死三人傷十八人。
清軍不是沒有火器,但是他們既沒有裝備,也不會使用。就在他們被割麥子一樣一波波倒下去的時候,鹹豐帝以北狩為名攜皇後、懿貴妃倉惶離京逃到了熱河避暑山莊。
10月6日,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遭到太監任亮率領的二十多個太監拚死抵抗。國家危亡之際,竟然隻剩宦官死守國門。
翌日淩晨,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開始了瘋狂的掠奪,圓明園內無數珍寶、書籍、字畫、禦用服物被搜括一空。他們搶完了所有能搬走的東西後火燒圓明園。
大火連續燒了三天三夜,三百多名太監、宮女葬身火海。而中外建築史上的奇跡圓明園,如今隻剩下斷壁殘垣。
英法聯軍在北京城郊瘋狂燒殺搶掠五十餘天,除圓明園外,京郊皇家園林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暢春園等均被燒毀。
這些強盜以焚毀紫禁城為威脅,迫使恭親王奕欣訂立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為對付侵略者和鎮壓太平天國革命而焦頭爛額。沙俄乘虛而入,用武力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割占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六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進而又把烏蘇裏江以東四十多萬平方公裏占為己有。後來,沙俄又強迫清政府訂立《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四十四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一百五十萬平方公裏國土頃刻易主。
這群grd強盜。
這句爻辭告訴我們的,是防微杜漸的道理。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即使表麵上沒有過錯,我們也要嚴加防範。如果對小過小錯聽之任之,遲早會產生大傷害。
在晚清安徽、河南一帶,有許多失去土地的流民遊走江湖。他們捏紙條淋上火油做成撚子,然後點燃撚子當眾賣藝,或作法為人驅疾避災以謀生。
隨著荒年欠收,流浪江湖的撚民人數越來越多。他們有的膽子小,規規矩矩向鄉民募集香油錢用來購買油撚紙,有的膽子大,通過恐嚇、勒索等強盜行徑獲取錢財。
清朝地方政府鄙夷地稱之為撚匪。他們雖然一直嚴禁結撚,但由於撚匪是零星的武裝活動,所以並未加以重視,始終沒有把它視為大患,聽任他們成群結隊,逐步由分散零星的鬥爭趨向聯合。
1851年,撚軍在河南南陽、南召、唐縣等地聚眾起事。第二年皖北大旱,亳州人張洛行集結萬人,在安徽亳州雉河集歃血為盟,起義抗清,號稱十八鋪聚義。
清政府終於醒過神來,派兵部侍郎周天爵前來招降張洛行,未果。
此時,太平軍連戰連捷聲勢浩大,撚軍紛紛揭竿響應。1855年,黃河大決口,致使山東南部、安徽和江蘇北部出現大批災民,他們紛紛加入撚軍,共同推舉張洛行為大漢明命王,建立大漢政權。
清政府再次遣使招安,再次碰了一鼻子灰。
撚軍製定《行軍條例》十九條,建立黃、白、藍、黑、紅五旗軍製,其中總黃旗主由張洛行兼任,五總旗下設大旗、小旗,算是有了統一的組織和領導。撚軍雖然人多勢眾,但各旗間互不歸屬,內部集團林立,先天形成了分散、落後的頑疾。
張洛行在攻下河南固始縣的商業重鎮三河尖後,被洪秀全封為太平天國沃王,以“聽封不聽調”的姿態與太平軍後起之秀陳玉成展開軍事合作。
就在清政府被太平天國和撚軍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1856年9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英法兩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對華貿易額未達預期,且逐年下降;第二個是中國排外情緒強烈,排外活動時有發生。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對華貿易額一度增加到每年接近二百四十萬英鎊,隨後逐漸次下降,到1854年,貿易總額下跌了幾乎三分之一。
這讓英國人大為鬱悶。
當時英國每年要向印度銷售九百萬英鎊的貨物。中國人口幾乎是印度的三倍,實際商品額卻不到印度的四分之一。英國人經過調查研究後發現,中國人的錢大部分被他們的鴉片賺走了,因此缺少購買其他商品的能力,且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也有一定抵製作用。
英國人不可能放棄對中國的鴉片貿易,於是決定想辦法迫使中國打破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進一步開放市場。
他們曾試圖與太平天國達成共識,瓜分中國領土,被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洪秀全果斷拒絕,於是繼續向清政府施加壓力。
1856年10月,英軍隨便找了一個借口展開軍事行動,迅速占據虎門各炮台,隨後炮轟廣州城,攻入城內。
第二年,英國向中國增兵準備擴大戰果,法國也以“馬神甫事件”派出遠征軍來到中國。
這個叫馬賴的法國神甫在廣西西林縣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結貪官土豪,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激起民憤。新任西林知縣張鳴鳳是個正直官員,根據村民控告調查屬實後,將馬賴等二十六逮捕歸案,依法判處馬賴死刑。法國人以這件事為借口挑起侵華戰爭。
英法聯軍五千六百餘人在珠江口集結,趁清政府正在全力鎮壓太平天國和撚軍起義集結軍艦北上天津,發動了第一次大沽口之戰。
就在駐守各炮台的清軍奮起還擊時,直隸總督譚廷襄卻率先棄守逃跑。英法聯軍順勢入侵天津城郊,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其中主要內容是允許公使常駐北京;增開十處通商口岸;外國人可以到內地遊曆、通商;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往來;對英賠款銀四百萬兩,對法賠款銀二百萬兩。
俄、美兩國公使也以調停人身份,與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
其中,中俄《天津條約》特別規定兩國派員查勘“以前未經定明邊界”,為日後侵占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
清政府在一次次交涉無條件讓步,沒有底線地順從侵略者的意誌,這讓英法政府發現清帝國已隻是一隻老掉牙的老虎。他們決定再次挑起戰爭,為自己爭取更大利益。這意味著,滿目瘡痍的中國國土將遭受更大傷害。
1859年6月,英法聯軍再次兵進天津,發動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他們這一次的對手是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具有蒙古黃金家族血統。他是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第十一代紮薩克多羅郡王,被道光帝賞戴三眼花翎。
太平軍起義後,他在兩年之中曆經大小數百戰,先後殲滅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李開芳,獲鹹豐帝欽賜朝珠及四團龍補服。從此與曾國藩齊名,並稱為“南曾北僧”。
在第一次大沽口之戰後,僧格林沁奉命赴天津督辦軍務。他在天津至山海關一帶海口部署炮台,訓練兵勇,嚴陣以待。
6月25日下午3時,英法聯軍十二艘軍艦進攻大沽炮台。僧格林沁率全體將士奮勇殺敵,指揮“各營大小炮位環轟迭擊”。經過一晝夜激戰,擊沉四艘英法聯軍炮艇,使六艘炮艦失去作戰能力,致敵傷亡四百餘人,繳獲三隻舢板船,四十一支洋槍及眾多軍用物資,迫使英法聯軍撤退。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副將龍汝元英勇殉職。
這是鴉片戰爭以來,滿清軍隊對外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事實證明,隻要我們中國人強硬起來,就沒有打不退的侵略者。
1860年2月,一萬五千餘英軍聯合七千餘法軍登陸浙江舟山,先後攻占大連灣和煙台,封鎖渤海灣,隨後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
在新任直隸提督樂善指揮下,清軍英勇抗擊侵略者。隻可惜,中國人沒有慫,清朝統治者卻先慫了。鹹豐帝命令僧格林沁離營撤退,清軍於是兵敗如山倒。
侵略軍長驅直入占領天津,攻陷通州,與清軍在八裏橋展開決戰。
這是一場單方麵的屠殺。
第一次鴉片戰爭過去二十多年,清軍依然還是騎兵、弓箭和長矛,向著英法聯軍的槍炮陣地發起一輪又一輪自殺式衝鋒。最終以三萬清軍全軍覆滅,換來英軍死兩人傷二十九人,法軍死三人傷十八人。
清軍不是沒有火器,但是他們既沒有裝備,也不會使用。就在他們被割麥子一樣一波波倒下去的時候,鹹豐帝以北狩為名攜皇後、懿貴妃倉惶離京逃到了熱河避暑山莊。
10月6日,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遭到太監任亮率領的二十多個太監拚死抵抗。國家危亡之際,竟然隻剩宦官死守國門。
翌日淩晨,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開始了瘋狂的掠奪,圓明園內無數珍寶、書籍、字畫、禦用服物被搜括一空。他們搶完了所有能搬走的東西後火燒圓明園。
大火連續燒了三天三夜,三百多名太監、宮女葬身火海。而中外建築史上的奇跡圓明園,如今隻剩下斷壁殘垣。
英法聯軍在北京城郊瘋狂燒殺搶掠五十餘天,除圓明園外,京郊皇家園林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暢春園等均被燒毀。
這些強盜以焚毀紫禁城為威脅,迫使恭親王奕欣訂立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為對付侵略者和鎮壓太平天國革命而焦頭爛額。沙俄乘虛而入,用武力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割占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六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進而又把烏蘇裏江以東四十多萬平方公裏占為己有。後來,沙俄又強迫清政府訂立《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四十四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一百五十萬平方公裏國土頃刻易主。
這群grd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