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來兌,兇。
無論是誰,哪怕是皇帝和聖賢,如果不認真學習,勤奮工作,隻是一味找樂子,尋刺激,那他很快完蛋。
清朝初年,由於南明政權以及各種反清勢力,滿清政府難以維持南方各省的和平穩定,於是分封明朝的漢人降將為藩王,代為管理這些地方。其中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封靖南王,鎮守福建。
三位漢族藩王在管轄地區的權力非常大,可以掌控當地軍隊,收取地方稅賦。公元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由他的兒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
這不是尚可喜第一次請求退休。他是北方人,祖籍山西洪洞,明萬曆年間舉家遷至遼東海州(今遼寧海城),很難適應南方濕熱多雨的天氣。
公元1655年,他五十二歲時第一次上疏請求退休迴老家,理由是“痰疾時作”。順治皇帝以“全粵未定”不允。近二十來,他連續十一次上疏請求退休,幾乎每兩年一次。
經過認真討論和分析,康熙帝認為藩鎮手握重兵,久而久之必定尾大不掉,不利國家穩定,如今南明政權被驅逐,國家逐漸穩定,他決定趁機撤藩。
尚可喜欣然接受,開始登記造冊,準備舉家遷迴海城。
誰知平西王吳三桂不肯接受撤藩,果斷起兵反了。
吳三桂本不想反,他隻想和大明朝的沐英一樣世鎮雲南。隻可惜滿清政府卻一步步在裁撤他的權力,先後收迴他的平西大將軍印信,下令雲貴兩省督撫直接聽命朝廷,又剝奪了他的司法特權。
吳三桂表麵上處處委曲求全,暗中卻重金收買在京官員和各省將吏,又招納李自成、張獻忠餘部,分別編為忠勇五營和義勇五營,加緊訓練。
如今清廷卸磨殺驢,居然要撤藩,他終於不忍了,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起兵反清。
此時,耿仲明已死,靖南王爵由他的孫子耿精忠襲封,他隨即起兵響應吳三桂。一時間雲南、貴州、福建、江西、廣西等地紛紛歸附吳三桂,尚可喜麾下將領劉進忠、祖澤清也舉兵倒戈。
尚可喜卻不想反。清廷命他留鎮廣東,他的大兒子尚之信被加封為鎮南王,二兒子尚之孝官拜平南大將軍。平南王軍在廣東牽製住十餘萬叛軍,為清軍南下平叛爭取了時間。當時,叛軍勢大,廣州城已危如累卵,尚可喜已在王府後院堆滿柴火,隨時準備縱火自焚以死報國。
但他的拳拳報國之心被兒子破壞。尚之信突然發兵圍困府邸,奪取軍事指揮權後,響應吳三桂叛亂。尚可喜無奈懸梁自盡,被左右救起。憂憤之下,他的病情日益加重。這年十月,尚可喜病逝,臨死前他說自己“受三朝隆恩,時勢至此,不能殺賊,死有餘辜!”命人取來皇太極賜予他的冠服穿戴好,向北叩頭後死去。
反清複明的形勢看起來一片大好。隻可惜吳三桂雖有領軍之才,卻無治國之能。他起兵反清也並不是真心為天下民生計,而是純為一己私利。
吳三桂還在雲南時,就縱容部下將吏為非作歹,殺人越貨。當時雲貴兩地的命盜案件,這些當兵的竟然占了一大半。
吳三桂鎮守雲南,就大肆霸占田地。他占據了南明永曆帝在五華山的宮殿,又把明朝黔國公沐氏家族的七百頃莊田據為己有。這還遠遠不夠,他又在昆明圈占田地作為遊獵牧場,甚至在遙遠蘇州購買了三千畝良田,一套麵積廣大的庭院。
雲南的大片田地姓了吳,當地的農民就變成了他的佃農。
他的租賦收得極重。當時的民賦,低至每畝三四合,高至每畝七八升。他的田地每畝租子是二鬥至五鬥之間不等。這還不夠,他還向當地百姓征收極其繁重的賦稅,賦稅之重,幾乎相當於攔路打劫。
一邊是滿清政府還地於民、輕徭薄賦,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一邊是吳三桂聚斂土地、苛捐雜稅,雲南百姓苦不堪言。
民心向背,才是一個政權的成敗之基,這個道理,吳三桂似乎是不懂的。
他以苦百姓來取悅自己,在格局上與康熙帝相比,簡直判若雲泥。
吳三桂對此毫無所覺,還在繼續他的表演。
在大軍挺進湖南後,吳三桂不再乘勢北進,而是沿長江布置防禦工事,然後迫不及待地在衡陽登基稱帝,定國號為周。
他有模有樣地改衡州府為定天府,改鍾鼓樓為五鳳樓,改迴雁門為正陽門等等。又冊封妻子張氏為皇後,立孫子吳世璠為皇太孫,並大封文武百官,宣布頒製新曆,鑄造錢幣。
在此期間,他甚至還舉辦了一次鄉試,錄取七十三人。
就在吳三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忙著搭建小朝廷,每日坐北朝南沉醉於做皇帝的美夢中時,康熙帝卻趁機調整戰略,一邊招撫其他反叛者,一邊在湖南集結重兵,堅決打擊吳三桂。
他的措施收到奇效。由於三藩之間矛盾重重,又與台灣明鄭反清勢力相互猜忌,再加上叛軍沿途燒殺搶掠,失去民心,這給了清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尚之信滿懷希望叛清,卻因為吳三桂向他索取重金,又擅自派將領占領軍事要地,心生不滿而向清廷求降。康熙帝不究過往,令他將功贖罪。
但尚之信是一棵牆頭草,在清廷和吳三桂之間左右搖擺,既不反清,也不奉詔攻打吳三桂。對康熙帝來說,這已經足夠了,隻要不是多線作戰,清軍麵臨的壓力就小了很多。
另一邊,耿精忠的親信將領徐文煥投降,領麾下重兵困住耿精忠,逼著他赤身出城投降。為將功折罪,耿精忠先是率兵打敗據守台灣的明鄭軍,又進軍潮州打敗了尚之信。
吳三桂雖然多次戰勝清軍,但因整體局勢嚴峻,又因衡州天氣酷熱,不似昆明四季如春,公元1678年8月,他因焦慮過度突發中風,接著腹瀉不止,醫治無效而死。皇太孫吳世璠即位。
吳三桂死後,叛軍兵敗如山倒。尚之信、耿精忠相繼被賜死,吳世璠逃迴雲南昆明後,兵敗自殺。
曆時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亂,至此宣告結束。
無論是誰,哪怕是皇帝和聖賢,如果不認真學習,勤奮工作,隻是一味找樂子,尋刺激,那他很快完蛋。
清朝初年,由於南明政權以及各種反清勢力,滿清政府難以維持南方各省的和平穩定,於是分封明朝的漢人降將為藩王,代為管理這些地方。其中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封靖南王,鎮守福建。
三位漢族藩王在管轄地區的權力非常大,可以掌控當地軍隊,收取地方稅賦。公元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由他的兒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
這不是尚可喜第一次請求退休。他是北方人,祖籍山西洪洞,明萬曆年間舉家遷至遼東海州(今遼寧海城),很難適應南方濕熱多雨的天氣。
公元1655年,他五十二歲時第一次上疏請求退休迴老家,理由是“痰疾時作”。順治皇帝以“全粵未定”不允。近二十來,他連續十一次上疏請求退休,幾乎每兩年一次。
經過認真討論和分析,康熙帝認為藩鎮手握重兵,久而久之必定尾大不掉,不利國家穩定,如今南明政權被驅逐,國家逐漸穩定,他決定趁機撤藩。
尚可喜欣然接受,開始登記造冊,準備舉家遷迴海城。
誰知平西王吳三桂不肯接受撤藩,果斷起兵反了。
吳三桂本不想反,他隻想和大明朝的沐英一樣世鎮雲南。隻可惜滿清政府卻一步步在裁撤他的權力,先後收迴他的平西大將軍印信,下令雲貴兩省督撫直接聽命朝廷,又剝奪了他的司法特權。
吳三桂表麵上處處委曲求全,暗中卻重金收買在京官員和各省將吏,又招納李自成、張獻忠餘部,分別編為忠勇五營和義勇五營,加緊訓練。
如今清廷卸磨殺驢,居然要撤藩,他終於不忍了,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起兵反清。
此時,耿仲明已死,靖南王爵由他的孫子耿精忠襲封,他隨即起兵響應吳三桂。一時間雲南、貴州、福建、江西、廣西等地紛紛歸附吳三桂,尚可喜麾下將領劉進忠、祖澤清也舉兵倒戈。
尚可喜卻不想反。清廷命他留鎮廣東,他的大兒子尚之信被加封為鎮南王,二兒子尚之孝官拜平南大將軍。平南王軍在廣東牽製住十餘萬叛軍,為清軍南下平叛爭取了時間。當時,叛軍勢大,廣州城已危如累卵,尚可喜已在王府後院堆滿柴火,隨時準備縱火自焚以死報國。
但他的拳拳報國之心被兒子破壞。尚之信突然發兵圍困府邸,奪取軍事指揮權後,響應吳三桂叛亂。尚可喜無奈懸梁自盡,被左右救起。憂憤之下,他的病情日益加重。這年十月,尚可喜病逝,臨死前他說自己“受三朝隆恩,時勢至此,不能殺賊,死有餘辜!”命人取來皇太極賜予他的冠服穿戴好,向北叩頭後死去。
反清複明的形勢看起來一片大好。隻可惜吳三桂雖有領軍之才,卻無治國之能。他起兵反清也並不是真心為天下民生計,而是純為一己私利。
吳三桂還在雲南時,就縱容部下將吏為非作歹,殺人越貨。當時雲貴兩地的命盜案件,這些當兵的竟然占了一大半。
吳三桂鎮守雲南,就大肆霸占田地。他占據了南明永曆帝在五華山的宮殿,又把明朝黔國公沐氏家族的七百頃莊田據為己有。這還遠遠不夠,他又在昆明圈占田地作為遊獵牧場,甚至在遙遠蘇州購買了三千畝良田,一套麵積廣大的庭院。
雲南的大片田地姓了吳,當地的農民就變成了他的佃農。
他的租賦收得極重。當時的民賦,低至每畝三四合,高至每畝七八升。他的田地每畝租子是二鬥至五鬥之間不等。這還不夠,他還向當地百姓征收極其繁重的賦稅,賦稅之重,幾乎相當於攔路打劫。
一邊是滿清政府還地於民、輕徭薄賦,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一邊是吳三桂聚斂土地、苛捐雜稅,雲南百姓苦不堪言。
民心向背,才是一個政權的成敗之基,這個道理,吳三桂似乎是不懂的。
他以苦百姓來取悅自己,在格局上與康熙帝相比,簡直判若雲泥。
吳三桂對此毫無所覺,還在繼續他的表演。
在大軍挺進湖南後,吳三桂不再乘勢北進,而是沿長江布置防禦工事,然後迫不及待地在衡陽登基稱帝,定國號為周。
他有模有樣地改衡州府為定天府,改鍾鼓樓為五鳳樓,改迴雁門為正陽門等等。又冊封妻子張氏為皇後,立孫子吳世璠為皇太孫,並大封文武百官,宣布頒製新曆,鑄造錢幣。
在此期間,他甚至還舉辦了一次鄉試,錄取七十三人。
就在吳三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忙著搭建小朝廷,每日坐北朝南沉醉於做皇帝的美夢中時,康熙帝卻趁機調整戰略,一邊招撫其他反叛者,一邊在湖南集結重兵,堅決打擊吳三桂。
他的措施收到奇效。由於三藩之間矛盾重重,又與台灣明鄭反清勢力相互猜忌,再加上叛軍沿途燒殺搶掠,失去民心,這給了清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尚之信滿懷希望叛清,卻因為吳三桂向他索取重金,又擅自派將領占領軍事要地,心生不滿而向清廷求降。康熙帝不究過往,令他將功贖罪。
但尚之信是一棵牆頭草,在清廷和吳三桂之間左右搖擺,既不反清,也不奉詔攻打吳三桂。對康熙帝來說,這已經足夠了,隻要不是多線作戰,清軍麵臨的壓力就小了很多。
另一邊,耿精忠的親信將領徐文煥投降,領麾下重兵困住耿精忠,逼著他赤身出城投降。為將功折罪,耿精忠先是率兵打敗據守台灣的明鄭軍,又進軍潮州打敗了尚之信。
吳三桂雖然多次戰勝清軍,但因整體局勢嚴峻,又因衡州天氣酷熱,不似昆明四季如春,公元1678年8月,他因焦慮過度突發中風,接著腹瀉不止,醫治無效而死。皇太孫吳世璠即位。
吳三桂死後,叛軍兵敗如山倒。尚之信、耿精忠相繼被賜死,吳世璠逃迴雲南昆明後,兵敗自殺。
曆時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亂,至此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