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政後的康熙帝內修文治,外治武功,先後平定三藩,收複台灣,平定準噶爾之亂,締造了一個麵積廣大的大一統多民族國家。他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部邊界,鞏固了清朝版圖。
他在位時期,清朝疆域範圍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國土麵積達到了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裏?,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遼闊、人口最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強大帝國。
康熙帝算是親民的好皇帝,他不忘民生福祉,蠲免錢糧,地丁合一,永不加賦、與民休息,為後世大規模改土歸流奠定了基礎。他懷柔西藏、蒙古,掌控漠北、西域,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麵,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
縱向來看,康熙帝在中國曆代封建帝王中堪稱出類拔萃。
但從橫向來看,其時歐洲各國資產階級革命風起雲湧,工業革命即將解放歐美的生產力,使西方社會麵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康熙帝卻後知後覺,先是開啟清朝文字獄先河,後又頒布禁海令以閉關鎖國,既毀了中國文人風骨,也截斷了中國與世界接軌的良機,斷絕了中國新的發展之路,殊為可惜。
明末清初,朝代更替,天下大亂,社會動蕩不安。經曆皇太極、順治帝和康雍乾五代帝王奮發有為,勵精圖治,使社會由動亂重歸安定,百姓由離散重歸安居,是為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九卦,渙卦。
渙者,離也,為渙散、離散、擴散之意。
國家動亂,人心離散之時,我們應該怎麽辦?
應該革故鼎新,治理國家,聚攏民心,讓社會重新穩定、繁榮起來。
散而複聚,分而複合,這才是渙卦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所以《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
風行水上,這是渙卦卦象。先王應祭祀天帝,修建廟宇。
微風從水麵吹過,蕩起層層漣漪,漣漪擴散開去,這就是擴散。
如果大風從水麵吹過,波浪滔天,但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水花四散飛濺,渙散得更加厲害。這就像天災人禍橫行,以致國家動亂而民不聊生。
社會動蕩,人心不穩的時候,帝王就應該積極行動起來,舉行盛大祭祀,表現誠意,歸攏人心。
這不是迷信。
遠古時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的重要性,甚至還排在軍事行動之前。
這非常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
史前時代的部落大多以氏族或部落為單位,人口規模較小,最少隻有幾十人,多的也不過數百甚至上千人。比如至今保留著原始生活方式的巴西佐埃人部落,人口總數在一百五十人左右。又比如生活在中國境內的珞巴族,大約隻有兩千三百餘人。?
人口是如此的寶貴,所以為避免不必要的人口減員,各部落和氏族之間不會輕易挑起戰爭。
祭祀就不一樣了。既可以禱告上蒼,堅定信念,還可以在祭祀之後,把祭品分給大家享用。
在物資貧乏的年代,有什麽比痛痛快快美餐一頓更能凝聚人心呢?
但祭祀也不會隨隨便便就舉行。
一個能說出口的理由,是祭祀要恭敬,要虔誠,如果天天去,怎麽可能做到恭敬虔誠?
一個不能說出口的理由,是沒有那麽多的祭品。
這就好比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孩子隻有過年的時候才能扯新布,穿新衣,放鞭炮,吃餃子。所以那時的孩子們都特別期待過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始終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文化現象。
中國向來有家天下的說法。建立宗廟,祭祀祖先,凝聚人心,傳承文化,不僅關係國家治理的成敗,更承載著中華民族對先祖的敬仰與懷念。如今每逢過年和清明節,我們仍然會到先輩的墳前,掃墓,上香,磕頭,拜年。
這種傳統很好,讓我們不忘來路,不懼歸途。
渙卦卦辭曰: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亨通。君王到宗廟祭祀,利於渡過大河,利於堅持下去。
王假有廟,大約相當於“有孚”的升級版。
為了家國大計,來到宗廟虔誠祭祀和禱告,這代表一種為國為民的有孚。
用儒家的話來說,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用春秋時期鄭國丞相子產的話來說,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利涉大川,則大約相當於“有攸往”的升級版。
這是一種置生死於度外,克服重重困難的有攸往。
用孟子的話來說,是雖千萬人吾往矣。
當國家已經亂了,人心即將散了,君王如果不能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的決心和勇氣,去撥亂反正,凝聚人心,那這個國家很快會改朝換代。
如果曆代君王全部堅持王假有廟,利涉大川,那這個國家就亨通順利,很難真正亂起來。
其實,不隻是治理國家,我們做企業、做學問、做人、做事,也都需要有誠信,有作為。
人生一世,時時麵臨選擇。是利己還是利他,是內卷還是躺平,是直麵困難還是逃避困難,每個選擇都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走向。
道理人人都懂。
我們都知道過馬路要看紅綠燈,都知道要努力學習提升自己,都知道要自律、自強、自重、自愛,但實際做起來的時候,我們會選擇怎麽做,會做成什麽樣,我們自己最清楚。
渙卦六爻爻辭是:
初六:用拯馬壯,吉。
用健壯的好馬來拯救,吉祥。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渙散之時奔向幾案,悔恨消失。
六三:渙其躬,無悔。
渙散到自身,沒有悔恨。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渙散到人群,非常吉利。渙散的地方有山丘,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到的。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像汗水揮發一樣發布大號令,從王宮擴散出去,沒有災難。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渙散鮮血,遠遠離開,沒有災難。
他在位時期,清朝疆域範圍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國土麵積達到了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裏?,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遼闊、人口最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強大帝國。
康熙帝算是親民的好皇帝,他不忘民生福祉,蠲免錢糧,地丁合一,永不加賦、與民休息,為後世大規模改土歸流奠定了基礎。他懷柔西藏、蒙古,掌控漠北、西域,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麵,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
縱向來看,康熙帝在中國曆代封建帝王中堪稱出類拔萃。
但從橫向來看,其時歐洲各國資產階級革命風起雲湧,工業革命即將解放歐美的生產力,使西方社會麵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康熙帝卻後知後覺,先是開啟清朝文字獄先河,後又頒布禁海令以閉關鎖國,既毀了中國文人風骨,也截斷了中國與世界接軌的良機,斷絕了中國新的發展之路,殊為可惜。
明末清初,朝代更替,天下大亂,社會動蕩不安。經曆皇太極、順治帝和康雍乾五代帝王奮發有為,勵精圖治,使社會由動亂重歸安定,百姓由離散重歸安居,是為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九卦,渙卦。
渙者,離也,為渙散、離散、擴散之意。
國家動亂,人心離散之時,我們應該怎麽辦?
應該革故鼎新,治理國家,聚攏民心,讓社會重新穩定、繁榮起來。
散而複聚,分而複合,這才是渙卦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所以《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
風行水上,這是渙卦卦象。先王應祭祀天帝,修建廟宇。
微風從水麵吹過,蕩起層層漣漪,漣漪擴散開去,這就是擴散。
如果大風從水麵吹過,波浪滔天,但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水花四散飛濺,渙散得更加厲害。這就像天災人禍橫行,以致國家動亂而民不聊生。
社會動蕩,人心不穩的時候,帝王就應該積極行動起來,舉行盛大祭祀,表現誠意,歸攏人心。
這不是迷信。
遠古時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的重要性,甚至還排在軍事行動之前。
這非常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
史前時代的部落大多以氏族或部落為單位,人口規模較小,最少隻有幾十人,多的也不過數百甚至上千人。比如至今保留著原始生活方式的巴西佐埃人部落,人口總數在一百五十人左右。又比如生活在中國境內的珞巴族,大約隻有兩千三百餘人。?
人口是如此的寶貴,所以為避免不必要的人口減員,各部落和氏族之間不會輕易挑起戰爭。
祭祀就不一樣了。既可以禱告上蒼,堅定信念,還可以在祭祀之後,把祭品分給大家享用。
在物資貧乏的年代,有什麽比痛痛快快美餐一頓更能凝聚人心呢?
但祭祀也不會隨隨便便就舉行。
一個能說出口的理由,是祭祀要恭敬,要虔誠,如果天天去,怎麽可能做到恭敬虔誠?
一個不能說出口的理由,是沒有那麽多的祭品。
這就好比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孩子隻有過年的時候才能扯新布,穿新衣,放鞭炮,吃餃子。所以那時的孩子們都特別期待過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始終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文化現象。
中國向來有家天下的說法。建立宗廟,祭祀祖先,凝聚人心,傳承文化,不僅關係國家治理的成敗,更承載著中華民族對先祖的敬仰與懷念。如今每逢過年和清明節,我們仍然會到先輩的墳前,掃墓,上香,磕頭,拜年。
這種傳統很好,讓我們不忘來路,不懼歸途。
渙卦卦辭曰: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亨通。君王到宗廟祭祀,利於渡過大河,利於堅持下去。
王假有廟,大約相當於“有孚”的升級版。
為了家國大計,來到宗廟虔誠祭祀和禱告,這代表一種為國為民的有孚。
用儒家的話來說,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用春秋時期鄭國丞相子產的話來說,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利涉大川,則大約相當於“有攸往”的升級版。
這是一種置生死於度外,克服重重困難的有攸往。
用孟子的話來說,是雖千萬人吾往矣。
當國家已經亂了,人心即將散了,君王如果不能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的決心和勇氣,去撥亂反正,凝聚人心,那這個國家很快會改朝換代。
如果曆代君王全部堅持王假有廟,利涉大川,那這個國家就亨通順利,很難真正亂起來。
其實,不隻是治理國家,我們做企業、做學問、做人、做事,也都需要有誠信,有作為。
人生一世,時時麵臨選擇。是利己還是利他,是內卷還是躺平,是直麵困難還是逃避困難,每個選擇都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走向。
道理人人都懂。
我們都知道過馬路要看紅綠燈,都知道要努力學習提升自己,都知道要自律、自強、自重、自愛,但實際做起來的時候,我們會選擇怎麽做,會做成什麽樣,我們自己最清楚。
渙卦六爻爻辭是:
初六:用拯馬壯,吉。
用健壯的好馬來拯救,吉祥。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渙散之時奔向幾案,悔恨消失。
六三:渙其躬,無悔。
渙散到自身,沒有悔恨。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渙散到人群,非常吉利。渙散的地方有山丘,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到的。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像汗水揮發一樣發布大號令,從王宮擴散出去,沒有災難。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渙散鮮血,遠遠離開,沒有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