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豐其蔀,日中見鬥,遇其夷主,吉。
依然是黑暗之極的豐其蔀,日中見鬥。這一次卻沒有往得疑疾,而是遇到了外族的君主。東邊不亮西邊亮,在這裏得不到信任,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反而遇到了信賴自己的人。
後金人的崛起,要從萬曆元年說起。
公元1573年,明朝大將李成梁(1526年-1615年)鎮守遼東,在遼陽、沈陽一帶督兵進剿蒙古韃靼部,斬首一千餘級,俘虜了兩個後金人為奴仆。
這兩個後金人是對兄弟,哥哥名叫努爾哈赤,弟弟名叫舒爾哈齊。
兩兄弟在李成梁麾下聽用,勇敢衝殺,屢立戰功,深得李成梁賞識。努爾哈赤與李成梁的關係漸漸密切,直至情誼同父子。
在曠日持久的戍邊戰爭中,李成梁一不小心,順手把努爾哈赤的親生父親塔克世和祖父覺昌安給宰了。努爾哈赤對此非常生氣,他說:“我爺爺和我父親為什麽被殺,你們都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
李成梁自知理虧,於是奏請朝廷把塔克世的土地和人馬送給努爾哈赤,讓他承襲都督指揮。這是努爾哈赤崛起的第一桶金。
公元1601年,李成梁受命再鎮遼東時,幾乎成為努爾合赤的護法人。他先後覆滅了女真泰寧部和葉赫女真各部,幾乎一手扶持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並幫助他蠶食海西女真。
公元1618年,李成梁死後第三年,已然強大的努爾哈赤正式向明朝宣戰,明金薩爾滸之戰就此打響。
公元1619年,明軍集結二十萬精銳,加上女真葉赫部和朝鮮軍隊,號稱四十七萬,兵分四路圍剿後金。這一次的總指揮,居然又是當年在朝鮮戰場壞事的楊鎬。
這四路兵馬分別是左側中路杜鬆領兵六萬,沿渾河出撫順關;右側中路李如柏領兵六萬,往清河出鴉鶻關;左側北路馬林領兵四萬,到開原後會合葉赫部人馬出三岔口;右側南路劉鋌領兵四萬,會合朝鮮兵出寬奠口。
為提振士氣,明神宗設立重賞:擒斬努爾哈赤者賞銀一萬兩,升都指揮使;擒斬其八大貝勒者賞銀兩千兩,升指揮使;其餘擒斬各有重賞並封授世職。
努爾哈赤熟知地形,在探知明軍部署後,知道明軍南北二路兵馬路險且阻,不可能很快抵達戰場,於是決定集中兵力先擊敗明軍中路軍。
誰知南路軍劉綎行軍迅速,其先頭部隊已自寬甸北上,杜鬆則率中路明軍主力出撫順關東進,而其他兩路軍則則進展遲緩。
努爾哈赤探知消息後,隻以五百騎兵延緩劉綎的行軍速度,隨即集中八旗兵力迎擊孤軍深入的杜鬆軍。兩軍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一帶遭遇。
其時已過正午,山間依然大霧彌漫,天色晦暗,幾乎伸手不見五指。見環境如此險惡,杜鬆決定先用火炮無差別轟擊敵軍陣地,再謀他圖。
這個決定本來沒有問題,然而明軍犯了一個致命錯誤。為了方便炮擊,他們點燃火把照明,這暴露了他們的行蹤。
隱藏在暗處的後金軍火速調集弓箭手,朝點燃火把的地方集中攢射,明軍的炮兵部隊被打殘。
摧毀明軍的炮兵火力後,後金軍更加習慣山地作戰的優勢凸顯。他們在大霧掩護下,悄悄越過戰壕,摸進明軍營壘發動突襲。明軍主力部隊被擊潰,杜鬆陣亡。
北路軍統帥馬林獲知杜鬆死訊後,將部隊部署在薩爾滸東北的尚間崖擺開防禦陣型。他繞營寨周圍挖掘裏外三層塹壕,分別布置火炮、騎兵,同時在最外圍部署戰車加火槍手以阻擋後金騎兵突擊。
這是比較穩妥的打法,但馬林低估了努爾哈赤的指揮能力和後金騎兵的機動性。
努爾哈赤隻在陣前留下五千騎兵以誘敵,主力部隊卻全部登上東山高地埋伏起來待命。
馬林果然上當,他以為後金兵隻有五千左右,決定主動出擊。當馬林部放棄火炮的防禦威力,以步騎出營之後,後金大軍從山下俯衝而下,直殺明軍陣型中央。明軍潰敗,副將麻岩陣亡,馬林僥幸脫險。
此時,晚明第一猛將劉綎還不知前方敗績,仍然按原計劃率東路軍攀登山路向北挺進。途中遭遇後金兵伏擊,劉綎戰死沙場。
四路大軍,已敗其三。坐鎮中軍的楊鎬毫無作為,隻能傳令李如柏迴師。李如柏軍在撤退途中因驚恐而自相踐踏,死傷一千餘人。
明軍一敗塗地。據統計,此戰文武將官陣亡三百餘人,士兵死亡近五萬人,損失槍炮火銃兩萬餘支,丟失騾馬等腳力近三萬匹。
此戰過後,楊鎬引咎辭職,後坐罪處死。李如柏未戰而退兵,遭言官彈劾,後自殺以明誌。
薩爾滸大戰是明清戰爭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經此一役,明軍退守遼西,由進攻轉入被動防禦。努爾哈赤則穩固了後金政權,奪取了遼東戰場的主動。
形勢對於明朝極為不利,但對於後金來說,卻是大吉。
鑒於遼東形勢危急,徐光啟提出了重點防守的戰略,建議集中兵力防備遼陽等軍事城鎮。
徐光啟(1562年-1633年)是萬曆年間進士,在嘉靖朝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位居內閣次輔。他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不在政治,而在科技。
徐光啟和他的老師利瑪竇共同翻譯了《幾何原本》前六卷,這本書改變了中國數學的發展方向。同時他還獨立撰寫了《勾股義》和《測量異同》。
徐光啟精通農學,關於農業科技的著作非常多,其中尤以《農政全書》最有影響。該書是“中國古代五大農書”之一。全書分十二目六十卷,共計五十餘萬字,集中國古代農業科學之大成, 並將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貫穿其中。
徐光啟曾不斷上疏,建議引進火炮製造技術,他對火器在軍事領域的運用做過深入探索。隻可惜,他最終沒有點亮中國的火藥及槍炮製造科技樹。
提到徐光啟,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意大利籍老師利瑪竇。
依然是黑暗之極的豐其蔀,日中見鬥。這一次卻沒有往得疑疾,而是遇到了外族的君主。東邊不亮西邊亮,在這裏得不到信任,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反而遇到了信賴自己的人。
後金人的崛起,要從萬曆元年說起。
公元1573年,明朝大將李成梁(1526年-1615年)鎮守遼東,在遼陽、沈陽一帶督兵進剿蒙古韃靼部,斬首一千餘級,俘虜了兩個後金人為奴仆。
這兩個後金人是對兄弟,哥哥名叫努爾哈赤,弟弟名叫舒爾哈齊。
兩兄弟在李成梁麾下聽用,勇敢衝殺,屢立戰功,深得李成梁賞識。努爾哈赤與李成梁的關係漸漸密切,直至情誼同父子。
在曠日持久的戍邊戰爭中,李成梁一不小心,順手把努爾哈赤的親生父親塔克世和祖父覺昌安給宰了。努爾哈赤對此非常生氣,他說:“我爺爺和我父親為什麽被殺,你們都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
李成梁自知理虧,於是奏請朝廷把塔克世的土地和人馬送給努爾哈赤,讓他承襲都督指揮。這是努爾哈赤崛起的第一桶金。
公元1601年,李成梁受命再鎮遼東時,幾乎成為努爾合赤的護法人。他先後覆滅了女真泰寧部和葉赫女真各部,幾乎一手扶持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並幫助他蠶食海西女真。
公元1618年,李成梁死後第三年,已然強大的努爾哈赤正式向明朝宣戰,明金薩爾滸之戰就此打響。
公元1619年,明軍集結二十萬精銳,加上女真葉赫部和朝鮮軍隊,號稱四十七萬,兵分四路圍剿後金。這一次的總指揮,居然又是當年在朝鮮戰場壞事的楊鎬。
這四路兵馬分別是左側中路杜鬆領兵六萬,沿渾河出撫順關;右側中路李如柏領兵六萬,往清河出鴉鶻關;左側北路馬林領兵四萬,到開原後會合葉赫部人馬出三岔口;右側南路劉鋌領兵四萬,會合朝鮮兵出寬奠口。
為提振士氣,明神宗設立重賞:擒斬努爾哈赤者賞銀一萬兩,升都指揮使;擒斬其八大貝勒者賞銀兩千兩,升指揮使;其餘擒斬各有重賞並封授世職。
努爾哈赤熟知地形,在探知明軍部署後,知道明軍南北二路兵馬路險且阻,不可能很快抵達戰場,於是決定集中兵力先擊敗明軍中路軍。
誰知南路軍劉綎行軍迅速,其先頭部隊已自寬甸北上,杜鬆則率中路明軍主力出撫順關東進,而其他兩路軍則則進展遲緩。
努爾哈赤探知消息後,隻以五百騎兵延緩劉綎的行軍速度,隨即集中八旗兵力迎擊孤軍深入的杜鬆軍。兩軍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一帶遭遇。
其時已過正午,山間依然大霧彌漫,天色晦暗,幾乎伸手不見五指。見環境如此險惡,杜鬆決定先用火炮無差別轟擊敵軍陣地,再謀他圖。
這個決定本來沒有問題,然而明軍犯了一個致命錯誤。為了方便炮擊,他們點燃火把照明,這暴露了他們的行蹤。
隱藏在暗處的後金軍火速調集弓箭手,朝點燃火把的地方集中攢射,明軍的炮兵部隊被打殘。
摧毀明軍的炮兵火力後,後金軍更加習慣山地作戰的優勢凸顯。他們在大霧掩護下,悄悄越過戰壕,摸進明軍營壘發動突襲。明軍主力部隊被擊潰,杜鬆陣亡。
北路軍統帥馬林獲知杜鬆死訊後,將部隊部署在薩爾滸東北的尚間崖擺開防禦陣型。他繞營寨周圍挖掘裏外三層塹壕,分別布置火炮、騎兵,同時在最外圍部署戰車加火槍手以阻擋後金騎兵突擊。
這是比較穩妥的打法,但馬林低估了努爾哈赤的指揮能力和後金騎兵的機動性。
努爾哈赤隻在陣前留下五千騎兵以誘敵,主力部隊卻全部登上東山高地埋伏起來待命。
馬林果然上當,他以為後金兵隻有五千左右,決定主動出擊。當馬林部放棄火炮的防禦威力,以步騎出營之後,後金大軍從山下俯衝而下,直殺明軍陣型中央。明軍潰敗,副將麻岩陣亡,馬林僥幸脫險。
此時,晚明第一猛將劉綎還不知前方敗績,仍然按原計劃率東路軍攀登山路向北挺進。途中遭遇後金兵伏擊,劉綎戰死沙場。
四路大軍,已敗其三。坐鎮中軍的楊鎬毫無作為,隻能傳令李如柏迴師。李如柏軍在撤退途中因驚恐而自相踐踏,死傷一千餘人。
明軍一敗塗地。據統計,此戰文武將官陣亡三百餘人,士兵死亡近五萬人,損失槍炮火銃兩萬餘支,丟失騾馬等腳力近三萬匹。
此戰過後,楊鎬引咎辭職,後坐罪處死。李如柏未戰而退兵,遭言官彈劾,後自殺以明誌。
薩爾滸大戰是明清戰爭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經此一役,明軍退守遼西,由進攻轉入被動防禦。努爾哈赤則穩固了後金政權,奪取了遼東戰場的主動。
形勢對於明朝極為不利,但對於後金來說,卻是大吉。
鑒於遼東形勢危急,徐光啟提出了重點防守的戰略,建議集中兵力防備遼陽等軍事城鎮。
徐光啟(1562年-1633年)是萬曆年間進士,在嘉靖朝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位居內閣次輔。他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不在政治,而在科技。
徐光啟和他的老師利瑪竇共同翻譯了《幾何原本》前六卷,這本書改變了中國數學的發展方向。同時他還獨立撰寫了《勾股義》和《測量異同》。
徐光啟精通農學,關於農業科技的著作非常多,其中尤以《農政全書》最有影響。該書是“中國古代五大農書”之一。全書分十二目六十卷,共計五十餘萬字,集中國古代農業科學之大成, 並將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貫穿其中。
徐光啟曾不斷上疏,建議引進火炮製造技術,他對火器在軍事領域的運用做過深入探索。隻可惜,他最終沒有點亮中國的火藥及槍炮製造科技樹。
提到徐光啟,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意大利籍老師利瑪竇。