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
同樣是恭順地躲在床下,如果如九二爻一樣,能聽取和采納正確的建議,吉利。如果因此喪失財產和物資,那麽堅持下去就很兇險。
公元1651年正月,十四歲的順治帝終於擺脫傀儡地位,開始親政。因為多爾袞的對漢惡政,當時社會動蕩,內地反清鬥爭此起彼伏。為鞏固皇權,順治帝下詔廢除圈地等惡政,放寬逃人法,采取一係列措施緩和民族矛盾。
順治帝努力推行教化以安撫漢人,他明確表示“朕所服膺者,堯舜周孔之道”,號召臣民尊孔讀經,提倡忠孝節義。為此,他遣官赴孔子故裏祭祀孔子,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下令表彰各地忠孝節烈之人,並規定滿洲官員與漢人官員一樣實行離任丁憂製。這些舉措對安定漢人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提高漢官權力方麵,順治帝也進行了大膽的嚐試。
滿清此前仿明朝設三院六部製,但未設內閣。順治帝則去三院而另立內閣,滿文稱為多爾吉衙門,又設翰林院,滿文稱筆帖黑衙門。
順治帝並不具備其父的雄才大略。他雖然頗為向往中原漢文化,並試圖在漢化方麵有所作為,終因才具缺乏,無法構建強有力的輔臣集團而未能深入推進。
但他和皇太極一樣專情。
順治帝和董鄂妃的故事,曆來為人津津樂道。有關董鄂妃的身世,迄今有流傳著多種說法。
有人說,董鄂妃是秦淮八豔之一的董小宛。
所謂秦淮八豔,是指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名妓,她們分別是柳如是、顧眉生、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和董小宛。這八位女子才貌雙全,在家國危難之際也保持著高尚的民族氣節。
相傳洪承疇是位好色之徒,極為秦淮八豔之美名,尤其對董小宛垂涎欲滴。他率軍攻占江南後,將董小宛擄至府中,企圖占為己有。誰知董小宛誓死不從,洪承疇無奈,把她獻給了順治帝。
這個說法過於離奇,所以小說和野史如《清宮演義》《清宮十三朝》《武俠董小宛》等等,尤其喜歡采納使用,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博取讀者的關注。
實際上,此董非彼董。
公元1656年,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的兒女董鄂氏(1639年-1660年)被迎入宮,冊為賢妃。僅僅一月,順治帝晉封其為皇貴妃,並為她舉行隆重的冊妃典禮,依立後之禮大赦天下。滿清三百年曆史,因冊立皇後、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董鄂氏,是滿洲八旗中的一個大姓,滿語的意思是一種生長在水邊的美麗小草。她的父親鄂碩長年駐紮在江南蘇杭一帶,董鄂妃自幼受到江南文化的熏染,養成了一種獨特的溫潤風韻和嫻靜氣質。她的才學在滿族世家女子中,更顯得出類拔萃。
十九歲的順治帝與十八歲的董鄂妃,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這個如江南風物一般水潤飽滿、才貌雙全的滿族女子,毫不意外地得到了癡迷漢文化的順治帝的喜愛。
第二年,董鄂妃便為順治帝生下了一個龍子。
順治帝欣喜至極,頒詔天下稱“此乃朕第一子”。他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並宣布大赦天下。這個待遇,一如當年海蘭珠生下孩子,皇太極對其子的待遇。
然而,兩個孩子的命運何其相似?董鄂妃的孩子出生不過數月,也夭折了。董鄂氏原本體弱多病,經此打擊後一病不起,終至香消玉殞。順治帝悲慟萬分,追封她為皇後,諡曰孝獻皇後。
董鄂妃死後僅半年,順治帝因悲傷過度,身體日益衰弱,最終染上天花而駕崩。
也有人說順治帝並沒有死,而是金蟬脫殼出家為僧了。董鄂妃的死讓順治帝心灰意冷,而政治上的苦悶更讓他看破紅塵。
順治帝一度胸懷大誌且富於進取,因此性格顯得浮躁易怒,剛愎自用。這使他對待臣下頗為苛刻,稍有冒犯或不遂心意,便嚴加懲處。如此急切浮躁,自然不能培養出忠心為己的文臣武將。
他在前期受多爾袞鉗製,後期則飽受滿清王族、貝勒、旗主的掣肘。尤其諸多藩王擁兵在外,一個個虎視眈眈覬覦皇權,順治帝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為此,他的母親孝莊皇太後操碎了心。
尤其在對待漢化的問題上,母子兩人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孝莊太後則從全盤考慮,認為大清立國未穩,當務之急是在滿、漢、蒙之間找到平衡點,不宜加快漢化進程。
而順治帝則一心推進漢化,嚴加製裁滿族官員。但他卻無力製定與意圖相適應的大政方針,而是基本沿襲多爾袞的治國方略,對漢人並不寬厚。
順治帝為尋求長治久安,一再向臣下求言,多次命滿漢文武官員陳述革除積弊的辦法。但他發現自己越努力聽取意見,施政越困難重重,到後來在內得不到母親的支持,在外也得不到滿、漢兩族的民心。
辛辛苦苦圖治卻搞得前後受氣,兩頭受堵,順治帝為此鬱憤難消,再也堅持不下去了,於是以董鄂妃離世為由,自削其發,決心出家。
因為孝莊太後的拚命阻攔,以及他信任的禪師苦心勸導,順治帝這才勉強重新蓄發。康熙登基以後,曾多次陪母親巡遊五台山。這兩個史實拚湊在一起,便漸漸衍生出了順治黯然出家,康熙五台尋父的傳說。
傳說隻是傳說,多為野史和小說家所喜,卻絕非史實。順治帝終究還是病死的。他臨終之前,原本想讓次子福全繼位。孝莊太後再次與他意見相左,她理想中的繼位者是順治帝的第三子,年僅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
這一次,順治帝英明地聽取了母親的建議。他命人提前草擬遺詔,立玄燁為皇太子,又托付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四大臣輔政,以防親王攝政,威脅皇權。
看來多爾袞造成的心理陰影麵積,不是一般的大。
同樣是恭順地躲在床下,如果如九二爻一樣,能聽取和采納正確的建議,吉利。如果因此喪失財產和物資,那麽堅持下去就很兇險。
公元1651年正月,十四歲的順治帝終於擺脫傀儡地位,開始親政。因為多爾袞的對漢惡政,當時社會動蕩,內地反清鬥爭此起彼伏。為鞏固皇權,順治帝下詔廢除圈地等惡政,放寬逃人法,采取一係列措施緩和民族矛盾。
順治帝努力推行教化以安撫漢人,他明確表示“朕所服膺者,堯舜周孔之道”,號召臣民尊孔讀經,提倡忠孝節義。為此,他遣官赴孔子故裏祭祀孔子,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下令表彰各地忠孝節烈之人,並規定滿洲官員與漢人官員一樣實行離任丁憂製。這些舉措對安定漢人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提高漢官權力方麵,順治帝也進行了大膽的嚐試。
滿清此前仿明朝設三院六部製,但未設內閣。順治帝則去三院而另立內閣,滿文稱為多爾吉衙門,又設翰林院,滿文稱筆帖黑衙門。
順治帝並不具備其父的雄才大略。他雖然頗為向往中原漢文化,並試圖在漢化方麵有所作為,終因才具缺乏,無法構建強有力的輔臣集團而未能深入推進。
但他和皇太極一樣專情。
順治帝和董鄂妃的故事,曆來為人津津樂道。有關董鄂妃的身世,迄今有流傳著多種說法。
有人說,董鄂妃是秦淮八豔之一的董小宛。
所謂秦淮八豔,是指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名妓,她們分別是柳如是、顧眉生、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和董小宛。這八位女子才貌雙全,在家國危難之際也保持著高尚的民族氣節。
相傳洪承疇是位好色之徒,極為秦淮八豔之美名,尤其對董小宛垂涎欲滴。他率軍攻占江南後,將董小宛擄至府中,企圖占為己有。誰知董小宛誓死不從,洪承疇無奈,把她獻給了順治帝。
這個說法過於離奇,所以小說和野史如《清宮演義》《清宮十三朝》《武俠董小宛》等等,尤其喜歡采納使用,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博取讀者的關注。
實際上,此董非彼董。
公元1656年,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的兒女董鄂氏(1639年-1660年)被迎入宮,冊為賢妃。僅僅一月,順治帝晉封其為皇貴妃,並為她舉行隆重的冊妃典禮,依立後之禮大赦天下。滿清三百年曆史,因冊立皇後、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董鄂氏,是滿洲八旗中的一個大姓,滿語的意思是一種生長在水邊的美麗小草。她的父親鄂碩長年駐紮在江南蘇杭一帶,董鄂妃自幼受到江南文化的熏染,養成了一種獨特的溫潤風韻和嫻靜氣質。她的才學在滿族世家女子中,更顯得出類拔萃。
十九歲的順治帝與十八歲的董鄂妃,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這個如江南風物一般水潤飽滿、才貌雙全的滿族女子,毫不意外地得到了癡迷漢文化的順治帝的喜愛。
第二年,董鄂妃便為順治帝生下了一個龍子。
順治帝欣喜至極,頒詔天下稱“此乃朕第一子”。他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並宣布大赦天下。這個待遇,一如當年海蘭珠生下孩子,皇太極對其子的待遇。
然而,兩個孩子的命運何其相似?董鄂妃的孩子出生不過數月,也夭折了。董鄂氏原本體弱多病,經此打擊後一病不起,終至香消玉殞。順治帝悲慟萬分,追封她為皇後,諡曰孝獻皇後。
董鄂妃死後僅半年,順治帝因悲傷過度,身體日益衰弱,最終染上天花而駕崩。
也有人說順治帝並沒有死,而是金蟬脫殼出家為僧了。董鄂妃的死讓順治帝心灰意冷,而政治上的苦悶更讓他看破紅塵。
順治帝一度胸懷大誌且富於進取,因此性格顯得浮躁易怒,剛愎自用。這使他對待臣下頗為苛刻,稍有冒犯或不遂心意,便嚴加懲處。如此急切浮躁,自然不能培養出忠心為己的文臣武將。
他在前期受多爾袞鉗製,後期則飽受滿清王族、貝勒、旗主的掣肘。尤其諸多藩王擁兵在外,一個個虎視眈眈覬覦皇權,順治帝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為此,他的母親孝莊皇太後操碎了心。
尤其在對待漢化的問題上,母子兩人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孝莊太後則從全盤考慮,認為大清立國未穩,當務之急是在滿、漢、蒙之間找到平衡點,不宜加快漢化進程。
而順治帝則一心推進漢化,嚴加製裁滿族官員。但他卻無力製定與意圖相適應的大政方針,而是基本沿襲多爾袞的治國方略,對漢人並不寬厚。
順治帝為尋求長治久安,一再向臣下求言,多次命滿漢文武官員陳述革除積弊的辦法。但他發現自己越努力聽取意見,施政越困難重重,到後來在內得不到母親的支持,在外也得不到滿、漢兩族的民心。
辛辛苦苦圖治卻搞得前後受氣,兩頭受堵,順治帝為此鬱憤難消,再也堅持不下去了,於是以董鄂妃離世為由,自削其發,決心出家。
因為孝莊太後的拚命阻攔,以及他信任的禪師苦心勸導,順治帝這才勉強重新蓄發。康熙登基以後,曾多次陪母親巡遊五台山。這兩個史實拚湊在一起,便漸漸衍生出了順治黯然出家,康熙五台尋父的傳說。
傳說隻是傳說,多為野史和小說家所喜,卻絕非史實。順治帝終究還是病死的。他臨終之前,原本想讓次子福全繼位。孝莊太後再次與他意見相左,她理想中的繼位者是順治帝的第三子,年僅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
這一次,順治帝英明地聽取了母親的建議。他命人提前草擬遺詔,立玄燁為皇太子,又托付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四大臣輔政,以防親王攝政,威脅皇權。
看來多爾袞造成的心理陰影麵積,不是一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